查看原文
其他

"每个晚上都有一个被命名的戈多"| 《等待戈多》回顾

Hue、Coco 当代艺术现场 2019-11-12


-“美丽的地方。”

-“妙极了的景色。”

-“咱们走吧。”

-“咱们不能!”

-“为什么?”

-“咱们在等待戈多。”

 

“我不断地通过行动创造自身,这一点根深蒂固地存在于我的人类境遇之中。”


等待戈多

等待一个“尚未到来”

一个“未来的某物”

每个晚上都有一个被命名的戈多

 





视频拍摄:Hue、Coco




WELCOME TO OUR WORLD.

THE DOOR HAS BEEN OPENED.




爱丽丝从洞穴掉落-掉落进我们的世界里来。

 

秩序混乱,语义失调。一切应当从“无”里建造。1939年像脆片锡纸垂落在地上,游戏于是开始了。

 

当“可能的戈多”游走在赛博空间和现实生活之间,爱丽丝仿佛成为了新的创造角色,受弹幕引导行为的主播:


“求小姐姐的口红色号!”“可以拍角落里那个白裤子的小姐姐嘛?”


““戈多怎么还不来呀?”“戈多今晚会来嘛?”“也许戈多明晚会来。”


“可以换那个帅气的小哥哥当主播嘛?”“那大家投票吧!”


展示越过真实成为了新的真实。


在这个开放性的场地,不同于排排坐到观众席上观看漫长的戏剧,发生绵长而不可抗的消耗。“爱丽丝们”在这里建构着他们生活的情境,发挥他们的潜能。消耗的同时也生产,获得他们自己的乐趣。

 

谈及现代性,“消耗”仿佛是一种不可抗力。


等待戈多-等待一个遥远的革命。


不,并非如此。为“对抗”消耗而形成的“生产”,一步一步改造当下的行为方式。在弹幕这样更活泼自由的方式,丢掉身份,进入迷幻的狂热,又或是忘记所谓的行为准则。


一个个“新的事件”缓慢滑出古老而潮湿的洞穴,彼此凝望着的新的“景观们”于是铺陈开来。






















由意识浓缩和妈,你看举办的“>_INTER戈多.net deng,等灯等灯”如期于某一周的周四和周五晚在长江剧院发生,哪一周并不重要,毕竟这场戏早已越过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在戏本身开始之前已经发生,在戏结束之后依旧不断循环往复。


长江剧院的现场,席地而坐的人们和围观人们的像素,仿佛一场声势浩大的网际游戏,而来到现场的我们,也从前一晚直播屏幕后的观察者,摇身一变成为了被观察者。


萝卜、柳树、靴子、爱斯特拉冈、弗拉季米尔、跳舞的姑娘、嵌套的网络链路、时间、文本、像素、时间、生产、消耗、时间,什么也没有发生,只是等待。




摄影:Hue、Coco

主创访谈


Q:为什么以《等待戈多》为出发点?是否和你们长期关注的题材有关?


臧卞:看了好几个版本的等待戈多,身边都有朋友睡着,埃斯特拉贡和弗拉基米尔2019年还在,但肯定不是舞台上这么聊天的,这是我的出发点。


胆疼:等待戈多其实一直是一个当下的问题,它让我们指向一个共同的状态,而对这种状态下的相似的焦虑,精神上的某种危机让我们开始去更进一步的探索和思考关于人的当下的存在。

 


Q:关于虚无主义,你们如何理解虚无?对观众的期待是什么?


臧卞: 其实不是为了探讨虚无,可能是在探讨消耗、等待、生产、循环、重复。


胆疼:其实这个作品没有太多去讨论虚无主义,更主要还是从存在问题出发,当然会不可避免陷入到很多“无意义”。我个人是觉得无是有的开始。所以所有对抗   “虚无”所发生的一切,可能就是我所期待的。我们期待观众在这一场大型“无聊”等待戈多里完成了他的“生产,在消耗与生产的边界之中找到存在。也确实有很多“观众”,“网友”产生了很多比我们意想之外的更惊喜的点,他们在微信群里刷戈多福音红包,做戈多表情包。甚至会在自己朋友圈每天坚持发一条戈多今天没有来。现场发生就更多了。这种“生产”就对应着我们所说的“消耗”,一切意外和偶发都非常美妙。

 


Q:在每个时代,等待戈多都不曾消失,在屏幕间的像素包裹中,我们的等待方式是否产生了变化?


臧卞:当然了,现在等的东西、方式越来越多了,极大缓解了我们等戈多的焦虑。


胆疼:你要说技术变化带来的等待的具体方式变化肯定有。但从等待这个行为的心理本质来说,其实并没有变化。

 

 

Q:对于更大更高更宽的像素体验,从进入到结束,对于虚拟影像在这个空间中的作用,可以讨论得更加具体点吗?


臧卞:我们借用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把语言和活动两者交织在一起),把等待戈多拆分成“戈多”和“等待”, “戈多”成了我们程序的运行文本,“等待”成了我们的运行环境。我们用了罗兰巴特互文本(inter texte)(inter也是我们标题的一个隐藏钥匙),于是现场被分成了两个层级:作为屏幕的第一层级和作为肉身表演的第二层级。屏幕中,游戏里的玩家进行埃斯特拉贡和弗拉基米尔在《等待戈多》里的对白、网页检索“等待戈多”收获不同的信息超链接、直播现场画面、电视屏幕里的“郑多燕”减肥操——他们都遵循“戈多”这个超文本逻辑,接下来由胆疼回答。


胆疼:这个作品里的影像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实时生成,在线游戏操作和实时直播,包括在线屏幕搜索。不同屏幕之间连接起了文本,人(观众,演员)之间的各种关系。其实是在同一个场域构建了两个空间世界,真实现场空间和虚拟世界的空间。由于实时生成,两个空间的当下存在都非常强烈和真实。网友和观众,观众和演员,身份在屏幕前被剥夺,而屏幕栓起了这个世界。

关于剥夺和栓在一起,其实也是等待戈多这个文本里面两个重要意象。

 


Q:有个场景是主播拍自己,由于延时,可以在屏幕上观看到过去的自己的影像投射在屏幕上。这里的延时似乎是刻意安排的?这种身份在主体和客体间的变迁,观看和被观看的关系,是否在隐喻情景主义的某些观点?

 

臧卞:没有刻意安排,网络越差延迟时间越长。第一次做技术测试的时候,发现理想状态下,四面直播时,任何一个“行动”都会永久重复:用直播手机拍摄直播间的画面,就会因为延时不断重复,最后形成一个“时间虫洞”般的隧道,正好是我们探讨的存在与时间。


胆疼:延时是直播的特性,包括弹幕也是直播的一种特征。因为直播所具备的这些特性,所以是必须存在的而非一种噱头。一开始我的设想当中其实就想把观众的置身在一个“等待”情境之中,而非仅仅只是一个观看者存在。当他们进入情境那刻,观众就不再只是观众了。身份的转换,其实完全取决于观众自身,他们可以成为操控者,可以成为弹幕,可以选择不被看。但他们掉进的“我的世界”,要么参与游戏,要么选择消耗等待。如果你从情境主义的理论来说,这确实非常的景观社会。

 

Q:你们让观众扮演了一部分表演者的角色,似乎在刻意模糊表演和非表演的界限。这种安排的意义是什么?

 

臧卞:大家都是弗拉基米尔和埃斯特拉贡。


胆疼:不止表演者和观众,其实所有的边界都在模糊。包括表演者自身,他们生活当中真实身份是职业演员。当表演本身成为一种行为,那他们就会夹在这个身份和真实自己之中,在这个边界里要么抗衡,或者就直接被压缩。我们其实在努力接近一种边界。在等待戈多这个文本中重要的一条运行规则,就是消耗与生产之间关系,而他们之间的边界,我们觉得接近的就是存在或者时间本质。

 


Q:这是一个融合了话剧、声音、舞蹈和行为的复合型作品,这种多媒介多场域融合的现象在当代艺术作品中似乎越来越流行,你们如何看待这种现象?这对传统剧种的冲击力如何?对于这次的作品,这种综合的形式是否有其特定的含义?


臧卞:作品慢慢成型后,才想应该怎么定义,想来想去可能就是一个“现场”。形式并非刻意,一开始做inter戈多就是因为讨厌话剧版《等待戈多》,觉得文本无意义,幸运儿的那几页台词简直就是键盘乱按无聊的手法。不过在之后的在反复研磨过程中竟然爱上了剧本。


胆疼:我一直觉得演出都是多媒介的综合创作,只是各个媒介之间的侧重点不一。传统剧种不会因为这类演出而遭到冲击,如果遭到冲击,那只能证明需要迭代更新了。我们其实一直在这个演出的定义上讨论不下来,它首先肯定不是戏剧,我也很反对宣传中出现戏剧字眼。现场艺术可能相对能概括这个作品线下呈现。但事实这个作品在线上早已发起一系列行动和表演了。这一整个线上和线下的联动才使得这个作品是完整的。而不是单纯从一个现场去看。

 


Q:从剧名到宣传,从现场到幕后,你们的作品似乎在剧场外、在演出前就已经开始了,对概念的分解和呈现让人印象深刻,当然这也意味着需要严谨和完善的流程把控能力。你们怎么做到的呢?


臧卞:一切都是顺其自然,制作人的焦虑和作品的好玩撞在一起。从去机场接戈多的直播,到火车站、酒吧门口……到一个微信群,邀请大家一起等戈多。我们在里面进行一些源于《等待戈多》文本里的讨论,鼓励大家提供“戈多”的线索。群二维码失效之后建了一个候车大厅,让“乘客”等车再进入等待大厅。整个过程其实也是我们“消耗”和“生产”的过程。所以其实在演出前我们就一直在表演,甚至多对一表演。十分消耗…顺便一提,现场版本和直播版本的结局其实不一样...


胆疼:感谢制作人配的这支执行团队,果然是作为大型艺术节的执行团队,确实执行很到位。虽然前期也是存在磨合问题,但至少现场最后呈现做到了一个较高的完成度。

 


Q:你们对于自己的表现如何评价?


臧卞:最后一天演出结束我和胆疼一直聊到早上七八点……相互都觉得在极短的制作周期里完成了一个完成度较高的作品。


胆疼:还行吧,没垮掉。

 

Q:简单介绍下团队的成员吧?


臧卞:“意识浓缩”和 “妈,你看”的一场合作。我,张申,王天天是“意识浓缩”的常驻居民,方胆疼是“妈,你看”的发起人,然后拉来了一眼相中的音乐人小白能、一同工作的小伙伴:张森、黄有维、 孙悦,谭雨舟、凌嘉欣,以及上戏还在读灯光的尹汀兰,姜金伶。很多朋友都是第一次参与这样的演出。


胆疼:介绍完了。

 


Q:近期是否会有其他作品呈现?简单介绍一下?

 

胆疼:如果有资金支持,可以继续做个系列。毕竟贝克特有好多比等待戈多更有意思的戏,而当代问题也不止一个戈多能概括。缺内容的金主爸爸可以联系我们。


臧卞:会考虑继续直播下去 。






关于当代艺术现场:

About Contemporary Art Live:



“当代艺术现场”是一个定位于行为、表演、剧场、声音等当代艺术现场的艺术媒体,由SOWERART搜我艺术发起并运营。旨在持续尝试、探索和推进“当代艺术现场”产业的共创交流与合作发展,为当代艺术现场产业相关艺术空间、艺术项目团体、艺术工作者、艺术爱好者等,创造更多的连接、推广、服务与可能性。

欢迎长按识别关注艺术新媒体“当代艺术现场”


当代艺术现场记者团招募(现场体验、交流采访、观察评论、撰文宣传)

2019年,“当代艺术现场”艺术自媒体,拟招募及培养20人左右的当代艺术现场记者团

1、记者团成员需对行为、表演、剧场、声音等当代艺术现场相关艺术形式有强烈的兴趣,有时间到现场参与体验,有意愿与艺术家、观众及组织方互动交流访谈,并且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和图文记录采编表达能力;

2、记者团成员为无偿志愿工作聘任方式,由SOWERART搜我艺术统一负责并颁发聘任证书;

3、需服从搜我艺术的工作安排,做好艺术家的访谈撰文工作,以及所负责活动相关的现场图文记录、交流采编及后续撰文宣传等工作;

4、可免费参加水泥公园及部分合作伙伴举办的项目活动;

5、可优先与搜我艺术及其他合作空间/机构负责人、合作艺术家等深度交流互动;

6、可在“当代艺术现场”微信公众平台发布记录宣传、观察评论文章,或是开设专栏;


申请成为“当代艺术现场”艺术自媒体记者团成员,请投简历(邮件标题请备注:“当代艺术现场”记者团申请+姓名)至邮箱 Leon@sowerart.com


申请加入“当代艺术现场”新媒体运营团队(志愿者)/媒体/品牌商务/赞助合作:

胡家亮/997303208(微信)/13816999154(手机)


申请报道、投稿或开设艺评专栏,请发送至邮箱:media@sowerart.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