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cy Lau | 是艺术家也是经营者
《圣经》中那句“There is nothing new under the sun.”(“日光之下,并无新事。”)被人们熟知,很多人由此感叹历史的循环往复和人生虚渺,不过设计师Percy Lau却从中得到另一种启发——“Everything is inspiring under the sun.”(“万物皆可为灵感来源。”)在Percy Lau的设计哲学里,想象力正来自于自然界那些看似“已知”的存在。
Percy Lau,本名刘海榭,毕业于英国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相较于“独立配饰设计师”这个冷冰冰的认证名称,她本人其实要鬼马精灵、无拘无束得多。无论是做直播、跨界合作还是社交媒体输出,她从不为自己设限,尽可能去尝试自己感兴趣的新鲜事物,这也是她与这个世界打交道的方式。
Percy Lau
她的同名品牌也“继承”了这一特性。自创立以来,PERCY LAU就以前卫、打破人们常规认知的眼镜设计迅速收获了大批关注。Percy相信所有美的事物都存在于人类之前,而设计师则是运用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巧妙地将自然、艺术与时尚进行融合。几何、错位、叠加和拼接,各种你意想之外的组合方式都能在她的设计中找到,这些充满未来感的作品很快就赢得了时尚界的好感。
Lady Gaga出街会架起Cell Division系列单品,Rihanna、蔡依林、刘雯、蔡徐坤都曾持有Xander Zhou x Percy Lau腾空款手扶眼镜登上杂志封面,杨幂、Sandara Park的私下穿搭中常见DA DA Child II或是Axis Y系列的身影,而易烊千玺至今没有换掉他佩戴这一系列眼镜拍摄大片的微博头像。
Percy Lau 20SS Le Dessin
实际上,早在2013年,Percy就已经在设计界崭露头角。她凭借一组名为Seeing is Believing(眼见为实)的毕业设计,以突破界限的创意与概念,入围了当年的International Talent Support配饰设计大赛,并一举拿下YKK Accessories Award,成为当中最年轻的获奖者。同年,她在中国香港创立同名品牌PERCY LAU。2019年,福布斯公布第四届亚洲版“三十位30岁以下精英”的榜单,表彰亚洲各地的技术颠覆者、创新者和企业家,Percy位列其中。
对于Percy Lau来说,作为一名设计师,最重要的就是作品能够给公众带来思考的空间与可能。
在过往的采访或是个人社交媒体上,她反复提及的一个观点是:这个世界上没有百分百的原创,设计就是一个research(研究)的过程。Percy相信万事万物都由造物主所创,无论是宇宙运作的原理,或是源于自然的美丽材料,都并非人类原创可得。有了树木,人类创造出桌椅;有了石墨,人类创造出铅笔,太阳底下无新事。真正优秀的设计师总能透过自身的观察与想象,从功能优化、艺术表达、情绪传递、文化延展,甚至哲学思辨等方面去实现新鲜的设计,输出自我的思考,而这也是设计中最重要的部分。
Xander Zhou x Percy Lau
相对于很多人对于日常的脱敏(或许这次疫情会带来些改变),设计师会更加关注生活中那些看似平凡无奇的事物,就像小时候我们总问“十万个为什么”一样,他们只是更长久地保持了这份好奇。
Percy告诉我,她喜欢去观察各种“看不到”的细节,比如物品的工作原理,材料的性质,自然与人体的关系等等。对她而言,灵感从来不是突发的,而是有迹可循的。它们来源于现实世界的点点滴滴,攫取科学与自然闪光的元素,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设计。Percy想要做的一直是启发大家去寻找、思考我们生活中所有隐藏的可能性。
Percy Lau 20SS Le Dessin
Ricostru x Percy Lau
输出观点实际上是个专业的过程,需要长期的训练和积累才能完成。关于如何去实现自己的想法,Percy Lau将research分为两部分:原始研究(Primary Research)和资料研究(Secondary Research)。前者是自己去体验外面的世界,视觉、嗅觉、触觉甚至味觉,都是与外界建立密切关系的方式,后者则是去关注他人的作品。在这一点上,每位设计师都有自己独特的灵感来源——比如Percy自己偏向于从数理化的基础理论中汲取灵感,折射原理和化学材料都曾被她运用在作品中,而同为设计师的好友Angel Chen则喜欢研究不同民族文化所特有的美妙图案。
至于致敬和抄袭,Percy内心一直保持着相当明确的区分。她曾在vlog里笑称这全凭靠创作者的良心。致敬是用自己的设计语言或表达方式重塑喜欢的作品,在这种情况下,创作者通常会直接在各种文案当中提及自己“致敬某作品”的创作初衷。相反,抄袭者则会畏惧别人知道被抄袭的对象。“‘致敬’不是抄袭者最后的遮羞布。”说到这里,Percy Lau收起一贯大大咧咧的笑容,这绝对是她零容忍的一种行为。
Percy常说,她并不是在设计眼镜,而是在为眼睛设计装饰。“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带给观众或者佩戴者一瞬间的惊喜。让他们发现,原来眼镜或配饰竟然还可以这样。我希望给人新的思考。”她是这样说的,也的确是这样做的。
DA DA Child系列中最引人注目的珍珠镜托早已成为Percy Lau的经典设计之一。两颗浑圆的珍珠替代了传统的硅胶镜托,不仅规避了硅胶易发霉的弊端,又增添了些许俏皮和复古的意味。设计师还运用了小朋友的一对小手当作镜脚,环抱住镜面,看起来别致可爱。就像作品的名称DA DA Child那样,整个系列都充满着巧思与童趣。Cell Division系列则以细胞分裂为主轴发散,通过双层细胞甚至是三层细胞样式的多层圆形镜片,去表达细胞分裂的这一过程,呈现出堆叠的视觉效果。
DA DA Child II
不过迄今为止,设计师本人最为满意的作品还是要属Deconstruction系列的Axis Y眼镜。Percy在设计这款墨镜时致敬了自己的偶像——结构大师Martin Margiela。这一系列是对眼镜的重新建构,横向或者纵向拆分其原本的形状和架构,再通过空间的概念进行重组。怪诞新奇的外观并不影响它的功能和实用性,戴上它打量这个世界也不会有任何怪异感,使用感和普通墨镜没有什么两样。
PERCY LAU这一品牌已经成立近7年,虽说受到国内外大把的明星或时尚人士追捧,但不可否认的是,很多时候某些单品的知名度要远远高于品牌本身,Percy自己也大方地承认了这一点。对她来说,经营者的身份要比艺术家难多了。
尤其在这次疫情期间,品牌经营的困难和随之而来的焦虑实际上远远超过她的想象,生产和销售链条的冲击就是其中之一。疫情刚开始不久,Percy便给同事们群发了消息,表示这样的销售量再持续一个月,工作室可能就要面临解散。另一方面,由于工作室同事大多被困在外地,Percy自己承担起了发货、对账单等一系列的工作。不过,特殊时期油然而生的责任感也带给她思考和转变。Percy开始考虑改变以往固有的商业模式,最大程度地利用线上传播进行推广和宣传,vlog、直播不再只是自己一时兴起的消遣。
Percy wearing JINNNN x Percy Lau
同时,她也将之前搁置的PERCY LAU Light产品线重新投入开发。这条光学镜支线系列的设计会更加实用和日常,价格上也友好不少。“这次的疫情让我想要更加体谅身边的人,以及我的客人。”她是这么解释的。
其实社会对于设计师品牌的考验从来都不少,设计出好产品只是最基本的前提,像运营、销售、传播、管理……每个环节都需要倾注全力,才有可能为品牌赢得一定的关注。但Percy始终认为,在尽所能做好这些之后,与其再对品牌知名度耿耿于怀,不如将时间和精力更多花费在思考如何提升品牌价值之上——一个品牌的核心价值,最主要还是在于产品本身。
Helmert Robbertsen wearing Percy Lau
跳脱出设计师身份的Percy,并没有太多条条框框,生活目标一直是“没有什么,快乐就好”,唯一信奉的理念就是做自己真正喜欢的。而她最大的担忧,无非是在自己的固有思维和舒适区(comfort zone)里无法走出来。“这个世界上是没有百分百原创的事物,但是有百分百原创的自己。” 对于Percy来说,不断追寻这个“自己”,既是要保持自己的原创性,守住设计师的底线,也是去发现更深层次和更丰富的那个“她”。
最后,当我问起Percy对自家品牌有着怎样的期待,她回答:”希望它能促使更多人去思考和想象。“日光底下虽无新事,但好奇总能在”已知“中找到出处。
Dazed Digital
专题编辑: C.
撰文: Luna
图片: Percy L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