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兰的「画皮」,扒光了给你看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皮囊之下 Under the Skin
烂番茄:85% Metacritic 78%
IMDB 6.3 豆瓣 6.2
专业评分和大众评分两极分化
直男观众基本是去看斯嘉丽脱衣服
老司机盯着你
电影的节奏极其缓慢,就如同斯嘉丽·约翰逊“空壳”似的表演,大多内容也十分“空虚”。然而这却逐渐吸引我们去融入我们的情感,将我们自己投身于虚假的“皮囊”之中,冷眼看人。
影片的画面也极具美感。苏格兰高地的绿油油,以及丘陵多雨所造成的雾霭氤氲气息,都让我们在观影得到一种舒缓和惬意的享受。另外,影片呈现了很多线条和图形,这些如同后现代主义画作的镜语,都将我们拉入神秘主义的黑洞。
在这一部分中,影片的台词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它只是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然而影片却将我们放置到了一个与女主角相似处境的环境里。即使你的英语很好,剧中不同国家口音以及格拉斯哥本地方言的台词依旧让你难以理解。
在没有字幕提示的情况下,我们与女主角一样,都只是这个陌生城市的异己。
在这城市的段落中,女主角的功能只是一个无情的诱饵,在她的眼睛中我们无法捕获任何情感,即使她在目击到大海夺取了一对夫妻的性命时,她依旧选择把想要拯救他们的游泳者残忍地在孩子面前杀掉。她的存在就是为了弑人。
另外一个很有意思的是那些被捕获杀害的男性角色,在电影中他们没有名字,当我们去看演职员表的时候可以发现,他们的角色名字是“The Nervous Man”(紧张的人)或“The Bad Man”(坏人)。
这些角色似乎并不是代表他们自己,他们代表的或许是一类人。而他们被杀死的原因,就是他们所代表的某一种情感和欲望。而这些男人的情感和欲望和女主角相遇后的毁灭,才是具象的“弑人”行为背后高度概括的抽象内涵。
皮相的毁灭之路
恐惧的男人决定施暴,一把火结束了女主角的“成人之路”。这位想要成为人类的“非人生命体”,最终被人类的恐惧和暴力亲手毁灭。
虽然,影片最终以十分传统的雪地悲剧作结尾,然而对于电影本身的追问却超越了电影自身的时长。
我们不知道是什么导致了这场悲剧,是欲望吗?深究其原因,需要我们自己的外延思考。这正是这部电影给予的独特的观影体验:即使电影中的旅程是短暂的,外延的思考却是无穷无尽的。
*以上文字经豆瓣@吃电影的番茄授权编辑
画皮又画心
事实上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画皮》一文仅1600余字,是这样一个故事:
太原有一个王生,在路上碰到一个逃家的美貌妙龄女子,神魂颠倒便收留了她,又告知了太太陈氏。陈氏劝王生送走她,王生不听。
王生在市场碰到一个道士,道士问他有没有遇到什么事,说他邪气缠身。王生对女子生了怀疑,但又想明明是个漂亮女子,怎么会是妖怪?回到家,见门锁著,心里疑惑,就越墙到窗边偷看。看见一个恶鬼,面色翠绿,牙齿有如锯子,正提着彩笔在人皮上涂绘,绘罢穿上人皮,变成了女子。
王生大惊,赶紧回头去找道士。道士不忍杀生,给了王生一把蝇拂,叫他挂在寝室门口。那女子看到蝇拂不敢进去,咬牙切齿,许久才走了。没多久又回来,骂道:“难道入了口还要吐出来?”女子打碎了蝇拂,破了寝门,上床剥开王生胸腔挖心而去。
王生死了,其妻第二天叫他弟弟二郎去找道士。道士来了,发现恶鬼化成老妪躲在二郎家里,用木剑打脱她的人皮,化为了厉鬼。道士斩下厉鬼的首级,其身体就化为浓烟,被道士收进葫芦之中。
陈氏哭求道士救活王生,道士自称道行低浅,但指点陈氏,到市场上求一个疯子,受辱也不要发怒。陈氏前往市场,在道上见到一个乞丐颠狂高歌,污秽得难以靠近。
陈氏向乞丐求助,乞丐讪笑着,希望她忘了丈夫与乞丐同欢,女子不愿意,随后遭到乞丐诸般刁难。乞丐又气着说:“人死了都找我来救,你当我是阎王爷吗?”
乞丐打骂陈氏,陈氏不敢反抗。围观群众越来越多,乞丐又要陈氏把自己的一口痰吃了。陈氏虽然很为难,但还是把痰吃了,只觉那口痰哽在喉不下去,像一团棉絮结在自己胸中。乞丐此时突然拂袖,不顾而去,陈氏追到了庙中,却再找不到了。
遭到羞辱回家后,为王生收拾尸体,一时难过哭得声嘶,突然想呕,胸中那团东西已冲了出来,掉落在丈夫胸腔之内,原来是一颗人心。陈氏急急用双手把丈夫胸膛抱合,又撕布帛束好他身体。王生身体渐暖,又有了鼻,待到天明,竟然重新活了过来。
图片来自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连环画《聊斋》,折翼之风扫描
美女、挖心、乞丐、吃痰、吐心、缝补肉身。蒲松龄或许才是R级片最神编剧。
异史氏(蒲松龄在《聊斋志异》的自称)道:
世人愚昧,明明是妖邪的,偏偏以为是美丽。
愚人迷茫,明明是信实的,偏偏以为是胡言。
色相和本真、真实和谎言。
在欲望的驱动下,双眼到底能不能看到真貌?
这些故事里的“异类”只是虚构的镜面,人类作为真正的主角被照射出深不见底的人性。
你最喜欢的“画皮”类故事是哪个?
留言告诉我。
其他科幻电影推介
点击标题查看推文
推荐给你的朋友一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