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中秋谜团:这个月亮上的脸到底是谁?
点击👆折叠宇宙关注我们
打开折叠宇宙,看见跨界未来
科幻、科技、脑洞、哲思
hi,地球上可爱的你
我是一粒宇宙尘埃
我叫 阿尘 Achen
今日关键词
月亮脸
这个被砸的月亮脸到底哪儿来的?
为什么经常看到它?
马丁·斯科塞斯还拍了电影致敬它?
爱迪生当年还盗版了它?
它出自科幻电影开山鼻祖《月球旅行记》(1902) 这部黑白默片只有14分钟导演曾经是一位职业魔术师却最终亲手烧了电影拷贝
直到今天,我们在电影里看到的魔法、特效,都开始于这张被砸中的月亮脸。这个月亮脸也是最早的定格动画。
马丁·斯科塞斯更是在2011年以当时最先进的数字摄影机和3D电影技术拍摄了《雨果 Hugo》,致敬了这个月亮脸背后的魔术师——乔治·梅里爱、和他令人唏嘘的一生。
《月球旅行记》(法语名:Le Voyage dans la lune)诞生于1902年的法国,乔治·梅里爱(Georges Méliès)担任了这部电影的编剧和导演,全片全长14分钟,16帧/秒。
这是一个人类奔月的科幻故事。六名勇敢的天文学家第一次在电影屏幕上完成了从地球到月球的旅行。
最开始,他们建造了一个子弹形的太空舱,装入一台巨大无比的大炮中。
天文学家们进入太空舱后,一群美女(由女神游乐厅的女演员扮演)将太空舱推入大炮,把太空舱射向太空。
月亮看着太空舱越飞越近。
最终,月亮被太空舱打中右眼。
成为电影史上最著名的一幕。
安全到达月球之后,天文学家们走出了太空舱,铺开心爱的小毯子,小睡了一会儿。
他们梦到了女神游乐厅的女演员们。
(北斗七星里的脸)
月球上突然开始下雪,他们醒了过来。
他们在一个洞窟中寻找藏身之所,发现了巨大的蘑菇。一名天文学家打开了伞,但伞也立刻扎进土里,变成了蘑菇。
这时,一个塞勒尼特人(Selenite,一种生活在月球上的外星人,显然是半人半虫)出现了,但他被一名天文学家轻松消灭。
(塞勒尼特人被棍棒或伞击打后就会爆炸)。
更多的塞勒尼特人出现了,由于数量太多,天文学家们已难以招架。
塞勒尼特人把天文学家们押送到他们的首领面前。
一名天文学家冲到首领面前,从宝座上一把揪下首领,并把它摔到地上,bomb!
首领变成了粉粉绿绿的烟雾。
天文学家们跑回了他们的太空舱,5个人进入了太空舱。第6个天文学家用绳索把太空舱拉到悬崖边。
子弹太空舱被狠狠一拽,从月球悬崖边跌落向地球表面。
一名塞勒尼特人在掉下悬崖时抓住了太空舱,趴在了太空舱的尾部。(有股《异形》的味道)
太空舱、舱外的那个塞勒尼特人,一起穿越了太空,掉入了地球上的海洋。
太空舱进入到美丽的海底世界。
最终,太空舱被一艘船打捞上来拖到岸边。
科学家们安全回到了地球。
现在问题来了:那个挂在太空舱尾部的塞勒尼特人去哪里了?
彩色修复版 完整影片看这里👇
如果用2020年的眼光看1902年的这部《月球旅行记》,难免会觉得粗糙、幼稚、科学原理极度不合理,有点cult非常好笑。
毕竟我们已经习惯了《哈利波特》、《魔戒》、《星际穿越》这样的想象力表达方式,和基于现代科学知识发展出来的科幻情节。
但在20世纪初,电影技术还处于稚嫩的探索期,人类还没开始大规模探索宇宙。《月球旅行记》是第一部把想象力变成动态影像的电影。
《月球旅行记》大致上基于儒勒·凡尔纳的小说《从地球到月球》以及赫伯特·乔治·威尔斯的小说《最早登上月球的人》。这是第一部有意识地利用电影这种媒介把想象力变成动态画面,再利用剪辑让幻想成真的电影。
在进入电影行业之前,《月球旅行记》的导演乔治·梅里爱是一位巴黎的魔术师,让想象中的世界真假难辨地出现在大众的眼前,是他终其一生的热情所在。
在1895年12月28日,电影的先驱者——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十四号大咖啡馆的印度沙龙内正式公映了世界上最早的影片。电影技术的初步发展正式完成,电影创作的时代的正式到来。
当年的卢米埃尔影片主要是我们现在所熟悉的纪录片。一分钟一部电影、一部电影只有一个镜头,都是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工厂工作的内容。
上面这个现在看起来平平无奇的动态画面,出自卢米埃尔兄弟的《火车进站》(法语:L'Arrivée d'un train en gare de La Ciotat),是他们于1895年拍摄的一部黑白无声短纪录片,1896年1月25日在巴黎首映。
当年的观众被直冲着他们而来的列车吓得惊慌失措,尖叫着逃跑。
没错,这就是电影刚进入人类生活后得到的反应:只是看到屏幕上的现实影像,就足够让观众惊叹。
魔术师出身的乔治·梅里爱却认为:
只是用电影记录生活,这还不够好玩。
画面中的人就是梅里爱本人
电影技术在梅里爱的手里,成为制造想象的宝盒:现在每个视频编辑软件里都会有的转场特效、淡入淡出、二次曝光、多次曝光、合成画面,都始于梅里爱。
而拥有丰富舞台表演经验的他,敏锐地捕捉到电影大屏幕和观众的交互可能:他让电影成为电影院观众眼前的戏剧表演。
梅里爱的工作室于1897年建立,是一栋类似温室的建筑,带有玻璃幕墙和玻璃天花板,以尽可能多地吸收阳光。这种设计一直被后来的摄影师沿用。
梅里爱是第一个搭建室内摄影棚并拍摄的导演,他使用了人造光和道具,安排演员在舞台上表演。魔术场景、科幻题材、传说和神话,都被梅里爱搬上大屏幕上,成了真假难辨的奇观故事。
梅里爱创作了500多部电影,并且主演了其中的不少角色,然而《月球旅行记》是他最有名的作品。《月球旅行记》也是梅里爱当年拍摄过的最长的电影,制作成本高达10,000法郎,并且需要三个月才能完成。
这在当年绝对算得上是“大制作”。
而电影中出现的每一个动态画面,从逐渐靠近月亮、到太空舱沉入海底——这些现在不足为奇的画面,在当年都是第一次出现在电影这种媒介里。
是曾经的造梦大师
梅里爱本想把《月球旅行记》拿到美国放映,以得到更大的商业利益。但是托马斯·爱迪生在伦敦看过这部电影后,他的助手们秘密地对电影进行了拷贝。
爱迪生发明了电影放映机,除了发明家这个身份,他也是精明而有野心的商人。掌握技术专利的爱迪生试图通过垄断最大化获取电影专利的商业价值。
《月球旅行记》在美国全国上映后的火爆商业收益,全部归爱迪生所有。梅里爱分文未得。
再拍一部赚钱不就行了?
可事实上,当电影成为大众娱乐项目,大众的口味也变得越来越快(想想你十年前看的电影吧)。
梅里爱的造梦能力和神话题材,很快就失去了市场。他和电影公司的合约让自己陷入了破产的境地。在1923年,梅里爱的电影公司和摄影棚被电影公司没收。
他变卖房产、剧院、甚至论斤变卖胶片拷贝。当梅里爱发现自己的心血被当做废品回收流落到了鞋厂——他亲手烧毁了自己的所有胶片拷贝和道具。
《月球旅行记》的结局和彩色拷贝,在大火中遗失。
梅里爱成了蒙帕纳斯车站中一个郁郁寡欢的玩具糖果店主,1938年辞世。
1993年,受损严重的《月球旅行记》彩版拷贝被私人收藏家捐赠给西班牙巴塞罗那电影资料馆;2002年,结局“凯旋而归”在法国被重新发现。影片修复计划持续十余年。2011年,影片的彩色完整修复版在戛纳电影节首映,以纪念梅里爱诞辰150周年,这时距离影片问世已经过去了109年。
转载自豆瓣
梅里爱的价值被他生后的电影研究者认可,梅里爱被记入了电影史。而身后的名誉已经无法改变梅里爱真正的人生际遇。造梦者的现实,依旧写满无奈和遗憾。
可是现实不就总是如此吗?
失落是常态。所以造梦才可贵吧。
2011年,根据布莱恩·瑟兹尼克的同名小说改编,马丁·斯科塞斯的首部3D电影《雨果》,致敬了这个造梦者。
在《雨果》的最后,“梅里爱”在掌声中缓缓走了出来。马丁·斯科塞斯用和解的故事向这个造梦大师致敬。
中秋节要来了,我们看着月亮,做个梦吧。
折叠宇宙-阿尘
欢迎来到折叠宇宙的世界
科幻、科技、脑洞、哲思
长按二维码关注
我「在看」最特别的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