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 一百年多年前 预言了∣今日世界

索·恩 索恩thornbird 2020-02-26

编者注:《守候黎明》一书刚一上市,英国《卫报》即断言,此书“必将荣获大奖”。果不其然,这本书先是被《纽约时报》和《纽约时报书评》评为“2017年值得关注的图书”,后又入围达夫•库珀奖。2018年11月16日摘得奖金额度最高(75000美元)的历史奖项“坎迪尔奖”。索·恩有幸于近日推出此书中文简体版。新书已上市,各大平台有售,欢迎读者前往选购。



一百多年以前,有一位名为肯拉德·科尔泽尼奥夫斯基(Konrad Korzeniowski)的波兰水手也曾有过一次刚果之旅。那趟旅行原本似乎会永久推迟,但最终突然就发生了。1889 11 月,肯拉德前往一家比利时公司面试,应聘刚果河上一艘蒸汽轮船船长的工作。对方许诺给他一个职位,但对他后续的来信一概不予回应。当肯拉德要求再次面谈时对方叫他等待。六个月杳无音信之后,康拉德获得了公司的消息,说该职位正虚位以待,肯拉德需在一周之内动身赶赴非洲。

“天地良心,我真的火烧眉毛了!”他写信给一位好友说,“瞧瞧这些个铁皮铁罐、左轮手枪、高筒靴,还有语重心长的告别……随身携带的药瓶药罐和真诚祝愿。”肯拉德原本应该在刚果待上三年,但等他在金沙萨和基桑加尼之间沿河来回一趟之后就甩手不干了。在刚果这个地方,肯拉德目睹了一个贪婪、残暴、伪善的欧洲人政权,它实在令人惊骇不已。离开非洲时肯拉德精神沮丧,在道德层面上深感绝望。九年之后他在英格兰扎根安顿了下来,并把自己的姓名改成了英语化的“约瑟夫·康拉德”(Joseph Conrad),将在刚果的经历倾注进了一本名为《黑暗的心》(Heart of Darkness , 1899)的小说里。

我想去看看康拉德的所见所闻,他所目睹的一切为此后许多人的观感构筑了框架,因此我要前往刚果走一趟。《黑暗的心》至今仍是最受广泛阅读的英语小说之一,据其改编的电影《现代启示录》(Apocalypse Now )仍在为康拉德的故事添砖加瓦。这句短语对生活本身提出了挑战,其著作已然演化成了一块试金石,考量着非洲与欧洲、文明与野蛮,以及帝国主义、种族灭绝和心智癫狂等课题,探讨着人性本身。

他的小说同时也成为一根导火索。在20 世纪70 年代,尼日利亚小说家钦努阿·阿切贝(ChinuaAchebe)宣称《黑暗的心》是“一部可悲至极的冒犯之作”,充斥着对非洲和非洲人民地位卑微的刻板印象。阿切贝说,康拉德“就是一个残忍的种族主义分子”。而不久之后,有一位名叫巴拉克·奥巴马的半肯尼亚血统大学生受到友人的质问,他们要求奥巴马解释为什么去读“这本种族主义小册子”。“因为……”奥巴马结结巴巴地说,“因为这书教给我一些东西……关于白人的东西。书里说的其实并不是非洲,不是黑人,而是关于作者自己,关于欧洲人、美国人。它讲的是一种看待世界的特定方式。”

我第一次读到《黑暗之心》是在伊萨卡(Ithaca)高级中学的英语课上。康拉德对欧洲帝国主义的讽刺和批评令人心潮澎湃,给人以莫大的勇气。后来我在哈佛大学跟自己的学生一起阅读康拉德及阿切贝的文章时,才开始逐渐重视起康拉德的视角来。我的理由跟奥巴马的一样,并不因作品的盲点而轻蔑憎恨,倒恰恰是因为那些才去阅读。康拉德捕捉住了跨越大洲和种族的强权运作模式,而这些东西对今日的重要性似乎也与他初次提笔的那个年代相同。

《黑暗的心》只是刚刚开始,当我继续阅读康拉德更多的作品时,常常会惊叹于他那种“看待世界的特有方式”竟然如同先知般得到了一一应验。在911事件和伊斯兰恐怖主义兴起之后,我惊愕地回忆起正是这位在《黑暗的心》里宣判资本主义有罪的作家也创作过《间谍》(The Secret Agent)(1907 年)这样一部围绕描述伦敦恐怖主义爆炸图谋的小说;在2008 年金融危机之后,我发现康拉德在《诺斯特罗莫》(Nostromo)(1904 年)一书中描写跨国资本主义所炮制的那些鬼把戏跟我们日常报纸上读到的如出一辙;在数字科技革命紧锣密鼓进行的时代,我读到康拉德曾在《吉姆爷》(Lord Jim)(1900 年)及多部其他作品里动情地描述了航海业这一他最熟知的行业受科技破坏的后果;对移民问题的争论正搅得欧洲和美国鸡犬不宁,而我又再一次惊叹于康拉德怎么能够运用英语来创作完成那些著作,哪怕只写一部也令人诧异——要知道英语是他成年后才习得的第三语言。

康拉德的笔犹如一根魔术棒,变幻着未来时空的精灵。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正像加勒比作家V. S.奈保尔(V. S. Naipaul)所观察的,康拉德怎么会鬼使神差般“步步抢我之先”?他如何能够在一百年前就“思索我今日所识的世界”?倘若我能明白其究竟,那也就探得了那个年代——乃至我们当代的某些精髓和真谛。

待我意识到答案时已身处印度洋半途之中。我从中国香港出发到英国,登上法国达飞海运集团(CMA CGM)一艘名为“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号”(Christophe Colomb )的法国货轮。这艘船从中国至北欧往返共11 周,最多运载13344 个20 英尺规格的集装箱。这年头几乎没有哪个旅行家会愿意耗费4 个星期坐船出行,而坐飞机的话只需14 小时不到的时间。我早已下定决心要做成这趟航海旅程,将其当作一次特意安排的复古之旅,因为如此一来我便能更好地理解康拉德生活与写作的这一核心部分。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京东购买《守候黎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