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成都双年展特辑|TOD引领城市更新——涩谷站再开发20年

全球城市研究系列 TOD都市开发研究所 2023-08-30

引言


2021年11月6日,“超融体——2021成都双年展”在一波突如其来的疫情下悄然开幕。尽管此前已两度由于开幕式延期而更改行程,但专程回国参加开幕式的东京大学胡昂教授,仍然无奈地与之擦身而过。

 

数月前的初夏时节,胡昂教授在东京收到国际著名艺术家、威尼斯双年展策展人方振宁先生的邀请,受邀参加“成都双年展” 。经过短暂考虑后,他决定以“TOD引领城市更新——涩谷站再开发20年”为题,出展双年展第二版块“家园共栖”(由方振宁、韩涛担任联合策展人),分享自己的城市研究与建筑实践。同期受邀参展“家园共栖”的嘉宾有大家耳熟能详的刘家琨LIU Jiakun、汤桦建筑设计、朱锫、MAD建筑事务所|马岩松+党群+早野洋介、李虎+黄文菁|OPEN、朱竞翔、胡倩丨矶崎新+胡倩工作室、众建筑PAO|何哲+James Shen+臧峰等。

 

关于“家园共栖”,策展人方振宁如此诠释道:“家园共栖,一个 “共”字,既体现了当代文化理想和艺术创新实践的统一,也呈示出不同艺术形态和表现语言的相融相通,更寄寓和广大观众“美美与共”的文化观念。从城市遗产保护到城市更新, 从社区文化到景观建筑, 从城市功能到智慧生活, 艺术创作不断介入城市空间, 唤醒城市功能, 包括对生态环境、空间环境、文化环境、视觉环境的改造与优化。此次双年展带来的远不止来自其它国家与文化的艺术作品,还有观看世界、体味生活和尊重爱与生命的更多视角,这在后疫情时代的种种困境和挑战中显得尤为可贵。”



· 家园共栖版块策展人及部分参展人员图源:FANGmedia)


· 胡昂+TOD都市开发研究所参展海报(图源:FANGmedia)


· 涩谷车站复合设施高楼全貌(图源:TOD都市开发研究所)


涩谷站的百年开发


涩谷站谷地地形

用3d地形软件显示出的东京原始地形图,其中海拔10m以下的地方用蓝色表示。在图上发现有很多带有“谷”的地名,像四谷、市谷、洪谷,还有千駄谷、幡谷。实际上东京以西就是由连绵的丘壑组成的地形,因而也存在各式各样的山谷,其中就包括涩谷。看地形图的话,就能知道朝着涩谷谷底聚集着一条小河,这是宇田川和涩谷川在涩谷站附近汇合而成。如涩谷街区剖面图所示,涩谷站谷底至西侧道玄坂上或东侧宫益坂上的高差均已超过20米,涩谷站无容置疑是建在峡谷谷底的车站。


· 涩谷车站的地形(图源:《涩谷东西凹凸合战-从谷底看到的涩谷》皆川典久)

· 生长于“谷底”的设施(图源:google)


· 涩谷站周围交通网络(图源:TOD都市开发研究所)


涩谷站诞生 铁道网初见雏形

1885年,随着日本铁道品川线(现山手线)的开通,涩谷车站诞生了。开通时的车站大楼曾经是JR埼京线站台原址建造(2020年6月迁至现址),而那时的车站大楼只是一座小木屋。1907年玉川线(田园都市线后期)开业,1911年东京市铁道开业,这为涩谷站被称作谷地地形中的枢纽站奠定了基础,“低谷”中建成的枢纽站与铁道网初见雏形。

 

放射状城市路网 扩张发展受限

1910年代的涩谷,涩谷站周边路网总体呈自由式形态,由于地处谷地所以主干路均呈放射状,局部支路为方格网。车站东西两侧路网均较为密集,25m宽度以上的道路主要呈放射状分布在北部,南部道路多为等级较低的支路。整体的街道呈放射状展开,而且坡道和单行道的小路很多,因此,涩谷站周边道路的扩张十分困难,这让开发者对这里敬而远之,这里的街区发展状况比起新宿和池袋都略为落后;也因此轨道交通的建设成为了不二之选。



·涩谷站周围的开发历史演变 (图源:东急集团 Fackbook)


通行聚集人气 涩谷成为闹市区

1920年涩谷站车站大楼搬迁后,乘坐火车或公共汽车变得更为便利。1927年的东京横滨电铁(现东横线)、帝都电铁(现京王井之头线)于1933年开通之后,人流量更是进一步增多,导致这一区域客流量增加,后来随着东急百货(后来的东急百货)开业,东京高速铁路(现:东京地铁银座线)的开通,以涩谷站为中心的这一片区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闹市区。


战后复兴 形成新的文化据点

在二战期间涩谷曾遭受空袭,城市破坏严重。战争结束后,战后重建工程依次开展。1950年东急会馆(东横店西馆)、东急文化会馆等相继开业。1960年代,首都高速和旧东急涩谷广场诞生,这片区域人口迅速增加。1980年后,涩谷Parco和Fashion Community 109(现SHIBUYA109)等时尚商业店铺鳞次栉比的开业,更是让许多年轻人聚集于此,涩谷成为日本时尚流行文化的发源地。围绕着涩谷站的中心区域“日本女高中生”和“涩谷系时尚”等独特的青年文化逐渐发展起来。上世纪九十年代,涩谷成为IT企业集中的日本“硅谷”。


客群购买力低迷 涩谷再开发的源点

1980 年代以来,涩谷成为广受年轻人赞誉的青年文化的发源地,与此同时也日益变成一个难以让中老年人享受到乐趣的城市街区。当地的经商者普遍担忧:“高购买力的客户群已经被东京其他地区给抢走了。”面对这样的局面,曾以“一己之力”建设起现代涩谷街区的东急不动产开发集团,在全面筹备后正式开启将涩谷区域“复建为面向成年人的街区”计划。期盼通过一系列的再开发,将涩谷建设为能够聚集各个年代的居住者,往来者的富有魅力的街道。

 

发展独有文化 聚集多元化企业及人群

由于SHIBUYA109这一面向年轻女孩的购物中心的人气高涨,1990年代的涩谷中心街满是以女高中生为主的青少年们。而这一切的转折点,是2000年以““涩谷成人的日子””为标语宣告开业的地标建筑“涩谷Mark City”,它是涩谷城市再开发的起点,由此开启长达20余年、重塑城市经济地理的艰辛历程。自此之后,涩谷蓝塔等许多地标性商业设施和写字楼相继诞生,涩谷站周边的再开发增加了都市白领人群的供给量,涩谷开始重塑为一个聚集多元文化和全球企业的都会区。2019年末,“涩谷Scramble Square”的开业,标志着涩谷站周边成为名副其实的成年人的街区。


· 涩谷站区域开发完成全貌效果图(图源:google )


 涩谷站城市再开发


· 涩谷站区域开发(图源:TOD都市开发研究所)


①2000年4月7日

涩谷的标志建筑Mark City开业


· 涩谷Mark City(图源:TOD都市开发研究所)

2000年4月7日,涩谷Mark City开业,宣传语是“涩谷成人的日子”。该建筑有效利用京王电铁、东京地下铁、东急开发所有的土地,将办公、酒店、购物中心等设施一体化,给涩谷站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成熟”的印象。同一天,以“饮食主题公园”为宣传标语,带领了地下百货热潮的先驱“东急Food Show”在东急东横店西馆·南馆的地下一楼登场。而在这些百货中心的上方,是一个个700坪/层(标准层)的办公室区域,这一设施的开业在当时对于被办公室需求紧逼的涩谷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②2001年4月1日

涩谷蓝塔(Cerulean Tower Tokyu)开业


· 涩谷蓝塔(图源:Google)

2001年4月1日,由办公室、酒店等组成的地上41层、地下6层的超高层建筑在东京急行电铁(当时)总部旧址开业。开业后直到2010年,美国谷歌日本分部也入驻其中,同年5月24日“塞尔安塔东急酒店”开业。



2005年12月

涩谷站周边被指定为都市更新紧急开发地域


根据 2005 年 12 月 6 日的《城市更新特别措施法》,以涩谷站为中心,半径 600 至 700 米,约 139 公顷的范围被指定为城市更新紧急开发区。指定范围内以 “先进生活文化等信息传播基地”、“通行便利的繁华街道”、“有趣的城市空间”等概念为设计目标,开展了一系列的城市更新活动。根据规定,该地区将不受适用于现有城市规划在容积率等方面的限制,并享有例如在6个月之内批准规划方案等的城市规划的特别权利,同时还采取了特殊的税收政策来资助民营企业在这一片区的启动经营。


· 涩谷站被选为都市更新紧急开发地域(图源:Google)


③2012年4月26日

涩谷Hikarie开业


· 涩谷Hikarie(图源:TOD都市开发研究所)


涩谷站东口的高层综合设施“涩谷HIKARIE”于4月26日开业。以东急为首,率先开始了涩谷站周边地区的再开发事业的重要工程,该项目于2009年开始施工。地上34层、地下4层,高度约180米。地下3层与副都心线直接相连。服务项目由东急百货店经营的“ShinQs”、餐厅楼层、东急剧场大厅、Hikarier Hall和办公设施组成。


④2018年9月12日

涩谷Stream开业


· 涩谷Stream(图源:TOD都市开发研究所)


9月13日,涩谷站周边大规模再开发项目中最引人注目的高层复合设施“涩谷线流(SHIBUYA STREAM)”开业。在地上35层、地下4层、高约180米的建筑物中,除了“Excel Hotel东急”入住中层之外,谷歌日本分部的办公室也转移到其上层的办公设施中。毗邻的别栋还开设了“涩谷流线剧场大厅”。同时,这一开发项目建筑外形细长,一直沿着涩谷川,在开发的同时一同整备了沿岸的散步道以及开放的广场等公共空间。


2019年1月

涩谷站东口“城市核心”开始投入使用


· 涩谷站东口的“城市核心”(图源:Google)


曾经的涩谷站,在JR・东急・东京地下铁各线之间的换乘非常不容易,其检票口分布在地上3层~地下3层之间。自1月20日开始起,涩谷站的东口开通提供了立体换乘的“城市核心”,大大缓解了纵向移动的不便。而此时,“涩谷Scramble Square”的建设工程还正在进行中,仅仅只是利用了“涩谷Scramble Square”的低层部和地下部分的一部分来集中承担纵向的移动线,以及连接涩谷站和涩谷HIKARIE东西方向的横向移动。


⑤2019年3月15日

涩谷站东口人行天桥开通


· 涩谷站东口人行天桥(图源:Google)


与涩谷站周边的大规模再开发并行的“涩谷站东口天桥”,于3月15日开通,“ロ”字形的涩谷站东口天桥横跨国道246号线和明治大道相交的十字路口。相较于以往的天桥,这个项目将人行天桥的宽度扩大到目前为止的1.5倍以上。天桥与涩谷流线、涩谷Scramble Square东栋直接相连,连接起了被干线道路分割开来的涩谷车站区域和车站南区域。



⑥2019年11月1日

涩谷Scramble Square开业


· 涩谷Scramble Square(图源:TOD都市开发研究所)


11月1日,在涩谷站正上方开业的超高层复合设施“涩谷Scramble Square”东栋开业。东急、JR东日本、东京地下铁共同参与开发了该设施。在车站正上方将建设3栋大型项目,而“涩谷Scramble Square”的第一期,便是涩谷地区最高的超高层建筑,高约230米,地上47层,地下7层。除了在14层、45层-屋顶设置有展望设施“SHIBUYA SKY(涩谷Sky)”之外,17层-45层设有办公室,15层设有产业交流设施“SHIBUYA QWS(涩谷QWS)”,商业设施占B2层-14层。


· SHIBUYA SKY观景台构造(图源:SHIBUYA SKY HP)



⑦2019年12月5日

涩谷FUKURAS·东急广场涩谷开业


· 涩谷FUKURAS·东急广场涩谷(图源:Google)


在涩谷站西口的旧“涩谷东急广场”遗址等地进行再开发工程的“涩谷FUKURAS”内,新生的“涩谷东急广场”于12月5日开业。1965年(昭和40年)开业的“涩谷东急大楼”为前身的涩谷东急广场,作为东急集团推进的涩谷站周边再开发的项目之一,以改建为目的在 2015(平成27)年3月闭馆,于旧址以及相邻的街区进行了一体化的建设工程。涩谷东急广场地上18层(建筑基准法上是19层)、地下4层的设施中,2层-8层和17层-18层为商业设施。以40-60代“都市派成熟人士”为消费目标。


· 涩谷FUKURAS屋顶设施(图源:Google)



⑧2019年11月22日

涩谷PARCO开业


· 涩谷PARCO(图源:Google)

从2016年(平成30年)开始为了重建而暂时停业的“涩谷PARCO”(涩谷区宇田川町)于11月22日正式开业。地下3层、地上19层,建筑面积约6万4000平方米。商业层从地下1层到地上9层,以及10层的一部分。9层设置有培训设施和创意工作室等,10层的另一部分和12层-18层为办公设施。



2020年1月

东京Metro银座线涩谷站新车站的供用开始

· 东京Metro银座线涩谷站新车站(图源:Google)


东京地铁银座线涩谷站新车站的搬迁工程于2020年1月3日开始。配合涩谷站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着1938年车站开业以来的大规模改修工程。该站月台从之前的相对式变更为1面2线的岛式,同时向表参道站方向移动了约130米,在明治大街上新设站点。站台的宽度从6米扩大到约12米。同时还配备完善了厕所、电梯、自动扶梯等便利设施,提高了换乘其他线路时候便利性。



2020年3月

东急百货店闭店


· 结束营业前的东急百货店(图源:TOD都市开发研究所)

东急百货店于1934年开业的“东急东横店”于2020年3月31日结束营业,而在涩谷站正上方的“涩谷Scramble Square”(11月1日开业)新设了共计5层的卖场。


⑨2020年3月

新宫下公园

· 新宫下公园(图源:TOD都市开发研究所)


三井不动产作为这个项目的发起人,对涩谷区立宫下公园进行了再生工作。沿着明治大街方向南北向延伸了一座3层建筑设施,在屋顶部分设置了公园,而其下方设置了商业部分和停车场。除了足球场、篮球场、攀岩场、滑冰场和咖啡馆之外,北侧还设有17层,可供200客房的酒店。屋顶的公园里设置了绿色的覆盖物,除了确保绿荫空间外,还配备了无障碍通行的便利环境,可以供该区的所有市民使用。


涩谷地下空间的更新


据大致测算,涩谷站地下空间以涩谷车站为中心,向西部延伸约286m,北部延伸约364m,东部246m,南部约191m,地下空间主要覆盖于车站北部和东部一侧的半径约250m的范围内,车站的多数出入口也集中在这些区域,车站东侧的地下空间开发更为完备,已开发至地下五层。车站北侧的地下空间与周边建筑有着丰富的联系。大部分与地下空间相联系的商业区域也分布于这一侧,并向西侧方向进行了延伸。

 

涩谷车站的地下自开业以来就不断进行着扩展。由于Mark city的开业,百货大楼的商业部分设置在地下也变成了常态。地面上由密集的道路网分割开来的街区在地下连成一片,极大的方便了换乘通行的便利性,提高了区域的活力。建设过程之中,涩谷站由于处于地势较低谷底,依靠涩谷川,包括新开业的东口地下广场等不断扩建的地下空间在建设之时必须要方方面面考虑地下水以及雨水的排水,以及防震等各种问题。


· 涩谷东口地下广场雨水储存槽的施工现场(图源:Google)


· 涩谷东口地下工程断面图(图源:Google)


除了不断的扩建地下空间带来的丰富实际操作经验之外,为了方便于地下空间的研究,日本的民营企业在城市数据公开平台的建立上下了不少功夫。例如由3dcel发起的涩谷车站地下空间数据这一项目,采集了以安藤忠雄设计的“地宙船”为核心,涩谷地下的纵350m,横400m范围的3d扫描数据,并支持公开下载。该项目被用于各种由政府和企业正在进行的城市规划建设的事先分析,或是形象设计工程之中。



2008年6月

东京地下铁·副都心线开业


· 东京地下铁·副都心线 开通(图源:Google)


连接涩谷、新宿、池袋,被称为“东京最后的地铁”的全长约20公里的新线路“东京地铁副都心线(13号线)”于2008年6月14日开通。新的车站内部的设计由建筑师安藤忠雄操刀,以“地宙船”这一概念为主题,形成一个以被直径约80米的椭圆形完全包裹着的从月台头上到中央大厅的车站空间。安藤认为“为了让作为街道脸面的车站这一印象留存于到访的人心中”,才采用了“地宙船”这一领先当时世界的概念设计。



2019年11月1日

涩谷站东口地下广场


· 涩谷站东口地下广场(图源:Google)


11月1日,位于涩谷站东口地下新修建的“东口地下广场” 配合“涩谷人车分流广场”的开业投入使用。广场位于东口巴士终点站的地下部分,广场内由东京都和涩谷区、以及名为涩谷ERIMANE的涩谷站前区域管理公民联合委员会一起主持策划,开设了咖啡厅、咨询处、公共厕所等便民设施。在这一次规划中,由涩谷ERIMANE领头,灵活应用了城市更新建设计划中道路占用的法律特例。



结语


“世界格局正加速进入到一个秩序重构和体系重塑的新时期。全球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态都在经历着阵痛和巨变,人类的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休戚相关。时代呼唤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与合作共融,展现充满希望的文化价值观。”(2021成都双年展总策展人范迪安)

 

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大型艺术展览形式,本次“成都双年展”共邀请了来自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共计272位艺术家,以“超融体”为主题,设置8个主题版块,通过展览的形式实现跨领域、多维度、高层次的超级融合与联通,用艺术打造诗意栖居的“公园城市”生态场景,展现艺术与城市发展交融并茂的大美格局。“成都双年展”开放时间为期五个月,自2021年11月6日至2022年4月6日,欢迎各位读者朋友到成都天府艺术公园内成都市美术馆B区(成都市当代艺术中心)现场观看展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