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文学没落的年代,让我们看到彼此 - 706青年文学·主题月

706青年空间 706青年空间 2022-11-30




我们需要文学、诗歌、彼此的真诚、生活的想象力和不被绑架的大脑。 —— 706青年文学·主题月



厚重的一部书籍,两个周的时间才能读完。
戏剧性的人物与故事,两年的时间才能完成。
挥墨成律的诗歌技艺,已被丢在仓库角落,无人关注。 很早便有断言,文学已经没落。年轻的人们,在文学传承的交接之处发生了断层,他们不再去进行严肃性的阅读,不再去关心文字性的表达,不再去尝试在宏大的时代变迁及社会理论之外,创造一种更为细致的叙事,为当下提供更多血与肉的脚注。 如果我们只是在人群中独自前行,便容易被这样的断言说服。可是,只要我们停下脚步,尝试发出一些声音,便会看到彼此的存在。 年轻的我们,并没有被彼此抛弃。 青年人依然在阅读,通过经典的作品,去倾听穿越时空的对话,去感受时代更替的动向,去追问永恒和普遍性的存在。青年人依然在写作,用冷峻的目光,细致的感受,真诚的笔触,在记录周遭发生的一切。




凌冬将至的十二月份,706同学社将联合706文学空间发起为期一月的青年文学·主题月活动,我们邀请了一批同龄的青年写作者,与依然热爱文学的大家,一同围坐706青年空间的图书馆,一起谈论文学的种种: 我们如何与文学结缘?我们关心什么?我们想表达什么?我们想看到什么?我们为什么而读而写?我们将用何种声音去回应我们所处的时代与社会? 我们希望通过为期一月的活动,将孤岛相连,让热爱文学的青年看到彼此,阅读写作,交流讨论,听见或异或同的声音,形成一个以706文学空间为聚点的线下社群。


706青年文学主题月


活动地点706青年空间(五道口华清嘉园15号楼2007室) 费用学生票:20元/场(报名成功后,微信返还5元)非学生票:25元/场网络直播:10元/场(部分活动会根据投票结果安排直播,添加活动负责人微信咨询) 报名方式(1)点击“阅读原文”进行报名,报名成功后,活动负责人会添加您的微信,并将您加到微信群里。(2)添加活动负责人杨树微信(populuser),咨询。




活动详情




小说方向




12月1日  19:00- 21:00 
小说之夜:我们共同的阅读和写作


活动内容
在一个人们说小说式微的年代,我们却认为小说更有必要。因为在如今,当人们频频处在看与被看之间,在超载的表象里沉沦时,何为真实的生活,成了一个新的问题,甚至比过去任何一个时代,我们都更需要追问何为真实。 而我们偏心地认为,小说是最接近精神真实的文体,是一条凝视自我、凝视世界的悠长隧道。 因此在这个动荡的2019年的尾声,我们邀请了仍在写小说的青年朋友,聚集在706图书馆,一起聊聊青年人共同的小说阅读和写作。 为什么我们选择小说?有哪些作家影响了我们?在写作小说的过程中,我们思考着什么,又对过去的自己有什么“翻新”? 在这次小说之夜,我们尝试回答这些问题。


活动嘉宾

李唐

1992年生于北京,小说、诗歌发表于《收获》《十月》《人民文学》等刊,新出版小说集《热带》。

钱墨痕

北大硕士,武大博士,青年写作者,出版有《亦已焉哉》《九磅十五便士》。

索耳

1992年10月生,广东湛江人,武汉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小说作品见于《长江文艺》《山花》《芙蓉》等刊。曾获第一届押沙龙短篇小说奖一等奖,第四十三届香港青年文学奖。即将出版长篇小说《伐木之夜》。

曾笑盈

资浅的文学图书编辑,北大中文系当代文学硕士,浅尝辄止的曾经的媒体记者,今年毕业后入职人民文学出版社青年文学编辑室,非常小白,主要来学习。文学阅读方面,属杂食动物,不管作为读者还是编辑;对自己的标准是什么都应该能读,回归知觉和常识。

宗城

广东湛江人,97年生。自由撰稿人,小说写作者。喜欢一切未命名的事物。作品散见于《单读》《作品》《青春》《财新周刊》《星星诗刊》《文学自由谈》等。


12月14日   14:00-17:00


青年与小说创作:千禧一代小说论坛



活动内容

中国当代小说的生产和阅读已经走向一种自足的境地,写作者、评论人、出版方、媒体和读者渐渐形成一个稳定的关系网络。然而在写作者群体和学院视野之外,优秀的创作人却鲜少有被媒体、公众和私人所知会。此次,陈志炜、索耳、宋阿曼、林培源、林为攀、董劼六位千禧一代小说家将就千禧一代小说的诸种面貌,及其在中国小说史、世界文学中的独特性。 策划/主持:后商嘉宾:陈志炜、索耳、宋阿曼、林培源、林为攀、董劼、辽京、后商、【王陌书】【栗鹿】【王苏辛】 活动流程
1 主持人向观众介绍各位嘉宾,逐一对嘉宾的文本做细读和推介。2 上半场,主持人向嘉宾抛出问题,嘉宾选择问题回答。上半场的问题是宏观向、世界向、历史向的。3 观众针对问题予以提问,嘉宾作答4 下半场,嘉宾彼此抛出问题,嘉宾展开对谈。下半场的问题是微观向、中国向、当代向和个人向。5 保密环节。6 观众针对嘉宾的文本进行提问,嘉宾回答。赠书。


活动嘉宾

陈志

1989年生,浙江宁波人,现居北京,有猫。著有短篇小说集《老虎与不夜城》。

索耳

1992年10月生,广东湛江人,武汉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小说作品见于《长江文艺》《山花》《芙蓉》等刊。曾获第一届押沙龙短篇小说奖一等奖,第四十三届香港青年文学奖。即将出版长篇小说《伐木之夜》。

宋阿曼

1991年生,文学硕士,现居北京,文艺报社外国文艺编辑。小说见《人民文学》《十月》《小说月报》《小说选刊》《长江文艺·好小说》等刊,作品入选多种年度选本。2017年出版小说集《内陆岛屿》,新小说集即将出版。

林培源

1987年生,青年作家,广东省汕头澄海人,现为清华大学中文系博士生,美国杜克大学访问学者(2017-2018)。曾获得两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以及第四届“紫金·人民文学之星”短篇小说佳作奖等。小说作品发表于《花城》《山花》《大家》《作品》《青年文学》《小说界》《江南》《长江文艺》等文学期刊,已出版长篇小说《以父之名》、小说集《钻石与灰烬》等,2019年出版小说集《神童与录音机》。

林为攀

90后青年作家,福建上杭人,现居北京。先后在《福建文学》《香港文学》《青年文学》《大家》《西湖》等刊物发表小说。出版有长篇小说《追随他的记忆》《万物春生》等。《万物春生》获得第二届福建好书榜十大图书奖。

董劼

1996年10月生于武汉,长于上海,念过两次幼儿园大班。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15级本科,业余写作。2019年4月出版短篇小说集《迁徙的间隙》(后浪出版公司)。2019年6月制作完成毕业作品《课间休息》,是一部50分钟的电影短片。

辽京

豆瓣阅读作者。80后,北京人,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在北非工作两年,先后在网站和杂志做经管类报道记者。作品散见于《北京文学》《青年文学》等。中篇小说《我要告诉我妈妈》获第六届豆瓣阅读征文大赛“一种人生”组特别奖(“最难忘人物”奖),短篇小说《模特》获豆瓣阅读短篇小说写作比赛“中年风暴”组最佳作品奖。

王陌书

男,97年6月生,写有长篇小说《我们的我们》《随机之歌》《幽灵备忘录》,小说集《新千年幻想》《草灯狐道中》《现代神话》《生存图鉴》。作品发表于《小说界》《文艺风赏》《作品》等杂志。获得2017林语堂文学奖。出版有短篇集《新千年幻想》,将于近期出版小说《幽灵备忘录》。

栗鹿

原名龚怡涵,生于上海崇明岛。大学期间学习电影艺术,毕业后从事新闻工作。2014年开始写诗歌和小说,试图通过写作探索宇宙、时间与人类的关系。出版小说集《所有罕见的鸟》。

王苏辛

1991年生于河南汝南,现居上海,2009年开始刊登中短篇小说。曾获第三届紫金·人民文学之星短篇小说佳作奖,首届燧石文学奖短篇小说奖。出版有小说集《在平原》等。

后商

自由写作人,策划人。辍写小说已达六年。


文学评论

文学评论





12月8日  14:00 - 16:00
文学评论:技术垄断时代的阅读与书写



活动内容


从1924年、到1971年,再到1993年,人类见证了电视机到电脑再到智能手机的出现,技术改变了媒介,也改变人类的活动和思想。在中国,技术革命曾经和现在都在以一种相对保守、变形和狭隘的方式发生着,并更多地改变了人文的存在、伦理的网络和生态的空间。技术垄断并不是人文、生活和思想的对立面,但它实实在在地又成为了那个对立面,给人类的生活、想象和书写造成了诸多的阻碍,让生活成为模仿,让想象成为虚构,让书写成为阅读——尽管其内在的媒介生态学和技术生态学的复杂流动而牵涉良多。刘阳鹤提出“技术垄断时代的阅读与写作”的主题,言内言外都是对一种人文的呼唤,并期待阅读可以转化成书写。 策划/主持:后商嘉宾:维舟、刘阳鹤、后商 活动流程
1 主持人介绍在场的嘉宾。2 三位嘉宾对谈,问题从宏观而微观、由世界而中国、由历史而当代而个人渐次展开。3 观众提问,嘉宾回答。

活动嘉宾


维舟

书评人,专栏作家。2013/14年两度获评中国十大书评人,2018年经济观察报年度书评人。长期为“腾讯·大家”、澎湃私家历史等撰稿,并为经济观察报、三联生活周刊、第一财经等撰写书评。

刘阳鹤

文学博士,写诗兼做哲学,曾在《诗刊》《上海文学》《民族文学研究》《上海文化》等刊发表诗歌、评论若干。现为同济大学哲学系在读博士,研究领域为欧陆美学、当代诗学,业余关注技术哲学与宗教。

后商

自由评论人,策划人。评论见于《文艺报》《新京报》、澎湃新闻、深港书评等。


12月21日  19:00 - 21:00


文学评论:跨界与交集——何为中国文学?中国现代性与华语语系的张力

活动内容


在中国大陆以畛地范围为基础的的最大的华语文学体系中,包含了很多不同分支的可能性,由此,也产生了有别于大陆文学的,对于海外华人文学的不同指称与研究方式,比如华侨文学、世界华文文学、汉语文学等等。华语文学的范畴,是仿照西方后殖民研究时期的其他语系文学以殖民地对于宗主国的文学、文化产生而产生的文学生产,华语语系文学则对于华语语系文学的不同想象。在政治、历史以及文化的考量以外,还原到语言的基准点,在这一层面上,中国文学作为古老的文学神话,华语语系文学作为受挫的政治变革的产物,华语作为华语文学最大的公分母,如何定义华语语系文学,如何阐释在地文学与中国文学的关系,如何进行在地文学与中国文学的互动,不同华语语系文学研究者有不同的主张。由此,本课以文学批评的方法,以史书美、王德威、王润华的论著为基础,分析不同学者对于华语语系文学的不同阐释,对于华语语系文学的张力与再造做一讨论。



活动嘉宾


钱杉杉

新加坡国立大学文学硕士研究生,伦敦大学学院历史学准研究生,亚洲研究院研究助理,海峡诗人,研究方向:现代文学理论,海外华人史。



诗歌






12月14日 19:30-21:30 


诗歌朗诵:朗读王维的十九种方式

活动内容

王维的诗歌不仅中国人爱,外国人也喜欢。王维是得到翻译最多的唐代诗人之一,尤其是过去的半个世纪里。温伯格在《观看王维的十九种方式》里收集了《鹿柴》的二十多种外文翻译。在这些精彩纷呈,眼花缭乱(虽然不免有各种误解,错进错出)的翻译中,我们发现原来这首小诗似乎在汉语里擦亮了,焕发出别样的光华。在温伯格这里,每一种翻译都是一种解读。每一次阅读都是不同的,人不能两次读出同一首诗。那么,就让我们重新坐下来读一读这首不过20字的小诗。我们邀请了各个领域的嘉宾,将与你们一起,用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用汉语—— 粤语、吴语、客家话等等方言来读一读这首小诗。


活动嘉宾

阿改

原名曹飞跃,泛艺术自媒体“象外”主编,艺术写作者、策展人;曾任职《看天下》《壹读》杂志记者、编辑,从事文化、娱乐、艺术报道多年。

李惟祎

读库·御宅学编辑,设计师,翻译。北大西班牙语系本科毕业,巴塞罗那自治大学“艺术与设计研究”硕士。

PoOk

“纸上造物”联合创始人之一,“眼与心”书系策划者。《观看的技艺:里尔克论塞尚书信选》《朝圣者的碗钵:莫兰迪画作诗思录》《观看王维的十九种方式》制作人。

后商

自由写作人,策划人。目前正在做关于世界文学和诗歌的讲座、读书会和课程。



12月21日  14:00-16:00


陆诗丛
活动内容



2019年,陆诗丛在台湾由秀威出版。这套书由兼为诗人、批评家和学者的杨小滨和茱萸主编,集结了砂丁、苏画天、李海鹏、秦三澍、蔌弦、颖川六位独到声色的青年诗人的作品,向读者展现当代青年诗歌的某种风貌。大陆独家销售由深圳飞地书局担当。
《超越的事情:砂丁诗选2011-2018》展现了砂丁在个人化历史想像力生成面相上的努力,对当代生活日常经验的细心打理和咀嚼。《降落的时刻:苏画天诗选2010-2019》以强烈的形式自觉和朴拙而恳切的修辞,不断确认和重启此刻,重塑自我与世界的关系。《励精图治:李海鹏诗选2010-2018》对审美现代性进行重审,揭示出诗与生命之间互相发现的欣喜,呈现始于危机、终于康健的诗学品质与生命强度。《四分之一浪:秦三澍诗选2012-2017》反击着传统诗歌观念所施加的隐性压力,自觉与既定的抒情模式保持了批评性的距离。《入戏:蔌弦诗选2011-2016》热切却又迟疑,轻盈但又凝重,既沐浴着当前时代的逸乐且又对其蕴含的危机充满警觉。《幻听》关注万物与心灵消逝和再造的过程。借助情感的理性力量,以对幻象的激情重塑现实。
此次对谈,我邀请到了诗人砂丁和苏画天,请两位讲述当代诗歌的诸种表征,及诗人习诗所做的诸多腾挪与探索,其诗歌历程中的问题关切和真实面相。李海鹏、秦三澍、蔌弦、颖川四位将在场外虚拟支持!
——陆诗丛主编与六位诗人及后商
 
策划/主持:后商
嘉宾:砂丁、苏画天、后商、【李海鹏】【秦三澍】【蔌弦】【颖川】



*以上提及诗集合为“陆诗丛”,可在飞地APP公号购买,点击其自定义菜单栏。
 
活动流程:
1 主持人向观众展示陆诗丛,对六册诗作做一一的推介、介绍在场的嘉宾。
2 三位嘉宾对谈,问题从宏观而微观、由世界而中国、由历史而当代而个人渐次展开。
3 保密环节。
4 观众提问,嘉宾回答。



活动嘉宾

砂丁

青年诗人,北京大学在读博士,已出版诗集《超越的事情》。

苏画天

青年诗人,毕业于北京大学英文系,已出版诗集《降落的時刻》。

李海鹏

青年诗人,博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现任教于南京大学文学院,已出版诗集《励精图治》。

秦三澍

青年诗人,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在读博士,已出版诗集《四分之一浪》和多部译作

蔌弦

青年诗人,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著有诗集《入戏》

颖川

青年诗人,策划人,已出版诗集《幻听》

后商

青年诗人,策划人。诗作收录于《飞地》



12月21日 19:30-21:30诗歌之夜:年轻的诗人和他们无用的诗意


琥珀色的空气,星辰与海,风景无声融化。我所有支离破碎的断片皆在诗歌中找到栖息。它虽脆弱却有绵长的生命力,无形胜过有形,欲说还休的柔情撑起整座文字巨厦。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把诗歌当作与外在世界发生关系的唯一途径。 然而在今天这个年代,科技与媒体的浪潮来势汹汹,光明正大地宣称自己是一个诗人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情。当诗歌逐渐在主流声音中失去立足之地,写诗也早已被安上了这样一个“无用”的名号。 有趣的是,纵使伟大的诗歌永远诞生于被抛弃的黑暗领地,世界的变革却离不开诗歌的精神内核。诗歌一直存在,诗歌也需要存在。哪怕在今天,依然有新的浪花在不停涌现。当我们这些年轻人尚未被赋予引领时代的炬火之时,我们愿将自己放低到一行行朴素而又浪漫的诗句中,去发一点微弱的光。 在2010 - 2019这个即将过去的十年,我们邀请了两位零零后出生的诗人与大家一起探讨: “我们如何与诗歌结缘的?” “写诗有什么用?” “诗歌死在了我们这个年代吗?” “一首诗是否一定要拥有诗意?” 同时,我们邀请所有仍在写诗和爱诗的朋友来到706诗意空间。从诗歌的意义到私作分享,我们将秉烛夜谈,一起点燃一个无用之夜。

苗霖雨

高中生,出版诗集《隔岸观火》,独立学生文学杂志《麦地》创始人兼主编

冯玥

间隔年无业游民,people-watching爱好者,作家wannabe,斯坦福大学。15岁时出版散文集《行吟》,高中时创办所在城市的第一份英文报纸,在学校开设“表情包中的艺术史”课程,组织学校首场女权戏剧:“阴道独白”。



剧作

剧作





12月7日  14:00 - 17:00戏剧沙龙/工作坊/剧本朗读《热铁皮屋顶上的猫》



鲜花、舞会、充满诗意的南方乡村生活正在远去,虚伪、欺骗、充满谎言的北方工业文明随之而来,物质文明发达,人际情感冷漠,这种悲哀和凄凉的心痛隐现在田纳西·威廉斯的每一部剧中。文学主题月的剧本朗读活动,我们选择了田纳西·威廉斯的代表作,《热铁皮屋顶上的猫》和《玻璃动物园》。这是两部最为观众熟知的作品,我们希望通过朗读能重温这两个浪漫又沉重的故事,更近距离地认识一遍故事中的角色,感受时代变迁对于人物生活中的潜在影响。与此同时,我们还将围绕剧本,与大家一起探索戏剧文学与舞台表演之间的有趣关系。  《热铁皮屋顶上的猫》,我们将采取传统剧本朗读的活动方式(参与者共同朗读),并配有基本舞台效果(简单灯光、音效、道具)。朗读结束后,我们将围绕剧本进行讨论,并开展排演片段、肢体表达等工作坊练习。 《玻璃动物园》,我们将邀请几位独立戏剧演员进行朗读,大家以观众的角度重新感受这个故事。朗读结束后,我们将和演员一起围绕剧本进行讨论,并参与排演片段、剧本写作等工作坊练习。
活动人数:剧本朗读人员10-15人,观众人员10人左右




12月15日  下午 14:00 - 17:00《剧场?文学?还是剧场文学?》

活动内容
文学,可以有万千面相。而剧本中的文学性,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饱受关注的话题。剧本中的文学性存在于文本本身当中吗?它是否可以脱离剧场演出而存在呢?当剧本在剧场中被呈现时,其中的文学意味又将如何转变为观众可感知的体验呢?这一次,三位戏剧编剧将分享他们的创作经验,他们对戏剧文学的理解,以及他们所想要在剧场中与观众一起探讨的问题。
活动嘉宾



张杭

诗人、剧作者、剧评人。出版诗集《即兴与故事》、评论集《真享乐 当认真》,创作戏剧剧本《月亮的南交点》《国王的朋友》《趋近》等,获“第三届全球泛华青年剧本创作竞赛”首奖。

庄一

编剧/导演/演员


庄一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由庄一编导的《山居》曾经在2015年度第二届乌镇戏剧节上获得“特别关注作品”,此外,他还编导过多部舞台剧作品如《林徽因》《风尘三侠》等等,此外,在2019年饱受关注的影片《春江水暖》中,庄一也扮演了江一这一角色。


丁思諓


编剧/剧评人/导演

使用多个笔名,在影视/戏剧/科幻/以及其他领域工作。于多家报刊发表戏剧评论,编导舞台剧《偶像的黎明》于2015年南锣鼓巷戏剧节公演。科幻小说《连环套》入围2019年度引力奖(中国科幻读者选择奖)最佳短篇小说奖。


12月15日  晚上 19:00 - 20:00


戏剧沙龙/工作坊/剧本朗读 《玻璃动物园》


鲜花、舞会、充满诗意的南方乡村生活正在远去,虚伪、欺骗、充满谎言的北方工业文明随之而来,物质文明发达,人际情感冷漠,这种悲哀和凄凉的心痛隐现在田纳西·威廉斯的每一部剧中。文学主题月的剧本朗读活动,我们选择了田纳西·威廉斯的代表作,《热铁皮屋顶上的猫》和《玻璃动物园》。这是两部最为观众熟知的作品,我们希望通过朗读能重温这两个浪漫又沉重的故事,更近距离地认识一遍故事中的角色,感受时代变迁对于人物生活中的潜在影响。与此同时,我们还将围绕剧本,与大家一起探索戏剧文学与舞台表演之间的有趣关系。

 

 《热铁皮屋顶上的猫》,我们将采取传统剧本朗读的活动方式(参与者共同朗读),并配有基本舞台效果(简单灯光、音效、道具)。朗读结束后,我们将围绕剧本进行讨论,并开展排演片段、肢体表达等工作坊练习。

 

《玻璃动物园》,我们将邀请几位独立戏剧演员进行朗读,大家以观众的角度重新感受这个故事。朗读结束后,我们将和演员一起围绕剧本进行讨论,并参与排演片段、剧本写作等工作坊练习。

 


 活动人数:剧本朗读人员10-15人,观众人员10人左右



工作坊






12月28日-30日 诗图入门



课程概要 诗图入门第一课  世界与诗:诗歌思想史择取从萨福到安妮·卡森十位左右诗歌史上重要的诗人的文本,一一细读。 第二课  经验与诗:论诗与生活这里的经验,一是写诗经验,一是诗所纳入的经验。 第三课  当代与诗:事态与认知诗歌在当代遭遇了重大的转型,称之为现代的衰落或许并不恰当,它强调对事件的容纳、强调认知的多异。 第四课  复像与诗:华语诗尝试白话诗、新诗和现代诗的尝试从未真正落成。这一课将分析它的几种要素。 第五课  策略与诗:制作几种讲解控制、拼贴、图像等作诗的几种方式。 第六课  自由与诗:被诅咒的类型俳句、断片、散文诗等的读解和阐述。 


策划/授课

后商

自由写作人,评论人,策划人。毕业于武汉大学,现居北京。目前在做诗歌 Square 系列和基于当代文学空间的装置系列。




706同学社简介               706同学社致力于在青年人群中推广人文教育,在同学社的课程中,我们将通过对问题的不断追问,一起去思考“何为理想的社会?何为美好的生活?何为幸福的人生?”等关键性问题,并运用哲学、伦理学、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学科的思维框架,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和解答,从而建立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社会以及我们所处的时代,形成一套初步理解生活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成为更完整的人。 同时,我们将利用线上和线下空间搭建一个关注人文领域、具备人文精神的青年文化社群,为青年人提供学习、交流与实践的平台,把每一座孤岛连接在一起,让青年人遇见志同道合的朋友,听见多元和理性的声音。 706文学空间简介               706文学空间是以文学为主题的706生活实验室。在这里,我们讨论文学经典,分享自我感受,没有权威,也不提供唯一的答案。我们希望在这个快速流动的时代里,和三五好友通过文学的方式,寻求真正深刻的、不会速朽的东西。我们里面住了中国哲学专业,北外日语专业,《单读》编辑,航拍摄影师,独立纪录片导演等有意思的小伙伴。 706正在尝试以706文学空间为据点,联合其他生活实验室,建立一个文学共同体,聚集一批热爱文学艺术、有志于从事相关劳动的人。 我们欢迎想加入706文学空间的一起来合租,做一个文学主题的coop居住合作社, 我们也欢迎有剧本需求,或文字创作需求的机构联系我们,也欢迎投资706文学空间,使它变成一个“创作”孵化器,如果你有兴趣合租,或有其他合作,可以联系706社群小伙伴(微信xiaohuoban706)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