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学没落的年代,让我们看到彼此 - 706青年文学·主题月
我们需要文学、诗歌、彼此的真诚、生活的想象力和不被绑架的大脑。 —— 706青年文学·主题月
戏剧性的人物与故事,两年的时间才能完成。
挥墨成律的诗歌技艺,已被丢在仓库角落,无人关注。 很早便有断言,文学已经没落。年轻的人们,在文学传承的交接之处发生了断层,他们不再去进行严肃性的阅读,不再去关心文字性的表达,不再去尝试在宏大的时代变迁及社会理论之外,创造一种更为细致的叙事,为当下提供更多血与肉的脚注。 如果我们只是在人群中独自前行,便容易被这样的断言说服。可是,只要我们停下脚步,尝试发出一些声音,便会看到彼此的存在。 年轻的我们,并没有被彼此抛弃。 青年人依然在阅读,通过经典的作品,去倾听穿越时空的对话,去感受时代更替的动向,去追问永恒和普遍性的存在。青年人依然在写作,用冷峻的目光,细致的感受,真诚的笔触,在记录周遭发生的一切。
706青年文学主题月
小说方向
小说之夜:我们共同的阅读和写作
在一个人们说小说式微的年代,我们却认为小说更有必要。因为在如今,当人们频频处在看与被看之间,在超载的表象里沉沦时,何为真实的生活,成了一个新的问题,甚至比过去任何一个时代,我们都更需要追问何为真实。 而我们偏心地认为,小说是最接近精神真实的文体,是一条凝视自我、凝视世界的悠长隧道。 因此在这个动荡的2019年的尾声,我们邀请了仍在写小说的青年朋友,聚集在706图书馆,一起聊聊青年人共同的小说阅读和写作。 为什么我们选择小说?有哪些作家影响了我们?在写作小说的过程中,我们思考着什么,又对过去的自己有什么“翻新”? 在这次小说之夜,我们尝试回答这些问题。
李唐
1992年生于北京,小说、诗歌发表于《收获》《十月》《人民文学》等刊,新出版小说集《热带》。
钱墨痕
北大硕士,武大博士,青年写作者,出版有《亦已焉哉》《九磅十五便士》。
索耳
1992年10月生,广东湛江人,武汉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小说作品见于《长江文艺》《山花》《芙蓉》等刊。曾获第一届押沙龙短篇小说奖一等奖,第四十三届香港青年文学奖。即将出版长篇小说《伐木之夜》。
曾笑盈
资浅的文学图书编辑,北大中文系当代文学硕士,浅尝辄止的曾经的媒体记者,今年毕业后入职人民文学出版社青年文学编辑室,非常小白,主要来学习。文学阅读方面,属杂食动物,不管作为读者还是编辑;对自己的标准是什么都应该能读,回归知觉和常识。
宗城
广东湛江人,97年生。自由撰稿人,小说写作者。喜欢一切未命名的事物。作品散见于《单读》《作品》《青春》《财新周刊》《星星诗刊》《文学自由谈》等。
12月14日 14:00-17:00
青年与小说创作:千禧一代小说论坛
活动内容
中国当代小说的生产和阅读已经走向一种自足的境地,写作者、评论人、出版方、媒体和读者渐渐形成一个稳定的关系网络。然而在写作者群体和学院视野之外,优秀的创作人却鲜少有被媒体、公众和私人所知会。此次,陈志炜、索耳、宋阿曼、林培源、林为攀、董劼六位千禧一代小说家将就千禧一代小说的诸种面貌,及其在中国小说史、世界文学中的独特性。 策划/主持:后商嘉宾:陈志炜、索耳、宋阿曼、林培源、林为攀、董劼、辽京、后商、【王陌书】【栗鹿】【王苏辛】 活动流程
1 主持人向观众介绍各位嘉宾,逐一对嘉宾的文本做细读和推介。2 上半场,主持人向嘉宾抛出问题,嘉宾选择问题回答。上半场的问题是宏观向、世界向、历史向的。3 观众针对问题予以提问,嘉宾作答4 下半场,嘉宾彼此抛出问题,嘉宾展开对谈。下半场的问题是微观向、中国向、当代向和个人向。5 保密环节。6 观众针对嘉宾的文本进行提问,嘉宾回答。赠书。
陈志炜
1989年生,浙江宁波人,现居北京,有猫。著有短篇小说集《老虎与不夜城》。
索耳
1992年10月生,广东湛江人,武汉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小说作品见于《长江文艺》《山花》《芙蓉》等刊。曾获第一届押沙龙短篇小说奖一等奖,第四十三届香港青年文学奖。即将出版长篇小说《伐木之夜》。
宋阿曼
1991年生,文学硕士,现居北京,文艺报社外国文艺编辑。小说见《人民文学》《十月》《小说月报》《小说选刊》《长江文艺·好小说》等刊,作品入选多种年度选本。2017年出版小说集《内陆岛屿》,新小说集即将出版。
林培源
1987年生,青年作家,广东省汕头澄海人,现为清华大学中文系博士生,美国杜克大学访问学者(2017-2018)。曾获得两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以及第四届“紫金·人民文学之星”短篇小说佳作奖等。小说作品发表于《花城》《山花》《大家》《作品》《青年文学》《小说界》《江南》《长江文艺》等文学期刊,已出版长篇小说《以父之名》、小说集《钻石与灰烬》等,2019年出版小说集《神童与录音机》。
林为攀
90后青年作家,福建上杭人,现居北京。先后在《福建文学》《香港文学》《青年文学》《大家》《西湖》等刊物发表小说。出版有长篇小说《追随他的记忆》《万物春生》等。《万物春生》获得第二届福建好书榜十大图书奖。
董劼
1996年10月生于武汉,长于上海,念过两次幼儿园大班。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15级本科,业余写作。2019年4月出版短篇小说集《迁徙的间隙》(后浪出版公司)。2019年6月制作完成毕业作品《课间休息》,是一部50分钟的电影短片。
辽京
豆瓣阅读作者。80后,北京人,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在北非工作两年,先后在网站和杂志做经管类报道记者。作品散见于《北京文学》《青年文学》等。中篇小说《我要告诉我妈妈》获第六届豆瓣阅读征文大赛“一种人生”组特别奖(“最难忘人物”奖),短篇小说《模特》获豆瓣阅读短篇小说写作比赛“中年风暴”组最佳作品奖。
王陌书
男,97年6月生,写有长篇小说《我们的我们》《随机之歌》《幽灵备忘录》,小说集《新千年幻想》《草灯狐道中》《现代神话》《生存图鉴》。作品发表于《小说界》《文艺风赏》《作品》等杂志。获得2017林语堂文学奖。出版有短篇集《新千年幻想》,将于近期出版小说《幽灵备忘录》。
栗鹿
原名龚怡涵,生于上海崇明岛。大学期间学习电影艺术,毕业后从事新闻工作。2014年开始写诗歌和小说,试图通过写作探索宇宙、时间与人类的关系。出版小说集《所有罕见的鸟》。
王苏辛
1991年生于河南汝南,现居上海,2009年开始刊登中短篇小说。曾获第三届紫金·人民文学之星短篇小说佳作奖,首届燧石文学奖短篇小说奖。出版有小说集《在平原》等。
后商
自由写作人,策划人。辍写小说已达六年。
文学评论
文学评论
文学评论:技术垄断时代的阅读与书写
活动内容
1 主持人介绍在场的嘉宾。2 三位嘉宾对谈,问题从宏观而微观、由世界而中国、由历史而当代而个人渐次展开。3 观众提问,嘉宾回答。
活动嘉宾
维舟
书评人,专栏作家。2013/14年两度获评中国十大书评人,2018年经济观察报年度书评人。长期为“腾讯·大家”、澎湃私家历史等撰稿,并为经济观察报、三联生活周刊、第一财经等撰写书评。
刘阳鹤
文学博士,写诗兼做哲学,曾在《诗刊》《上海文学》《民族文学研究》《上海文化》等刊发表诗歌、评论若干。现为同济大学哲学系在读博士,研究领域为欧陆美学、当代诗学,业余关注技术哲学与宗教。
后商
自由评论人,策划人。评论见于《文艺报》《新京报》、澎湃新闻、深港书评等。
钱杉杉
新加坡国立大学文学硕士研究生,伦敦大学学院历史学准研究生,亚洲研究院研究助理,海峡诗人,研究方向:现代文学理论,海外华人史。
诗歌
阿改
原名曹飞跃,泛艺术自媒体“象外”主编,艺术写作者、策展人;曾任职《看天下》《壹读》杂志记者、编辑,从事文化、娱乐、艺术报道多年。
李惟祎
读库·御宅学编辑,设计师,翻译。北大西班牙语系本科毕业,巴塞罗那自治大学“艺术与设计研究”硕士。
PoOk
“纸上造物”联合创始人之一,“眼与心”书系策划者。《观看的技艺:里尔克论塞尚书信选》《朝圣者的碗钵:莫兰迪画作诗思录》《观看王维的十九种方式》制作人。
后商
自由写作人,策划人。目前正在做关于世界文学和诗歌的讲座、读书会和课程。
活动内容
砂丁
青年诗人,北京大学在读博士,已出版诗集《超越的事情》。
苏画天
青年诗人,毕业于北京大学英文系,已出版诗集《降落的時刻》。
李海鹏
青年诗人,博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现任教于南京大学文学院,已出版诗集《励精图治》。
秦三澍
青年诗人,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在读博士,已出版诗集《四分之一浪》和多部译作
蔌弦
青年诗人,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著有诗集《入戏》
颖川
青年诗人,策划人,已出版诗集《幻听》
后商
青年诗人,策划人。诗作收录于《飞地》
苗霖雨
高中生,出版诗集《隔岸观火》,独立学生文学杂志《麦地》创始人兼主编
冯玥
间隔年无业游民,people-watching爱好者,作家wannabe,斯坦福大学。15岁时出版散文集《行吟》,高中时创办所在城市的第一份英文报纸,在学校开设“表情包中的艺术史”课程,组织学校首场女权戏剧:“阴道独白”。
剧作
剧作
活动人数:剧本朗读人员10-15人,观众人员10人左右
活动内容
文学,可以有万千面相。而剧本中的文学性,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饱受关注的话题。剧本中的文学性存在于文本本身当中吗?它是否可以脱离剧场演出而存在呢?当剧本在剧场中被呈现时,其中的文学意味又将如何转变为观众可感知的体验呢?这一次,三位戏剧编剧将分享他们的创作经验,他们对戏剧文学的理解,以及他们所想要在剧场中与观众一起探讨的问题。
活动嘉宾
张杭
诗人、剧作者、剧评人。出版诗集《即兴与故事》、评论集《真享乐 当认真》,创作戏剧剧本《月亮的南交点》《国王的朋友》《趋近》等,获“第三届全球泛华青年剧本创作竞赛”首奖。
庄一
编剧/导演/演员
庄一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由庄一编导的《山居》曾经在2015年度第二届乌镇戏剧节上获得“特别关注作品”,此外,他还编导过多部舞台剧作品如《林徽因》《风尘三侠》等等,此外,在2019年饱受关注的影片《春江水暖》中,庄一也扮演了江一这一角色。
丁思諓
编剧/剧评人/导演
使用多个笔名,在影视/戏剧/科幻/以及其他领域工作。于多家报刊发表戏剧评论,编导舞台剧《偶像的黎明》于2015年南锣鼓巷戏剧节公演。科幻小说《连环套》入围2019年度引力奖(中国科幻读者选择奖)最佳短篇小说奖。
鲜花、舞会、充满诗意的南方乡村生活正在远去,虚伪、欺骗、充满谎言的北方工业文明随之而来,物质文明发达,人际情感冷漠,这种悲哀和凄凉的心痛隐现在田纳西·威廉斯的每一部剧中。文学主题月的剧本朗读活动,我们选择了田纳西·威廉斯的代表作,《热铁皮屋顶上的猫》和《玻璃动物园》。这是两部最为观众熟知的作品,我们希望通过朗读能重温这两个浪漫又沉重的故事,更近距离地认识一遍故事中的角色,感受时代变迁对于人物生活中的潜在影响。与此同时,我们还将围绕剧本,与大家一起探索戏剧文学与舞台表演之间的有趣关系。
《热铁皮屋顶上的猫》,我们将采取传统剧本朗读的活动方式(参与者共同朗读),并配有基本舞台效果(简单灯光、音效、道具)。朗读结束后,我们将围绕剧本进行讨论,并开展排演片段、肢体表达等工作坊练习。
《玻璃动物园》,我们将邀请几位独立戏剧演员进行朗读,大家以观众的角度重新感受这个故事。朗读结束后,我们将和演员一起围绕剧本进行讨论,并参与排演片段、剧本写作等工作坊练习。
工作坊
后商
自由写作人,评论人,策划人。毕业于武汉大学,现居北京。目前在做诗歌 Square 系列和基于当代文学空间的装置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