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智能座舱越卷,消费者越爱?

新能源行业观察 新能源行业观察 2024-03-01

新能源行业观察(ID:XNYHYGC)原创

文 丨 和  畅

编 丨 秋  水



“智享蓉城,驭见未来”,8月25日开幕的2023成都车展激情不减,精彩还在上演。不同于其他A级车展,“售卖”属性更强烈一些的成都车展,吸引着全国观众前来“淘车”。


来源/新能源行业观察拍摄


来自北京的小虎就对新能源行业观察表示,自己计划在“金九银十”换车,这次过来主要就是看车,随便带家人旅游。


提及对车的要求,小虎的第一诉求就是“智能化”。“我现在的车虽然有中控屏,但要开导航需要先在手机上下载APP,每次还得关联,比较麻烦,相当于我的车机只能听收音机。”


显然,小虎来对了地方,毕竟“智能化”就是本届成都车展最大的标签。从1号馆到16号馆,新能源行业观察发现,不管是新能源汽车,还是燃油车,“智能化”确实成了每一辆车的标配,尤其在智能座舱上,“卷”似乎无处不在



智能座舱已非豪华车专享

在普通消费者的认知中,智能座舱天然地和豪华汽车品牌挂钩,比如蔚来、理想、特斯拉、奔驰、奥迪等。


事实上,这些品牌确实在智能座舱领域起到了引领作用。


新能源行业观察在新能源汽车集中的10号馆就发现,蔚来EC7的智能座舱备受关注,观众轮流进入主驾位,而工作人员会在副驾上为其讲解座舱新功能。


蔚来工作人员对新能源行业观察表示,蔚来车机会根据每个人的应用场景和环境,触发一些功能来做提前的预设。“比如上班通勤功能,如果点击它,就会显示车主的住址、公司位置,甚至车主喜欢的温度和音乐等。等下次走到这里的时候,车机就会自动触发。”


在车展现场,蔚来AR眼镜显然也很抢手,吸引着观众佩戴体验。据了解,蔚来AR眼镜可以根据每个人的视力情况进行相应的调节,确保每个人可以看到清晰画面。“车主在休息或者露营的时候,就可带来等效130英寸高清巨幕+256色氛围灯+杜比全景声+7.1.4沉浸声音响系统的影院级车内3D观影体验。”上述工作人员表示。


或许对于50万元级的车型来说,这样的智能座舱“本该如此”,但在20万元级的飞凡展台,新能源行业观察还是看到了智能座舱的“卷王”一面。


据飞凡工作人员介绍,飞凡F7主打巴赫座舱,不止是驾驶位,它让每一位乘客都是C位,可以体验到视觉、听觉、触感和体感上的舒适。也因此,巴赫座舱获得了中汽研的“舒适之星”最高分。


来源/新能源行业观察拍摄


在同级别车型里,飞凡F7是唯一一个提供了加长腿托、唯一配备热石按摩功能的车型,支持14项电动座椅调节,只为让消费者的驾乘体验更舒适。”


值得一提的是,飞凡F7还针对“晕车”做了系统化改善,很大程度上减缓了车内成员的晕车感。


如果你觉得20万元已经是搭载智能座舱车型价格的谷底了,那你就错了。


新能源行业观察在11号馆看到,深蓝SL03将智能座舱“卷”到了14万元级。现场工作人员告诉新能源行业观察,深蓝SL03搭载了高通8155芯片及安卓11操作系统,可以通过AR-HUD实现了人与车之间的视觉交流。而中控的车机系统则配备了语音唤醒功能,一句“你好,深蓝”就可以轻松实现人与车语言沟通。


“这些功能都可以让驾驶人员更专注,减少事故的风险。”该工作人员同时表示,“深蓝SL03配备40W无线快充,随放随充,可以很好地解决驾乘人员手机续航焦虑问题。”


当然,该工作人员也不忘强调,他们的智能座舱虽然和一些高端车型还有差距,但这同级别里,自然是优秀的。


同样作为14万元级的车型,丰田锋兰达在智能座舱的表现也让新能源行业观察眼前一亮。值得一提的是,作为1号馆的1号位,锋兰达智能电混双擎在车门上印有大大的“智能座舱”字样,成功吸引了观众的目光。


锋兰达的销售人员介绍,为了给消费者更安全的驾乘体验,锋兰达有两个重要的部件,一为车前方的毫米波雷达,一为前挡风玻璃顶部的一个单目摄像头。前者可以让车辆和前车保持一个安全的距离,后者可以判断障碍物的大小,给车辆提供数据,以便进行更为合理的判断和操作。



智能座舱是必选项,无关价格


毫无疑问,作为一款入门级SUV,锋兰达在“智能化”方面的提升,增加了其关注度。


在了解锋兰达后,四川绵阳的张亮对新能源行业观察直言,“有换车冲动”。据张亮介绍,他的第一辆车是3年前买的一款国产SUV,落地12万元多,除了油耗较高,在车机上和锋兰达相差太远。“我的车有前排座椅加热、倒车影像、语音导航等功能,基本上能满足我的使用,但今天看到锋兰达,感觉燃油车在智能化进步不小,有些惊艳的感觉。”


来源/新能源行业观察拍摄


正如张亮所说,在新能源汽车风生水起的时代,燃油车并没有躺平,而是走出“舒适区”,向“智能化”攀登。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学院副教授、云课堂新能源汽车(武汉)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杨胜兵等业内专家就向新能源行业观察表示,智能座舱是所有车型,不管什么价位,都必须要做的


杨胜兵的理由是,包括车端云平台的数据端口、各种人工智能的平台、大数据等,共同作用让智能座舱给万千用户提供交互体验,但只有智能座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它是跟用户直接关联、接触的交互平台。


只要在这个时代,进入汽车行业,它都需要抓住智能座舱‘入口’。但是智能座舱是一个强相关的生态链,比如说跟云平台、各种AI算法,包括底层控制器的芯片,中间件等等,所以它的技术整合难度比较高。”杨胜兵如是说。


当然,正如杨胜兵所言,百万级豪车和十几万元级热门车型,都在打造匹配自身的智能座舱。或搭载电池模型,或远程控制物联网家电,或远程操控车内空调等


也有专家认为,个性化需求和情感传递也是智能座舱的必要应用场景。智能座舱除了可以按照驾驶员的个性化需求进行调整,乘客也可在得到部分授权后,通过手机进行包括空调、车窗和娱乐设施的控制。而且,智能座舱还可以通过人眼追踪或其他设备来对驾乘人员的表情进行识别,采取语音互动、更换车内氛围灯、音乐等功能,满足不同乘客的不同诉求。


“座舱”概念将逐步进化为能够实现场景的无缝衔接、互联的“终极空间”。万物互联的出行体验,终将成为未来智能汽车的方向,也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竭诚合作、共同追求的愿景。


所以,不管是新势力,还是传统车企,亦或是科技大厂、供应商等,都在发力智能座舱。可以肯定的是,每个参与者的研发深度不同,但车企要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必须尽力在云平台、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交互领域深层次应用,集成测量的一些性能,用户体验的可靠性等等,这些方面进行大量的工作。


杨胜兵同时认为,智能座舱与GPT大模型的结合是大势所趋,因为GPT与车辆性能、安全、使用场景、路线规划、效率、资源利用率等关联。


也正如天使投资人、资深人工智能专家郭涛所说,汽车智能座舱拥有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智能决策能力,加快推进汽车行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可以为驾乘者带来更加安全、舒适和便捷的出行体验。


而以市场化为导向,显然也是大力推动智能座舱的目的所在。


杨胜兵就明确表示,“现阶段,汽车产业的商业逻辑已经发生了变化,谁先有数据、有用户智能化的体验,有智能座舱这个“入口”,谁就有竞争的主动权。”


可以肯定的是,随着技术创新、发展,更加具有科技感和智能化的座舱产品将会不断涌现,智能座舱自然也会持续“卷”下去。


*题图来源于视觉中国。
*文中小虎、张亮为化名。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关注,智能科技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智能座舱越卷,消费者越爱?

新能源行业观察 新能源行业观察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