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八十年代的高考,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

2017-06-08 呼兰胖子 一溪寒冷自生烟

当年天佑为什么要参加高考?理由很简单:离开农村。为什么要离开农村?饿怕了。天佑生于六五年,正好经历了文革,小时候挨过的饿至今让我记忆犹新,所以,很早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离开农村。那时候离开农村的机会只有三个,招工,参军,高考。招工一般都招干部家属,老百姓家孩子基本轮不上;参军可以离开农村,但是很多人退伍了还得当农民;于是,高考就成了“跳农门”的唯一途径,那时候“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景象绝对是现在孩子想象不到的。

天佑是农村孩子,要在学校住宿,一间宿舍住几十人,大通铺,因为住宿地方紧张,所以管舍务的老师拿尺子给我们量住的地方的宽度,一个人一尺七。夏天,宿舍里充满汗臭;冬天,前半夜还好,炉子里有火,但是,到了后半夜,炉火熄了(煤是有限的,不可以随便烧)。冷风会从门口进来,经常性,第二天早上起床,被子上会有白霜。炉筒子和炉子周围会有各种鞋垫在烘干,所以,宿舍里总一股特殊的“人味”。我右边的同学现在在北京,是个大干部,偶尔我俩会见面,提起当年无限唏嘘。左边的同学目前没有联系,不知道在哪里工作?应该在铁路系统吧,不知道他还记不记得当年他自己躲在被子里吃东西的事儿。









住宿生,吃的就不要说了,学校食堂基本上就是小米饭,高粱米饭,大碴子,发糕之类的粗粮,每周四有次细粮,基本就是馒头或者面条之类的。那是我们唯一的改善生活的机会。菜要提前订因为大家家庭都不富裕,所以,一般大家只订半个菜,再配一点咸菜。腐乳和臭豆腐这类的酱菜我们是很少买得起的,我们带的都是家里给炒的芥菜疙瘩咸菜,有条件的家里炒的咸菜有肉,没条件的只是用油炒炒。因为营养不良,所以,我们那批同学个子普遍不高,超过一米七五的很少。有个目前在黑龙江某市工商局工作的女生家里比较有钱,一个月给她三十块钱,让我们羡慕不已。因为她有钱,随意会经常买些炉果核桃酥之类的东西吃,随意,她的嘴巴总有点油油的,我们男生总取笑她。

大家普遍都是比较努力的,我算是比较贪玩的,所以,第一年差几分没考上。这一落榜,我忽然醒了,心里清楚,如果考不上大学那就得在家里种地了。因为,我看到家里的邻居,很多人二十几岁就被太阳晒得黑黑的,每天累死累活的也赚不了几个钱,吃得还很差。娶到媳妇也很丑,还动不动就因为钱吵吵。那时候,东北农村虽然不像文革时期吃不饱,时不常地也有白面和大米饭了,但是,农村吃肉吃蛋还是很少的。家里的菜基本上就是茄子土豆大白菜,一个月也吃不上几次肉。想想城里人吃细粮,经常有肉吃,我就问自己,难道一辈子就这样了吗?不行,我得考上。于是,我找了个补习班开始重新补习。

原来我数学不好,将所有定理都写在一个长纸条上,死记硬背;英语不好,每三个一组的强背。晚自习,老师往回赶,我就用个纸盒子,上面搞个洞,里面放个蜡烛,看书。每天早上要很早起来,跑到树林子里背英语,背会是几个单词再回食堂吃饭。语文啥的我不用太用心,因为我基础还行。









经过几个月,加上自己还有点小聪明,在预选中顺利地通过了。说到这里,我不得不说说这个预选的问题。那时候,每个县都搞预选,让全县的考生先考一遍,合格了才允许参加正式的考试。为什么要这样?因为当年高考除了应届毕业生还有大量的往届毕业生在补习。这样,每个县都会有很多考生,不搞一次预选,在正式高考时,考务部门的压力会非常大。记得当年我们那届,全省考生有六十多万,最后能考上的很少,大专以上当年全省招八千多,再加上三千多中专,全省招生不过一万多一点,貌似不到一万两千人。也就是说,会有大量的人靠不上,最后不得不去自谋生路。城里的孩子还好,能进工厂;农村孩子考不上,只能脸朝黄土背朝天。预考后,去学校门口看通过名单,我记得自己手心里都是汗,看到自己的名字后,长舒一口气,而那些没有通过预考的同学,就要收拾东西,离开学校,有的明年重头再来,有的可能就从此失去了学习的机会。当然,这样一来,很多人此生不会有机会再见。所以,一场考试就能决定你的未来,想想都是够残酷的,差0.5分都不行。那个景象就像是电影《2012》,只有少数人能登上方舟,绝大多数的人只能被滔天的巨浪吞没。









通过了预选,这让我有了点小骄傲,觉得自己差不多了,于是,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有点放松,结果,在正式的高考时没发挥好,考到了哈尔滨师专。其实,按我当时的水平,如果不骄傲,估计考个黑大啥的应该没问题。然而就是这么十来分,就决定了我以后的命运,只能当老师。如果考到其他学校,也许从事的工作就不同了,甚至工作的地点也不同了,或许不会被分到小县城里吧。跟现在不同,当年当老师是叫人看不起的。因为毕业后赚的少,找对象都难。我就算是个典型,上学时没觉得找对象是个问题,毕业了才发现,人家县城里的姑娘宁可嫁电厂钢厂工人都不嫁老师。现在想想也是,老师一个月赚几十块,人家嫁你还不受穷一辈子?

我还算是幸运的,虽然只考上了个大专,好歹考上了。我大多数同学都没考上,很多同学由此做了农民。头脑聪明的,后来做了生意,能够让家人有个基本的温饱;比较本分的,一生就在农村窝下了,儿子娶个媳妇都得拉饥荒。这几年,偶尔会回东北,回去了有时会遇到当年没考上在农村生活了若干年的同学,尽管大家小心翼翼地不提自己的近况,但是,从他们的脸上,你分明能读出岁月留给他们的苦难。你不知道他们在骄阳下怎样汗流浃背,也不知道他们在大雨怎样赶着牲口耕地。你更不知道,当夜深人静时,他们是不是会想起读书时的生活,会不会想起我们这些考上的在干什么?

当年,高考是我们唯一改变命运的机会。那条独木桥上挤着无数的人,过去了,你就算是公家人了,就有铁饭碗了;过不去,你很可能就会跌落深渊。所以,那时的我们,真的跟现在的学生想的不一样。

-----------------------------------------------------------------------------------------------------------

如果你能理解当时天佑的处境就麻烦转发一下,如果你了解天佑现在的处境,就打赏几个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