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还记得今年年初央行颁布了一项新的在7月1日实施的行政令吗?该条行政令最重要的一点是将大额现金交易的人民币报告标准由20万元调整为5万元。大额交易报告标准为:一是大额现金交易,境内和跨境的报告标准均为人民币5万元以上、外币等值1万美元以上。二是自然人银行账户的大额转账交易,跨境的报告标准为人民币20万元以上、外币等值1万美元以上。

      这一切就像那个古老的猜字游戏HANGMAN一样,每猜错一次,围绕你脖子的绞索就更紧一些,你猜对了吗?


现在下决断,已经来不及了。但如果你早就下了决断,只是由于种种原因至今还没有走出最后一步的话,你还有17天来迈出这最后一步。

 

再过17天,桂枝人民将挥别一个时代。自2014年以来轰轰烈烈地进行了近三年的全民美元大搬家行动,到7月1日将彻底终结。在这个历史性时刻,不妨回顾一下绞索是如何一步步收紧到这个程度的。



 1949年  1997年  

世界上有两种货币,美元和非美元。所谓美元霸权,就是在全世界进行任何金融和交易活动,大家最信赖的结算货币只有美元。其他货币充其量只能在本国内或一定地区范围内获得接受。与中文世界的普遍宣传不同,美元在大多数时候是稀缺的。一个最直接的证据就是在绝大多数时候,美元这种战略物资不要说允许p民交易流通,就算是拿回家藏在床底下也是不允许的。如果p民手里居然有美元,那必须上缴国家,获得外汇券——官方称之为强制结售汇制度。这一制度一直到1997年《境内居民个人外汇管理暂行办法》颁布,才算稍有松动——注意仅仅是松动而已。


外汇兑换券——用来换你手里的美元


 1997年 – 2007年 

2007年2月1日,《个人外汇管理办法》生效。同时,与之配套的《个人外汇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也颁布实施。正是这份实施细则,定下了诸位众所周知的“每人每年五万美元”的用汇额度。为了便于理解,我们把2007当时境内个人购买及汇出外汇的条件总结如下:

每人每年五万,对于占中国99.9%的人来说已经足够了。实际上绝大多数人一辈子都未必能有钱海外旅游一次,更别提出国留学或移民了。即便偶尔一次旅游,这五万额度也绰绰有余。


海外投资向来是不鼓励的,有钱你不贡献国家,投到海外是什么意思?但对于有投资需求的高净值人群来说也不难,通过借用亲朋好友的额度,打着经常项目的幌子汇出去,几乎可以达到无限金额——唯一的限制就是其人脉的广阔度。

 

当时业界不时听闻有土豪借用乡亲数百人额度的事情。至于一家三口连续数年每年顶格汇出15万美元的事情,更是毫不稀奇。



  2007年 – 2015年  

在打掉了蚂蚁搬家这个心腹大患后,个人换汇的额度其实已经相当有限。整个2016年,诸如AB、NHA这样的走家财团都在境外大举收购资产,所用的外汇都是央行给的,这才是大头。与他们相比,p民们换的那一点点钱有多微不足道呢?这么说吧,如果说机构们是在用挖掘机挖钱的话,那p民们就是在用汤匙。

 

整个2016年,外管局把重心主要放在遏制境内机构的海外投资,以及吸引外资进入国内上。简单说就是“宽进严出”,满面笑容引进来,绝对不许走出去。

 

首先是针对境内机构的:

其次是针对境外投资者的:


 2016年12月28日 – 2017年7月1日 


经过了2016一整年与机构们的斗智斗勇,成果非常显著——央行外储从年初的3.3万亿降到了3万亿下方。不要笑,这确实已经是很不容易的成果。要知道机构和p民可不一样,人脉广泛,背景复杂,人家要出海,可不是你一句“不许换”就能呛回去的。至于央妈外管在这其中用了多少心机,多少谋略来让外储看上去还挺多,需要另一篇文章来讨论了。


 

到了2016年底,高净值人群已经走的差不多,外管局终于腾出手来关下最后那一道门缝了。2016年12月28日,外管局出台了修订后的《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16〕第3号)。这份新法规在2017年7月1日(19天后)正式实施。

 

那么新法规到底有什么妙处呢?

 

首先是颁布全新的《个人购汇申请书》——2017新年后,无论是在银行柜台还是通过网络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渠道,不管以何种理由办理购汇业务,都必须按规定填写全新的《个人购汇申请书》。《申请书》对个人购汇用途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分为因私旅游、境外留学、公务及商务出国、探亲、境外就医、货物贸易、非投资类保险、咨询服务以及其他共9大项。每个大项后面还跟着三四条子项。例如境外留学大项,包含了“学校名称、留学国家、地区,年学费币种、金额,年生活费币种、金额”四个子项。此外,购汇后还多了“预计用汇时间”这一必填选项。

 

《申请书》明确强调了“违法违规套汇”的下场,包括被列入“关注名单”,除了此后两年都将被取消5万购汇额度外,还可能面临逃汇金额30%左右罚款以及5万元以下罚款。同时,对违规银行依法予以通报批评、罚款、暂停结售汇业务、责令停业整顿以及责任人员纪律处分、罚款。——也就是说银行工作人员如果帮你“蚂蚁搬家”的话,也会受到连坐。


个人购汇申请书  每一分钱的用处都要说明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关于“大额交易报告”的规定。

 

相信聪明的你已经发现了最重要的一条:自然人客户银行账户与其他的银行账户发生当日单笔或者累计交易人民币20万元以上(含20万元)、外币等值1万美元以上(含1万美元)的跨境款项划转金融机构必须上报换句话说,只要你汇出一万美元,就会触发监管机构的关注!而这个额度在之前是多少呢?是十万美元!

 

如此,对于有汇出需求的人来说,表格就要作进一步调整了。

显然,一万美元是不可能海外投资的。这已经不再是为了控制高净值人群,而是为了控制中产。桂枝所谓中产家庭,其资产组成80-90%是房子,剩下一半有数十万到一百多万不等的存款(折合10-20万美元)。在此规定出台以前,完全可以在20万的限额里打着经常项目的幌子汇出去,到了美国哪怕买S&P500的指数基金,年化收益率也有6%以上,更不要提潜在的汇兑收益。

 

新规一出,这部分资金自然就被卡死了。好在外管局的同志工作辛苦,新规实施需要时间。因此这个3号文虽然在2016年底颁布,却要到2017年7月1日才正式实施,留下了6个月的缓冲期。中产们那点钱毕竟不多,船小好调头,半年时间里足以从各类基金股票中撤出转移,外管的同志可以说是仁至义尽了。

 

走到这一步,“海外投资”大门已经基本关闭了,但细心的朋友应该会发现,似乎还留有那么一道缝啊!没错,就是境外刷卡消费——不计入额度!有些人手里拿着额度达到10万甚至50万的双币卡,只要能找到合适的“变现”渠道,岂不是就可以在额度以外换汇?

 

呵呵,你聪明,外管的同志也不傻。这就要说到最近的另一个新规了。


 2017年7月1日 – 2017年9月1日 


2017年6月2日,外管局发布《关于金融机构报送银行卡境外交易信息的通知》,规定自9月1日起,境内发卡金融机构向外汇局报送境内银行卡在境外发生的全部提现和单笔等值1000元以上的消费交易信息

 

嘻嘻,注意是1000元人民币哦,不是美元哦!你到国外旅游,别说买包包,吃顿贵点的就会触发报告了。当然了外管同志日理万机,是没空管你吃饭的,主要目的还是前面说的,防止你拿着信用卡到国外刷卡买房、买保险之类。除此之外,坊间还传言着另一种可能,那就是以前境外刷卡都是不计入五万美元额度内的,以后嘛。。就难说喽。反正信息都随时监控着,想怎么揉捏你还不容易?


 

总之,这一下不仅把境外刷卡消费这个唯一的门缝给堵上了,更给今后更进一步的措施做好了铺垫——虽然留学、海淘和旅游这些个人用汇都是微不足道的金额,但是苍蝇虽小也是肉啊!真到了紧要时刻,各位还是要共赴国难啊!


 

 2017年9月1日 - ??? 

 


其实事情到了这一步,这篇文章真的有点多余。走家老爷虽然手段高,但船大掉头难,从策划到实施有很大的缓冲期。在这段时间里,想清楚的早已经走了,留下来的也不太可能因为这样一篇小文而有什么改变。毕竟官方渠道让人欣慰的正能量信息要多千倍万倍。

 正能量才是主旋律

 

本文唯一的贡献,大概就是帮助那些还差临门最后一脚的读者下定决心。笔者在此也请求诸位读者,不要把此文转给那些没有避险意愿的亲友——人从认识到风险,到决心采取行动有一个很长的心理调适过程,即

便他们有一天终于想通了,但在这个时间节点上也肯定来不及了。还不如心安理得,随他们去吧。

 



后记:毁灭日记是笔者从2016年初开始,陆续写下的一系列关于经济金融的思考。在这动荡不安的一年中,发生了大量“灰天鹅”性质的事件。¬——之所以称它们为“灰天鹅”而非“黑天鹅”,是因为它们并非事先无法预见的。不论是2016年初的全球市场暴跌,英国公投退欧,还是Trump当选,以及Trump合纵围剿桂枝,都是事先就知道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只是它们被普遍认为发生概率极小。

 

受到这些事件的不断刺激和惊吓,笔者被恐惧和焦虑驱动着,在信息海洋中跋涉,试图抓住经济金融系统的演变线索。毁灭日记,就是对笔者所获取线索的记录。草蛇灰线,最终都指向一个结局。

 

本来写到第七篇时,笔者感到已经无需多言,将系列告一段落。在庚子文化的邀请下,笔者再开文字。时间不过半年,已经世易时移。如果说2016是动荡不安的一年,接下来我们恐怕将目击急转直下。随着局势越来越暴烈,接下来的文章,将隐去关键论断,以其他方式和诸位分享。

想要了解更多信息,请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吧~

 

要是你有更多详细的问题,想要及时咨询

请扫下方二维码,这是一个相当靠谱的男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