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中美对朝战略的冷思考

2017-09-11 周方舟 一溪寒冷自生烟

来源: 中美学者智库



 

朝核问题正走向一个无法回头的死局。当今世界除了美国,朝核问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实力、有能力、有信心、有决心、有意志可以解决得了。

 

美国为什么长期以来不解决朝鲜问题,而对于古巴导弹危机宁愿冒着核战争的风险也要尽快解决,因为朝鲜不在美国的家门口。美国作为全世界的超级强国,绝不会容忍周边国家拥有核武器,这个逻辑是非常简单而清晰的,也是昭告天下的。

 

朝鲜与美国远隔辽阔的太平洋,朝鲜的核武不会对美国构成迫在眉睫的威胁,但是美国对朝核问题是有其底线的,底线一是朝鲜是否进行第六次核试,底线二是朝鲜是否具备发射洲际弹道导弹的能力。

 

目前朝鲜在突破了美国双底线的情况下,而且附加发射导弹飞跃日本上空的情况下,美国是否打击朝鲜,取决于美国是否有意愿继续主导世界事物,维持现有世界秩序的道义责任,也取决于没有历史包袱、具有全新战略思维的特朗普。



特朗普

 

美国在朝鲜半岛的实际利益和战略利益是什么?

 

很多人认为美国在朝鲜半岛没有什么太多的实际利益。实际上美国在朝鲜半岛有以下重大的实际利益和战略利益:

 

一、朝鲜半岛能帮助美国控制世界制造业沉淀在该地区资本的阀门,该地区的中、日、韩、台沉淀的外汇储备就达5万亿美元。美国可以随时以调整与朝鲜关系的紧张度来调节沉淀在给地区资本的流向。

 

二、朝鲜矿产资源的储量占整个朝鲜半岛的80%-90%,价值高达6.5万亿-7万亿美元(这不包含稀土资源价值)。位于平壤东北部150公里平安北道的定州(Jongju),据信是全球最大储量的稀土矿床,有望将当前全球已知稀土氧化物资源量扩大一倍。据推测,定州的稀土矿石量为60亿吨,含稀土氧化物2.162亿吨。朝鲜科学院地质学家已经确认了几个重稀土元素靶材,及7种新的碳酸盐岩复合物,其中包括镧、铈和镨等轻稀土,主要是铈磷灰石和伴生的稀土矿物,理论上价值达数万亿美元。美国地质勘探局最近估计全球稀土氧化物储量为1.1亿吨,这一数据并不包含朝鲜的稀土储藏。2.162亿吨稀土氧化物中大约2.6%含有更有价值的重稀土元素,大约545万吨。(引自《朝鲜矿产资源概况》,作者:周大飞)这就是美国不愿放手朝鲜的重大实际利益。

 

三、地缘政治上,美国在朝鲜半岛更是有着重大的战略利益,这个战略利益是出于美国维持世界秩序的需要和对其盟国安全道义上的责任。美国和韩国及美国和日本这两个军事战略同盟奠定了美国在亚太地区维持秩序和遏制中俄的基石。

 

美国是否打击朝鲜,取决于以下因素的考量:

 

一、取决于朝鲜核武对美国的威胁有多大

 

美国在朝鲜问题上没有主观上主动卷入的意愿,从上次的韩战到这次的朝核,美国都是被动卷入。但这不是说美国在朝鲜半岛没有它的实际利益和战略利益要维护。

 

首先得问一个问题,在过去的25年,为什么美国不单独和朝鲜谈判,而是始终把朝核问题推给中国为首的六方会谈?

 

美国对东亚民族的民族性有着深刻的洞察和了解。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和周恩来破冰谈判时就深刻地指出:“南朝鲜人和北朝鲜人都容易感情冲动,重要的是中美双方都对他们施加影响以抑制这些冲动和他们的好战性,不让他们成为使中美难堪的各种突发事件产生。把朝鲜半岛变成中美两国政府之间冲突的场所是既愚蠢且又不可理喻的事情。这种情况发生过一次,中美必须永远不让它再次发生。”

 

尼克松的话对美国的态度表明得非常清晰,美国不想在朝鲜半岛和中国发生大规模的冲突,而只是想和中国一起抑制南北韩。美国一直到现在奉行的都是这个原则。

 

美国在朝鲜半岛的最大的战略利益是控制日韩,遏制中俄,同时又要精确地拿捏,避免中美之间的冲突。

 

朝鲜发展核武的初期阶段,是一张可以很好地被美国利用借力打力地达到其在朝鲜半岛战略利益的牌。朝核能对中、韩、日实行有效的战略威慑,而对万里之遥的美国则无法构成威慑。通过这张牌可以达到有效离间中、朝、韩、日的目的,如同在朝鲜半岛竖立了一个巨大的“X”型十字架,形成一个中、朝、韩、日互相讨厌、互相敌对的死局,从而达到对中、朝、韩、日实行有效的战略捆绑。只要朝鲜稍微有所动弹,各方包括朝鲜本身都会痛苦不堪。

 


由此可见,朝鲜拥核并与美国形成形散而神不散的互动,对于美国控制日韩,遏制中国在东北亚有可能取代美国位置的崛起而成为亚洲地区的主导力量,能起到一个战略盟友都无法替代的作用。

 

这就是为什么美国不愿意单独地和朝鲜谈和的原因,朝核问题解决了,就达不到用朝鲜这张牌来对中、朝、韩、日进行有效的战略捆绑。

 

美国在朝鲜半岛的战略目的,是基于对东亚民族性的深刻洞见,即对东亚不安分的民族,使他们互相猜忌和相互制衡,以达到一个动态的平衡的均势,同时造成冲突各方都有求于美国的局面,这样美国在该地区行使力量可以事倍功半。

 

因此朝鲜越是想发展核武逼美方与其单独谈判,以一步步叫高谈判筹码,美国越是不跟朝鲜单独谈,而是逼朝鲜与中国为首的六方谈,以达到朝鲜与多方,尤其与中国互相猜忌的目的。

 

当朝鲜核武和导弹技术日趋成熟之时,尤其是朝鲜的洲际弹道导弹可以攻击美国本土的情况下,美国对朝战略将不得不做出相应地调整,对朝行使战争力量就是美国调整对朝战略可以行使的重要手段之一,对朝战争的目的无非是在该地区达到一个新的动态平衡的均势。

 

二、取决于美国国内的政治博弈

 

长期以来,每当朝鲜半岛危机来临,美国军方和总统在朝鲜问题上都有一个战略上的博弈,军方在朝鲜政策上的冒险一般来说都能受到美国文官体制的有效遏制。历来美国总统在朝鲜半岛行使力量都竭力避免与中国发生大规模冲突的可能。即使在朝鲜战争中,美国已经和中国在朝鲜半岛发生军事冲突的情况下,杜鲁门总统也要遏制麦克阿瑟与中国爆发全面的战争,麦克阿瑟企图对中国的军事冒险最后导致其被杜鲁门解除总司令的职务。

 

今天在美国内部同样存在着一个对朝是战与不战的政治博弈。特朗普的前首席战略顾问班农认为美国今后20-30年的主要对手是中国,应该放下朝鲜,集中精力和中国打经济战。而以国防部长马蒂斯为首的军方则认为应当对朝实施军事打击,以解除未来朝鲜对美国可能的核威慑,但是马蒂斯也深知战争的残酷性,对选择军事打击也慎之又慎。目前在班农去职的情况下,主打的呼声渐成主流。

 

特朗普前首席战略顾问班农


美国防部长马蒂斯


美国国防情报局在7月修正了朝鲜2年后部署搭载核弹头的洲际弹道导弹这一预期,认为朝鲜明年就有可能实现这一目标。这强烈提醒特朗普政府和美国军方,朝鲜留给美国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如果不打,美国的信用将破产,国际威望将一落千丈,美国的盟国将不再相信美国的承诺并弃之而去,整个东北亚将失控,国际社会将失去最佳解决朝核问题的时机,最终美国将被迫低下高贵的头颅,承认它称之为“流氓政权”的朝鲜的拥核地位,朝鲜这个蕞尔小国将以挑战者的身份晋升为核俱乐部的成员之一。这意味着“雅尔塔会议”后一直维持的美国为主导的政治秩序瓦解的开始。

 

如果打,很有可能在打击朝鲜核设施时造成重大的核泄漏,处理得不好,可能会造成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地区永久性荒芜的无人区,而且朝鲜的报复性打击会造成首尔的无辜居民几百万的惨重伤亡。

 


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这个秩序的构建是否因朝核问题能持续下去,对美国将是一个严重的挑战性问题,它必须得做出答复,这取决于美国是否有决心和意志以战争手段来进行答复。美国必须得对此做出权衡和抉择。目前美国的社会矛盾和经济矛盾已经到达一个临界点,从当前博弈的情况来看,似乎更利于以战争手段来解决朝核问题。

 

三、取决于中国的战略意图

 

战略是以可能的政治、军事、外交和经济的逻辑手段行使哲学以获取长远的利益。

 

中国在朝鲜的战略意图和战略利益是什么,一直是一个逻辑上无法自洽的、模糊的、扑朔迷离之谜。

 

中国既希望朝鲜半岛无核化,又想以和平的方式去朝核,又希望保留一个和它的意识形态相同的朝鲜政权,还想对去核后的朝鲜发挥巨大的影响力。上述想法既无法做到在一个逻辑思维框架里自洽,也找不到哲学思辨上的理论依据,更得不到现实中美俄在地缘政治上的认可。

 

任何一个大国或区域强国都不可能甘心和容忍其周边国家拥有或部署核武器和大规模毁灭性杀伤武器。美国在古巴导弹危机时是如此,以色列毫不犹豫地打击伊拉克核设施是如此,俄罗斯在乌克兰的作为也是如此。

 

而中国是周边拥核国家最多的,分别有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现在又增添既不安分又不自律、作为国家意义已经失败的朝鲜。未来潜在的还有韩国、日本和台湾,甚至越南。

 

在上世纪90年代朝鲜研制核武器的开始阶段,中国不仅没有加以遏制,反而对朝提出“继承传统、面向未来、睦邻友好、加强合作”的“十六字”方针,这无论是从国际关系与政治层面,还是现实意义的睦邻层面,在逻辑上都无法深入地理解。唯一能理解的是它是过去意识形态思维定势的惯性延续并遗祸至今,将历史包袱集中打包交给现任领导人处理。所以朝核问题既是历史问题,又是现实问题。

 

中国在朝鲜战争中打出来的在朝鲜半岛的战略优势,随着上世纪50年代末中国从朝鲜撤军变成了战略均势,到朝鲜发展核武现阶段变成了战略劣势。朝鲜从过去冷兵器和热兵器时代作为中国的战略屏障,变成了在朝鲜的核武和导弹技术趋于成熟的现阶段,朝鲜已经成为中国从一个区域大国走向成熟的国际大国的一个战略桎梏和阻碍。

 

中国在朝鲜半岛的战略意图和战略利益是什么?目前国际社会对此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可能包括中国本身也患得患失而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如果以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唇亡齿寒作为理由参入朝鲜战争,难道可以容忍卧榻之旁他人铁齿铜牙抱着氢弹吗?中国倡导的和平方式能解决吗?如果中国坚决反对了六次核爆都无法和平解决朝核,是否能意识到这是在用一个解决国内事物的矛盾思维在解决国际事务?是否意识到中国对朝鲜说的“不对朝鲜拥核妥协,主动权在中国手里”和中国对美国说的“解决朝鲜半岛危机的钥匙在美国手中”是两套自相矛盾话语体系?

 


朝核问题已经到了拖和糊不下去了的最后阶段,不仅留给国际社会的时间不多了,留给中国的时间也不多了,问题在于在传统对朝思维的框架里,中国手里可供选择的牌越来越少。中国唯一可以遏制朝鲜的一张牌是全面切断对朝鲜的石油供应,但是这样做会迅速地将朝鲜与美国和韩国的主要矛盾传化为朝鲜与中国成为主要矛盾,矛盾性质的转变将使中朝变为敌对关系,朝鲜极有可能孤注一掷,以最为极端的手段报复和遗祸中国。因此,美国和西方极力游说中国切断对朝石油供应是对中国的一个重大的战略陷阱,其目的就是将祸水西移,这种极端的措施将对中国造成不可承受的巨大代价。

 

2006年朝鲜首次试爆核武以来,联合国安理会已祭出7次制裁案,仍无法阻止其发展核武。当今,除了美国,其他国家都没有实力和能力单独解决朝核问题,中国也不例外。中国虽然掌握着朝鲜的经济命脉石油,但是由于投鼠忌器的原因不能轻易切断,忌惮会与朝鲜反目成仇。而国际社会又都注视着中国如何解决朝核问题,朝核问题是检验中国能否建立一套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和经济秩序的试金石。

 

四、取决于俄罗斯的战略意图

 

非常耐人寻味的是,在第六次核爆之前,俄罗斯一直对朝鲜半岛局势保持静默,只是偶尔象征性地抗议朝鲜的核试。在朝鲜核爆的前几日,俄罗斯战略轰炸机图95罕见地飞临韩国防空识别区展示武力。在朝鲜第六次核爆的前一天,普京突然对特朗普喊话,坚持谈判是解决朝核问题的唯一办法。

 

在美国国会和特朗普通过和签署了对俄制裁法案后,俄罗斯被逼得不得不四处放火。俄罗斯的战略意图非常明显,即要干预朝鲜半岛的局势和走向,俄罗斯不想让美国独家主导朝鲜半岛的局势,以报复美国的对俄制裁法案。

 

美国对俄制裁法案实际上是美国犯的一个重大的战略错误,对中国则是一个战略上的契机。如果特朗普联俄解决朝核问题,“雅尔塔会议”的噩梦将重新降临朝鲜半岛,中国在战略上将极为被动。

 

对中国万幸的是美国的左派、民主党建制派和几乎所有的主流媒体联合起来,为了以“通俄门”达到整垮特朗普的目的,只要是特朗普的任何东西都坚决反对,处处为难阻扰特朗普的施政和外交政策,在国会以法律手段全面封杀了特朗普对俄战略新思维,阻截了美俄关系缓和的任何可能。特朗普只能退而求其次,寻求与中国合作解决朝核的可能性。

 

俄罗斯对朝战略意图尽管非常清晰,如果它不与美国联手,其干预朝核问题的实力和能力有限。目前俄罗斯在乌克兰方向和叙利亚同时干预两场对外冲突,如果同时强力介入朝鲜半岛,靠俄罗斯目前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接盘朝鲜均力所不逮,心有余而力不足。俄罗斯彰显的是主要是面子上的虚张声势和恐吓。

 

五、取决于韩国所能承受的战争代价

 

朝鲜民族,无论南北,其国民性都有极端、好战、情绪化的共性。

 

一直以来,韩国安全保障的基石是美韩同盟,即依靠美国来提供韩国的安全保障。朝鲜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终结了金大中的绥靖的“阳光政策”,但是朝鲜民族的国民性又使他们选出一位全面倒向中国的朴槿惠。朴槿惠如其说是被其闺蜜证伪,还不如说是被背后的美国力量所颠覆,因为美国看到了韩国经济融入中国东亚经济圈整合后的危险性。于是朴槿惠被下台,并被送进监狱,以防其死灰复燃。

 

朴槿惠被打倒后,韩国人民又选择一位重拾“阳光政策”牙慧的文在寅。在美国看来,如果以韩国的经济实力倒向核武化的朝鲜,经过整合统一拥有核武器的朝鲜半岛,将是东北亚举足轻重的经济和军事核大国,将改变整个东北亚和西太平洋的地缘政治,这将是美国战略利益在东北亚的噩梦,更将是中国和日本的噩梦。

 

文在寅的“如果半岛统一了,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拉着妈妈的手陪她回家乡看看”这句煽情的话,很快被金正恩看出了破绽,对其连续发射导弹打压。文在寅慌不择路,急忙部署被他一再推迟的另外两套“萨德系统”。朝鲜第六次核试后,文在寅甚至进一步决定要增加部署萨德系统和考虑部署美国的战术性核武器,他已经从一个对朝鸽派变成了一个对朝鹰派。

 

特朗普则在推特上猛烈抨击文在寅的对朝“绥靖政策”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并威胁要退出与韩国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特朗普此举或许能让文在寅明白谁才是朝鲜半岛最大的政治风水。

 

朝鲜这次显然玩过头了,它就要受到地缘政治规律的惩罚,而且韩国要跟随着一起付出高昂的代价。特朗普甚至放话准备用核武器打击朝鲜。

 

问题是韩国能承受多大的代价?首尔距离38线只有40公里,在其生活圈生活着2000万人口,在朝鲜上万门火炮、谷山大炮和火箭炮的射程之内。朝鲜可以在一个小时之内把首尔变成一片火海。如果朝鲜只动用常规武器对首尔人口稠密区发动大规模炮击轰炸,估计开战前三天即有30万-100万人员的伤亡,如果动用核武器,则难以计数。

 

韩国能承受如此惨重的伤亡代价吗?这个因素在美国打击朝鲜的战略中所占的权重有多大,这也是决定美国是战还是不战的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美国为什么还不出手?

 

正如尼克松所说的,美国不想在朝鲜半岛再次和中国发生大规模的军事冲突。美国国务卿蒂勒森重申“美国不打算颠覆朝鲜政权,或越过38度线进攻”,这就是向中国传递不想和中国在朝鲜半岛发生冲突的信号。

 

美国国务卿蒂勒森


解决朝核问题,基于美国曾经与中国在朝鲜发生大规模冲突的原因,美国被迫要与中国合作;考虑到朝核对中国越来越大的威胁,中国也被迫要与美国合作。美国打击朝鲜的战略不是想单方面地打,而是希望中国方面积极配合。美国在等待中国的回应和判断中国会对美国的军事行动做出何种反应,反应的程度有多大,临界点和底线在哪里。美国与中国在朝鲜进行了一场冲突后就吸取了这个历史教训。

 

我们一直看到金正恩在拥核的道路上一路鲁莽地狂奔,但他绝不是一个无知的人,现实主义哲学是金家的世袭,他每走一步都有对利益得失精心 45 42875 45 19406 0 0 7798 0 0:00:05 0:00:02 0:00:03 7796的考量和算计。他知道他需要什么,他的战略目标很清晰,他也知道朝鲜半岛的主宰力量是美国,他毫不掩饰地拒绝与多方谈判,他知道那些都是多余地浪费时间,他非常清楚他的对手就是美国。他的战略目标就是要和美国达成和平协议并建立外交关系,要美国保证朝鲜的安全并承认其拥核地位。他想从一个棋子变成棋手。金正恩就是要以拥核这种“政治不正确”的手段到达战略正确的目的。指责朝鲜是“流氓政权”,这些都是情绪化地发泄,朝鲜要找到它的思维和哲学认可的安全空间,否则其下场将十分悲惨。

 


对于美国而言,在东北亚和西太平洋,美国只有一个棋盘上的对手,那就是中国,其他的都是棋子。金正恩徒有一个大国的野心,无奈却生在一个蕞尔小国。小国玩重器,注定是朝鲜民族的悲剧。

 

历史上,有两次因为朝鲜的原因中断和延误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一次是甲午战争,一次是朝鲜战争,这两次战争都使中国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和造成重大的历史悲剧。朝鲜半岛对于中国来说,不要再一次将朝鲜民族的悲剧转变成中华民族的悲剧,这才是中国应该在朝鲜半岛的最大战略。

 

美国是否出手,取决于中美俄力量的博弈,主要取决于中美之间的战略上的博弈。

 


美国对朝战略除战争以外的几种可能的选择

 

1、战略收缩

 

美国采取不作为政策,任其形势的恶化,将这一不可控局面甩手全部交给中国处理。在此情况下,中国与朝鲜的矛盾将迅速地转化为主要矛盾。中国在单独无力解决朝核巨大威胁的情况下,将被迫回头寻求和美国一起合作解决,将造成战略上被动的局面。

 

2、战略交往

 

美国和朝鲜单方面谈判,实现和朝鲜关系正常化,承认朝鲜的核武国家地位,形成和朝鲜的良性互动,并以朝核作为遏制中国的筹码。这将对中国造成极为被动和国民心理上无法接受的局面。届时中朝之间不仅是主要矛盾的关系,朝鲜不仅将不是中国的战略屏障,朝鲜还将是中国严重的战略阻碍。如同过去的亲密盟友越南今天在南海对中国形成战略阻碍的翻版。

 

3、战略放纵

 

美国放纵和帮助日本修改和平宪法,鼓励日本、韩国甚至台湾发展核武。在东北亚,如果朝鲜、韩国和日本都成为有核国家,将是中国的梦魇,他们都将是中国崛起路上立在家门口的劲敌。

 

上述三种情况,无论哪一种,都比中美合作联手解决朝核要糟糕得多。美国作为一个维护自身利益主导世界秩序的大国,对他的盟国的安全有道义上的责任和地缘政治上的考量,目前在对朝战略上还没有战略收缩、战略交往和战略放纵的迹象,但不能不指出这是美国可能的战略选项。

 

结语

 

中国无论是要崛起还是要平静地过日子,都需要极为稳定的周边环境。而周边国家拥核将是中国周边非稳定的渊薮。

 

朝核将打开潘多拉的盒子,随之涌动和跟进的可能是韩核、日核和台核。姑息朝核的恶果已成,无法回溯,如何在朝鲜半岛去核和今后的无核化,非中美联手无法解决,并符合中美双方的地缘政治和国家战略利益。中美双方不是解决不了朝核,而是没有形成和共建战略共识。

 

基于此,中国要放下历史包袱,立足地缘政治的残酷现实,中国在旧的思维框架下无法解决朝鲜问题,中国要建立新的思维框架以因应特朗普的全新的战略思维,以全新的战略思维建立对朝鲜的战略意图,因为中国遭遇的是属于同一意识形态战线的盟友反复挑战和倒逼中国坚持半岛无核化的原则和底线。

 

朝鲜敢于在“一带一路”峰会当天试射导弹和在“金砖会议”当天爆炸氢弹,实际上挑战的是中国作为区域大国走向国际大国的信心和权威。中国怎样与美国取得战略共识,怎样处理朝核问题逻辑上无法自洽的历史包袱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怎样避免朝鲜民族的悲剧再次转化为中华民族的悲剧从而再次影响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则考验着当今中国领导人的智慧、决心和意志。




延伸阅读:


    还原《敦刻尔克》背后的历史真相

    作者:;来源:搜狐历史




    看完电影《敦刻尔克》之后,让我们再次进入镜头背后那段改写人类命运的真实历史.....

    曾经拍摄出《盗梦空间》、《星际穿越》、《致命魔术》、《记忆碎片》、《蝙蝠侠》三部曲等影片的英国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可谓是欧美电影界的科幻脑洞先锋。不过,在他的新片《敦刻尔克》中,诺兰首次聚焦了二战期间著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这一现实题材。

    这是诺兰从小听到大的故事,承载了太多厚重的历史和人物。电影没有细说敦刻尔克大撤退发生的前因后果,诺兰的海陆空三线叙事视角更注重塑造亲历战争的体验感,而非事无巨细的去呈现完整史实。看完电影《敦刻尔克》之后,让我们再次进入镜头背后那段改写人类命运的真实历史.....

    英法军队为何被困敦刻尔克?

    《敦刻尔克》剧照(上图)与历史图片(下图)对比

    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国军队对波兰发动了进攻,二战由此全面爆发,9月3日英国和法国对德国宣战,不过实际上英法联军只是躲在马奇诺防线后,没有对波兰进行有效的军事支援。

    德军占领华沙后,波兰完全陷落。英法两国只对德国对外交上予以谴责。

    隔年的5月10日起,希特勒指挥德国军队绕过马奇诺防线,进攻拥有300万军队的比利时、荷兰、法国和卢森堡。德军指挥官的创新战法令对手措手不及,装甲部队横扫法国北部,将英法联军切成两段,并把数十万盟军逼困到了敦刻尔克。

    英法联军防线在德国机械化部队的快速攻势下崩溃,德军在敦刻尔克港区内的空袭击沉了众多船只,附近海域出没的潜艇也大幅威胁水面船只的安全。

    当时濒临崩溃的40万的英国远征军以及法国、比利时和加拿大军队的盟军士兵,被迫撤退困在敦刻尔克的海滩上,家园就在26英里外,却无法轻易到达。由于敦刻尔克港口是个极易受到轰炸机和炮火持续攻击的目标,因此在德国军队的包围下,他们的形势危急万分。

    德军向被围困在敦刻尔克的盟军空投劝降传单

    英国军队的领导者很快意识到他们已经没有能力在此停留。危难之际,多佛尔军港海军中将伯特伦·拉姆齐主导谋划出"发动机行动"(Operation Dynamo),让军队从敦刻尔克撤出返回英国。

    他们计划集中了30艘渡船、12艘扫雷舰,从法国沿岸的加莱、布伦和敦刻尔克三个港口,每天撤退一万人。然而两个星期以来,该地区在德军猛烈轰炸下,船坞和码头已经被炸成废墟,唯有一条不足1200米长的供船停泊的东堤。

    一般认为,敦刻尔克大撤退是从1940年5月26日到6月4日。实际上在这之后,依旧有英法军队在法国本土战斗,6月13日英国首相邱吉尔还曾飞到法国进行商谈。

    希特勒的神秘决策:为何“放水”?

    希特勒的误判催生了敦刻尔克撤退奇迹

    5月24日,希特勒下令地面部队停止向敦刻尔克方向的进攻三日,而德国空军到达敦刻尔克的2个轰炸机大队也因能见度太差被迫带弹返航,为英军制造了敦刻尔克大撤退的绝佳机会。

    电影中,詹姆斯·达西扮演的温特纳上校告诉肯尼思·布拉纳扮演的波顿指挥官,德军停止了进攻可能是怕坦克受到损失。

    历史上到底是为何呢?尽管德军内部很多军官对希特勒的决策怀有质疑,但史学家普遍认为他的决定并非故意放盟军一码,而是基于对当时战局与德军实力的误判。

    1.德军高层希特勒和A集团军群司令龙德施泰德进退失据,瞻前顾后,装甲部队遇到小损失就不敢推进,空军又没发挥出来。

    2.德军根本没想到拥有224万官兵、2500辆坦克的法国陆军如此不堪一击,英法联军基本算是被打懵了。(希特勒不敢往前推进,难道以为有诈?)有军迷开玩笑,希特勒就像是走进赌场只想玩把老虎机,结果赢了好几百万有点懵,先拿着赢了钱走出赌场想静静。

    据传,同盟国方面原本对当时局面的预期相当悲观,英国甚至已经做好向德国有条件投降的准备,而希特勒当时对是否继续进攻的态度也是让盟军的撤退获得意外成功的重要因素。

    电影中,海陆空的三线叙事让人感受了不同时间维度同步进行的紧绷状态。电影之外的真实历史中,三线作战的情形远比电影里展现得更加壮阔。

    英国数百民船争上前线

    当40万人无法回家,家为你而来

    英国海军部曾下令让所有机动式游艇在十四天内报到,抽调1艘巡洋舰、8艘驱逐舰和26其他舰艇前来,这是英国海军自开战以来第一次用军舰来运输人员。

    除此之外,他们通过广播呼吁尚未被征用的平民提供船只。无数业余水手、私人船主参加了行动,他们非常明白撤出远征军对于英国意味着什么。于是,驳船、拖船、货船、客轮、渔船、汽艇乃至私人游艇,都纷纷出海,驶往敦刻尔克。

    先后有693艘英国船只和168艘法国、荷兰和比利时船只,共861艘各种船只加入救援行列。他们主要从希尔内斯、马加特、多佛尔、纽黑文、福克斯通和拉姆斯格特这六个港口出发,在敦刻尔克接上英法联军官兵后再返回英国。

    当他们抵达敦刻尔克时,实际上局面已经相当混乱。士兵们为了躲避空袭隐藏在沙丘中,小镇被炸为废墟,德国军队正在逼近。很多船收不到广播信号,唯一的交流方式就是用臂板信号系统向海滩上的人呼叫,并等待对方的回复

    。由于船内空间狭小,夹板很容易被填满,士兵们只能携带步枪上船,包括飞机、坦克、重机枪全被留在海滩。被救的士兵仍然是幸运的,因为不少战友没法像他们一样能够返回故土。即便如此,此次撤退仍旧伤亡惨重,差不多九万人不幸遇难、受伤或者被拘禁。

    参与救援的民用船只中最小的Tamzine号仅长4.6米

    月光石号原型人物曾在泰坦尼克号

    凭借《间谍之桥》摘得奥斯卡最佳男配的马克·里朗斯在《敦刻尔克》中饰演道森先生。这位英国普通公民在得知大批英国军人被困在法国海滩不能回家时,便和小儿子及其朋友自告奋勇开着小船去营救海对面的同胞。

    《敦刻尔克》的灵魂角色——月光石船长道森

    这一角色并不是凭空捏造的,他的原型正是"泰坦尼克号"的二副查尔斯·莱托勒。"敦刻尔克大撤退"时,莱托勒已经66岁了,他带着儿子驾驶着"流浪汉号"游艇参加了营救士兵的行动。

    营救行动中,他拒绝海军们驾驶他的船,并在危险状况下凭借自己的力量全力地去救盟军士兵,就连负责登陆的军官都不敢相信他的船竟然装下了55个人,其中有四个人还是站在浴缸里面。

    查尔斯·莱托勒(左)《泰坦尼克号》剧照(右)

    莱托勒最小的儿子赫伯特是一名英国皇家空军的飞行员,他曾教过父亲如何躲避空袭,这些技巧让莱托勒在敦刻尔克时派上了用处。不幸的是,他在驾驶威灵顿式重型轰炸机对德国北部城市威廉港进行轰炸时英勇牺牲。片中汤姆·格林-卡尼扮演的皮特也通过台词表示:作为空军飞行员的哥哥,开战三周后就牺牲了。

    影中大约使用了五十艘船,道森先生的船上绑着蓝色旗,因为他是游艇俱乐部会员,曾为皇家海军服役。其他穿上绑着红色船旗,代表着普通商船。

    空中危机的殊死搏战

    在初始阶段,德国空军第三航空队和第二航空队大举出动,对敦刻尔克港区和海滩进行了猛烈轰炸,总共投下1.5万枚高爆炸弹和3万枚燃烧弹,将敦刻尔克夷为平地。

    受困陆军埋怨的空中部队对撤退chenggong功不可没

    电影里,英国皇家空军战斗机飞行员法瑞尔和柯林斯驾驶喷火战机与正在轰炸敦刻尔克海滩的德国战机决一死战,来保护海滩上的战友与海面上的船只。三架同时出发的战机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全部被毁。

    敦刻尔克大撤退期间,英国派出了从本土起飞的200架战斗机来掩护海滩上的船只。以一百余架战机被毁的代价击落了德军一百五十余架战机,尽管英机没能阻止德机对敦刻尔克的空袭,却给德机以沉重打击。

    片头和片尾都有英国陆军抱怨他们的空军不知道在哪里,也不怎么干活,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据史料记载,战斗机指挥部司令、英国皇家空军上将休伊·道丁在1940年5月16日建言:如果战斗机部队主力还留在本土,而皇家海军的实力尚在的话,英国尚可一战;而如果大多数战斗机中队应法国的要求被派到法国参战,那么,法兰西的沦陷之日后,英国陷落也就不远了。

    导演诺兰透露,拍摄时为了空战戏特地购买了一台尺寸外观都与喷火式战斗机近似的牦牛战斗机。剧组还费劲心血,弄来一个外形酷似喷火式战斗机、型号Yak-52双人驾驶的苏联时代飞机。

    不过也有国外军迷指出,其实按照敦刻尔克附近海峡的宽度,汤老湿驾驶飞机的燃油数量是够他返程的。


    陆军撤退中的英勇抵抗


    历史中陆军并非全程坐以待毙

    相较于电影中对陆军士兵躲避空袭的大幅描写,真实历史中陆军的主动进攻能力则更强。在保证战友撤退时做出了卓绝贡献。

    德国陆军步兵利用比利时投降的机会直扑敦刻尔克,英法联军眼看已没有部队可以前往阻截。此时,英军第3步兵师在师长蒙哥马利的指挥下,以出色的机动巧妙突出德军包围。

    他们在所有军车的减速器上都涂了一层反光油漆,利用后挡泥板下的小灯照亮来使得后一辆车能够紧跟,整个车队关闭大灯,实行严格灯火管制,乘着夜色悄然撤出。蒙哥马利还在十字路口和容易迷路的拐弯处设置了交通纠察哨,指挥车队行进。

    于是,第3师夜行军60公里成功跳出了德军合围,并赶到德军前面组织起坚固防线,有力保障了敦刻尔克的安全。蒙哥马利因此在撤回英国后升任第2军军长,从此开始大展身手,成为二战中英军最著名的将领。

    从敦刻尔克回家的英国士兵受到了胜利者般的欢迎

    另外一名在战争中有英勇表现的上尉名叫哈罗德·欧文·安德鲁。安德鲁指挥着他的连队,经受住了长达十小时的猛烈炮击,打退了德军一次次冲锋。当侧翼友邻部队出现缺口,他又主动率领36名士兵赶去支援,击退了至少500名德军。

    最后当他的部队弹药消耗殆尽,他带着仅存的八名官兵在深至下巴的水里艰难跋涉16000米,回到后面的阵地。他因此荣获了敦刻尔克撤退中英国颁发的唯一一枚表彰英勇行为的最高勋章维多利亚十字勋章。

    另外,在电影中,芬恩·怀特海德饰演的汤米和哈里·斯泰尔斯饰演的阿莱克斯乘坐火车回国,他们一直怀着压抑的心情,直到列车外的百姓奉上了酒水和欢迎,他们才如释重负。

    而在现实中,士兵们在火车上就举着啤酒庆祝劫后余生,他们分享笑话开怀大笑,女士们为饥饿的士兵提供食物和酒水,因为这一切本应比如今的结果更惨烈。

    被拒载的法国军人:近10万法军撤到英国

    英军先撤,法军退后?

    诺兰在电影里多次描绘了敦刻尔克大撤退中英国人优先的场景,绝望的法国士兵甚至从战死的英军士兵身上扒走衣服,冒充英军混入撤离队伍。

    电影中,肯尼思·布拉纳扮演的波顿指挥官和另外一个指挥官在片中对话:邱吉尔明面上说了英法联军肩并肩撤退,但私下确保英军能回国。

    历史上,在执行撤退计划的前期,英军被撤离的人数一度比法军高出十几倍。当越来越多的英军士兵安全回到英国之后,大批英国军队也受命留在法国帮助更多法国军人撤离。

    整个敦刻尔克大撤退期间,共有约21.5万英军士兵成功撤离,法军撤离部队的人数也9.5万人、比利时3.3万。最终未能离开敦刻尔克的英军士兵与被困在此的法军部队人数相当,他们联手作战与德军战斗到了最后。

    撤退到英国的9.5万法军,不过只是把他们被俘获的日子稍稍推迟了一些:他们几天后应法国政府要求,重返法国作战。可想而知,他们在随后的战斗中要么被德军杀害或俘虏,要么6月22日法国沦陷后一起投降。另据史料透露,9.5万法军中大约有3000人留在英国,加入了戴高乐领导的“自由法国”运动。

    耻辱溃败还是胜利奇迹?

    此次撤离标志着英国势力撤出欧洲大陆,西欧除英国、瑞士和西班牙以外的主要地区落入德国之手,为盟军保存了日后反攻的主力为将德意日法西斯最终送上断头台奠定了基础。敦刻尔克撤退列为二次世界大战最著名战役之首,被丘吉尔称作是撤退中的奇迹。

    更有军事历史学家指出,敦刻尔克大撤退绝不是一场奇耻大辱的败退,欧洲的光复和德国的失败就是从敦刻尔克开始的,毕竟同盟国“笑到了最后”。

    战后的敦刻尔克

    今天的敦刻尔克海滩

    二战中,敦刻尔克中95%的建筑被摧毁,大批百姓逃离家乡。战后,法国人民在废墟上重建了敦刻尔克港和城市。

    此后每隔五年的5月下旬,都会有50艘曾参与敦刻尔克大撤退的英国小船故地重游,来到法国北部的这处港口,纪念盟军在二战历史上创下的一次奇迹。

    如今,敦刻尔克已发展成为法国第三大港口城市,每年有800万人次来此游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