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岁老师辞职信:不难为教师,不打扰教育,就是对教育最大的贡献
欢迎关注 《教师文苑》
不难为教师,不打扰教育,就是对教育最大的贡献
教育是良心活,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来不得半点虚假。更不要说是泛滥的形式主义了。
形式主义的板子该不该打到学校身上?
近日,陕西汉中的一名初中老师的辞职信引起了热议。这位老师姓何,现年54岁,从教32年,他在辞职信中写到自己辞职的第一个理由是“如今的教育领域,逼迫人弄虚作假、搞形式主义的事太多,我不想浪费生命。”
在网上引起热议后,该学校领导和相关单位“纷至沓来”拜访何老师,在肯定何老师辞职信内容的同时,也答应不再让其“弄虚作假搞形式主义”,下学期何老师将返校继续任教,坚持到退休。
可以说,何老师以即使再过些年就退休也毅然辞职的决绝的勇气,以对教育问题犀利的洞察,说出了很多老师的想说却不敢说的一个问题,那就是教育中的形式主义。
-1-
泛滥的形式主义让老师苦不堪言
公立学校的基础教育中的形式主义花样多、要求高、时间长,让老师们苦不堪言,不胜其扰,苦不堪言。
比如,教师扶贫。每个老师承担两个家庭的扶贫工作,每周去贫困户一家,还要填写大量的表格。而贫困户大都住的偏远,一来一去往往一天的时间就没了,正常的教学工作就被耽误了。其实,在贫困地区,教师教育好学生,对贫困学生多一些关爱就是最好的扶贫方式。
比如,做某些书籍的摘抄和心得体会。学期初发下来一个颜色鲜亮的笔记本,学期中不定期检查,学期末统一上交。对书写的工整程度、写多少页有详细的要求。为了应付检查,只能一个劲儿抄,甚至抄都抄不过来。
比如,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各样的征文。廉政征文”“旅游征文”“法制征文”等等。写作本身发自自身表达的需要,征文本应是师生自愿,但摊派下来要求每个班必须上交若干篇,就成了师生的负担。
比如,要参加各种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大小会。不仅要参会,会后往往还得上交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这占用了老师很多时间精力,自然在教育教学上的时间就大大减少了。
很多时候,领导都会强调要“讲政治”“讲大局”,言下之意是这些事情没有说“不”的可能,没有商量的余地,只能顺从。但作为教师,依照党和政府的要求,教好书、培育好学生,不就是对党和国家最大的贡献,不就是最大的“政治”和“大局”吗?
比如,占用节假日的“继续教育”。现在有的地方又将教师的“继续教育”经历作为教师晋升职称的硬性指标,好不容易到了周末,孩子需要陪、老人需要照顾、家务需要做,老师休息的时间很少,但一要求“继续教育”,还不得不交钱去“继续教育”。
这样的“继续教育”除了增加老师的负担,为有的人和机构谋取私利之外,有多大的实际意义呢?
-2-
板子该不该打到学校身上
类似这样的形式主义还有很多,但要将“板子”打到学校身上,学校领导一定说,我们也是无可奈何呀!骂我们,我们也很冤呀!
有魄力的、懂教育的校长,敢于抵制那些加之于师生的不合理的检查和任务,敢于拒绝那些没有必要的视察和指导,顶住各种压力,为教育抗出空间和时间。
很多人指责民办学校抢走了好老师好学生,但有没有看到这些学校有更为科学的管理,而那些没必要的检查、要求和任务很少。
老师能安安静静教书,学生能安安静静学习,这样不出好成绩也难。
-3-
学校内部形式主义也很多
确实也有相当一部分的形式主义来源于学校内部。李镇西老师大力批判的“痕迹管理”就是学校内部的形式主义的体现。
有个朋友给我讲,他所在学校以前教案和听课记录要工工整整写在专用纸上,学校以前是一个月检查一次,后来不放心,改成一个星期检查一次。月检改为周检,甚至相关领导还说:“最好天天检查、课课检查,可惜人手不够。”
一位著名学校校长说:“我不喜欢检查,哪有靠检查出好老师的?哪有靠检查出好成绩的?我信任老师,我不检查,是因为我绝对相信老师们,一定能够用心用力做好本职工作。”
教案和听课记录一定要写出来吗?我认识的一些名师就从不写教案,但教育教学水平相当高。
教育本身是很个性化的事。在课程大纲、考试大纲和教育规律的要求下,教师也要充分发挥个性、针对学生个性开展教育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备课至关重要,但备课不一定要写出教案来,写出来的教案也不见得就是真正的备课。有的课需要写教案,有的课不需要写教案;有的老师喜欢写教案,有的老师不喜欢写教案。
写不写教案是因时因课因人而异的,一刀切的检查,会干扰实际的教学。
老师对学生作业的检查和批阅是为了检验学生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同时也能发现问题,及时地改善教学。而他们对教案的检查仅仅是为了确认老师按照要求写了符合规范的教案,并不能形成一个反馈和改进的循环。
反倒是,老师为了应对检查,不得不拿起教参或打开网页,一抄完事,用抄取代了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拿着这样的教案去上课,教学效果能好吗?
-4-
形式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这些形式主义的根源其实是官僚主义,是不懂教育的那些官员或部门的胡要求、乱指挥、瞎折腾。
学校属于基层单位,很多部门都能来管、来要求。上级部门的“鸡毛”,到了学校就成了“令箭”了;一根小小的“麦秆”,到了下面就成了挥舞的大棒了。
各种要求、检查、任务造成的大量琐碎繁重的工作,挤得老师没有自己的时间,压得老师喘不过气来,与这不对应的是教师微薄的工资待遇。
用身心俱疲来形容广大基层公立学校的老师,一点也不过分。不仅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心理也一直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只苦了疲于奔命的教师,只可怜这种教育形势之下的学生。
有从容淡定大气的老师,才会有好的教育。民国时期出了那么多的大家,除了优质的高等教育之外,也与他们接受到优质的基础教育有莫大的关系。
当时的很多中小学成了教育史上的传奇,如金陵中学、南开中学、春晖中学等;有许多大家都是从中小学的教室里走出去的,如钱穆、朱自清、叶圣陶、陶行知、朱光潜、丰子恺、夏丏尊等。把这些人放到现在的中小学中,他们还能成为大家吗?
春晖中学旧址
把形式主义的板子打到学校身上,有些偏。但确提出了一个我们不得不深思的大问题,值得有关部门和有关领导好好思考。
教育是良心活,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来不得半点虚假。更不要说是泛滥的形式主义了。
可以说,有形式主义,就没有教育。
不要去打扰教育,不要去视察学校,不要去干扰教学,不要去为难教师,就是对教育做的最好的贡献了。如果再能对教师多一些尊重,高一些待遇,那就是对教师最大的鼓舞了。
最后,我要为何老师点个赞。多一些何老师这样有清醒的思考和敢于说“不”的老师,教育的空间才会宽敞那么一些,教育的时间才会多那么一些,教育的环境才会安静那么一些,教育才会更好那么一些。因为有好老师,才会有好教育。
感谢阅读!欢迎长摁下面二维码 关注《教师文苑》
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版权归原图作者
稿酬规定:主推当日读者打赏金额全部的六成作为稿酬,四成留作平台运作;5元及以下不再发放。无打赏则无稿费。请作者主动联系主编领取稿酬。具体规定参加本刊《征稿启事》。
往期精选(点击蓝色字体可阅读):
上海砍人惨剧后,富人雇保镖送孩子上学,我们该咋办?/ 文:醉卧蘭亭
无数父母反思:暗示的可怕力量,永远不要对孩子说的“三个字”!
儿子:“妈,你就不能多挣点钱吗?!”,母亲听后熬夜给孩子写了一封信
安徽省教师招考遇冷:当没人愿意去当老师,民族的香火谁来传承?!
教育界的“彭宇案”?: 北京某大学教授被学生诬告宣扬“精日言论”受学校行政记过处分!
【教师文学-专栏】睡莲 / 作者:小微
【教师文学-专栏】 我的母亲 / 文:江枫渔者
【教师文学-专栏】雨思假愠/作者:茶言闲语
【儿童文学-专栏】玩芭比娃娃 / 文:蒋菁玲;指导老师: 郑向阳
【编者按:“我们曾是中师生”】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到1999年完成最后一届中师学生招生,据统计全国共培养有400多万中师生。毕业后,这些十八九岁的年轻人就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散向中国最广大的农村,扎根三尺讲台,撑起中小学教育大半个天空。
“中师生”,共和国教育史上一个灿烂的群体,支撑起祖国基础教育的半边天,他们中的大多数如今都已过了不惑之年,甚至知天命的年龄。
然而,如今大多数中等师范学校都已经停办或者改制,几十年后,'中师生"将成为绝唱!
为了重温当年的岁月,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这一代中师生群体,《教师文苑》特开设“我们曾是中师生”专栏,希望希望能成为咱们中师生的温暖家园!
各位曾经的中师生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们,我们拥有共同的“中师生”身份,怀揣共同的“中师生情结”,欢迎大家踊跃来稿,分享自己当年的中师生活以及毕业后自己的人生故事。
主编:醉卧蘭亭(ID: yf476800)
【主编简介】
醉卧蘭亭:
男,70后,1993年毕业于民权师范学校,做过三年乡村中学教师,现供职于南京某高校。教过十几年英语,现从事美国政治与外交方面教学与研究工作。工作之余执着于少年时的文学梦,写作只是为了留作纪念。
希望结交有情怀的你一起:
品茗、读书、写文章;观云、赏月、念秋霜!
《教师文苑》原创征稿 启事
本刊征稿选题专栏:
1. 教师 文学专栏:
喜欢写作的教师朋友们的文学作品,题材不限;
2. 儿童文学专栏
3. 教育教学感悟专栏;
4. 域外教育经验掠影专栏:
5. 《译海精品》专栏;
5. 留守儿童问题讨论
6. “我们曾是中师生”专栏。
投稿邮箱 (本刊不接受微信投稿)
1) zhongshisheng2018@163.com
具体投稿注意事项请参见(点击黄色字体查看):
《教师文苑》原创征稿 启事(关注《教师文苑》后可查看《投稿须知》栏目或在历史消息中查看。)
文友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