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师文学-专栏】散落在蝉声里的回忆 /作者: 曹广然

蘭亭问柳 教师文苑 2021-07-13


欢迎关注  《教师文苑》


散落在蝉声里的回忆

 曹广然




 窗外,夏日的阳光火辣辣的,青葱翠绿的枝叶间,蝉又扮起了歌唱家的角色,把那首夏之歌,不厌其烦地反复咏唱。

 妻子听到蝉声,激动不已地说:“要放暑假了,儿子马上要回来了!”我点点头。晚间,妻子急急火火地拨通儿子的电话,问儿子订的什么时候的火车票。电话那头先是传来儿子的问候,然后轻描淡写地说,暑假不回去了,同学几人一块在城市里勤工俭学。大一的儿子话里满是欢喜,想象得出他是多么的兴奋。妻子很失落地挂了电话,唉声叹气地说:“他怎么能这样呢?自作主张说不来就不来呢?真是儿大不由娘啊!”

我忽然觉得,儿子仿佛突然之间长大了。他就像一只羽翼渐丰的小鸟,正渴望着飞离巢穴,做父母的又怎能阻止得了他的成长呢?“孩子大了,他开始有自己的想法了,再不是小时候那个总爱粘在你身边的人了。”我安慰道。妻子沉默不语。我心里也不免有些酸酸的味道。

时光真快呀!孩子不经意间就长大了。而我的记忆还停留在他的孩童时代,那些往事是那样的清晰可辨,好像过去的日子从没有走远。

也是在蝉鸣里,那年女儿八岁,儿子六岁,正是贪玩的年龄。我却残忍地哄骗他们到田间干活。每想到这些,我的心里就像有一种负罪感,愧疚的泪水就会禁不住流下来。那天,雨过天晴,骄阳似火,空气更显得潮闷,稍微活动一下,汗珠儿就会涔涔而出。道路上还存着不少的积水。为了赶农时,须要趁墒情播种玉米。那时,妻子在外地打工,家里缺少劳动力,我只好软硬兼施,逼着两个孩子去帮着我种玉米。他们先是哭闹一番,见无济于事,还是怏怏不乐地跟我来的田间。我在前面用小铲子铲一个小坑穴,儿子端着一个小碗,把玉米种子丢在小坑穴里,有的玉米种子迸到外面,他须要弯下腰捡起来,重新丢到小坑穴里,女儿则跟着后面,用脚把土填入小坑穴,把玉米种子埋入泥土里。刚割过的麦茬地,麦茬不时地扎在他们稚嫩的小腿上,点点血迹隐约可现。他们眼里噙着泪花,汗水不停地滚落着。不多时,他们又想放弃不干了。

我态度坚决地说:“今天一定要把玉米播种完!”我给他们正一正草帽,擦一擦他们脸上和手臂上的汗水,让他们喝点水,吃一点东西,坐在地上歇歇。然后,我不断地鼓励他们,给他们讲着故事,他们竟然很听话地干到结束。

傍晚,他们什么也不吃不喝,就疲倦地入睡了。黯淡的灯光里,看着他们那被太阳灼的通红的脸蛋和胳臂,我的心里就有说不出的难受。农民的生活是多么的艰辛呀!以后,他们还帮着在田间拔草,给庄稼施肥。收获季节,掰玉米等农活也是常干的。

 不过,清苦的日子里并非没有快乐。夏夜里捕蝉,就曾给他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

 每至黄昏,我们匆匆吃了些晚饭,连忙向村头的树林里,小河边跑去。我们每人拿一把充电灯,然后,我手持一只竹竿儿,女儿提着一个盛有少量水的小塑料桶。他们咯咯地笑着、跑着,我紧紧地跟在他们身后。

到了小树林,那儿的灯光早已不断地交织着闪烁了。小孩子眼明手快,跑来跑去的,常是捕蝉的的最大赢家。两个孩子在我左右的树上,不停地这照照,那照照。每发现一只蝉,他们都高兴地大呼小叫。低处的,他们随手从树上摘下,那一只只蝉还在呆头呆脑地爬着,就被猝不及防的捉住投入小水桶里,只见蝉在桶底挣扎几下,就不再动弹了。高处的,他们就大喊着向我求助:“爸爸,快来!这儿有一只,好高啊!”我急忙赶去支援。我举起竹竿,竿动蝉落,只听“啪嗒”一声,蝉应声落入草丛中。他们则瞪大眼睛,看着蝉坠地的地方,扒开草丛,把蝉捉住。有些掉入草丛里的蝉装死,也许是被摔晕了,它们一动不动,让人一阵好找,他们在草丛里扒来扒去的,丝毫不愿放弃。

捕蝉有时也充满着惊险。儿子正得意地炫耀着自己又捉到一只蝉时,忽然,他感到脚下一软,大惊失色地一声惨叫,接着就大哭起来。我飞奔而去,朝他脚下一照,原来是一只拳头大小的癞蛤蟆,被他踩中。那只癞蛤蟆正气鼓鼓的,身上块块凸起的斑点,冒着令人恶心的黄色粘液,那模样着实吓人。我摸了摸他的小脑袋,故意笑他道:“胆小鬼,男子汉要勇敢!一只癞蛤蟆就吓成这样?”他破涕为笑说:“我才不害怕呢!我还以为是踩到蛇了呢。”为了装出勇敢的样子,他还唱起了在学校里刚学来的歌词,尽管不成曲调。话虽这么说,他却不愿再乱跑了,只是紧跟在我身后。

我正在专注地捕蝉,他的灯光在我的脚下晃了几下,突然大叫起来:“蛇!蛇!爸爸,你脚下有条大蛇!”我吓得大跳起来,手中的竹竿也掉在地上,惊惶地说:“哪儿,?在哪儿?”看着我狼狈不堪的样子,他却哈哈大笑起来,学着我的口吻说:“胆小鬼,男子汉要勇敢!哪有什么蛇了。”我才明白他是在故意吓我,我做出要惩罚他的样子,他顽皮地说:“来追呀!”

蝉少的时候,好久才能捉到一只。他们有些灰心丧气,我鼓动他们说,只要再坚持一会,就多起来了。我告诉他们,这捕蝉和打仗一样,要讲策略的。他们不解地问什么是策略,我说就是方法呗,也叫兵法。我故作高深地摆出一副军事家的姿态,说:“比如,我们发现这儿蝉比较多,又怕别人来这里捉,怎么办?我们就应该在别人要来这里时,几只灯光一齐迅速照向来者方向,来者就以为我们刚照过那儿,别人就不再来这里了,这就是虚张声势,布下疑阵。”他们似懂非懂地听着,我越说越来精神,“别人不常去的地方,那里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就叫出奇制胜……”我正自我陶醉地说着,女儿忽然晃晃我的手臂,悄声打断我说:“爸爸,有人来了!”我忙说:“快布下疑阵,虚张声势!”我们连忙在来者前方的树上一通乱照,那人果然知难而退。儿子满脸崇拜地看着我说:“爸爸,这招真厉害,敌人撤退了!”我很神气地说:“那当然了!”

将近十点了,他们打着哈欠,有些懒得走动了,我们只好收兵。而此时的树林里,灯光依然闪烁不定。

回到家了,我还没有清理完今晚的战利品,两个孩子已倒头睡去,那小胸脯一起一伏的,儿子说着梦话:“爸爸,我吃蝉……”我用湿毛巾轻轻地给他们擦拭着身子,然后,我也疲惫不堪地躺在他们身旁。

现在,孩子长大了,都不在身旁。虽也捕蝉,但兴致全无,只为打发时光。大人们有时真的很纠结,孩子小的时候,都盼着他们快点长大;孩子大了,远走他乡,大人们又渴盼孩子能够陪在自己身边。

时光渐老,相聚渐少。即使是最亲爱的人,也无法永远陪你到终老。我们只好加倍珍惜在一起的光阴,不管是快乐还是忧伤。耳畔又响起那首歌,“你会爱我到什么时候,你会陪我到哪个路口,我不知道用什么理由,让你可以和我厮守到白头……”

 



感谢阅读!欢迎长摁下面二维码   关注《教师文苑》

作者简介:

曹广然,山东曹县苏集镇龚楼中学,大学本科学历,汉语言文学专业,语文一级教师,从教30余年。

本期编辑:茶言闲语;

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版权归原图作者

稿酬规定:主推当日读者打赏金额全部的六成作为稿酬,四成留作平台运作;5元及以下不再发放。无打赏则无稿费。请作者主动联系主编领取稿酬。具体规定参加本刊《征稿启事》。

往期精选(点击蓝色字体可阅读):

   

 文友交流群

 《教师文苑》征稿启事

 《金陵文学家》原创征稿启事


54岁老师辞职信:不难为教师,不打扰教育,就是对教育最大的贡献

上海砍人惨剧后,富人雇保镖送孩子上学,我们该咋办/ 醉卧蘭亭

一个妈妈的思考:上海惨案,除了让孩子快跑,我们还能做什么?

儿子:“妈,你就不能多挣点钱吗?!”,母亲听后熬夜给孩子写了一封信

吉林大学李晓教授犀利演讲:中华民族到了新的危险时刻!

无数父母反思:暗示的可怕力量,永远不要对孩子说的“三个字”!


  一个特岗教师的生活记录

【中师生-专栏】难忘母校民权师范三年 / 文:史恪仁

【中师生-专栏】我的民师情结 / 作者:孙银亮

【中师生-专栏】回忆民师的棒打鸳鸯行动 / 文:醉卧蘭亭

【校园霸凌事件-专栏】女儿在学校被同学打了两个耳光/ 沙鸥


 得语文者,得天下: 回顾高考2018,展望未来高考大势!

【有视频有数据】咸平教授:河南,是高考最委屈的省份!!

【知青岁月-专栏】那些嫁给农民的女知青们 / 作者:田小野


家长们当心: 别让软色情毁掉你的孩子!

 北大郑也夫教授斗胆揭底当下教育乱象: 振聋发聩!

安徽省教师招考遇冷:当没人愿意去当老师,民族的香火谁来传承?!

教育界的“彭宇案”?: 北京某大学教授被学生诬告宣扬“精日言论”受学校行政记过处分!

 北大郑也夫教授斗胆揭底当下教育乱象: 振聋发聩!

【教师文学-专栏】睡莲 / 作者:小微

【教师文学-专栏】 我的母亲 / 文:江枫渔者

【教师育问题-专栏】学生出走了!/ 老纳爱花

【教师文学-专栏】雨思假愠/作者:茶言闲语

【教师文学-专栏】微信改变生活   作者:彩霞满天

【儿童文学-专栏】丝绸之路之春蚕记 / 卢一丹

【儿童文学-专栏】玩芭比娃娃 / 文:蒋菁玲;指导老师: 郑向阳


【中师生-专栏】阿 文 / 文:随风飘悠

【中师生-专栏】小 弥 / 文:商丘牛耕

【中师生-专栏】难忘我的师范生活 / 文:馨 怡

  [中师生-专栏] 我没敢接过他伸手递来的信! / 荷塘月色



【编者按:“我们曾是中师生”】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到1999年完成最后一届中师学生招生,据统计全国共培养有400多万中师生。毕业后,这些十八九岁的年轻人就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散向中国最广大的农村,扎根三尺讲台,撑起中小学教育大半个天空。

“中师生”,共和国教育史上一个灿烂的群体,支撑起祖国基础教育的半边天,他们中的大多数如今都已过了不惑之年,甚至知天命的年龄。

然而,如今大多数中等师范学校都已经停办或者改制,几十年后,'中师生"将成为绝唱!

为了重温当年的岁月,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这一代中师生群体,《教师文苑》特开设“我们曾是中师生”专栏,希望希望能成为咱们中师生的温暖家园! 

各位曾经的中师生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们,我们拥有共同的“中师生”身份,怀揣共同的“中师生情结”,欢迎大家踊跃来稿,分享自己当年的中师生活以及毕业后自己的人生故事。

 

              主编:醉卧蘭亭(ID: yf476800)


【主编简介】

醉卧蘭亭:

         男,70后,1993年毕业于民权师范学校,做过三年乡村中学教师,现供职于南京某高校。教过十几年英语,现从事美国政治与外交方面教学与研究工作。工作之余执着于少年时的文学梦,写作只是为了留作纪念。

 希望结交有情怀的你一起: 

  品茗、读书、写文章;观云、赏月、念秋霜!


《教师文苑》原创征稿 启事


本刊征稿选题专栏:


1.  教师 文学专栏:  

     喜欢写作的教师朋友们的文学作品,题材不限;

2.  儿童文学专栏

3.  教育教学感悟专栏;

4.   域外教育经验掠影专栏:

5. 《译海精品》专栏;

5.  留守儿童问题讨论

6. “我们曾是中师生”专栏。


投稿邮箱 (本刊不接受微信投稿)

1) zhongshisheng2018@163.com


具体投稿注意事项请参见(点击黄色字体查看):

《教师文苑》原创征稿 启事(关注《教师文苑》后可查看《投稿须知》栏目或在历史消息中查看。)

文友交流群


 欢迎文友加入下列文友交流群:


    1. "我们曾是中师生”交流群:

    2.“教师文苑”交流群:

    3. “英语同行”交流群:

    4朗诵专家团队:


 有意者请加主编微信:醉卧蘭亭(ID: yf476800)


(点击下面蓝色字体查看具体各群详细信息)


     文友交流群 / 文:醉卧蘭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