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应构建科学完备的特大城市养老服务资源共建共治共享模式,完善特大城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王虹北京市政协委员、民建北京市委秘书长王虹代表民建北京市委发言。她表示,目前,北京老龄事业面临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带来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局,以及人口老龄化加速带来的变局。“应完善家庭照顾者支持机制,发挥家庭养老基础作用。同时建立老年人需求综合评估机制,形成多元化养老服务供给格局。建立街(乡镇)养老资源统筹协调机制,发挥基层社会治理作用。”王虹说,还应赋予街(乡镇)更多统筹协调养老服务资源的权力,并建立都市圈养老服务资源协同发展机制,推进区域统筹。02.“以智能化服务构建居家养老健康服务体系。”
——王以新“只有健康的身体才能延缓老年人进入失能失智的时间,才能降低国家医保的财政投入。”市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全科医疗科兼安贞医院大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王以新今年带来提案,呼吁加快完善社区居家养老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延缓健康老人进入失能失智的进程。他认为,构建居家养老健康服务体系应包括居家适老环境改造和智能化服务的监管体系建设。在构建智能化的服务监管体系中,建议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对目标人群进行24小时健康干预,通过手机一键配套线上线下适老用品商城、家政服务、老年营养餐厅、交通出行等生活服务方案。03.“试点‘长护险’保障失能老人护理。”
——徐凤芹市人大代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副院长徐凤芹很关注失能老人和高龄老人的长期照护服务,今年本市提出“稳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扩大试点”,与她想提出的建议不谋而合。“长护险”是为被保险人在丧失日常生活能力、年老患病或身故时提供护理保障和经济补偿的制度安排。从2018年开始,本市陆续在石景山区和海淀区开展“长护险”试点。徐凤芹建议,积极稳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全体劳动者根据工作、收入水平,按比例缴费,或者定额缴费,政府加大投入,基本形成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政策框架,为失能老人长期护理提供保障。04.“整合社区专业服务队服务养老驿站。”——安丽娟“这几年北京一直鼓励社会力量兴建社区养老驿站,驿站的助餐、助医、助洁等多样化服务也应该跟上。”市人大代表、首钢矿山街道居民管理委员会主任安丽娟建议,整合社区专业服务队伍,搭建供需平台,提高驿站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她认为,搭建好对接服务平台,驿站首先要摸排、收集好本辖区内有职称、有技能、有资质的各方面专业人才信息,组建专业队伍,上门服务、就近服务。服务的内容也应多元化,同时协调本辖区内基层卫生服务站和其他社会组织联合协作,开展医养结合、短期托管等特色服务。安丽娟同时建议,把驿站服务商和志愿者队伍的信息和联系方式编辑成册,方便老人查询。05.“加快老旧小区闲置资源用于养老。”——施颖秀“老年人行动不便,所居住的老旧小区又缺乏养老服务场地,居家养老需求也就无法得到满足。”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市人大代表施颖秀建议,相关部门应出台配套政策和细则,加快推进老旧小区闲置资源优先用于养老。“利用老旧小区闲置资源建设养老设施,建设社区嵌入式小微机构和养老驿站,可以更方便为空巢、失能、高龄、失独等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居家养老服务,同时也能延伸到居家社区上门服务,使其覆盖更多老年人。”她建议,由规划部门出台政策,解决本市现有养老机构因土地、房产手续不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分类处置措施,出台办理和利用闲置资源优先用于养老服务的细则政策。06.“让数字经济惠及所有人,助力老人跨越‘数字鸿沟’。”——王臻老人打车难成为近期人们关注的话题。市政协委员、中国雄安集团数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臻深有同感,他说,“我始终认为,科技要带来幸福感,技术创新带来的应该是便利、便捷,而不是更加复杂。数字经济不应该是部分人拥有的‘特权’,更是要惠及所有市民。”“未来,科技的发展一定是要消除数字鸿沟。”王臻举例说,比如数字人民币推出后可以绑定在手环上,老人消费不用“扫一扫”,刷下手环就能完成支付。“政府有关部门还可以倡导网约车平台为老年人、身体障碍人士优先提供服务,优先派车。”相关链接:
(北京社会建设和民政.如何让老人“老了更幸福”?今年“两会”代表委员们提出这些建议.2021-01-26)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