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年人出行如何不被“卡”,需要社会各方“跨前一步”

在防疫状态下,不熟悉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出行的不便被社会关注,如何让这些需要常去医院看病配药、需要有事出行的老年人在上公交时、乘出租车时不被“卡”,已成为必须解决的事,他们需要更便捷的具体措施,也需要全社会每个人的“跨前一步”。

自6月1日本市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以来,按照疫情防控要求,乘坐地面公交等交通工具,须全程规范佩戴口罩,持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体温正常,“随申码”为绿码,同时应主动扫描场所码。

然而,熟练使用智能手机“亮码扫码”对一些老年人来说并非易事。如何让他们在乘坐公交车时不被“卡”,又能否更便利?

昨晚8点半,针对无智能手机或不方便使用手机的老年人乘车难问题,“上海发布”发文回应称,可通过三种方式乘坐市内公共交通——“实体交通卡(已与身份信息关联)+离线码”“身份证+离线码”或“保通卡+离线码”。

记者昨天也分各路到访部分公交站点,采访了很多候车老人、公交司机、出租车司机。不少人建议,为了让相关举措更优化,社区居委会能否统计下“离线码”需求,并为老年人统一办理?有的则建议:纸质“离线码”外面可否加一层塑封,便于老人携带并保存。还有的提出:无智能手机的老人看不到这条消息,希望多渠道传播。

大部分会扫码乘车,希望司机乘客多些耐心和帮助

昨天下午,72岁的胡奶奶和老伴在公交车站七宝站等车。“现在坐公交车步骤很多,要扫‘场所码’,要刷卡付钱”,胡奶奶觉得麻烦了一些,但为了大家的健康,也是必须的。为此,她从居委会干部那里学会了两种扫码方式:打开微信“扫一扫”,或微信“服务”中的“防疫健康码”。公交车到站了,胡奶奶一只手拎着袋子,另一只手在裤兜里翻找手机。解锁、打开微信、扫码……

下午,在宛平南路斜土路公交车站,年逾七旬的陆阿姨从包里掏出手机。陆阿姨坦言,使用智能手机“亮码扫码”对老年人而言还是有些不太友好,“我们年纪大了,眼睛不好使,动作慢,手也会抖,有时上车时突然打不开手机,后面又有人催,着急时心跳都快,有些手忙脚乱了”。

许多老年人都希望在自己“搞不定”时,有年轻人可以直接上前帮一帮。

身份证配合“离线码”也可以坐车

为方便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上海有关部门推出纸质离线“随申码”(简称“离线码”),相当于把手机里的“随申码”变成纸上“随申码”,并配合身份证使用。

据介绍,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可在各区行政服务中心、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和部分银行的自助终端机申领“离线码”,有效期为180天,“离线码”可以由亲属代领,使用时必须和本人身份证同时使用。市交通委也提醒,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不可以凭“离线码”直接进入,仍然需要由保安或工作人员用“随申办”App中的“扫一扫”功能,扫码核验健康状况,并手工登记人员信息,方可通行。

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并不是所有老年人都知晓“离线码”,或者即使知道了也不知该如何申请,所以在现场使用“离线码”乘车的老人并不多。另外,他们还希望坐出租车时也可以这样用。

公交行业从业人员也有话说

采访中,不少公交车司机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老人上车,如果不扫‘场所码’,我们也很为难。因为要顾及一车人的安全。”有司机这样说。也有司机表示,即便老人能提供“离线码”,自己其实也没时间查验,“我们要开车,怎么可能用手机去核验‘离线码’所绑定的具体信息呢?所以希望政策的执行能更有操作性”。

 一位周姓公交车司机表示,昨天自己在起点站碰到一位中年人带着父母坐车。两位老人符合乘车要求,但儿子却因为一早做的核酸报告迟迟没有出来,不符合要求。“这个时候,我应不应该让他们上车呢?”有司机表示,会选择变通方式来减少与乘客的冲突。

针对一些现场可能遇到的问题,久事公交组织党员干部、青年骨干前往机场、火车站、码头等线路的终点站、公交枢纽、中途站等开展志愿服务,查验有效核酸阴性证明和“随申码”,引导乘客提前扫描“场所码”登记。不过相较于公交车线路和车站数量,志愿者覆盖的范围和数量毕竟有限。从长远看,还需要制定更合理便捷的措施。

记者手记

需要社会各方“跨前一步”的关怀

防疫期间,如何帮助老年人出行,尤显得任务艰巨,老人便利出行的这条底线,需要各方一起来兜住。

从公交车司机角度来看,须严格执行防疫规定,但此时,边上的乘客、候车的路人能不能主动跨前一步,帮助老人扫描“场所码”呢?再看,经过前段时间的封控,社区在做好各项防控举措的同时,社区干部及志愿者们对社区内高龄老人、独居老人的情况已非常熟悉,可以结合疫情防控掌握的社区大数据,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譬如,主动跨前一步,帮助老人提前申请、打印好“离线码”,甚至可以将“离线码”送上门;或主动在社区里、家门口教会老人掌握简单的操作和使用步骤。

更重要的是,措施制定时,能否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群的“短板”,在细节上想得更周全些,操作也更便于执行。

老年人日常出行、生活的种种,不被“卡”、不被“为难”,才是“老有所依”的本意。老年人绝不是“耽误大家”的那一个。这需要社会各方都主动跨前一步,提供更多更周全更贴心的适老化服务,对老年人打开门,打通道,暖到心。

(文汇报.老年人出行如何不被“卡”,需要社会各方“跨前一步”.2022-06-05)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