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好记者讲好故事”5号选手丨淮北广播电视台潘伟华《不忘初心 执着坚守》

2017-07-29 安徽记协


好记者讲好故事

记者简介

潘伟华,淮北市广播电视台主任记者,中共党员,安徽省首批宣传文化领域青年英才,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专业。



曾参与安徽广播电视台大型电视专题片《振兴皖北》的策划、拍摄工作;在国家、省级等新闻刊物发表新闻学术文章近10篇。自2011年以来,累计在中央台《新闻联播》、《新闻直播间》等栏目发稿40多条,在安徽台《安徽新闻联播》、《全省新闻联播》等栏目发稿1000多条。


荣获安徽新闻奖一等奖一项、安徽广播电视新闻奖一等奖三项、二等奖十项;并荣获了 “全省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先进工作者”、“淮北市五一劳动奖章”、“淮北市三八红旗手”、“淮北市最美新闻人”等荣誉称号。


【视频】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n05292p6ui2&width=500&height=375&auto=0

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为我投票,您的点赞是我的动力!

不忘初心    执着坚守

潘伟华

       大家好!我是淮北市广播电视台记者潘伟华。就在上个月,我有幸与中央电视 台记者一起联合采制新闻《来之不易的绿水青山》,向全国人民讲述了 “一座城市和一座山”的故事。


     


相山在淮北市建市之初,是一座乱石山,被林业专家列为不宜植树造林的地方。但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淮北举全市之力,发动全民义务植树。三十多年来,两百多万干部群众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坚守着心中的“绿金”梦。


在6月5号世界环境保护日这一天,相山由荒山秃岭变身“世外桃源”的生态变迁之路在央视《新闻联播》、《新闻直播间》播出。一座城、一座山、一种精神,一种信念,这也正是我今天要讲述的题目《不忘初心 执着坚守》!


 2004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新闻学专业的我,进入了淮北市广播电视台,成为一名记者。我是黑龙江人,初来淮北对于一切都是那么陌生,但是在一次次采访,一次次触碰中,我爱上了淮北这座好人之城。截止今年7月份淮北共有134人荣登中国好人榜。我采访过很多中国好人,其中邵英文的故事令我刻骨铭心。



邵英文是铁佛镇油榨小学的一名老师, 20年前被确诊患有弥漫性肌肉萎缩。医生告诉他:他的生命最多可以维持三年。但是面对学生的不舍和家长的信赖,他放弃了病退的机会,坚持坐在轮椅上为学生们上课。不能行走,他每天就由妻子抱着上下轮椅;胳膊不能书写板书,他就在夜深人静时用膝盖顶着胳膊肘,让妻子在旁边拖着胳膊,拿毛笔写生字卡。每写一笔都会疼痛难忍、满头大汗。



就这样,他在身高不到1米5、体重不足70斤的妻子的臂膀中坚持了20年。采访结束时,我们给他和学生照了一张”全家福”,邵英文抱着妻子坐在轮椅上,开心的笑着。可拍摄刚一结束,邵英文的妻子突然跑回了教室,开始我们以为是她害羞了,但走进教室却发现她正在失声痛哭.她说这么多年都是她把邵英文抱来抱去,今天这一抱,勾起了她太多的回忆……二十年来,这对夫妻经历了多少不为人知的艰辛?邵英文用生命坚守课堂,妻子用奉献坚守婚姻,都是因为爱所以从来不计得失。


 

这次的采访在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以上下篇的形式连续两天播出,播出时长近20分钟。邵英文随后被评为全国最美教师。因为有爱所以坚守,做为一名记者,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我是一名外宣记者。“电视外宣记者”是一个令很多男记者都望而却步的岗位。无论是危难险重的紧急时刻,还是万家团圆的节庆假期;无论是冰天雪地的严寒,还是炙烤难耐的酷暑,作为记者的我们都会在现场用画面与文字记录和见证。常常一个几秒的好镜头需要拍摄几个小时。一天错过三餐的时间,从凌晨采访到彻夜通宵编辑,这都是常有的事儿。


2015年6月我突然接到省台的紧急约稿:在三天内采编完成时长八分钟的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李传代的电视新闻专题。采访前一夜我彻夜未眠,查阅大量资料,连夜赶出初稿。第二天一早便和同事赶到杨庄矿,蹲点拍摄。



在采访交流中,李传代吃惊地说:”你怎么这么了解我?”经过两天多连天加夜的不休不眠,稿件如期传至省台,先后在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安徽新闻联播》等栏目单条播出,并制作成专题在全国道德模范颁奖晚会现场进行展播。


大家别看我这柔弱的小身板儿,可从2011年以来,我累计在中央台《新闻联播》等栏目发稿40多条,在《安徽新闻联播》等栏目发稿1000多条。由我主创的电视新闻荣获安徽省级新闻奖一等奖四项、二等奖十项。 2013年,我还光荣地成为安徽省“首批全省宣传文化领域青年英才”。



有触摸温度的手,有体会民情的心,更要有不畏艰险的勇气!作为一线记者,我曾在采访时遭遇几十人的围追堵截,顶着巨大的压力,采编了《浍河污水何时休》,最终受损养鱼户拿到跨省补偿款。我曾帮助农民工讨要工资;帮助生活困难的老人办低保;联系爱心人士和外省医疗机构帮助脑瘫患儿治病;组织、报道公益活动,累计为寒门学子筹集学费上百万元。



身为记者,我问心无愧,但是对待亲人,我心中满怀内疚。因为一直忙碌在采访一线,我曾经连续九年没有回过黑龙江。年迈的父母为了支持我工作,千里迢迢来到淮北照顾我和我的家.孩子刚会说话的时候就问我:“妈妈,你能不能不写稿子,陪我玩一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最大的幸福就是和妈妈在一起。记得有一年我参加报道“国际生态城市论坛”。


那时孩子还不到8个月,我忍痛将嗷嗷待哺的孩子送到了公婆那。在为期十天的时间内,我与同事采编了近三十条电视新闻,可等到报道任务结束,我去接孩子回家时,孩子已经不认识我这个妈妈了。


身为记者,重大活动的现场,我在;身为母亲,孩子的家长会,我不在;身为记者,我见证过重点工程建设;身为妻子,我错过了爱人的生日祝福;身为记者,我向世人展示绿金淮北的绿水青山,身为女儿,我忽略过父母病痛时蹙起的眉头,差点让他们失去看病的最佳时机。可是因为有爱所以坚守,我爱这份职业、爱这座城市、爱这座城市中的人,更爱这座城市中我的亲人!


二十天前,儿子因交通事故受伤,我无暇细心照看只好让他卧床静养,唯有在采访的路上多打个电话,多叮咛一下。十天前,远在北京的姐姐被查出患有恶性肿瘤,我恨不得马上飞到她的身边,与她共同分担这份痛苦,但是外宣工作人员少、任务重,至今也只能通过电话安慰她。我暗下决心:忙完这段就去北京……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 遇到过很多让我心生敬仰的人,他们或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或在奋进路上勇当先锋,或在家国抉择中抛家舍业……我常常在想:好故事每天都在发生,而在路上,在基层,在现场的我们,不也是某一个故事中的主角吗?

请点击“阅读原文”为我投票,您的点赞是我的动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