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好记者讲好故事”10号选手丨市场星报樊立慧《站在世界之巅的“中国潘”》

2017-07-30 安徽记协

学物理,如雾里,

雾里看物理,勿理物理。

从“生不如死”到“死去活来”自由切换......

但是朋友们啊

不要慌张,

潘建伟院士看来,

这 是 最 简 单 的 学 科 。

“因为我只要记住F=ma,

我再知道万有引力,

有这两个公式

就能把其他问题都推导出来......“

最近

潘建伟和他的伙伴们

又搞大事情了!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及其同事彭承志、张强等组成的研究小组,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了白天远距离(53km)自由空间量子密钥分发,通过地基实验在信道损耗和噪声水平方面有效验证了未来构建基于量子星座的星地、星间量子通信网络的可行性。


图 1 量子星座为基础的量子通信网络示意图(子图a:不同波段大气透过率曲线(1550nm波段约高于810nm波段),子图b:太阳光谱分布图(1550nm波段辐照度约为810nm波段的1/5))


我国太空量子通信技术获突破

首次实现白天远距离量子密钥分发

这其中的关键人物

是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潘建伟


 潘建伟,1970年出生,中科大常务副校长、中科院院士、量子卫星首席科学家。

他是站在世界之巅的“中国潘”,也是被称为中国最接近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人。


在他身上,光环很多

↓↓↓

▪ 2017 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      

▪ 2013  香港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 2012-06    国际量子通信奖        

▪ 2006-10    第六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        

▪ 2006-03    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       

▪ 2006-01    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 2005-08    求是杰出科学家奖       

▪ 2005-06    欧洲物理学会菲涅尔奖      

▪ 2004    德国洪堡基金索菲亚奖        

▪ 2004    欧盟玛丽·居里杰出研究奖        

▪ 2003    奥地利科学院施密德奖      

▪ 2015    被评为“2015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    

▪ 2012    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 2010    全球青年领袖        

▪ 2004    第十五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    

▪ 2004    第八届“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 


生活中的潘院士,

不像“量子力学”那么难懂

是个和蔼可亲的人

喜欢在工作间隙悠闲散步捡捡树枝和板栗
爱做点小菜野生荠菜、韭菜都是他的菜~

他还喜欢和儿子玩有趣的物理游戏,标准的搞科研要从娃娃抓起!所以大科学家的小生活也是逛吃逛吃奶娃娃……在市场星报记者的眼里

潘建伟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j05301ku55c&width=500&height=375&auto=0

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为我投票,您的点赞是我的动力!


潘建伟曾说过两个小故事:


他去阿尔卑斯山大峡谷,遇见一个山村老太太,问他是干什么的,他说研究量子,并给老太太解释。老太太说在《自然》杂志上看过潘建伟的文章,并说:“我看过,没看懂,但是我尽力了”。


几年之后,潘建伟去医院做小手术,一位护士问他是不是Doctor潘,能不能讲讲量子态隐形传输到底是怎么回事。


【扎克伯格正在给刚出生的女儿念婴儿书《量子力学绘本》】


从潘建伟身上

记者说,她有三个思考

惭 愧


去年8月16日,

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成功发射,

国际媒体纷纷报道,

但同一时间,

国内大部分媒体、自媒体浓墨重彩关注的却是

一个娱乐明星的离婚事件。

大家爱八卦,却少了对科学的敬畏和好奇。



骄  傲


从进入中科大研究量子,20年纠缠不休

他曾经对中科大的老校长朱清时说:

“只要是什么时候能把为什么会有量子纠缠搞明白,

我马上就可以死。”

1996年,

潘建伟来到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在第一次见到导师塞林格教授时

导师问他:“你的梦想是什么?”

潘建伟脱口而出:

“我要在中国建一个世界一流的量子物理实验室。”

他此后的人生就是一步步向这个目标前进的过程。

1997年,他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

宣布在实验中实现了量子态隐形传输

这被公认为量子信息实验领域的开山之作

这一年,他27岁。


“量子信息是一个全新的学科,

我们必须学会和习惯做领跑者和引领者。”



感  动


1999年,潘建伟回国工作

2001年,

他在中科大负责组建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实验室

2003年,

潘建伟团队实验室在光量子操纵方面走在世界前沿。

潘建伟认为,

这个项目继续发展的话,

还需要发展冷原子技术。

后来他在德国申请了一些经费

问他的学生愿不愿意和他一起去德国

但有一个前提:

“我让你来了,你将来得跟我回国去”


   科学是无国界的,科学家却是有国界的。



从最年轻院士到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

潘建伟书写了一个个奇迹!!

【演讲全文】


站在世界之巅的“中国潘”


我是市场星报的樊立慧,今天讲的是采访潘建伟的故事,他是中科大常务副校长、中科院院士、量子卫星首席科学家。他是站在世界之巅的中国潘,也是被称为中国最接近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人。


采访中,潘建伟先给我们讲了两个他在国外的小故事:


他去阿尔卑斯山大峡谷,遇见一个山村老太太,问他是干什么的,他说研究量子,并给老太太解释。


老太太说在《自然》杂志上看过潘建伟的文章,并说:“我看过,没看懂,但是我尽力了”。


几年之后,潘建伟去医院做小手术,一位护士问他是不是Doctor潘,能不能讲讲量子态隐形传输到底是怎么回事。


去年8月16日,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成功发射,国际媒体纷纷报道,但同一时间,我们大部分媒体、自媒体浓墨重彩关注的却是一个娱乐明星的离婚事件。


大家爱八卦,却少了对科学的敬畏和好奇。


这是潘建伟给我带来的第一个思考:惭愧。


他说他有责任去引起广泛的公众对科学的重视,作为媒体人,我们更要坚持导向,培养大众对科技感兴趣、崇尚科学的氛围,把握传播的时度效,深入浅出地讲好量子的故事。


从进入中科大研究量子,20年纠缠不休。


他曾经对中科大的老校长朱清时说:只要是什么时候能把为什么会有量子纠缠搞明白,我马上就可以死。


1996年,潘建伟来到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在第一次见到导师塞林格教授时,导师问他:“你的梦想是什么?”潘建伟脱口而出:“我要在中国建一个世界一流的量子物理实验室。”他此后的人生就是一步步向这个目标前进的过程。



1997年,他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宣布在实验中实现了量子态隐形传输,这被公认为量子信息实验领域的开山之作。


这一年,他27岁。


“量子信息是一个全新的学科,我们必须学会和习惯做领跑者和引领者。”


这是潘建伟给我的第二个思考:骄傲,骄傲于他的科研实力和执着坚持,中国才能领跑世界量子科学。


1999年,潘建伟回国工作。


2001年,他在中科大负责组建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实验室,2003年,潘建伟团队实验室在光量子操纵方面走在世界前沿。



但潘建伟认为,这个项目继续发展的话,还需要发展冷原子技术。“后来我就在德国申请了一些经费,问我的学生,你们愿不愿意到海德堡去一起发展冷原子技术,但是你们来有一个前提:我让你来了,你将来得跟我回国去。”


科学是无国界的,科学家却是有国界的。这就是潘建伟给我的第三个思考:感动,感动于一个科学家的人格魅力和家国情怀。


从最年轻院士到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潘建伟书写了一个个奇迹。


最后,我想用潘建伟的弟子张文卓写的《量子星》中的一句话结束演讲:

“你在地球的轨道里,自由地飞;我在对面的山顶上,寒风在吹。

一路顺风,我们的量子卫星”。




演讲人


市场星报社  樊立慧

个人简介:


樊立慧,女,2006年进入市场星报,担任财经记者,多次参与省内重大主题新闻报道。历任报社财经部主任、文体部主任,现任报社编委、新媒体中心主任。

 

曾获2013年安徽新闻奖一等奖、2016年安徽网络新闻奖二等奖。


供稿/市场星报

责编/宋娟

请点击“阅读原文”为我投票,您的点赞是我的动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