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好记者讲好故事”12号选手丨亳州广播电视台许婷《还债》

2017-07-30 安徽记协

▲许婷


记者简历:许婷,2006年至今,在亳州广播电视台工作。现任《亳州新闻联播》栏目记者、播音员。曾多次荣获安徽新闻奖三等奖、安徽广播电视新闻奖三等奖、 亳州新闻奖一等奖。

视频↓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r0530nfgv61&width=500&height=375&auto=0

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为我投票,您的点赞是我的动力!

还  债


我是许婷,今天我给大家讲述的故事名叫《还债》。


前两天,一位我们曾经报道过的老人给我打来电话,开心地说,她欠下的三十多万的债都还清了,心里觉得特别踏实。现在她可以专心地照顾两个孙女了。


这位老人名叫杨爱萍,今年65岁,是蒙城县乐土镇乔圩村的村民。1984年,31岁的杨爱萍嫁给了乐土镇乔圩村的退伍军人乔长松,婚后两人恩爱和美,又生了两个儿子,小日子过得其乐融融。


天有不测风云!1995年,乔长松遭遇车祸去世。全家的顶梁柱轰然倒塌,杨爱萍悲痛欲绝,可看到两个尚未长大的孩子,她擦干眼泪坚强地站了起来。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她婉谢好心人的劝说,拒绝改嫁,默默守护着这个残缺的家。


2003年,大儿子乔蒙蒙结婚了,接下来的三年中,小夫妻孕育了两个女儿,杨爱萍一下子又看到了生活的奔头。可是,好景不长,2005年秋天,乔蒙蒙被诊断为尿毒症。为了给儿子治病,她花光了家中所有的积蓄,并向亲戚邻居借钱,欠下了30万元的债。


为了能省下高昂的肾源费用,杨爱萍不顾儿子和亲友的反对,毅然决定给儿子捐肾。那一年,她已经55岁了。蒙蒙的妻子潸然泪下,扑通跪在了婆婆的床前:“妈,您给了蒙蒙第二次生命,给了俺一个完整的家,今后,俺们一定好好伺候您……”


然而,母亲的努力并没有挽回儿子的生命。在移植手术完成后,蒙蒙未能度过排斥期,2007年9月,他带着母亲的一颗肾,舍弃了母亲、妻子和两个尚不懂事的女儿,离开了人间。安顿好蒙蒙的后事,婆媳俩抱头痛哭了一场。看到20多岁的儿媳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整天以泪洗面,想想自己的艰难人生路,杨爱萍劝儿媳妇改嫁,并主动担负起抚养两个孙女的任务。


耕种、管理、收获,家里十几亩地全靠杨爱萍一人,每次收成后,她就把儿子生病欠下的债务还一笔。三年前,村里土地统一流转了,杨爱萍便去帮人家打工,虽然只有一个肾,不能干重活,但为了还账,她还是咬牙坚持着,就是想着能多挣几十块钱。


为了还清欠款,杨爱萍10年都没买过一件新衣服,也没有买过一次肉。有人看她过的这么艰难,就劝她说:“你欠这么多钱,这么大年纪了,还带两个小孩,啥时候能还上?就是不还了,人家也不会说啥的。”杨爱萍却说:“那可不行,人要讲良心,当年人家顾了俺的急,再苦再累,俺都得想办法还人家。”


帮别人打药、栽树、装玉米……杨爱萍一天要打几份工,拿到钱就去还债,一百、两百、五百……10年的时间,30多万的债她已经还了20多万元。她说:“我求求老天爷再让我活十年,那时候俺家的债就能还清了。”


捐肾救子,替儿还债,这位母亲的举动感动了社会。2016年,杨爱萍当选11月份诚实守信类“中国好人”。


为了帮老人还债,蒙城县自发形成了一场“帮杨爱萍还债”的爱心活动,社会各界共捐款10万多元。拿到爱心款的当天,杨爱萍就把这些钱还给了曾经借钱给她的乡亲们,一直到天黑,她终于还清了最后一笔欠款。“人家挣钱也不容易,那都是血汗钱。我想着,要是我活着还不了,我小儿子会接着还,钱肯定一分不少地还给人家。”


债还清了,杨爱萍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大家想着她该歇歇了。然而,她每天依然和以前一样,从早忙到晚。她说,趁现在身体还行,多干活,多挣钱,让孙女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女本柔弱,为母则刚。为承诺坚守,为良心奔波,她用执着和善良,扛起了信义的分量。”2016心动安徽最美人物组委会对杨爱萍不吝赞美之词。


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和杨爱萍一样的人,他们平凡、朴实,但他们又伟大、坚忍,他们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撑起了这个社会的精神脊梁!


此刻,遥望蒙城,这位老人正在干什么呢?是在烈日下的田地里劳作,还是在给做作业的孙女驱赶蚊蝇,又或者是在闷热的厂房内打工……站在这个讲台上,我很想对老人说一句话:杨阿姨,您太累了,您歇歇吧……


供稿/亳州广播电视台

责编/王磊

请点击“阅读原文”为我投票,您的点赞是我的动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