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好记者讲好故事”25号选手丨安徽日报报业集团项磊《脱贫攻坚,为大别山加油!》

2017-08-01 安徽记协


好记者讲好故事

安徽日报报业集团记者 项磊

安徽日报报业集团新安晚报项磊,从事新闻行业12年,曾获得安徽新闻奖一等奖等,现场参与过全国两会、博鳌亚洲论坛、世博会、汶川地震、神舟十号飞船发射、嫦娥卫星发射等重大事件报道。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d0530io5k1i&width=500&height=375&auto=0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为我投票

您的点赞是我的动力!

《脱贫攻坚,为大别山加油!》

作者:项磊


当前,脱贫攻坚正在全省如火如荼展开,大别山革命老区,是扶贫的主战场之一。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视察时,从合肥专门驱车三个多小时,前往大别山革命老区,了解扶贫的 真实情况。他对乡亲们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特别是不能忘了老区。一个月后,我和同事沿着习总书记的路线进行回访,这是我五年来第三次走进大别山区。


当了多年记者,我去过很多地方,但大别山仿佛是片特别的区域。在这里,我看见过一名党政领导的眼泪;我也曾路过泥石流灾害后的山村,看头发花白的老人清理家园时流下的汗水; 而在最近的一次扶贫采访中,我看到那么多带着希望的眼神。


这些汗水,热泪和眼神,有时还会浮现在我的面前,在今天的这个演讲台上,我想将它们与大家一同分享。




领导的眼泪


2012年10月份的时候,新安晚报和湖北的楚天都市报、河南的大河报一起,共同发起了“喜迎十八大重走大别山”的联合采访活动,希望为横跨三省的大别山革命老区的发展鼓与呼。在8 天的时间里,我们三家报纸的20多名记者,陆续踏访了河南信阳、湖北黄冈、安徽六安等多个地区。我们一边深入农户,与普通老百姓交谈,了解他们的所需,一边联合专访各地的党政领导 ,希望促进鄂豫皖三省携手发展。


八天时间里,我们拥有很多回忆,其中一个瞬间,让我们都很难忘。那是在采访一名党政干部的时候。当时,河南大河报一名女记者提问,说到大别山的人民为新中国付出了太多,历史对他们多有亏欠的 时候,突然动情而哽咽着无法说话。而被提问的这名党政干部,也动情地讲了一个他亲历的故事,说的是当地一个十岁的小孩,从山里到镇上读书,周一带一次菜,吃三天,然后家里再送一 次菜,吃到周末。家里人给他5元钱,他不花,周末又带回来。


说到这的时候,这名党政干部也哽咽了,眼里也有泪花闪动。这种采访中并不常见的情景,带给我们很大的震撼,大别山的贫困人口和孩子们,何时才能摆脱贫穷的枷锁,过上更加 幸福的生活,这个命题,在之后的采访中,一直拷问着我们。





艰难的生存环境


2015年8月份的时候,我和安徽大学的一名老师一起,前往大别山区采访一种珍稀野生动物,中途路过霍山佛子岭镇。从当天的新闻里,我已经知道这个山里的小镇,前一天的凌晨遭遇了 强降雨的袭击,还发生了塌方。


但直到真的来到了镇里,我才真切地感受到暴雨的巨大破坏力。环顾四周的高山,可以看到泥石流的印记;高大的树木拦腰折断,冲进了河里;甚至连几十年的桥梁,也被洪水冲毁,在 断桥旁边,汹涌的山洪呼啸而过。



因为堵了车,我就下来随处走走,看到整个镇上的人都在抢险,把洪水稍退后留下的淤泥清除出去。这时候我看到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他赤脚踩在淤泥里,用舀水的勺子将家里的淤泥 一勺勺地往外倒。他弯着腰,可以看到汗水从他的额头一滴滴地落到地上。


我看着老人,心里想,这么恶劣的生存环境,交通如此封闭的山村,要让他们脱贫,是一件多么难的事情。




一定要脱贫的眼神


2016年5月,我再一次来到了大别山,对大别山区的精准扶贫进行采访。这次我去了两个地方,都在大别山的深处。一处是习总书记到过的金寨大湾村,另一处是比大湾村更加偏僻的金寨县花石乡千坪村。这两个村子都是典型的贫困村,报社希望记者到实地探访,看看精准扶贫是如何改变老区人民的生活的。


这次采访的艰苦程度,比前两次更高,沿着山路绕来绕去,一贯久经沙场的司机甚至都开始晕车。但是,这次采访,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山区人民带着期盼的眼神。



在大湾村,我们首先找到了大湾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余静,她刚刚开完扶贫的会议,没有时间坐下来接受我们采访,就要到村子里去传达最新的政策。我们自然随她一起前往。在村子里,余静不断与村民们交流,把刚刚得到的扶贫信息传递给大家,在他们的眼神里,都流露着对未来的希望。


后来,我们又翻山越岭来到了千坪村,在这里,我看到了很多村民,在用各种方式,来挣脱禁锢了他们很多年的贫穷的枷锁。67岁的残疾人杜德金靠的是养蜂,每天半夜从床上爬起来给蜂箱扫蜘蛛网的他,笑着对我说,马上要扩大蜂箱规模,继续增收,他的眼神里,流露出巨大的期待。


这就是我五年来三次前往大别山采访的经历,这片秀美的群山每次都让我惊艳,其中流淌的红色文化更是让我肃然起敬。但我也看到,与很多地方相比,大别山区的发展还相对落后,不少人还生活在贫困之中,这也是习总书记为何对老区如此关切的原因。


 但是,从五年前的眼泪,

到一年前我看到的那些满怀期待的眼神,

以及我感受到的老区人民奋斗的精神,

我想,事情正在慢慢变好,随着精准扶贫的继续开展,

他们一定能脱贫成功,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我也想,到那时候,我还会再去大别山。


供稿/安徽日报报业集团新安晚报 

 责编/蔡小晓

点击“阅读原文”为我投票,您的点赞是我的动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