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好记者讲好故事”26号选手丨安徽日报张岳《记者10年的3个瞬间》

2017-08-01 安徽记协
个人简介

安徽日报政治新闻中心主任记者张岳,从事新闻采编10年,先后获得第二十六届中国新闻奖1次、安徽新闻奖一等奖3次、安徽新闻奖二等奖1次、全省“宣传安徽优秀奖”3次。经过不懈努力和辛勤付出,先后荣获“省宣传文化领域青年英才”称号、省“三八红旗手” 称号、省青年“岗位能手”称号、第十届省青联委员、第十一届青联委员、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等荣誉。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p0530yp8mqb&width=500&height=375&auto=0

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为我投票

您的点赞是我的动力!


记者10年的3个瞬间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记者10年的3个瞬间》。

    

     我手上拿的这盒罐头,是砀山残疾女孩李娟卖的罐头,这是我刚刚从她的微店里网购来的。


     这是一位令人心疼的姑娘,19岁之前能蹦能跳,学习刻苦,所得的奖状糊满了家中一整面墙。



     19岁那年,因患脊髓空洞症而卧床不起,重度瘫痪,在万丈深渊里度日如年,每天只能看着空空的屋顶,难过的时候她会央求妈妈“给我一瓶农药,我不想再拖累你们了……”躺在床上整整9年,每天一颗心啊都要在油锅里过一遍。

     

      第一次采访时,她说,岳姐,你知道吗?当时对我来说,最大的快乐就是死亡,我是一个被命运抛弃的人。

    

      绝望中的她,身体越来越差,有一次得了重度肺炎几度昏迷,医院下达了病危通知书,家里都给她准备好了棺材。然而,越是接近死亡,越是激发了她对生命的渴望。

    

     “我不能就这样死了,我要活下来,我要活下来!”凭着坚强的意志,活过来的李娟虽然全身只有脖子能活动,但她总想给生命留下点什么。她用嘴咬到触控笔,在手机上开起了微店,做起了电商,一年帮家里卖出3万斤水果,不仅成为父母的“顶梁柱”,还成为远近闻名的“励志网红”。

    

       再次见到李娟,笑容挂在脸上,她说,我很不幸得了这种怪病,原本以为只能在穷乡僻壤自生自灭,没有想到却这么幸运被很多人牵挂。

    

       是的,省委书记和省委副书记都曾专门叮嘱过,就连远在北京的张海迪也牵挂着她的阴晴冷暖。每一种牵挂都是力量,支撑着李娟在电商之路上越走越远。

    

      李娟的不幸与幸运让我想起了另外一位“小哥”。


      那就是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蚌埠特警张劼当他纵身一跃跳进火海,用生命制服犯罪嫌疑犯,在燃气爆炸中被烧成重伤。


       躺在担架上的张劼被送到医院,老泪纵横的老父亲,脚跟还未站稳,就上前仔细辨认。第一眼没有认出来,第二眼认出儿子的羊毛衫。老父亲本能去抓儿子胳膊,转念一想又赶紧松手,低头一看手上粘的都是烧焦的皮肉。一辈子都没有慌过的老警察老父亲啊,此时全身抖得跟筛子一样。不停地呼喊着,“我儿可还活着?我儿可还活着?”……


        张劼说不出话,他的气管被切开,脸肿得跟洗脸盆一样大;清创时,由于无法麻醉,他听得见手术刀刮头骨的吱吱声;植皮时,手脚被绑在病床上,钻心般的疼痛如潮水一般,一阵阵涌来,疼得他每天都在汗湿好几次床单……

    

        就是这样一位铁骨铮铮的汉子啊,从来没有喊过一声疼,掉过一滴泪。经过9次手术后,我到蚌埠去采访他,他吃了那么多苦,受了那么多罪,可他绝口不提。他总是笑着说,我很幸运,我很感恩,我感谢很多陌生人,虽然被毁容了,但是大脑和器官都没有烧伤,我还能继续当警察。 

    

       也许是因为心中的那份热爱吧,受了再多的苦也不会觉得苦。我们当记者也是一样,在外人看来记者很辛苦,比如阜阳电视台的高思杰老师,想必在座的各位对他的故事并不陌生。我是前去9月份去采访高思杰,所采写稿件《一位记者脚下的路》还获得了中国新闻奖。


       这篇稿件之所以能“完胜”其他同类稿件,在于稿件带给读者的“真实感”。

  

      从业10年,我写了不少于300位“安徽好人”,也时常有读者跟我说,“人物很感人,但是我不懂他们。”这都是因为真实感的缺失。

    

      高思杰的第一稿,也出现了这个问题。“第一读者”看完初稿后,觉得他这种不要命式的工作,不接地气不近人情。我当时很激动很生气,面红耳赤地跟大家吵架,为高思杰鸣不平,为什么这样的好榜样,却得不到大家内心的认可。

    


      舌战群儒后,我渐渐冷静下来,陷入深深的思考中。是稿子出了问题?还是采访出问题?脑海不时萦绕着“第一读者”的声音,“他的家人会埋怨他吗?”“他这样不要命工作到底是为了什么?” 如果解释不了这些困惑,回答不了这些疑问,稿件虽然是高思杰真实事迹的真实反映,但是那些文字并没有烛照人物的内心世界,更不可能真正拨动读者的那根心弦。

    

      后来,我又重访故地再见故人,几易其稿、数次打磨之后,在大量的细节里扑倒人心,在读者的眼中,高思杰再也不是一位冷冰冰的人物。

    

      我每写一位典型,都是一次心灵的净化。那些人物典型都是普通人,有着普通人的烦恼和困惑,但是他们却能在困境中突围,在平淡中坚守,在风雨中前行。

    


     对记者来说,讲故事是本职,讲好故事是本事。就像习总书记说,迈进群众的门槛容易,走进群众的心坎不易。李娟的笑容、张劼的坚强,为高思杰吵架,这个3个瞬间定格成10年记者生涯的三幅画,他们告诉我:时间总是呼啸而去,晴时有风,阴时有雨,好的坏的最后都成为记忆中的风景。这一路走来,我见过那么多悲喜离合,更加感受到真善美的伟大和平淡生活的可贵。未来我要怀揣着不忘初心的梦想,在新闻的路上不停前行。

供稿/安徽日报

责编/孙冠贤

点击“阅读原文”为我投票,您的点赞是我的动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