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真松”周身松开五步!//内家不传之秘-骨架传功,松透求整

2017-06-26 陈沟水

 

柔腰百折若无骨!太极拳的“真松”怎么练?

 抻筋松骨软如棉,扭腰弯背要自然。
七分松来一分紧,调气养神归丹田
       我们修炼太极拳的人,对“放松”二字甚为熟悉,甚至还有的人把全身放松,作为习练太极拳的要领,把“放松”理解成“不用力”的松,进而练成了懈与软。这与真正太极拳所要求的松开骨节、拉伸筋的要领相差十万八千里!
我们可以想一想,太极拳是以武演道,讲究的是中正平和、对立统一,根据这个理论,怎么可能只把松当成了要领?那与之对立的紧跑哪儿去了呢?
      造成误会的原因,是很多人没有系统地进行传统太极拳的训练,不明理、不练功、不知法,不相信太极拳所学所练的全是内气内功,那就难怪在理解上就出问题了。


 根据我多年的体悟,我感觉应该把习练太极拳所强调的“放松”改为“松开”更能使人容易理解和接受。
      内家拳训练的核心机密,讲究内修外炼、由内向外,逐级而上,要修炼很多的功法,什么时候感知到体内的筋了,也就能渐渐感悟到太极拳真正的玄妙之处了。
      可以说,修炼太极拳实际上就是把全身拆开的过程。先师曾说:“静是方法,松是结果。静桩是在静态下的放松,行拳是在运动中的放松,推手是在对抗中的放松,实战是在对抗与紧张中的放松。”
     在《郑曼青秘传太极拳口诀》第一篇中这样说:“松,要全身筋络松开,不可有丝毫紧张。所谓柔腰百折若无骨。若无骨,只有筋耳。筋能松开,其余尚有不松之理乎。”在第二篇这样说:“沉”中讲到:“如能松透,即是沉。筋络全开,则躯干所系,皆得从下沉也。”自此可以太极拳之真松。由此看来,感知到筋是松的标志,还不是空穴来风的!
现在我来说说太极拳的“真松”怎么练。
大概可以分为:外转、静站、慢练、轻摇和试试看五步。


 

  当然,学练太极拳,入门之路有多条,进入之门有多个。但路分远近,门分偏正。但大都能殊途同归,只是过程中所消耗之精力与能量有区别而已。
以上我个人体会,不代表我的师傅和门派,所说的全是功感和感悟,因各人先天体质不同,所学不同、所练不同,所处之阶不同,进而感受不同。


 

内家不传之秘-骨架传功,松透求整


        内家功夫以松柔为本,混身肌肉一紧就松,十秒里有九秒都是松的,如闲庭信步,越战越勇,打个通宵都不累。松是很难练的,腰胯上的肌肉,没练到时,感觉不到,怎么能让它松。脊椎上有很多肌肉,特别是腰下部和髋关节附近的肌肉,在练到之前根本不知道他们的存在,练到之后才知道原来那里也是可以动的,而且还力大无穷,内功的力量全是从那几块脊椎上来的。人体是个大弹簧,就是说的那几块脊椎上的肌肉。这几块骨头有了开合,动起来了,人就能生出胆色,碰着老虎都敢咬一口。龙形搜骨,发劲讲求骨力,髋部也就是腰椎、骨盆上的肌群丹田、中节能够发力,腰胯关节可以开合。周身骨架筋经贯通,丹田力可以顺达周身各个部位,没有内耗,劲路打通。
      丹田区域的肌肉,平时人们根本感觉不到它们的存在,除非扭伤了腰,但练到之后就会体会到人身上这几个最死的关节里蕴含着最强的力量,那是原始的野兽之力、真正的本能之力。虎豹奔袭猎食时那种惊人的速度、力量和协调性,都是从这几个部位发动的。有了这种力量作后盾,文人学士也敢沙场一搏。形意拳讲龙虎二气,这龙跟虎,最强的就是脊椎和腰胯,身上有龙虎之能,胆色怎能不壮。练拳得抓住核心,抓住骨盆、脊椎来练,不要管手脚,立丹田、较丹田、翻浪劲、抖绝劲就是从这里面出。天长日久,脊椎敏感了,就明白什么叫“全身是一条大龙了”,也知道什么叫背后敏感了,才能对敌。骨盆有了感觉,各种丹田功就没有奥秘可言了,不过就是各种腰腹筋肉的锻炼而已。这两个地方出了感觉,就不想抡拳头了。对拳里的蹭劲就有了体会,见了人就想往人身上蹭,这就是骨力。
      形意以枪化拳,枪就是化在了自身的骨架上。纯以骨架传劲走劲。身体骨架即是刀枪剑,是最佳最好的传劲工具,不是发劲工具。既然是传劲,自然是越结实越好。骨架结实就在一个整上,全身整合,周身关节无断之处,一透到地,即是最佳,但凡身上有一处不能松透之处,即不可能有如此之整。真正的整,是周身无时无处不是处在自然的整之状态,整劲是指由整的架子传过来的劲。最后打成一个整,打出来整劲等等说法仍然还是在跟自己较劲,全浪费在自己身上了。枪“滑”杆“抖”枪之说,滑者主直劲,劲在脊椎,带周身直进。抖者主螺旋转劲,劲在腰胯,带周身拧转。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直劲者,直进也,孙存周前进一丈,后退八尺即是如此之功,用以伤人,疾打疾进,其威可怖。抖者,转劲也。腰胯左转右转不断相连即成抖。所谓胯骨即是大转子,道理在此。直劲,劲在脊椎,曰龙劲,取“龙形搜骨”之意。抖劲,劲在腰胯,曰虎劲,取虎腰胯之功。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l05030nx7jl&width=500&height=375&auto=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