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换背”领悟后功夫豁然贯通 武学体系“三道横劲”使你功夫得到有力支撑

太极浮屠 陈沟水 2022-09-14

陈家沟600年大事年表(1370-1935)

【视频】温县流传各式太极拳架子一览表

陈家沟英列传之《陈王廷火烧战船》

陈家沟“天王”夫人的牌坊

毛主席亲自接见的陈克忠唯一女弟子——陈竹琴

1991年温县忽雷架陈杨张三系统忽雷架原始视频

【视频】看看杨露禅家传的太极拳到底什么样?

陈季甡、陈鑫手书拳谱【附原图以及其传人视频】

【陈氏小架身法精要】陈伯先:陈氏太极拳练习概要浅解

和乾隆共进晚餐的两位陈家沟老者 

400年传承陈家沟老字号---太和堂

起义军山寨不是养老院---蒋发生年造假

太极拳诞生在温县再合适不过了! ---陈家沟太极拳产生的文化大氛围

陈家沟“天王”家存乾隆木匾和石牌坊真容

陈沟水微信公众号致力陈家沟太极拳历史文化发觉整理研究。资料形式:视频、家谱、拳谱、地契、信函文书、碑刻、墓志铭、兵器、老宅等都是相关范围!有相关资料的朋友请公众号留言或

   微信:lezai20151818    

   新浪微博:@陈家沟微博

   邮箱:923863967@qq.com

*****************************************************************


武人应该掌握的功法,“换背”,领悟之后功夫豁然贯通  太极拳单鞭

太极浮屠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人生,不活喜怒哀乐,活什么?功夫,不练刚柔缓急,练什么?进退存亡,一念之间。放不下,也要放。理不清,更要理。万物皆有定数,人想活得潇洒,就要从没有,变成有。拳也是,不出功夫,你练它干嘛?还不放下。人要活的有理,无所畏惧。拳要出功,天经地义。抹不开面子,永无出头之日。多数人选择苟且,情愿坐井观天。男人,就要全力一搏,方不负武者二字。勇气,不是鲁莽,是敢于担当责任。智慧,也不是小聪明,是规划更大格局。都是人,差距在哪里?他拳好,你拳不好,关键是输在了想法。赢了一辈子,最后能使你功成名就的,是想法。人生就是很奇怪,你想成为什么,偏偏不能,你不想成为什么,确很可能成为什么。为何?就是缺想法,不知变。抱怨没用,东西要练出来,想法也需要历练。


换背,北方拳术语。有个说法,若换背,必换劲。练拳想成就,就得把本力拿掉,换成劲。人就缺一换,换过来,功夫随着你走。人,要常知常新。拳,要转换在身。东西不在你手里,在你后头,就是背。前头打的再热闹,后头一潭死水,绝成不了气候。都说,活劲是高阶。后面不活分,就谈不上武学,指的就是背。换背,就要换劲。用什么练?用劲。高手平时行功走架,一动起来,背上的动态叹为观止,充满了力量和活力,这就是劲换来的。前思后想的,不是真动。瞻前顾后,也不是贬义。没劲怎么换背?能不能换过来,就看懂不懂劲。不懂,别装懂。不会,别装会。露了馅儿,就没了机会。为何要换背?东西留得住。好东西,要想办法留住,否则必定会跑。练拳容易,留拳难。放对了地方,更难。真劲是涌过来的,打的波涛汹涌,是背后的动态。


哪个式子,都能换背,什么劲,什么形。拳劲,就是换背的工具。如何换背?举例,太极拳单鞭,不是一动全动模式,是单向螺旋。领住右手,划左手,就这么个简单玩意儿,不知道的,就打空了。螺旋劲要拧在背上,左手为掌,从右划到左,用不了一秒钟,但为什么要慢慢运过去?这就需要一个技术,递进式定点绞拧。定住右腕关节,千万别动,一动,劲就跑了。慢慢往下裹肘,直到肘定下位,右腕右肘又皆不动,再将肩翻卷,沉下去,到位后,腕,肘,肩全都拧住了,还是不动。这时开始换背:肩胛下沉,丹田带动竖脊肌,慢慢做个后弧,将掤劲慢慢的,弧形运过后背,谓之隆背,等劲过背了,右臂逐渐由根节往梢节松,但同时,左臂由根节逐次定点绞拧,这是完成一次,换背,反之亦然。没有程序,背换不过来。裆走后弧,背也要走后弧,别光忙着变换手法,要多练换背。局部,不敌整体。背是最整的,胯是最活的,手是最松的。能换,就比人多一变。手上都是虚的,身上过来的,变化莫测。这正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武学体系的“三道横劲”,使你的功夫得到有力支撑

太极浮屠


雄剑无威光彩沉,宝琴零落金星灭。有功夫,就有胆。什么是东西上身?遇到凶人恶汉,你不惧,心里回想,我一动你就没了,这叫有货。一见事儿就躲,说明东西还不行。真东西,都壮胆色。东西上身,和打了鸡血似的兴奋,老想和人动手。这种亢奋,是先天被激发了。但一定不能浪费,比试不是练拳,怎么兴奋,还怎么回去练,要把它消化在拳中,这叫捞着东西了。教年轻人练武要小心,得择人,狂人和愚人不能教,出去控制不住。你以为没怎么,别人受不了,害人害己。练武先育德,真正立身的,除了拳,更要有德。看着身上不错,品德也得戳得住才行。遇事冷静,不粘火就着,练出来的踏实,方可言武。招式大同小异,拳意差别很大,意识不到位,拳就不到位。打个比方,上楼梯,一不留神,被绊了一下,再上,就留意了,多了一份意识,姿势就不同了,加了小心。开始,要有意识的训练意识,到后来,是忘的越干净越好,就让身上动,怎么动,不去干预,拳是这个玩意儿。

19世陈立清


武学三道横劲,哪三道?两胯后开,排第一;两肋开张,属第二;双肩扣锁,为第三。三道横劲,就要做出结构。打个比方,王字怎么写?一竖,三横。不偏不倚,穿三横儿而过,这个结构,非常符合武学理念,三道横劲,是必要的。当然,要求也是严格的。老话讲,是竖劲,都要直,是横劲,就要平。横劲不是斜劲,要做的水平,这是硬性规定。不仅形要正,横劲也要平。劲路不同,功用不同。什么是主体结构?躯干,一个竖劲,必要配三道横劲。三道横劲,就是主体结构。谁稳定,谁赢。横劲!使人稳定。不用劲可以,没有结构啥都不是。肩,肋,胯不仅腰合,还要横。为何练横劲?两个字,整合。整合不是团缩,整合来自有效支撑。竖劲挑起,横向支撑。八面支撑,缺了横劲,成不得。正所谓,横山峻岭孤峰之上,三横一竖巨捶擂鼓。



怎么做出三道横劲?一,两胯后开,前顶为逼,后开为横。胯位,前兜后裹,才能开张。直接横向打不开,需后掖胯,坠丹田,胯向斜后方开,能出横劲,也叫横胯。目的是,中盘重心稳定支撑,使胯轴真正出力。这个横儿出不来,丹田坠不下去,重心则不稳,沉劲不出,脚下无根。后开胯,形似三角,外圆内方。胯的横劲出来,撑得住劲。能坠住丹田,就能将脊柱下拉,使尾闾顺直。横胯,可得大力。二,两肋开张,左不离右,同时打开。胸椎得到有力支撑。好比盖楼,有了承重墙,还要铺楼板。两肋如琵琶,即可开张,也可收束。开张为横劲,收束助竖劲。没横劲,竖劲也不成。打拳如撑伞,两肋必开张。撑伞,躯干部指的是两肋。掤臂,不如掤肋。捋手,不如捋肘。开肋就是掤肋,条条开张,丝丝入扣。肋能打横儿,背就能隆。三,双肩扣锁,外开为长横,内扣属短横。肩扣,也叫束肩,是短横。拆人就要小窄肩,有麻利劲儿。肩头相合,肋弓开张,一长一短,互为其用。扣肩,就能包胸。用扣肩校正胸椎,得第三道横劲。能扣肩,就能探膀。固其根,再探其梢儿。武术玩的是结构,结构离不开横劲。三横并一竖,江湖任我行。三道横劲,使功架变得立体。六合,是古语,现代话叫整合,整理组合的意思。打拳就怕瘪,主体结构,首要解决功架饱满问题。练拳架,就要真正做出三道横劲,结构自此建立。正是,团聚如山丘,飘散如风雨,迅捷如雷电,疾冲如鹰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