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陈照奎弟子张其林一路83式
陈照奎传人——张其林自述
我叫张其林,今年54岁,焦作市中站区朱村乡小尚村人,到现在已经练习陈式太极拳30多年了。练习太极拳使我得到了很多,我非常感激我的老师陈照奎先生,他使我的一生获益匪浅,可以说没有陈老师,就没有我的今天。陈照奎先生逝世已经整整21年了,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宛如就在眼前。
陈式太极拳的发展先后经历了3个高峰,即陈式14代陈长兴、17代陈发科、18代陈照奎。陈照奎先生是著名陈式太极拳泰斗陈发科的幼子,他4岁随父赴北京,7岁从父学习家传拳术。他学拳刻苦,拳走底架,手法多变,拳架中正、流畅,精于闪、战、弹、抖,推手、擒拿功夫已经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陈照奎老师一生为太极拳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将其父陈发科的家传拳式定型并公开推广,即现在被称为陈式太极拳大架一路83式和大架二路71式。他授拳的足迹遍布北京、上海、南京、郑州、石家庄、焦作、开封等地,他的许多学生现在都已经是享誉海内外著名太极拳大师。
看陈照奎老师的太极拳表演,如同赏析一幅意境悠远的丹青巨卷,如同品尝一杯甘浓香醇的千年美酒。陈老师的拳架风格可以概括为:套路严谨,法度明了,行云流水,耐人寻味。太极拳应有的快慢相间、刚柔并济、轻沉兼备、连绵不断的风格在陈老师的拳架里体现得淋漓尽致,他练拳时给人的直观感觉是:快而不乱,慢而不断,沉而不僵,轻而不浮。看陈老师的拳是一种美好的艺术享受,令人回味悠长。
我是1972年拜照奎老师为师的,从72年到81年5月陈照奎先生逝世,跟老师学拳长达9年之久,陈老师深厚的武功和高尚的师德让我永远难忘。1972年,我在郑州经陈照奎老师的本家兄长陈茂森介绍,拜陈照奎为师,学习一路83式太极拳和二路71式太极拳。那时,在一起学习的师兄弟还有张志俊、王长海、马虹、郭文章等5人。第二年,陈照奎先生回到温县陈家沟教拳,我也跟着回家继续学习一路83式太极拳。当时,陈家沟学这路拳不公开,我和后来被 称为“四大金刚”的王西安、陈小旺、陈正雷、朱天才4个人跟陈照奎老师学拳。陈照奎老师收我们为徒的时候,正式举行了收徒仪式,举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礼。拜师之后,我和自己的师兄弟每天夜里2时起床开始学习,学习到清早5时结束。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一路83式、二路71式、32单式太极拳、推手以及各种点穴术,这段教拳时间约22天。其后我又邀请陈照奎老师回到我的老家小尚村,和老师同吃同住了半个月,努力学习陈老师出神入化的太极拳功夫。从此,我如久旱的禾苗渴盼甘霖,格外珍惜练拳的机会,我每天仅“雀地龙”就要做几百个,从而打下了扎实的下盘功夫。
跟陈照奎老师练拳,使我对太极拳的理解没有走弯路,得到了许多启示。明理是步入太极拳大门的第一关,而太极阴阳学说是太极拳的总纲,是打开太极拳大门的一把金钥匙,在练拳中,要深刻理解太极拳中的阴阳对应性、阴阳互根性、阴阳互包性、阴阳全息性(或整体性)、阴阳变化的有序性、阴阳变化的渐变性、阴阳变化的螺旋形7个规律。太极拳从拳架动作到推手及交手,凡是能合理地运用阴阳变化规律,善于阴阳搭配,就打得舒服,拳也漂亮,与人交锋时容易得机得势,容易取胜。练拳时必须沉肩坠肘,松胯圆裆,重心转换必须做到裆走下弧;练拳要连绵不断,推手更不允许有断劲;初学太极拳者定要做到缓慢、柔和。我练拳的几十年来,严格按照陈照奎老师的上肢运动时沉肩坠肘,下肢运动时裆走下弧的要求,通过浑圆桩、雀地龙、金鸡独立、斜行、披身锤等拳式进行反复的练习。总之,练习太极拳只要弄清了这些易学中阴阳变化的规律,就可以使整套拳架、每个拳式、每个动作做到合乎阴阳之理,正可谓一通百通。
陈照奎先生教授的弟子成才出名的很多,成为中国武术上的一大奇迹,陈老师若在天有灵,定会倍感欣慰。作为陈照奎的弟子,我将不遗余力地推广太极拳,以报答陈老师的知遇之恩。2002年8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