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温国风】“天空之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沟水 2022-09-14




慈胜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历经唐、宋,毁于战火,元至元年间重建。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寺内现存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和大雄宝殿,其後的延寿殿、毗卢殿已无存。清乾隆十九年的《重修延寿殿毗庐殿碑记》则云∶「邑(温县)西四十里大吴村,寺名慈胜,规模宏大,殿宇深广,前天王金刚,中大雄殿,後毗庐,其最後曰延寿殿。晋天福二年奉敕创建,嗣後,郑王一修於弘治,庐江王再修於万历..」这则碑记让我们知道,古代的慈胜寺远比现在大,建筑物也远比现在多。


2001年6月25日,慈胜寺作为元代古建筑,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慈胜寺之所以能成为「国保」,是因为有三件「宝贝」∶两座元代佛殿和一座後晋石经幢。慈胜寺现存的两座古建筑,是严格按照元代官式建筑的营造法则建造的。可以说,这是令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感慨不已的元代繁华为数不多的遗存,它固化了元代高超的建筑艺术。


该寺山门原名金刚殿,面阔三间,进深五架椽,单檐悬山顶,上覆灰瓦。正脊与垂脊皆用黄绿色琉璃。整个山门造型和建筑结构系後人按照元制仿造,显得古朴大方。


天王殿也叫「无梁殿」,是一座有著很多明代重修痕迹的元代建筑。天王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架椽,单檐悬山,上覆绿色琉璃瓦,不少还是元代建筑构件。殿内西壁现存元代所绘「四大天王」壁画,那彩色人物画保存完整,四大天王皆高两米左右,各执不同兵器,线条粗犷豪放,肌肉节节隆起,强壮有力。他们衣饰迎风飘卷,目光炯炯,栩栩如生,似有脱壁而出的生动。据专家评价,其绘画手法达到了纯熟地步,是罕见的元代壁画珍品,是研究元代绘画艺术的宝贵资料。之所以叫「无梁殿」,是因为这个建筑未使用大梁,巧妙地利用斗拱、枋、榫铆相连,将屋顶的重量传到中柱上,极其稳固,体现了高超的建筑艺术,是中原地区充分利用力学原理的一座典型建筑。很多大学的古建教材上,都把这座建筑当作范例介绍。

大雄宝殿,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上覆绿色琉璃瓦。结构精巧,四翼角向上反翘,酷似大鹏展翅,造型庄重优美。殿内前墙与东西壁,尚存有人物、楼阁、城廓、山水、树木、花卉等彩色壁画,表现了元代民间画风;内檐的拱眼壁间,皆有彩绘坐佛,结跏趺坐於云层中,其後有项光与背光,可能是明代重修时所绘。这大雄宝殿是「原汁原味」的元代建筑,没有任何修补的痕迹,杜先洲、祁英涛等著名古建专家来看的时候击节赞赏,认为是中原地区「结构最纯正的元代建筑」。大殿前门额上方有「风」字形牌匾,上书「大雄之殿」四个字,笔力刚劲,落款为「大元至元五年(一三○四年)」,被认为是中原地区现存寺院牌匾中时代最早的。

慈胜寺现存的建筑是元代的,但其实创建於更久远的年代。宋代末年的一场战火曾将这座寺院化为废墟,元代只是在原址上进行了重建。那麽这座古刹的历史能够追溯到什麽年代?慈胜寺现存的碑记为人们提供了线索。

五代後晋天福二年(九三七)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石幢。经幢是古代宗教石刻的一种,是带有宣传性和纪念性的艺术建筑。印度幢的形式是在纪念佛的玉垣上刻各种浮雕,也有的在塔前方左右各竖一石,宛如中国长方形的碑。中国经幢多为石质,大的有数丈高,小的尺把高。唐宋间建幢之风盛行,有为建立功德而镌造的陀罗尼经幢,也有为纪念高僧而建的墓幢,也叫「八 碑」、「八佛头」、「宝幢」、「花幢」等。慈胜寺的这个陀罗尼经幢高五.四米,共有十七层(十七块石头)。上部为石雕的火焰、宝珠、城堡等,中部是刻著经文的八 柱,下部是浮云、须弥座、伎乐飞天等。石雕形象逼真,刻工精湛,刀法流畅,姿态华丽生动,被公认为经幢中的珍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天上宫阙在经幢上出现十分难得,宛若“天空之城”。四面正中雕刻出城楼、阙楼,四角雕刻出角楼。城楼、阙楼、角楼都是两层。檐下雕刻出硕大的一斗三升斗拱。角楼和阙楼之间有两层飞虹桥梁相互连通。






尤其这天宫楼阁,在经幢上出现十分难得。四面正中雕刻出城楼、阙楼,四角雕刻出角楼。城楼、阙楼、角楼都是两层。檐下雕刻出硕大的一斗三升斗拱。角楼和阙楼之间有两层飞虹桥梁相互连通。幢身上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落款年代为五代后晋天福二年。


 中国学者顾燮光曾两次探访慈胜寺,见过寺内保存有雕塑和壁画。壁画于1923年被剥走卖到海外。当年经卢芹斋之手流传美国的几幅壁画,就是出自慈胜寺。壁画抵达博物馆后,又分离出下面的一层壁画。底层的观音图年代更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