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理论】侯春秀密传练身功法

陈沟水 2022-09-14




    练腿练手亦要练身,练身之法离不开手足,所谓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等身法都是靠手足的配合来完成。含胸拔背通脊挺胸,弄不明白,浑身自空。顾盼为静,进退为动,中定为变化、转换,知之,才能做到身无踪影。沾粘连随,身有舍有取,腰胯为纛,手足为旗,上下贯通,脊直而力自发,气沉而丹劲出。伏身蓄劲,起身攻发,此先天之能也,转肩送胯,倚身靠打,是后天之学也。极柔活然后而极坚刚,沉气丹田而运行经络之中,则内里极强,外刚内强,谁与之比。侧身前进,拧身后退,中定转换,闪战腾挪,此腰身之功,可见腰身之重要。既知腰身之重要,练身之法不可不行。 练身之法分外练与内练两部分: 外练法:练身先从练肩开始,练肩法时,按太极开立站桩站好,先练转肩(转绕),肩部放松,以颈胸椎脊为轴线,前后转、平转,上下转等,圈可大可小,转时,裆胯跟着联动,顺转逆转,协调自然。再练转肩(转移),前后转移,上下转移,左右转移。练时,以松肩为要,不可用力,用力为不知,不知不懂,练而无益。分单人练习和两人练习,单人练转(转圈的转)转(转移的转),速度先慢,最后练到快,能与裆配合时,即可震发,抖震速度要快,沉气为主,从外形看似如山崩。与人交手,胶着之时,一个抖转,势如破竹。两人练习,一人双手扶在对方肩上,一扯一送,从小力到大力,跟着两手摇转,另一人松肩转转,每一转必须带裆劲。练到一定时间,突然抖震,使对方感觉到一股深厚内力透出。 二练侧身窜。练习时先练野马分鬃式的行进,从慢到快,和架子野马分鬃的手、腿、身一样,重心的转换要快,步法要稳。再练八卦桩侧身窜,在八卦木桩中侧身弧步行进,如没有木桩,用沙袋摆放。窜越时身不得歪斜。三人练,一人主练,围绕两人“8”字窜,侧身而过,举步轻灵,倒步要快。两人夹窜,两人并排站立,间距仅容一人侧身越过,练者凭眼力,练到不碰任何人,侧身穿过。 三练腰胯。先练平转圈,太极开立桩站法,以腰、骶椎为轴线 转大圈,转小圈,螺旋转,从小到大。重心随左右脚的虚实变换而移动,练习时,以意领转。达到转似不转,不转似转的境地。圈可圆可扁,但绝对不准出现棱角,给对手造成可乘之机。再练为立转,还是太极开立桩,只能单侧练习,练习时以股骨头为轴点,裆胯做上下前后的转圈。练习时立足要稳,不准抬脚尖和脚跟。还要以意领转,手、足、身浑为一体,勿令僵硬,要圆活。 内练法:气沉丹田,行气于经络之中,谓之练丹。分为静、动两种练法。静练为吸气练功法。动练法也就是行气法。……(内练法为本门行功之丹法,老师讲的极为深奥,非口传身教而能掌握,不便文字发表)。   


 一、练身功概要

    太极拳不仅要练架子,精熟套路和各种招式,并且要掌握劲路以及各种变招;在练拳架之余还要单练手功法、腿功法等。在这里,我要介绍的是我对侯氏秘传练身功法的心悟。什么是练身功法呢?它就是《练身功》一文所说的:“练腿练手要练身,练身之法离不开手足,所谓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等身法,都是靠手足的配合来完成。”在学练太极拳过程中,不但要练架正确,而且要抽出时间来练功,诸如练手功、练腿功、练身功等。所谓上练扌朋、捋、挤、按、扌采、挒、肘、靠;中练进、退、起、伏、腾、闪、圆、转;下练缠、跪、挑、撩、批、劈、挂、蹬。

    练架要练在身上,所以演练身功法,是太极拳的重要部分之一。侯老师的听、化、拿、发,他的功劲与发力,为什么如此迅捷,如此猛威、精湛。他每天都要认真操练各种单练的功法,名为辅助功法,实际上是非常重要的增功法,也是师传的必修课。以前很少能听到其他师辈们有这种修为,它是劲力与技能的训练,也是身法与技法的作用。

     当年老师在传授推手、散打时,虽然年近七旬,但在拳技变化中,其行步往返之穿梭,动作敏捷如箭之窜闪,忽隐忽现。眼睛一瞬,老师已悄然已在我的背后了。那种身法、那种速度,难以言表。现在人练太极拳很少有这种训练法,它是传统太极技能的一种训练法。

    对于练身功法的具体修练,首先要做到的是立身中正,也就是从头到脚节节虚灵而贯通,诸如要领有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坠肘、不偏不倚、不前俯后仰,保持正中平稳。这些基础理论常识,在很多太极拳书刊中有所详叙,这里也不重复赘述了。我们主要讲的身法,所谓:“身法为何?身者随手随脚而进退,回转伏势而进;身者,返身顾后,后者为前,侧顾左右,纵横高低,忽纵而忽横,纵横因势变化。

练身先练肩,具体参照《练身功》之“练肩法”。

练肩的方法,实际是练发劲,它能练就一种震弹劲,而这种劲的发放非常厉害,如山崩地裂,其势如破竹,迅捷惊炸,随势而发。有时需要二个人练比较好,由慢而快速,直到发出振劲,能够让对方感到沉厚震抖的功力。

还有一种非常重要的作用,候老师的肩练就一个活络球似的肩,像似一个万向接节,他的调节,他的走向,令人难以相信。不管你打他什么招,什么方向,什么动作,甚至在被打的力点上,看上去一发就能把他击倒,就在这瞬息之间,老师的肩或绕或移的转,也就是你要打的力点起了质变,再加上老师变裆;也就是到了你挨打的位置和时机了。在这个技法上,很难用文字讲清楚,也就是这么一句俗语,所谓“内行看门道”。真正的技术没有几句话,关键一点就通明了。候老师学拳缄言:“武事其要一二语,心法原源不在多,能得其要一语而终,不得其要必散无穷”。其道理亦在于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