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视频】南怀瑾 | 太极拳

陈沟水 2022-09-14


 


南怀瑾:人生最高境界,不过这三句话,做到,前途将不可限量!

能集儒释道为一身的大师,南怀瑾老师便是其中之一,南怀瑾老师把儒家、道家、佛教很多经典之作,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诠释,吸引很多人喜欢传统文化,实为功不可没!

 

南怀瑾用其一生体悟到人生最高境界,总结出三句话:

 

  1980 年,春风得意的南怀瑾

 

佛、道、儒是构建传统文化三大支柱

佛家治心:

成大事者,佛家要有出世和救世之心,要有仁慈之念,能为他人着想,才能积累福报,达观处事!所以南怀瑾老师把佛教比喻成百货店,应有尽有!

道家治身:

骨者,之所以立也,人无骨不立!为人处世要有道家的傲骨和眼界!南怀瑾老师说:道家是药店,每当时代变乱到极点,无可救药时,出来“拨乱反正”的人物,都是道家人物。而且大部分人都做到了,老子所言的: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儒家治世:

儒为表,不单指以谦谦君子示于人,更重是以儒家“君子的言行规范”要求自己,做到内省,儒家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所以自孟子之后,无数读书人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为人生目标,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所以南怀瑾把儒家说成粮食店,人一日不可无粮!

富豪李嘉诚先生,一生提倡“做个仁慈的狮子,要有慈悲之心,更要有反击力量和尊严!”也是对这三点很好诠释!

 

 


君子求诸己 小人求诸人

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强调要修内功,求人不如求己,自己强了,自然能从容过生活!

与其在别人的生活里跑龙套,不如精彩做自己。

人生不过如此,且行且珍惜。自己永远是自己的主角,不要总在别人的戏剧里充当着配角。(林语堂)



南怀瑾谈太极拳 

——太极拳最后应该走上内功的路才好 

 

 

气何所之


或问呼吸进入后,是否应注入丹田,或灌至某处。这一点在前面已经用车轮加刹的譬喻说过,气机刹住,反而不能到达。


现在再作一个有趣的譬喻:试想人体皮囊,就像一个气球,我们将空气灌入气囊后,要让他停住在囊中的某一点不动,试问可以做得到吗?行得通吗?只要如以前所说的要点去练习,一切合度,那么气从鼻腔进入后,自然运行灌注全身,岂有停住丹田之理?且亦停留不住,所以不要妄立名辞,妄加解释。


当年老师教导时只说出气可用口呼出,在呼出时嘴唇撮起,如吹箫的样子比较好,进气时闭口用鼻孔吸入,至于气至何处,可以不问。因会自然全身灌注,人身每一部份,每一细胞需要气,没气就死亡。所以气无法停留丹田,而此所谓停在丹田间又有何好处呢?大家不妨再参参看!


人到中年不宜激烈运动


人到了中年以上,即不再练少林拳,而转做达摩功,改修静坐,这亦是必然的事。至于内功,宜采用道家或佛家的方法,姑且不谈,反正都走此静坐的大路,倘使到了四十岁以上,还踢踢蹦蹦,久了或者反而发生弊病。众生是可悲的,当人类思想力最充沛的时候是在五十余岁左右,这时也就是思想智慧达到最高峰的时节,(体力充沛则在四十多岁。)可是一如苹果在树,刚一成熟,即刻自然落地,走向下坡路了。


所以佛家看众生是可悲的,生命无常短暂。不分东方人或西方人,于内功、医药,用尽方法想把生命拉长,多活几年,到头来亦是枉然。永远长生不死,实不可能。但能活时健康快乐,临去时干净俐落,已是了了人生一大快事。你说是吗?


韩振声委员曾提到中西拳术比较的问题,依据统计,西方运动家,能活七十岁的,寥寥无几、他们到了六十多岁大都非死不可,足见激烈运动之不宜。而中国拳术家多半能享寿八、九十岁。


这其中,亦还有更细微的进一步分别;比如学少林拳而能享年百岁者就很少,除非他在中年后改学静坐,而放弃拳术。另外有一种学太极拳者亦配合习静坐、至于改练静坐功夫后,对于拳功是否会全废呢?答案是「非但丝毫不会因此荒废,拳术反而因此更有进境」,所抛开的,只是技击之术。而身内气质之变化,使一身更加柔化,皮肤更加细嫩,病痛也逐渐消失,甚而身上多处像婴儿一般,一切自然而然。


太极拳之原理,曾见于杨家太极拳某著作中,引用老子话:「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近乎如此。所以练太极拳至后来的阶段,应该走上内功的路才好。等到进入内功的境界,再体验其姿势,自然准确,可以随心所欲不踰矩了。



处处太极


偶然看到时下一般年青人练太极拳,对于掤、挤、按,任一动作,比如「棚」,看他们连「掤」的圆都未掤好,这是不对的。譬如这一姿势是太极,第二姿势进入时将手拉开,恰为一圆,既不扁亦不方,一路行去,要在在(处处)是圆,连绵不绝才是。


太极拳讲究「移步」,所谓举步轻如灵猫搏鼠,踏足重如泰山,阴阳虚实要分明,且步伐移时脚亦在动,而脚的姿势亦是太极,若欲配合易经之理,处处一太极,移形换步,都能自自然然地太极化了。


 

 太极拳视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