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国风】首创十二平均律“乐圣” ——朱载堉让国
李成杰 都屏君
明万历三十九年,郑王朱载堉在他的家乡怀庆府(今沁阳市)仙逝,人民感念他的功德,将他葬在了九峰山下。
一天,一位七旬老翁披麻戴孝、跌跌撞撞来到朱载堉墓前,趴在坟头痛哭流涕,顿足捶胸,口中连说对不起他。哭声惊动了周围的百姓,大家围过来反复审视,不明就里。等老翁停下哭泣,看坟的老张头搀起了老翁,问:“敢问这位仁兄,您是何方人氏,我们都是小郑王生前的邻居好友,并不曾见您老来过,为何这般悲恸?”
老翁坐在地上,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述说了事情的缘由:
原来老者名叫朱载玺,是朱载堉的同族兄弟。嘉靖二十九年,载玺的父亲佑善为了夺取载堉父亲郑恭王的爵位,诬告载堉的父亲兴办私学、鼓励农耕,积极发展自己的势力,有叛逆之心,并罗织了40条罪状。世宗皇帝大为震怒,险些将载堉全家问斩,后经文武大臣极力讲情,才将载堉的父亲废为庶人,幽禁在安徽凤阳,载堉也被剥夺了世子冠带。
17年后,载堉全家的冤情得到了昭雪。佑善本以为载堉全家会记恨他一辈子,谁曾想载堉的父亲不但丝毫没有怨恨他,还和他重修旧好,亲如一家。载堉的父亲去世后,载堉遵循父亲“恩欲报,怨欲忘”的遗嘱,以德报怨,7次上疏神宗皇帝,要把郑王爵位让给载玺,以便腾出时间和精力钻研学问,完成父亲的遗愿。神宗帝专门派人对载堉的品行进行了长达15年的考查,得知他学问有成,真心让国,非常感动,同意了他的请求,并赐给他“让国高风”玉音坊,以示对载堉品德的彰扬。
载玺得知载堉去世的消息后,深感他的恩德,千里奔丧而来,替父谢罪。
老张头和大伙听完载玺的哭诉,再次为载堉的高风亮节所感动。他们一起在载堉的坟前跪下,叩了三个头说:“郑王爷,您高风让国,永远是咱老百姓心中的郑王爷。愿您老在天之灵能保佑怀庆府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
从此,载玺就在载堉坟前搭了个茅草庵,为他看坟护陵,直到老死。
(文史编号:2012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