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老三本:陈子明《陈氏世传太极拳术》
十七世陈子明受邀
上海、南京中央国术馆授拳背景大概:
民国19年,军阀混战时期,各地武师流入上海,各种派别的武术团体纷纷建立。抗日战争时期,上海租界地区仍在开展武术活动,民国28年,租界曾举行过上海国术运动大会。后来日军进入租界,群众性武术活动大为减少。沧陷区的各派武术团体,因耻于向伪政权登记而自动解散。
黄金荣青帮大佬,与张啸林、杜月笙并称上海三大亨
上海黄金荣、江子诚等人创办《国术太极拳社》
一九二七年,陈子明与李霁青等人在怀庆府创办中州粹武会,一九二八年,上海黄金荣、江子诚(其父曾任怀庆知府,对陈家沟太极早有所闻,羡慕已久)等人创办《国术太极拳社》,聘公前往沪上传授家传太极拳。
南京中央国术馆教务长朱国福来沪遇陈子明,深为公之言谈举止、身手功夫所敬佩,与馆长张之江相商后聘公为南京国术馆武艺教官(南京国术馆系国民政府直属,是人才荟萃、英雄云集之所在,武艺教官均由各省选取推荐而来,均为各门派的顶尖高手)。授拳之余,公集前辈习拳之经验,融自己练武之心得,捉笔为文,发奋著书,花数十年之心血,先后写出了《陈氏世传太极拳术》《太极拳精义》《太极拳拳械》三部著作。尤其是一九三一年《陈氏世传太极拳术》的出版发行,这是陈家沟陈氏不私其家传之秘,阐发世代相传太极拳理刊行面世的第一部著作。当时轰动武坛,深受武林同道的赞许。南京中央国术馆馆长张之江、教务长朱国福、河南武术馆副馆长刘丕显、武术名家曾虞民、姜容樵等人纷纷给该书作序。
《陈氏世传太极拳术》再版以及中央国术馆众名家序言
《陈氏世传太极拳术》再版序言太极拳是中华武苑中的一枝奇葩,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作为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自陈氏九世祖陈王廷(奏庭)创太极拳以来,陈家世代相传,辈辈出高手,代代有名家。至陈氏十四世陈有本、陈长兴时,太极拳得到了飞跃的发展。陈有本在祖传太极拳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再树里程碑。他精研太极,悟得真传,尤得骊珠。根据自己多年的习拳所得和实战经验,晚年将所传老架太极拳中的一些动作做了改变,变发劲为蓄而待发,立身中正,连绵不断,架势仍和老架一样宽大,但较之更加灵巧、紧凑、严谨和实用,成为现在流行的小架一路、二路(『小架由老架神明变化而来』,陈有本是小架创始人,陈长兴是老架继承者)。但数百年来陈家太极拳只在本门中口传身授,直至十六世陈鑫、十1 七世陈子明师生二人不私家传之秘,用十余年的时间发奋著书,以阐发陈氏世传太极拳之理,才使相关著述行见于世。陈鑫所著《陈氏太极图说》和陈子明所著《陈氏世传太极拳术》《太极拳精义》(三本书实为姊妹篇)的出版面世,在理论上将太极拳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至今对太极拳的正确发展仍有指导意义。悠远的历史、完整的套路、精奥的理论,鲜明的养生健身功能,独特而神奇的防身技击特点,刚柔相济,内外兼修,使古朴的陈氏太极拳显赫武林,蜚声中外,成为最负盛名的太极拳。目前,各个流派的太极拳(杨、武、吴、孙……)均直接或间接来自陈氏太极拳。太极拳的发祥地是河南温县陈家沟,陈王廷是太极拳的创始人。这就是历史,这就是无争的史实。陈公子明于一九三一年在上海出版了《陈氏世传太极拳术》。它是陈家沟陈氏太极拳公之于世的第一本书。书中阐明了太极拳的渊源、原理、练法、功法,等等。《陈氏世传太极拳术》《太极拳精义》把太极拳的精奥阐述得十分清楚,对太极拳爱好者而言,实为登天之梯,渡海之舟。《陈氏世传太极拳术》《太极拳精义》从初版到现在,一晃已七十多年了,虽说现在太极拳类的图书种类丰富,但很多人还是希望能看到真正太极拳传人写的理论及其拳照。
《陈氏世传太极拳拳械汇编》
近来,有很多太极拳爱好者来函来电,希望得到此书。我们感到作为陈公子明的后人和再传弟子,对此书的再版面世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在对两本书做修订时,新增补陈子明传、蒋发传、太极拳流派发展衍变图、陈有本太极拳承传表、陈长兴太极拳承传表及若干张照片。由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再版此书,将《陈氏世传太极拳术》《太极拳精义》两本书合二为一,以飨读者。相隔六年后,这次合订本的再版,是在保持《陈氏世传太极拳3 术》《太极拳精义》两部书本来面貌的基础上,对原版增加的内容做了部分调整和增补,使再版本更具可读性。最后,对为本书的再版提供帮助的各界朋友和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
17世陈子明肖像
陈公子明,字洞,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十七世人。系太极拳鼻祖陈王廷嫡宗第八世孙,太极名师陈复元之次子。生于一八七八年,卒于一九五一年,享年七十三岁。公乃陈氏太极第九代传人。公从小秉承家学,随父复元公、叔贯元公习拳练武,年方十岁便跟著名太极拳理论家陈鑫(字品三)学文习武。陈鑫系英义公陈仲甡之子,文武兼备,拳理精奥,武功卓绝。时值壮年,无一子嗣,对孩童十分喜爱。子明公天资聪慧,学文下功,习拳刻苦。族叔陈鑫对其更是喜爱有加,每每单独辅导之。公遇名师,如鱼得水,受益匪浅,数年间便打下了深厚的文学基础,并对拳术、器械精髓理解颇深。在家父、叔父和恩师的精心传授培育下,公拳艺精湛,武功纯厚,且深得太极真谛,二十余岁就已臻化境,渐露头角,成为陈家沟不可多得的文武全才。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公在沁阳创办太极拳社传授武艺,从此一生从事太极拳的研究和传授。一九二七年,公与李霁青等人在怀庆府创办中州粹武会,一九二八年,上海黄金荣、江子诚(其父曾任怀庆知府,对陈家沟太极早有所闻,羡慕已久)等人创办上海太极拳社,聘公前往沪上传授家传太极拳。公所传太极拳讲究阴阳开合、虚实分明、刚柔相济、快慢相间,处处走弧形、走螺旋,儒雅潇洒,收蓄兼并,融健身与技击于一体。这种太极拳有别于当时流行的杨派、吴派、郝派、孙派各式太极拳,让世人大开眼界。知是陈家沟太极拳的本来面目,于是陈氏太极受到人们的倍加关注、倍加喜爱,对武术圣地陈家沟愈加向往,愈加崇仰。在上海,公武功精湛,拳法独到,与人搭手过招,招式变化莫测,出神入化;与人交手,从无败北;与人交谈,皆显大家风度,很快在上海滩名噪一时。
翌年春,南京中央国术馆教务长朱国福来沪遇公,深为公之言谈2 举止、身手功夫所敬佩,与馆长张之江相商后聘公为南京国术馆武艺教官(南京国术馆系国民政府直属,是人才荟萃、英雄云集之所在,武艺教官均由各省选取推荐而来,均为各门派的顶尖高手)。时公居南京,陈发科公在北京,傅剑南公(振嵩,陈延熙的得意高徒)在广州,向外传授太极拳,很快使陈氏太极显赫武林,盛极一时。公『教拳不遗余力』 『循循善诱』 『生众获益匪浅』 『学者日众』。授拳之余,公集前辈习拳之经验,融自己练武之心得,捉笔为文,发奋著书,花数十年之心血,先后写出了《陈氏世传太极拳术》《太极拳精义》《太极拳拳械》三部著作。尤其是一九三一年《陈氏世传太极拳术》的出版发行,这是陈家沟陈氏不私其家传之秘,阐发世代相传太极拳理刊行面世的第一部著作。当时轰动武坛,深受武林同道的赞许。南京中央国术馆馆长张之江、教务长朱国福、河南武术馆副馆长刘丕显、武术名家曾虞民、姜容樵等人纷纷给该书作序,赞3 其『抱负绝学而不倦于教诲』 『立言不流于夸诞』 『不私其家传之秘』;书之全文『动作不悖拳理,姿势合乎力学,体天地之阴阳,养浩然之元气,具科学之万有,得哲学之奥妙,更兼摄影、挂图,凡关于太极拳术者无不搜罗殆遍,使读者一目了然』。
本书的出版发行,对太极拳的传播推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清末民初,武术界有一种怪现象:一些人以狭隘的门户偏见不惜攀仙附道,故弄玄虚:『你捧佛,我就捧道』, 『你尊达摩,我就尊三丰』, 『你是昆仑派,我就是雪山派』,这种生编乱造,无中生有『祖师爷越老越好,越古越好』的假托,一时间搞得云遮雾罩,迷雾重重。这些毫无史实根据的『起源说』,严重影响着武术的健康发展。为了弄清太极拳的来龙去脉,正本清源,南京国术馆武术家、武术史家唐范生(唐豪)先生邀公一道去河南进行实地调查。他们三下陈家沟,翻族谱,查家谱,看碑文,寻遗迹,阅县志,览中州文选,4 走访遗老,在掌握了大量史实资料的基础上,经反复考证,终于得出结论:陈氏太极拳是各流派太极拳之源,陈家沟就是太极拳发源地,陈王廷就是太极拳创始人。
在此期间,公为恩师陈鑫的《陈氏太极拳图说》的出版多方奔走,竭尽全力,终使这一经典武术巨著刊行面世。抗日战争爆发,南京中央国术馆解散。公随国民党西北军将领、南京中央国术馆馆长张之江辗转来到西北,从事抗日工作。后公又经人推荐,到陕西西北师范学院(陕西师范大学前身)担任武术教授,并担任当地驻军武术教官。公为抗日将士训练擒拿格斗术、拼杀术。在此期间,公写出了《太极拳精义》一书作为教学用书,用于指导师生、将士进行操练、演习。公一生是在太极拳的推广和研究中渡过的,为弘扬太极,宣传陈家沟,公含辛茹苦、呕心沥血数十年,将毕生献给了太极拳,一九五一年公因病逝世于汉中东门河南会馆,享年七十有三。
公不愧为陈氏十七世杰出代表,第九代太极传人,是陈氏太极(小架)承前启后的一代宗师。公这种锲而不舍、诲人不倦、勇于探索、勇于求真的精神深受后人敬重,永远激励着太极拳爱好者奋发向上,不断前进。陈子明太极拳研究会名誉会长陈玉璋会长王胜利副会长职宝贵秘书长潘伟6
民国二十一年陈子明出版的《陈氏世传太极拳术》所附画像照片和国际太极拳副秘书长陈庆州精心保存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所摄原像照片,以及陈玉琦家的临摹画像均为此像存在的有力佐证。现在社会上流传的各种画像,是后人依照原画像再创作而成。
陈公玉琦,字堂,河南温县陈家沟十九世人。一九二六年出生于武术世家,系太极拳鼻祖陈王廷嫡宗十世孙,太极拳一代宗师,原南京中央国术馆武术教授陈子明之孙。玉琦先生师承祖父陈子明,是第十代太极拳正宗传人,也是陈氏小架太极拳的代表人物和传播者。先生幼年丧父,生活备受艰辛,一九三六年来到西安。先生天资聪慧,自小受家传太极拳文化影响,深深迷上太极拳这一传家之宝。在祖辈、父辈的亲切指导下,学文修武,深得陈家之真传。先生一辈子无所嗜好,只重太极拳。他把太极拳当成第一需要,行走、坐卧、言谈举止,不离太极。寒暑不缀,日夜不息,从不间断。日练拳数十遍,深得太极精髓。功夫深厚,拳法精湛,明拳理、懂招法、精擒拿、通散手、长柔化,、善转化、刚柔随心,气到劲到。与人过招不动声色,发人于丈外,使对方败于不知不觉无形之中。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西安独步一时,与其弟陈尚先生全面继承了子明公的内功纵放术,被誉为『陈氏双英』 。
陈玉琦传
先生绝技在身,武德高尚,做事大度,广交朋友,与西安华拳名家赵文华、两仪拳名家安三才、和氏太极名家张宏道、郭士奎和张多、梅花拳名家焦明德等不同门派名流多有来往,交往甚密;对陈氏名家文田、尚孝、立清、西照、立祥、全忠、天河以及张瑄、李鹤年等同门之人更是你来我往,亲如家人。先生尊敬师长,对本门长辈,宝胤老、寿礼老、金鳌老常走动,问寒嘘暖;也常到流落到耀州的陈盼铭、陈居明家及下户到兴平的陈应德家登门看望拜访。凡陈家沟长者到达西安,陈公总是热情款待,以示晚辈和乡土之情。尊祖训,光大太极拳。先生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开始授拳。其弟玉喜、玉璋、族弟小玉受益最多。王胜利、申武云、赵玉玺、刘德宣、蔡新义等都是较早的一批弟子。先生治学有方,遵循祖传教法,以童子功低身法为特点,从娃娃抓起,以身示教,因材施教,严格训练,保持了陈式太极拳小架的原始风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大展腿,展开练,低身法』的循序渐进、深入浅出、上功快的特点。先生收徒甚严,常讲:『咱不图名,不图利。图名,谁有咱先人名大!图10 利,人家发那点工资,养家糊口多不易呀!』 『手狂的不教,口满的也不教』 ,非良善之辈,先生总是婉言谢绝,绝不惹是生非,招惹事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西安煤球厂拨出三亩地,让公办太极拳辅导站,成为西安首家陈式太极拳演习、研讨之地。一时名家、学者云集,品茶论拳,练拳习武,弄刀舞枪,切磋武艺。西安煤球厂太极辅导站成了当时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盛誉一时。辅导站主要传授的是陈氏太极小架一路、二路、推手及太极剑、太极大刀等器械,共举办了十余期太极拳辅导班,为太极拳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职宝贵、郭瑞金、苗玉阵、李天祥等都是这时期培养的。先生撇弃门户之见,多次率弟子到陈家沟和外地访名师,交益友,让弟子两头学艺,拳艺大增。『学小架到西安』 ,在先生和其他拳师的共同努力下,西安终成全国太极拳小架的学习基地,在全国享有很高声誉。先生曾担任西安陈氏太极拳辅导站站长、翠华武馆顾问和咸阳市太极拳协会名誉会长等职,其弟子和再传弟子已遍及大江南北和世界各地。二零零一年十一月十日,公病逝世于陕西咸阳,享年七十六岁。
陈玉璋传陈公玉璋,字尚,陈家沟陈氏十九世人,一九二九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出生于武术圣地|||太极拳发源地河南温县陈家沟武术世家,系太极拳鼻祖陈王廷嫡宗十世孙,一代太极拳名家陈贯元之曾孙。其祖陈正、其父陈文运皆文武全才。公自小习拳秉成其祖,乃陈氏太极拳第十代传人。玉璋公六岁时其祖父母、父母不幸染疾而终。一九三八年,日本入侵,社会动荡,先生随哥姐来到西安,投奔其三祖父陈子明。其时一代太极宗师子明老正寓居西安,先生就是这时随其兄玉琦、玉柯、玉喜、姐玉琴等跟子明老学太极拳的。先生天分聪明,习拳认真,又在兄妹中排行最小,深得子明老的喜爱。十多年来,在子明老言传身教倾力相授下,姐弟们功夫日进,尤属公与长兄玉琦皆得真谛,拳艺出众。公幼失怙恃,历经沧桑,后又因妻子中年去世,只身养育四个子女,生活备受艰辛。在这种情况下,亦能牢记祖训:『什么都能丢,就是太极拳不能丢。什么时候都要记住咱是王廷老后人!』精研太极,寒暑不辍,实为可贵。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偶尔得知他人处收藏有陈鑫《太极拳图说》一书,玉璋公费尽周折,将书借来,爱不释手……用数月时间将书誊抄一遍,随身携带。从此公对太极拳更是达到痴迷地步,真是『曲不离口,拳不离手』 ,每日再忙也要挤出时间看书、习拳;招招势势,更是细心揣摩;一有收获、一有体会、灵感,便与其兄玉琦、玉喜、族姐立清等人交流研讨,巩固效果。由于玉璋公为人谦和,虚心好学,也不断得到王雁老、宝胤老、金鳌老等前辈们的指点,故功夫日增,明拳理,晓拳法,颇得太极真髓,尤其对小架太极理论、精义,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见解。玉璋公常讲:『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 『一点汗水一丝功,功夫全在苦练中!』孩子们长大了,各有归属后,公除了工作、生活外,几乎将全部精力用到拳上;退休后,更是做到了冬练三九,夏练三暑,故功夫深厚纯正,拳姿舒展飘逸,对小架一路尤为擅长。公较为系统地继承了其祖子明老太极拳内功技击法,精于擒拿,尤善推手技法,耄耋之年,尚能发对方于丈外。
厂里有一小伙年轻气盛,身高一米七五、体重一百六七,自恃身高力大,会一些外家功夫,对太极拳颇不以为然。一日,见公在教弟子习拳,走过来,趁公不防,从后搂住腰,想抱起放倒。霎时间,只见公身往下一蹴,一个千斤坠,转身发劲一招闪通背,该人被掀翻在地跌出两米开外,众者皆笑。自此心悦诚服。玉璋公晚年所创『大展腰』太极功法,与其兄玉琦公的『大展腿』相得益彰,互补完善,形成了上下肢更加协调的基本功练习法。『大展腰』对腰裆转换作用甚大,并对人体腰部脊椎、颈椎、肩周病以及腰疼背酸等有明显的疗效。玉璋公一生淡泊名利,低调做人,虽为王廷公直系后人,但从不以正宗自居。对于求教者,公总是竭尽全力,倾囊相授,毫无保留,使来者乘兴而来,满意而归。太极名家王胜利、陈春生、职宝贵、柯鸿信、郑福祥等人常去讨教,受益匪浅。为使子明老太极拳发扬光大,造福大众,二零零六年,先生支持其外甥王胜利、侄儿陈春生以及职宝贵、郑福祥、潘伟、杜春民、段胜利、任凯坤、杨啸、施建华、梁金香、王翰鸿、邵玉柱等人发起并成立了陈子明研究会。数年来,研究会蓬勃发展,不断壮大。在玉璋公的大力支持下,其甥王胜利用两年多的时间整理出版了子明老的《陈氏世传太极拳术》和《太极拳精义》。现两书合一,已由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全国发行,影响极大。公功不可没。玉璋公,现八十有五,慈眉善目,鹤发童颜,步履矫健,耄耋之年尚能行走如飞,耳不聋,眼不花,背不驼,腰不弯,嗓音洪亮,吐字清晰,精气神十足。先生功夫已臻化境,达神明之步,是王廷公十世孙中的佼佼者,与其兄玉琦公齐名,人称『陈氏双英』 。
张之江为《陈氏世传太极拳术》题写“太极正宗”
张 序
余提倡国术有年矣。士之抱其所学以来归者, 余敬礼其人, 未敢稍衰, 独于门户宗派之说辞而辟之不遗余力。盖国术之幽栖于深山穷谷而不得早与世人相见者,皆此门户宗派之一念, 以自蹙其生。故余整理国术以打破门户宗派为始基。唯其渊源所从出, 则不能不搜索探讨, 与古人揖让于千数百年以前, 而后始能识其变迁蜕仕之迹, 从而融会贯通之, 亦非难事矣。今之太极拳派别歧出, 大河以北尤盛称杨氏, 而不知杨氏之拳实渊源于中州温县陈氏, 特变换其姿势耳。今陈氏后裔子明同志以其所藏 《陈氏世传太极拳术》 一书相示, 余从事浏览乃叹一艺之成使世人欣赏而宝用之者, 仅其艺之形迹与轮廓耳, 若其精意之所存、 神明之所寄非深造而有得者不能知也。学太极拳者能得其动静开合、 起落旋转诸法, 已为人所难能, 而陈氏书中独于理、 气、 意、 志诸学说长言之不足又申言之, 岂不以一艺之微苟离乎道不能立也!陈氏又惧世人震惊其学说为不可几及, 或将踟蹰顾虑以自废于半途, 乃又诏之曰:“学而能思, 思而能恒, 则终必有成。” 呜呼!此其所言又岂今之 自私自秘者所能与语哉!夫孔子之所以成为圣, 其得力即在学而不厌思, 即致知格物之理而天地之所以无所不包、 无所不载, 亦恒而已矣!能明乎此, 虽谓为已闻圣贤之道, 亦岂不可与今之自矜门户宗派者盖不可同日语矣。余于陈氏之书, 既识其渊源所出, 而又重其言之合于大道, 故乐为之序以归之。中华民国二十一年五月 日盐山张之江
曾 序
吾国武术流行于社会者, 太极拳尤为世所称道。近年来国人皆知孱弱不振之耻, 于是竞以肄习技击为风尚。顾真传既不易得有之, 而知者复鲜, 同人等留心此道不惮研寻。考太极拳所由来, 始于河南怀庆府温县陈沟村,陈氏亲授诸门人, 流传渐远。斯拳为陈奏庭先生所发明,代有闻人, 如陈敬柏、 陈继夏、 陈丹书、 陈仲甡、 陈季甡、 陈清萍、 陈耕云、 陈淼、 陈复元、 陈垚、 陈鑫、 陈延熙诸先生皆著称于世为人所共知, 可谓盛矣。奏庭先生既以太极传世后人, 祖述至今无替。其裔孙子明先生尤长此道, 向在河南怀庆等处成立国术团体, 热心提倡,从学者日多。近为江君子诚、 黄君金荣发起组织太极拳学社, 专聘陈君为教授。同人过从, 既稔知子明先生抱负绝学而不倦于教诲。今陈先生复不私其家传之秘, 特将太极拳大要架势名义详加解释, 编印成册, 俾未习者可以窥见门径, 已习者更可循序精进, 凡有志于斯者不可不及时请益。子明先生乐育为心, 有问必答, 无不详加指导, 闻者豁然。诚今日难遇之机会, 故不辞 缕叙其源流, 以告我同志。陈君家藏奏庭先生自赞遗像一帧,
者即奏庭先生, 为陈子明先生之九世祖。又一人执刀旁立者, 则蒋发焉。中华民国十九年四月十二日曾虞民
曾 序
陈氏世传太极拳术图中坐者即奏庭先生为陈子明先生之九世祖又一人执刀旁立者则蒋发焉中华民国十九年四月十二日曾虞民陈氏世传太极拳术
左至右依次:陈照丕、黄元秀、陈子明!
黄 序
陈氏世传太极拳术黄序太极拳风行南北盛极一时其方法在沾连黏随其要旨在以圆圈攻人亦以圆圈避人功浅者圈大而力缓功深者圈小而力速寥寥数语易学而难精非竭数十年之精力不能窥见堂奥也其源流据名师杨君澄甫云乃祖露禅先生学自河南温县陈家沟今阅此书知在陈氏家传已久想当年传之杨氏者殆即陈氏先祖欤陈君子明秉家学渊源近受海上黄江诸君之聘设帐沪渎好学诸子日夕请益并请将拳谱刊行於世学此拳者必以先睹为快他日纸贵洛阳定可预卜今将付梓聊附数语以志涯略中华民国二十年春三月七日虎林黄元秀陈氏世传太极拳术
李 序
青幼闻长者云:咸丰三年洪杨犯怀, 途经温邑陈沟。有号大头王者率众与陈氏昆仲战, 旋即溃败, 王遂为陈氏所杀, 遂解怀庆之难。青每闻此谈, 辄钦羡陈氏昆季之豪。民十六有张文润者肄业培元中校, 介绍国术教员陈氏后裔子明先生至舍, 谈甚洽。其恶国术界门户之见、派别之分、 神秘而不肯公开也, 殆与青同十七年乃邀同志组织中州粹武会。陈君循循善诱, 生众获益匪浅。十八年冬, 驻军占会址, 陈君乃至沪行教, 特编 《陈氏太极拳术》 一书, 并将太极拳之创始者奏庭先生遗像刊印书端, 又邀唐范生先生亲抵陈沟查阅族谱、 碑记、 遗迹,更绘明初学入门手、 眼、 身、 法, 俾有志斯学者由浅入深得觅真实途径, 不致有所贻误。青喜其肯以国术公于世也, 爰为之序。中华民国二十一年二月李霁青叙于覃怀中州粹武会
刘 序
余曩与李霁青及子明创中州粹武学会于怀庆, 倡导武术, 独开风气之先, 然以环境关系, 办理煞费精神,而子明始终不懈尤足多焉。民十九沪上江君子诚聘子明至沪行教。江君尊人尝官怀庆府太守, 知时行之太极拳已失陈沟面目, 不远千里而为其子弟择师, 盖亦抱取法乎上之意耳。子明居沪两载, 推行斯术不遗余力, 可谓不负家学。今春, 忽偕吴人唐范生先生同至陈沟, 考研其先人所创太极拳源流, 道经汴梁相与来访, 旧知新雨欢然道慕。子明出示所著 《陈氏世传太极拳术》 初稿,索余一言, 兼述返乡之意。余喟然曰:“今人朝脱一稿夕成一编, 俨然自许为名山事业, 子乃不惮其 (原文疑脱“其” 字) 烦如斯, 可谓契于道者矣。” 取其稿读之,觉其立言不流于夸诞, 求之今日不可谓非传世之作也。因书数言以归之。中华民国二十一年一月二十日刘丕显序于河南省国术馆
中央国术馆教务处朱国福
朱 序
国福尝谓派别之分乃形态上的倾向, 门户之见乃思想上的退化, 故技术之分派不足为害, 门户之私见庶足阻武术之进步也。国福虽专于形意, 然于各家之长每虚心融会, 以求补吾所短。今春遇陈君于沪, 见其太极拳术有异乎时尚, 询其出处, 方知陈沟世传。因与探讨比研, 获益良多, 归语于子姜馆长, 延致来京, 使馆中同人又可多一新知, 以为攻错之助。最近陈君将以其著述问世, 丐序于国福,国福不文, 乃书所感以应之。中华民国二十一年四月五日朱国福序于首都中央国术馆教务处
岑 序
今之习太极拳者莫不远宗河南陈氏, 虽杨吴两家变化不同, 然其意可通也。陈君子明来自陈家沟, 秉承家学, 卓然有以自立, 乃追求世德撰为是编, 说理详明,图解清晰。盖所以绍前修而兴绝学者, 其有功于国术不其伟欤!中华民国二十一年一月一日西林岑德彰序
序一
岂易言哉?虽近年来坊间国术著作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然求一理法兼备者则又凤毛麟角。有之则为今日习一技,明日著之于书;或拳师摄影, 文士撰说, 方枘圆凿如风马牛, 各不相及, 则其书之价值有若于无, 可胜叹哉!吾友陈君子明系出河南, 祖籍陈家沟, 精太极拳术,耗数年之心血著有河南 《陈氏世传太极拳术》 一书, 于月前丐余校对并索序焉。余以两星期之时间细读一遍,不禁拍案惊奇, 缘太极拳术实通乎道, 非寻常拳技可比,苟不得个中三昧, 乌能道其要窍?按, 斯术近世所传约分三派:一河南陈氏太极是为嫡系;二郝为真传与孙禄堂者, 名为开合太极, 郝氏得之武禹襄, 武亦陈氏所授;三杨露禅所治之太极, 亦为陈氏名长兴者所传, 露禅传其子班侯、 健侯等, 迄今盛行于南北。是三者实出于陈氏一源, 唯进化改善各有不同耳。相传斯术创始于宋之丹士张三丰, 号为武当, 又名内家, 学者不察, 人云亦云, 皆崇三丰为祖师。今阅陈氏家谱暨其远祖之列传,似觉三丰之说未尽善妥。
陈玉琦,又名堂(1923~2001),陈氏十九世。系陈王廷直系后裔,著名拳师陈子明之孙。公自幼承父、祖研文习武。
陈玉琦套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