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武史探索之正道》读后感

陈沟水 陈沟水 2022-09-14

 




2008年第十期《武当》杂志刊登了《武史探索之正道》——评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中华武功》,作者侠客行。文章虽洋洋洒洒数千言,但我好像只看到了四个字——唯我独尊!再细细看后发现,无知、狭隘、狂妄、偏执充斥在文章的各个角落,完全可以说无处不在了。可就是这样漏洞百出、颠三倒四、混淆是非、粗俗不堪的文章竟然堂而皇之登上了《武当》,而且还被《武当》杂志置首,所有这些已经能够充分反映了《武当》杂志旗帜鲜明的立场。肆意歪曲、诽谤诋毁温县,毅然决然地站在了温县对立面。难道这就是作者所谓的武当正道吗?下面就来说说文章中以及文章隐含、引申出的一些问题。


一、太极拳历史的研究

太极拳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儒释道三派精义通过融合以后,以武术的表现形式体现出得一种完美形态,丰富的文化内涵给赋予了太极拳独特的自身魅力。现在,太极拳早已经风靡海内,成为很多人健身养生的首选。正因为太极拳这顶桂冠实在是太抢手了,才造成现在太极拳的发源地在争,冠名权在争的局面。


现在太极拳早期发展是存在史料缺失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大家应该尽量采用一种和平的心态去考证、研究。而不能单靠主管臆想、独断或是奇幻般的猜想。我们完全可以抽丝剥茧、求根朔源,待迷雾散尽后再仔细地观察历史的本真。作者文中也提到“史实”二字,那为什么作者不出示武当自居诸派太极拳之源的相关史料依据呢?如果仅凭传说恐那怕很难让人心悦诚服。


还有一点让人奇怪的是,武当至今未公开一套与各流派太极拳有直接传承演化关系的太极拳套路。很搞笑得是,很多人在一套传为张三丰太极拳的图片中反倒是看到了陈氏太极拳经杨露缠改造后的影子,再拿它与早于杨氏太极拳的陈氏太极拳比较,这套太极拳的风貌还是更接近杨氏太极拳。武当太极拳如果真是诸派太极拳之源,那么朔源寻根,当今几大流派太极拳都由温县传出,武当太极拳怎么说都应该保留有早期太极拳DNA而与温县的太极拳相近,但遗憾的是我们看到的却是另一种情况。当然了,众所周知的是近些年武当山十分睿智的学习起了赵堡架,这倒是比较以前学习杨氏太极拳聪明太多了。


二、武术世界里绝对化了的概念:内家拳、外家拳

“今之谈拳术者,每云有内家外家之分。或称少林为外家,武当为内家;或以在释为外家同,在道为内家;其实皆皮相之见也。名则有少林武当之分,实则无内家外家之别。少林,寺也;武当,山也;拳以地名;并无轩轾。”“一日,山西宋世荣前辈,以函来约,予因袱被往晋。寒暄之后,询及内外之判。宋先生曰:“呼吸有内外之分,拳术无内外之别,善养气者即内家,不善养气者即外家。故善养浩然之气一语,实道破内家之奥义。”这是1929年孙禄堂先生发表《论拳术内外家之别》一文中的两段文字,谈及四十八年前,赴晋访宋世荣,讨论内功及内外家之别之事。孙禄堂先生通晓形意、八卦、太极三派拳学精义,在他的这两段文字中,我们已经十分明确地看到了他本人以及宋世荣先生对于武术内、外家之分的观点。


已下是当代武术家康戈武先生对内家拳与太极拳的关系做得论述:黃宗羲之子黄百家从王征南学得内家拳后,著有《内家拳法》,其中包括两个套路,名为《六路》《十段锦》。这与太极拳的套路名称不同。从《内家拳法》中记载的动作名称来看,也与太极拳的动作名称不同。其次,从技法要领来看,也存在一些根本性的差异。例如,《内家拳法》将“迟缓”“双手齐出”列为“禁犯病”。然而,太极拳强调“动作缓慢”,并有着“揽雀尾(按)”“如封似闭”等双手齐出的动作。第三,从与人交手时的致胜功夫和技法来看,两者也不相同。内家拳注重打击穴位和要害,《王征南墓誌銘》云:“凡搏人皆以其穴……有恶少侮之者,为征南所击。其人数日不溺。”内家拳还注重硬功练习。《宁波府志?张松溪》中写道:“松溪不得已,乃使诸少年举圜石可数百觔者累之,谓曰:‘吾七十老人,无所用试,供诸君一笑可乎?’举左手侧而劈之,三石皆分为二。”被作为内家拳核心技术和功夫的这些内容,在太极拳中没有,或者说太极拳不注重这类方法。由此看来,将太极拳说成是内家拳,是没有技术根据的。

在童话世界里,好人、坏人的界限设定地十分明晰,介于二者之间的人物通常很少见的。然而在武术界,对武术体系的划分竟然存在类似情况。

走在在大街上,我们不能听见谁说了句: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就说人家定然是道教信徒,也不能听谁说一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说人家已经皈依佛门。真要这样岂不是太搞笑了。

武当内家是借助武侠小说以及神幻传说建立起来的武学体系。依赖近年武术风靡海内,还有武当原有自然景观,再加上早中晚几代武侠小说家的不懈努力,武当内家的牌子越来越大,山头也是越来越高,但有和武当内家概念有点联系的均被其单方收至麾下,当然也有自投罗网的,而且大多声称张真人创拳,这些个拳要真都是张三丰所创的话(天知道现在到底有多少套拳声称是张真人所创),张真人非活活给累死不可。或许是张真人内家拳美丽传说太过动人了,才使得一些人未能明辨,继而争相附之吧!


 


三、陈式太极拳风格


文中作者一再质疑陈氏太极拳的发力、及速度问题,那我们就以陈式太极拳之外流行较广杨式太极拳说起吧!

“杨无敌”打的太极拳是不是现在流行的慢架子呢?显然不是。现在的慢架子主要是传统太极拳中练内功的一种方法,是教给初学者或非入室弟子的。传统太极拳还有一套快拳,包括低架、散手、劲法等,除个别入室弟子,一般不对外传。杨式太极传人董英杰在香港就传授过快拳并有著作出版。吴式太极也有快拳,也于上个世纪80年代由马岳梁大师公开,并有多种版本出版。有人甚至认为,会不会太极快拳散手,是鉴定是否得真传或得全传的入室弟子的重要标志之一。慢架子是自辛亥革命后,许禹生创办北平体育研究社,聘请杨澄甫、吴鉴泉传授太极拳时,由杨、吴决定外传的架子。当初,杨澄甫之兄杨少侯不同意只传慢架子。但终因慢架子容易学,不费力,深受文人雅士喜爱,终成燎原之势,以至今人已难窥其传统老架之快拳原貌,这是不足为怪的。事实上杨氏太极拳早年在练法上有很多种架子,绝非目前的那种四平架一统天下的局面细言之,如杨班侯所练的架子就有大、中、小、快、提腿架、撩挎八卦掌、炮捶七种,据马同文先生言,杨、武两家皆有炮捶练法,李、郝等人皆会打,尤以班侯先生练得最好。太极拳是以快拳而成名,以慢拳普及,流传至今,在普及中起领头作用的是杨澄甫。

另据吴志青先生《太极拳正宗》内记录的向恺然先生的文章中介绍,杨少侯先生所练拳架与杨澄甫先生决不相同,每一手练时咚咚作响,与外家拳无异,令人大惑不解。

至于说陈氏太极拳有“拿、跌、掷、打”,那据禄蝉先师初至京师落脚教学之处——天义酱园东家张凤歧家有关记录:“太极拳功夫有崩啄拿劈、朋捋挤按、采列肘靠、哼哈呼吸、点击推按、勾挂抖弹、搓折滚甩(抽)、掐筋、切脉、闭血(穴)、断(截)气,抖搂凌空”。这又如何解释?

有鉴于此,相关权威机构是否考虑出台太极拳相应的太极拳认定标准。


四、外星人的海盗逻辑


《武史探索之正道》作者将武术体系划分为武当和少林两个山头,称余者皆为余脉,而且还引用黄宗羲、黄百家父子所著《王征南墓志铭》和《王征南先生传》中一些相关文字称:少林拳发展得已经非常精湛,张三丰深刻研究少林拳法后,把少林拳法的理论和技击方法反过来运用,从而得出内家拳法。内家拳法的真谛,得其一二,就可以战胜少林拳法等等一些荒谬而又狂妄的语句,试图来证明武当不管是理论还是实战技击都要高少林一头的观点。

真的希望作者不要整日陶醉在自己编织的神话世界里,道士在我们世俗百姓眼中都是有道有德、悠然世外的高逸之士,还是尽早停止那些假大空虚!


五、门第、出身

门第、出身是人类历史演进进程中产生的一种陈旧腐朽不堪的等级观念,我们伟大的祖国有多少优秀的传统文化亟待我们继承发展传播,把思想、精力囿于那些非常落后的观念中实非明智之举。


修行仙道的道人多未自行生产,如果没有作者鄙视的农民辛苦劳动,修行人何来饭菜,服气辟谷大概还没能在整个修行界推广执行,人间烟火还是要要的。

毛主席说过:人的正确思想从哪里来?是从天上掉下来?不是,是自己头脑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

中来,只能从社会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斗争这三项实践中来。是不是不事生产、出世太久而使得一些人产生了如此荒唐、滑稽的想法。同样希望作者尽快停止这些早就该停止的想法。众生平等,世界大同。

撇开陈王庭是否创拳先不说,现在有一些人始终不能接受、不能允许的是一个出身农民,最大也就任个乡兵守备的人创造了太极拳——这样一种理法精密、完备的高级货,说到底,根本还是出身、血统、门第等无聊透顶的旧观念在作怪。想一想吧!有多少伟大的发明创造来自民间,出自农民之手。某一时代过于强调或许农民的作用与价值了,可我们也不能再矫枉过正,跑到另一个极端去,绝对了就不好。太极文化之中庸、无过无不及的思想为其精髓,同样,中庸、无过无不及也是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部分之一,也是要我们继承和发扬的。




最后:现实是这样的

整理、继承、保护、发展中华武术是一本武术杂志应有宗旨,而《武当》杂志大概也已经忘记杂志本身这起码要遵循的宗旨了。整日高谈玄理,却唯独忘记了杂志和拳术的具体作用到底是什么。


少林、太极、形意、八卦同为优秀的拳种,原无高下之别,可如今武当人竟然要独揽太极、形意、八卦等门派归其山下,这种心态暂不论,这个想法会有如期的结果吗?


让人们不解地是,就是武当这样一套优于其它一切拳法(作者文中引用的话就是:内家拳法的真谛,得其一二,就可以战胜少林拳法。)且理法完备的拳学,并没有一统江湖,反倒是那些不入武当法眼的拳术风行天下、名扬四海,现实是这样的。但从另一个角度分析,武当可能是出于与世无争的心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