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董英杰、董虎岭拳架对比
【视频】董英杰、董虎岭拳架对比
董英杰1947年完整视频
【理论】董英杰太极拳初步、养身、程序、练法要领
学太极拳初步
太极拳本系武当内功。欲锻炼身体者,无论老少皆可学习。小儿八岁以上,老者六十以外。于乎体弱者皆可学习。习之数月,即渐觉强壮矣。小孩正当发有期间。练 拳宜开展。(即伸手蹬脚以伸展较长为善)惟二十岁以下青年,练拳不必涵胸,因二十岁前,骨格尚未长成,正当变体时候。以直身为宜。过二十岁以后,方可再加 涵胸。
十三式架子,三个月可学会。一年习熟,三年练好。日后愈练愈精。但非真传不可,太极拳不得真传,也是身体略壮耳。练拳十年,终是糊涂。焉能知精微与奥妙及 知觉运用。若得真传,如法练去,金刚罗汉体不难得矣。不但体壮,自卫防身之能力寓焉。早晚练拳最宜。饭后休息半小时或一小时,方可运动。如体质弱者,量力 练之。服食中西药品或打针后,皆不可即时运动。必须休息。至复元方可继续练习。练拳每早晚两次或三次均可。夏天练拳,正燥热之候千万不可以冷水沐浴。恐致 闭热,稍息无妨。冬天练拳,速穿衣服,恐易受凉。练毕勿立即就坐。可步行五分钟,使血脉调和。用功时须澄心息虑,心无所思。意无所感,专心练拳。太极对敌 法甚妙,非不能用。只缘今之同志,大多单练皮毛,不肯深究。不求高师访益友。但说太极拳不能实用。如此岂能怪授者不授耶。此拳由道而生,初学每日可学一两 式,不可担率。初学略难,一月后拳式入门后则易学矣。同志常有于初学一两月,觉拳甚好。再学三四月后,反觉不如从前。遂感烦燥,须知此正是进步境象。尽如 无进步,不能自知拳式好坏也。初学拳者必经此阶段,切勿因此懈志。
董英杰(左二)
太极拳程序
初学拳时,少理论。但听先生所教,首须不用力。全身放松软。每日一两式,不可过多。三个月后,可以学完全套。再三个月,练习与校正姿势。姿势正确八九成 时,可作为个人健身运动,如怀健身之实。如愿再进一步,再学三个月。学转动路线及太极之意义。再三个月,学太极拳之劲气。开始窥视太极拳门径。期约一年, 然非高明老师教授,不能达到目的。学拳六个月后就可学推手初步练习。第一个月亦是不用力,先学两人粘黏打圈。第二个月,学棚、履、挤、按四个方法。第三个 月学化劲。先学肘化,次学腰化。再学两肩化,更要有柔软圆滑。然后学随机应变全身化。后再三个月,学棚履挤按之用法。然后再学运化劲带打法。以上为期一 年。以后有暇可并学太极剑。如肯用功,再加半年,共为期年半,拳剑推手三样皆熟,略有本领,身体健康矣。此算一小乘,再续用功一年半,在此期内,可学太极 枪,学推手以外各种手法,此期间内,加紧实地练习,为其约三年。拳剑枪各用法皆熟,健身妨身自卫皆可。本身有拳,兵刃短有剑,长有枪,其功夫足供一生练习 矣。此可称为中乘。三年后,练拳法又不同,要聚精会神,苦心求高明老师传授,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坠入上乘门径。太极拳分三乘,推手大圈为初 乘,学化小圈为中乘,连化带打无圈为上乘。无圈之中有圈,专打不化,打中又有化。就是大圈套小圈,小圈变无圈。此即无极生太极,阴阳八卦五行。千变万化而 归一。得上乘之功,天下无敌矣。为期若干年,则不能预定,须视个人天份聪明与用功程度矣。本来学艺无止境,然肯下功夫者,无论如何,必一日技精一日。学者 须耐心练拳。达到神化境界,非难事也。
太极拳养身
人为动物,必须运动。太极拳运动,顺自然、合生理,最宜于养身。太极拳架子之首,有预备式,此式垂手自然直立,全身放松,将思想丢开。将工作劳碌忘却。如 将千般重担放下。心中安静,脑部亦获休息,其益为何如耶。及乎提手举足,开始练拳,则一动无有不动,全身骨节无有不舒畅者,全身筋络无有连动不到者。首式 揽雀尾,内包含棚、履、挤、按四法,转身上右步,伸右手至前方时,为揽雀尾。不离松肩坠肘,气沉丹田、尾闾中正、虚灵顶劲。上数句字面易懂,功夫实难。同 志中不鲜能将字面解说明白,惟其功夫未必能与字面相符。尤恐拘泥不化,致辞害意也。若言其实地功夫,譬如站定揽雀尾式,上步时间,腿分虚实。步法为八步, 松肩坠肘,松肩肩处不用力。附肘非向下用力坠。肘尖处略转下面已。气沉丹田,非小腹鼓劲呼吸。惟于腹脐下稍加注意而已。又恐不明白涵胸拔背之真理,作成弯 腰驼背之形。故又有尾闾中正原则以校正。本来涵胸即是胸部微微松劲,后背自然稍为拔起。胸中不但微松,更寓有闭合之意。练太极能医疗肺病者,要领在此而 已。练拳本来须慢须匀,恐因此无精彩,故又有虚灵顶劲。提起精神以辅助之。使练太极拳者,样样完善、全无缺点。张三丰祖师为人类身体健康谋幸福,可谓尽心 竭力,蔑以复矣。
太极拳之练法要领
身法:提起精神、虚灵顶劲、涵胸拔背、松肩坠肘、气沉丹田、手与肩平、胯松膝平、尻道上提、尾闾中正、内外相合。
练法:不强用力、以心行气、步如猫行、上下相随、呼吸自然、一线串成、变换在腰、气行四肢、分清虚实、圆转如意。
习拳箴言:依规矩,熟规矩,化规矩、神规矩,不离规矩。初习要慢,逐渐要匀,极熟后,从心所欲。动静虚实,阴阳开合,各种神气姿态要表现出。圆中有方,方中有圆,劲若断而意实未断也。灵动神妙,造极登峰。习拳至此,不可思议矣。
(一)太极拳系内家拳,力出于骨,劲蓄于筋。不求皮坚肉厚,而求气沉骨坚。故无张筋错骨之苦。无跳跃奋力之劳,顺其自然,求先天之本能。为返本归原之功夫。
(二)练太极拳有三到,神到,意到,形到。如身法正确,神意俱到,则进步甚速。每日有不同之感觉,学者宜细心体味之。
(三)如身法不合,神意不到。如火煮空铛,到老无成。有十年太极不如三年外家拳之谈。故第一须动,第二须悟。功夫如何,视智慧如何,但勤能补拙,须自勉之。
(四)练习时呼吸,要自然呼吸。勿勉强行深呼吸,功夫纯熟,气血调匀,否则有害无利。
(五)太极十三势,本为导引功夫。导引气血也。故功夫纯熟,气血调匀,百病消除。千万不可自作聪明,如舌顶上腭,气沉丹田之类,功夫到后,自然气沉丹田而行百脉。此乃自然之理,不可以人力强求。
(六)松肩垂肘,乃言力不可聚于肩背,要将力移到臂部肘前一节,此乃意会而不能言传者。学者要细心体味,不可泥而行之,不得滞重力沉,致难于轻灵。
(七)提顶吊裆,提顶要天柱头容正直,吊裆则气由尾闾向上提也。收劲时胸要稍稍含虚。发劲时要天柱微直。切不可含胸驼背。
(八)练拳一次至少三趟,第一趟开展筋脉。第二趟较正姿势。第三趟再加意形。纯熟之后,一出手便有意形,则进步更速。
(九)如觉懂劲,要多推手。自得黏连粘随之妙。如无对手,勤练架子,及时时以两臂摸劲,假想敌人进攻。我以何法制之,日久亦能懂劲。
(十)推手时要细心揣摩,不可将对方推出以为笑乐。务要使我之重心,对方不能捉摸,对方之重心,时时在我手中。
(十一)太极拳行住坐卧,皆可行功。其法以心行气而求知觉。譬如无意之间,取一茶杯,用力持之。如何感觉,不用力持之如何感觉?举步之轻重,立定之进,屈腿而立,直腿而立,一足头着力,均可体验之。
(十二)初步练拳时,觉身躯疫痛,此乃换力,不必惊恐。亦不可灰心,半月之后,即觉腰腿轻快,神满气足。
(十三)架子练熟,推手入门。乃讲功劲,太极拳有粘动劲、跟随劲、轻灵劲、沉劲、内劲、提劲、搓劲、揉劲、贴劲、扶劲、摸劲、按劲、入骨劲、摔动劲、挂 劲、摇动劲、发劲、寸劲、脆劲、抖劲、去劲、冷不防劲、分寸劲、蓄劲、放箭劲、等劲。等等以上诸劲,仅述大概,领略各种劲。在知觉中运动中求之。一人求之 较难,二人求之较易。因人是活物,发劲之外,尚有灵感作用,务在人身上求之。如无对象,在空气中求之,如打沙包转钢球,俱无用也。
(十四)太极拳论云: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此发劲之原理也。再有禁忌如膝不可过足尖,伸手不得过鼻尖,上举不得过眉,下压不得过心窝。此古之遗训也。如达此禁忌,力卸矣,变化之妙,主宰于腰。如以右手斜左推人,已过鼻尖矣,力已卸矣。但左胸往后稍含,腰部稍稍左转,力又足矣。此变化在 胸。主宰在腰也。形于手指者,浑身松灵,刚坚之劲,在于手指。则如纯钢松软之条。上有铁锤,向前一弹,所向披靡。无法御之。学者细心推敲,不久可得内家真 劲。手法特别者,不在此禁。
(十五)人乃动物,具有灵感。譬如我以拳击一人。彼当以手推开或身子闪开,决不能静立待打。抵抗乃人之本能也。静物则不然,如悬一沙包。垂悬不动,拳击之 后,当前后鼓荡。然其鼓荡之路线,乃一定之路线。向左击之,向右荡回。此乃物之反应也。人则不然,一拳击去,对方能抗能空,变化无定。须先求灵感,如何求 灵感,读者应在前篇王宗岳先生之行功论内求之。即彼不动,已不动,彼微动,已先动。须在似动未动之时,意未起形未动之间,争此先着,所向披靡矣。
(十六)或云练太极拳后,不可举重物,不可用蛮力,此则未必尽然。未学太极拳,一身笨力,全体紧张。既学太极拳,全体松软,筋畅气通。务必练去全身紧张, 仍须保持原来之笨力。因松软之后,笨力变为真劲矣。昔人谓笨力称之曰:膂力。其力在肩膂之间也。不能主宰于腰形于手指也。故笨力为本钱,松软是用法,得用 其法,小本钱可做大事业。不得其法,本钱虽大,事业无成也。故得太极拳真理以后,举重摔角,拍球赛跑,随意可也。不必禁忌。但依编者愚见,各种运动,不如 多打几趟拳。
(十七)道经云:一阴一阳谓之道。太极即阴阳也,在此原子时代,何物非阴阳,故行功论有云:偏沉则随,双重则滞,偏沉双重,阴阳不匀也。故读者于举手投足,务须注意一阴一阳。
(十八)太极文武解,文武二字,文以养身武以御敌。
(十九)以上写出各条,均经验也。于是论也,真实功夫,尚须在十三式中求之。功夫纯然,自得得心应手之妙。练功时最好少求理论,多做功夫。余曾曰:功夫昔 人好,理论今人好。实理论一多,功夫不专,进境反少矣。拳术界中人多讲义气,学者当尊师重道。厚敬师傅,感动师傅,则为师者必尽心教导。此虽世俗之理,但 中国人情如此,不可不注意。爱学真功夫者,更当注意也。
(二十)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火之炎上,性也。水之润下,性也。此物之性也。春茂秋杀,天之性也。然火遇风可吹之使下。水之遇 火,能蒸之使上,松柏心坚,秋冬不调。人知礼义,见义勇为,此乃易后天之性返先天也。人未练拳时,百脉滞塞,筋紧缩而短。故力聚于肩膂。既练之后,百脉畅 通。筋长力舒。由肩而臂,由臂而腕。由腕而形于手指,渐渐弃后天而转人先天。如得先天本能,则神妙不可思议。学者得此动后,当知余言之非谬也。
太极拳虚实之解释
常人练拳时,左腿实右腿变虚。如若右腿实,左腿变虚。固为虚实,再言弓腿为实,后腿为虚则错矣。不信者可以试验,譬如打人一拳,推人一掌,弓实前腿,后腿 变虚,自己考虑,自己站立稳否与得力否。有推人之效力否。细思当自知之。近习拳同志,每视拳为运动而忽略为拳术。此固是运动,惟每方式皆根据用法而作,故 习拳要学姿式正确,根据用法目标练习。方能得太极拳真功矣。
虚实二字,按前人指示其意义,非如字面之简单。兹再简释之。如欲上右脚,则用意将身躯重心微移至左腿立实。右腿重力既移去后变为虚。即能轻便活动,提起迈 步,步之大小随各人而定。如两脚站稳,则两脚皆为实。若左足想上步,右足尖向外转移,将身重心移至右腿。此时始分虚实。右腿立实,左足轻便。总而言之,如 站定方式后,足不可虚,须分虚实时,多数前足可虚,后足为实。尽力从根起(即足后跟也)。如运用进步变步,两腿虚实变换,比穿梭更快。两足可虚可实。虚者 为五分力,亦有二三分者,实者为八九分力。如丝毫不着力,足部即不听自己指挥。如实十分用力,则转动不灵矣。
太极拳能祛病延年
肥胖腹大之人,皆因欠缺运动,或纯靠服食补品,以致脂肪积聚。肌肉内含水份过多,若每日练三套太极拳,即能将身上脂肪水份,连带风湿,由毛管排浅而出,故 肥者可以练瘦。瘦弱者或面色萎黄之人,虽食补品而不能肥者,亦因欠缺运动,滋养身体不能吸收,随肠走出。故虽食补品而无效。若能每日练三次太极拳,可使血 脉流通。以心行气,无微不至,犹如树木将枯,每日用水滋润之。即能渐复青葱。练拳能悦颜色,助精神。减少疾病,增寿数十载,如此幸福,千金难买也。
人既运动,肌肉发展,血气和缓,能滋润身体。故瘦能变肥,肥瘦之功,运动可以左右之。孟夫子云:苗子将枯(即如人枯瘦),天油然作云,沛然而雨。(即如气 血润身)苗勃然而兴矣。(即如人瘦将变肥矣)人之思虑多者,每易患血压高或失眠症,(即中医谓之操劳过度)思想即是意,血随意行。时时刻刻,思想用脑,血 阻塞意留在头上,即兴头痛头晕。犹如胶管装水过多。即生危险,血既偏聚头上而心血少。心即跳动不安,遂致晚上失眠。患此症者,宜用轻松方法练习。气沉丹 田,意注下行。将头上存留过多之血,布散于四肢,下行于心。心得血养,头上轻松。谓之轻清上浮为天,重浊下降为地。阴阳既分,全身无偏,各得其养,身体康 泰矣。故每日练三套太极拳,所有失眠、血压高、肺弱、胃病、腰病、贫血等,一扫而空,驼背弯腰,手足不灵,腰腿不随诸般症候皆有特效。人人皆可练太极拳, 获不可思议之益处。
大小太极解
天地为一大太极,人身为一小太极。人身具太极之体。故人人可以练太极拳。本因有之灵而重修之,人身如机器,久不磨则生锈,生锈气血滞,弊病丛生。故欲锻炼 身体者,以练太极为最适宜。太极练法,以心行气,不用浊力,纯任自然,筋骨折曲之苦,皮肤无磋磨之劳。不用力何能有力?尽太极练功,沉肩坠肘、气沉丹田, 丹田为气之总机关,由此分连四体百骸,周流全身。意到气至,练到上地位,其力便不可限量,功效昭著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