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藩与顾留馨谈廉让堂历史的信
李正藩与顾留馨谈廉让堂历史的信
11月5日《武谈》“武林索隐”刊登“李亦畲曾孙李光藩谈廉让堂的由来与历史”,这是一份珍贵的资料,对研究太极拳文化是很有益处的。笔者在整理顾留馨日记与书信时,发现有两封李正藩写给顾留馨的信,谈的也是有关廉让堂的事,特此列出,以供太极拳研究者参考。
1984年11月19日
顾老师:
拜读大作“太极拳术”一书之详尽而拍案惊叹。此书融各家之精华,集各派之大成,而又融会贯通,抒以己见,诚太极拳著作中之大手笔也,对治太极拳术及初学太极拳者,其教益均非浅鲜。尤以书中第九、十两章,论及太极拳的起源、演变及发展,以往各种太极拳书凡涉及此者,率皆张冠李戴,鲁鱼亥豕,脱离实际,凭空杜撰,读之令人啼笑皆非。而贵著以浩瀚的史料,深入的调研为基础,细心考证,一丝不苟,写出切合史实的太极拳史章,一扫虚伪不切之辞,归还历史本来面目,对太极拳的历史和发展,实为一大贡献。我身为永年李氏后人,读此章的片断时,颇有如归故乡,如见家人之感,深为先生之严谨缜密的治学精神而倍加钦佩也。正由于此,我想为李家的老三本赘一言。
我曾伯祖李亦畬手抄三本,一自存。亦畬有二子,长宝廉,次宝讓(字逊之,1892—1944年)。大著385页误为宝骧。因名讓,故字逊之也)。逊之喜习拳术,得其父之存本,逝世时其子铁珊方十三岁,且自幼娇养,不太习拳,另有徒四人,姚继祖先生其一也。逊之颇喜爱姚,遂以自存本及“武禹襄从舞阳手抄的王宗岳太极拳论”等授之,然此二珍本均毁于文化大革命之中矣。
第二本为启轩本。我父亲李福荫(字集五,1892—1943年),为启轩之长孙,故余幼时得见此本。抗战时期此本毁于兵燹之中而无存焉。我父于1932年至1943年,与武禹襄之侄孙芳圃、郝为真之次子砚耕等在永年东大街合资(经)营一太极酱园,作为练拳之处。1935年商之于其堂弟槐荫(字子圆,李亦畬之长孙,当时在太原工作)编出“廉让堂本太极拳谱”。一版之后无资再版,我父遂在其任职之河北省立十三中学校内油印多次,远近凡索取者,均给予之。
“廉让堂本太极拳谱”主要依据启轩本,贵著中384页称:“廉让堂本太极拳谱(唐豪考释)为李亦畬手抄给弟启轩之本”,诚者斯言。惟严格言之,“老三本”均应称为廉让堂本,非独启轩本为然,因李亦畬家的堂号为“廉让堂”(故其二子一名宝廉,一名宝让),而启轩家的堂号为积善堂。当时所以命名为“廉让堂本太极拳谱”者,其意即指书中之主要内容为李亦畬先生所编著也。我未见过唐豪先生的原著,此意先生谅已知之。
第三本为郝和本,此即先生能影印之本也。今书“老三本”之传递路线于下:
敝人幼时从父学拳,解放初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其后长期从事工业建设,业余习拳,时断时续,迄无所成。以上均为我之记忆能及,奉于先生之前,不妥之处,尚希指正。敬祝
近安!
李正藩
1984-11-29
(顾)12-10 复谢
1985年5 月9日
顾老师:您好!
我与先生的信,先生已让编者登于“《武氏太极拳研究》1984年第4期上,并蒙赐寄一本,深致谢意。
武氏太极拳之传播,多赖郝氏之功。郝月如先生早年即赴宁沪一带教拳,率于1935年,我未及见之。郝少如先生继父业在沪授拳,亦未获一晤。去年五月我出差上海,本拟拜访少如先生,终因往返匆匆,且又不悉其住址而未果。后在《武林杂志》上见有姚继祖先生之登载,乃与之联系(我多年未回故乡),询及少如先生,方知已作古人矣。被悉有子吟如在沪,且与同人组织有武氏太极拳研究组。其后又在《中华武术》作者中,见有吟如先生发表之郝式太极拳节序图,亦题有上海武氏太极拳研究组。谅此研究组,亦即武氏太极拳研究会也。是欤?非欤?
读所赐会刊,文章不乏精辟独到之处。有研究会,有此会刊,对促进武氏太极拳之研究、发展,将大有裨益也。
先生悉心研究太极拳达数十年,身体力行,建树良多,并引导、促进各派太极拳之挖掘、整理与发展,实有功于我们中华武术之振兴、发扬,有功于我们中华民族之身心振奋,体魄健强,我闻之久矣。今又以百忙之身,时赐教益,敬佩之余,再致谢忱。敬请
近安!
李正藩
1985年5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