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技术,到管理

liuyubobobo 是不是很酷 2021-06-01

这是在我的知识星球上,一个同学问我的问题。


bobo老师,作为一个团队的技术leader,如何才能管好整个团队?如何带领一个团队?


感觉团队中的成员执行力有点差,理解能力有所欠缺,学习能力也一般,怎么把手里的普通牌打好呢?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问题。很多同学在技术岗位上,慢慢做到了管理岗,但会觉得无所适从。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技术岗和管理岗面向的对象截然不同。


对于技术岗,我们面向的对象主要是代码。我们要做的事情,是让代码能够满足需求,解决问题。为此,我们学习各种语言的语法,逻辑的编写规则,性能的优化方式,等等等等。


但是,当我们走上了管理岗之后,我们面向的对象,变成了人。我们要做的事情,变成了要让人,能够满足公司或者部门的需求,解决问题。



很多时候,当我们没有在管理岗的时候,会觉得似乎管理很轻松:不就是指挥别人干事儿嘛?


但是,当我们一旦走上管理岗,就会马上发现,问题没有那么简单。


就好像代码天生不会完成任务一样,大多数人也是天生不会完成任务的。


代码可能语法错误,可能逻辑崩溃,可能性能不优,可能设计不够灵活,无法满足经常变动的需求,越来越臃肿,组织越来越混乱......


这些事情,在人身上也会发生。就是这位同学提问中说的:执行力差;理解能力欠缺;学习能力也一般......


怎么办?


实际上,解决这些困难,处理这些问题,恰恰是管理者的任务。



团队成员的执行力差?或许是因为目标不够清晰;或许是因为计划不够明确,不够合理;或许是因为团队成员的动力不够足;或许是因为反馈不够到位。


提供目标,制定计划,给予反馈,激发动力,这些都是管理者的职责。


团队成员理解能力欠缺?或许是对于整个团队成员需要理解的内容,管理者的表达不够清晰。


管理者必须不断总结自己到底想让团队理解什么,团队又可能错误地理解了什么,然后不断改进自己的表达,明确自己的目标,让团队成员做到自己心目中的理解。


团队成员的学习能力差?或许是管理者需要更加明确自己希望团队成员学习什么?学习到何种程度?达到何种目标?进一步明确考核的方式,激励的措施以及惩罚的措施。让团队成员更有目标,更有动力的去学习。


所有的这些,都是管理者的职责。



管理者不能指望自己的团队成员天生执行力超强,理解能力超高,学习超级主动,对于所有的任务,都可以准确无误,保质保量地完成。


如果是这样的话,大多数管理者的工作没有意义。


管理者的核心任务,恰恰就是:让执行力差的成员执行;让理解能力差的成员理解;让学习能力弱的成员学习。



管理是另外一个学科,有无数的学者,企业家,高层管理者,在不断地研究这些问题。


就好像计算机是一个专门的学科,我们为了能够顺畅地让代码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我们需要专门的学习。


同理,管理者为了能够顺畅地让形形色色的人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也需要专门的学习。


上面的叙述中,已经提及了很多具体的方向,比如“激励”,就是每个管理者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大家可以简单搜一搜,无论是股权激励,还是薪酬激励,或者是绩效考核,都有很多专门的书籍资料论述。


对于这些具体的方向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看一看各个高校的管理学院所设计的各种课程,也可以多翻翻管理类的书籍杂志所探讨的各种问题。



但是,对于很多刚刚从技术转型到管理的同学来说,可能最需要逾越的鸿沟,是沟通


当然,管理者的任务不仅仅是沟通。做出决策,指明方向,提供解决方案,制定目标,凝聚团队,即时反馈,激发动力,这些统统都是管理者的任务。


但是,沟通是最重要的管理手段。


只有通过沟通,管理者才能了解团队成员在想什么,遇到了什么困难,当前项目的人员在执行上的具体问题在哪里。也只有通过沟通,管理者才能将自己期望的目标和要求传递给所有团队成员。


这就好像编写代码是最基本的手段一样,不管我们是要做工程架构调整,还是性能调优,亦或满足新的需求,技术的世界里,最终目标林林总总,但我们最后都要落实到编写代码这一手段上来。


因为管理的主要对象是人,要想和人打交道,就要通过不断的沟通。所以,你会看到,大多数管理者都在不停地开会,不停地打电话,不停地发邮件,就是这个原因。


至于能否高效沟通,这是另外一个问题。但是沟通在管理中的意义,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很多优秀的技术人员,自己埋头苦干惯了,很容易忽略沟通的意义。他们会不自觉地认为,所有的团队成员都应该和自己一样,努力学习新技术,日以继日地为公司解决技术问题。


这个假设是不正确的。


大多数人并没有方向,大多数人希望自己的管理者能够为自己提供方向。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才是自己的“老板”存在的意义。如果没有沟通,很多人觉得自己的“老板”什么事情都不干;“老板”也觉得自己的员工什么都不干。时间长了,团队的凝聚力就没了。



对于如何沟通,这又是一个大话题。大家可以看到市面上有很多著作,都在讨论这个问题。


但是,在这里,我要强调管理的另外一个和具体技术截然不同的特征:没有一定之规。


我在我的文章《吴军说的基因论,到底有没有道理?一文中,曾经举过这样一个“经典”的商业案例:


美国作为一个“车轮上的国家”,汽车产业一直很发达。大名鼎鼎的福特汽车众所周知,加上通用和克莱斯勒,这些车企塑造了美国上世纪汽车产业的辉煌。而底特律,则是那个时代的“硅谷”。


但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车企大举进入美国市场,竟然逐渐蚕食掉了美国汽车品牌的市场份额。


为什么?因为质美价廉。


但是,要知道,当时的日本,还是战败国的身份,经济体量也和美国相差甚远。日本怎么做到这一点的?


这里面,原因有很多,大家如果随便在网上搜一搜,就能搜到这个案例,基本上是任何一个 MBA 学生必学的经典案例。


这些原因中,有一个原因,我特别感兴趣。


以自由民主为傲的美国人,平时自由散漫惯了,管理成本很高,再加上很多人有吸毒的恶习,经常旷工,根本无法实施精细化管理。


相较而言,日本人以集体主义精神为主,更加重视自己的工作,也更加服从上级管理,勤勉,肯吃苦,这就使得丰田等车企的效率奇高。


大家可以想想看,面对两种完全不同性格的员工:美国人和日本人,管理方式显然应该是不同的。


这种不同,需要深入到企业的每一个角落:从薪酬制度,到组织结构;从绩效考核,到沟通方式;甚至是办公室的布置和具体语言的措辞。


这种不同只有在美国人和日本人这样不同的民族之间才存在吗?显然不是。



管理私企和国企,显然不同;


管理低端产业和中高端产业,显然不同;


管理高学历人才和低学历人才,显然不同;


管理不同的领域,方法都不同;


即使是同一个领域,管理 Google 和百度,应该很不一样;


就算都在 Google 内部,管理研发部门和业务部门的方式,也不一样;


就算都是研发部门,管理探索性的研发部门和已经稳定盈利的研发部门,方式应该不一样;


就算都在同一个具体的组里,管理你和我的方式,还是有可能不同。



这就是管理复杂的地方。管理没有一定之规,需要灵活应变。实施好的管理,需要管理者有相当深刻的底蕴,对文化的深入理解,以及对人性的洞见。


一名中国优秀的工程师,可以到美国来做工程师;


一名美国优秀的外科医生,也能到中国的医院来做手术;


唯独管理这件事,一个在中国成功的管理者,近乎一定无法胜任一个美国的管理岗位;反之亦然。


或许,这就是管理者能拿高薪的原因。他是如此的重要,指挥整个团队一起前进;又是如此的困难,需要面对相当多的不确定性。



尽管如此,对于管理来说,一个大的原则还是有的。


是什么?就是一名好的管理者,一定是在服务团队成员的。


你可能会决策失误,也可能会不小心说错话,但只要你的所有行动,都围绕着“服务团队成员”而展开,那么,大概率的,你的团队不会太差。



最后这张图是题图,希望每一个人都能从中看出些什么。



大家加油!




本文相关阅读推荐:

吴军说的基因论,到底有没有道理?

不是诀窍的诀窍

软件工程师,工作效率,以及网易

爱尔兰麋鹿的灭绝




《是不是很酷》坚持用心做技术原创,陪你一起,用技术人的眼光,观察这个世界,探索这个世界。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点个”在看“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