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2分!这部刷屏级纪录片,撕开了贵族教育的“骗局”!
之前,我们推送过关于纪录片《他乡的童年》的文章,分享了里面日本幼儿园的教育:9.2分纪录片跟拍日本幼儿园,细节令人惊叹……
导演周轶君一共去了5个国家,最后回到中国,试图在旅程中找到教育的方向,为自己、也为中国的父母提供指导。今天,我们就再聊聊英国篇。
谈到英国教育,就让人联想到贵族、精英这些词,节目的开场采访了一群带孩子来英国游学的中国父母,他们不惜花高价也要带孩子感受“正统”的英伦气质,“绅士礼仪”、“贵族气质”、“洋气的英文发音”是他们的追求。
真实的贵族教育是什么?周轶君深入两所英国顶级贵族私校——德威公学和威斯敏斯特公学,还采访了伊顿公学的毕业生,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
英国贵族学校,最喜欢“不务正业”
当中国的孩子都在死磕语数外、恶补理化生的时候,英国贵族学校的孩子却把体育、戏剧当作主课。
尤其是体育,在英国私校里,每个学生要掌握至少一门体育技能,板球、游泳、跳水……
学体育有什么用?难道要参加奥运会,培养世界冠军吗?
并不是,英国教育研究学者说,体育仅仅就是玩,释放孩子的天性。英国父母不要求孩子在体育项目上有建树,他们希望的是体育能够陪伴孩子每一天,融进孩子的日常。
除此之外,体育还能给孩子强健的体魄,让孩子学到团队合作的精神、与外界沟通的技巧。
曾在伊顿公学上学的中英混血儿华天,从2008年开始代表中国出征奥运会马术项目,他的母亲热爱马术,他也从小学习马术。
华天说,中国的一些父母把马术当作财富和地位的象征,花大价钱让孩子学一对一的马术课,而不考虑孩子是否感兴趣,这样的体育教育其实是没意义的。
马术的本质在于爱马匹、驯养马匹,在这个过程中,也锻炼了领导力、耐心和专注。并且,他一生中交到最好的那些朋友,都是在学习马术中结识的,体育中的团队合作非常重要。
而在德威公学,戏剧课是一大主力。这所学校拥有自己的剧院,有专业的戏剧老师,孩子们聚在一起学习戏剧表演。
老师说,正在成长中的孩子,身体非常敏感。戏剧课,不光是从台词、肢体、神情等方面,都能让孩子学会掌控自己的身体,感知艺术的美妙。同时,在与同伴的配合之中,孩子也学会了合作和交流的技巧。
剧院是孩子学习的地方,在剧院上课可以像在实验室学习科学一样,每天收获无穷的新体验、新知识。
其实,演戏和学业并不冲突,英国著名的演员中,随便拉一个出来都是大学霸:奥斯卡影帝“小雀斑”是威廉王子在伊顿公学的校友,毕业于剑桥大学;“抖森”也是剑桥大学的学生;艾玛沃森也曾同时被剑桥、牛津、布朗录取……
英国贵族学校的“不务正业”,还体现在对课外活动的重视。每天中午和放学后,学校会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
比如在艺术活动中,孩子可以自由创作,校园里大量的摆设,都是学生自己制作的。在活动室里,不同年级和背景的孩子聚集在一起,他们的想法在一起碰撞,也从彼此身上不断学到新的东西。
学校的副校长说,他们并不觉得教育只是关注孩子的学业,他们更要为孩子上大学之后的人生做准备。
总的来说,不论是体育、戏剧还是课外活动,英国的贵族教育,强调的是一种阳光式的教育:从孩子的身心出发,培养一个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除了学习,生活中还有许多别的东西”,他们看似“不务正业”,却恰恰能为孩子的一生提供有效的助力。
“和学知识相比,见识更重要”
纪录片中,一位英国老师还表示,学习知识固然重要,但让孩子长见识也很重要。
什么叫长见识?
见识要求孩子能够独立思考,自信地表达自我。精英教育不培养“读书机器”,他们希望孩子能够多去想问题。
华天说,在伊顿公学,学校会要求学生订阅报纸,他订阅的是《泰晤士报》。早餐时,他都会看报纸,报纸中有最新的时事和评论,帮助他开阔眼界,了解世界,而这些让他在与人交流的时候更自信。
在德威公学一间教室的墙壁上,老师贴了许多纸条,这些纸条写满了问题,引发孩子去思考。
感受一下:
好朋友的特质是什么?
什么是自由?
什么是艺术?
我们是否可以只有快乐,没有悲伤?
是爱人容易,还是被爱容易?
……
这些可能大人都难以回答的问题,几年级的孩子却每天都在思考。但令人吃惊的是,孩子的回答很有见解,不会答的问题,他们也会说这个问题有点难,他还在想。
英国贵族教育对孩子见识的培养,不仅在于增长对世界的见识,还扩大到了人生、哲学的层面。这些做法看似很虚,不能在短期有显著的成效,却对一个人的一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让一个人永葆求知欲,能情绪稳定、积极自信地过好每一天。
真正的精英教育,不是为了孩子自己
在旧社会,英国贵族穿华丽衣服,用繁琐的礼仪,说话发音用词讲究,和普通民众隔离开……这造成了许多人的误解,觉得贵族就是如此。
但这些恰恰是现在的贵族想要抛弃的标签,新时代的精英教育,是培养有意向和能力去“改变社会”的人。
周轶君采访到一位货真价实的男爵,他坦言精英阶层的使命是服务社会,也吐槽道:“西方传统着装很沉闷。”
德威公学小学部的孩子,每个月都要参加一次慈善研讨会,以小组讨论的形式,为一个社会课题提出自己的方案。
这一期的课题是:“如何为残疾人提供出行设施”,孩子们讨论得非常热烈,最后,各个小组轮番发表课题报告:
这些孩子,共同提供创意,然后各自画图、写稿、演讲……这样惊人的配合力是许多职场人士都具备不了的,他们却处理得游刃有余。更重要的是,这提升了孩子们对社会的服务意识。
威斯敏斯特公学的校长说,自己出身农村,曾经接受过糟糕的教育,他是家中唯一一个大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考上剑桥大学。他一直记得曾经的恩师说过的话:现在你已经成功了,该思考你要为他人做什么了。
所谓的精英教育,不是一种自觉高高在上的教育。真正的精英教育不是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是培养具备同理心的慈善家。
即使一个人开始的力量很小,出身也并不高贵,也要先试着努力成功,再去回报社会。
当我们在追求贵族气质的时候,我们在追求什么?
英国贵族教育并不是高贵和华丽的代名词,更不是用来炫耀的工具,而是教会孩子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去发光发热,照亮自己的同时也照亮他人。
当然,周轶君探访到的只是贵族私校,实际上,英国也有许多公立学校,公立学校也普遍存在课程单一、资源匮乏、师资薄弱等问题。
而我们今天分享英国贵族私学的教学,主要是分享他们的教育理念,看看我们是否可以取其精华去借鉴:
首先是不要忽视体育、艺术等能力的培养,可以发展一门孩子热爱的兴趣。学得好不好不要紧,重在参与,关键是,兴趣可以丰富孩子的生活,帮他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获得更充实的精神世界;
再就是要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比如在孩子问问题的时候,不要急着给出“标准答案”,要引导孩子从不同角度去思考;
最后要让孩子学会关心他人,一个人的成长不可能跟社会割裂开,有同理心的人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少走弯路。
世界上没有最好的教育,只有最适合孩子的教育。不管在哪一片土壤上,父母的心情都是相通的。
用心养育,尊重每一个孩子的特性,愿我们的孩子将来都能成为闪闪发光的自己!
也许你还喜欢
深夜监控拍下的这一幕,看哭无数人:你永远不知道孩子有多爱你……
精神养育,就是贵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