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在新加坡被蜱虫咬了!

新加坡眼 2019-04-24

点击关注新加坡眼”,输入“旅游”“雅思”等关键词获得相关信息。)


编者按

新加坡眼收到网友投稿,反映自己朋友在新加坡被蜱虫咬了的经历。新加坡眼原函照登。预警!图中有多张虫子图片,可能会导致稍有不适。

一早收到老友的微信,“你总喜欢钻树林子,注意点啊!”


这是怎么回事?原来好友“很幸运”地被虫子“盯”上了。


我以为她是被臭虫咬了,正想安慰她新加坡臭虫很常见,不必惊慌。结果她的回复令我非常惊慌。她说她被蜱虫咬了!!!以前只是网上看过关于蜱虫的文章,若不是朋友现身说法,神马?新加坡还有这玩意儿?


 


因为这件事情就发生在我的身边,我觉得有义务分享出来,让那些和我一样,喜欢徒步,喜欢大自然,喜欢“钻树林子”的朋友们注意一下。尤其是那些常去户外溜娃的家长们,多了解一下蜱虫,多了解一些预防的方法,多了解被蜱虫咬后,正确的处理方式。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蜱虫。蜱虫是蛛形纲动物,不是昆虫。它是一种常见的吸血虫,没有翅膀不会飞,但是却能在花草树木间迅速爬行。


蜱虫体型比较像瓢虫,一旦吸饱血后,虫体可胀大100倍变成像蜘蛛般大小。


蜱虫吸血前后对比(图来自网络)


蜱虫是一种吸血虫,我觉得与其它咬人的虫子相比,它的特点在于,人在被叮咬时和叮咬后都没有感觉,所以,蜱虫的血液中应该有类似麻醉剂的东西。我常说蚊子太讨厌了,咬了就咬了,吸血就吸血了,为什么让人痒和疼痛,现在看来,起码蚊子咬我们,我们还知道,蜱虫咬我们,我们毫无感觉,可能连续几天都一直吸人的血,而人却不自知。


让我们再来了解一下蜱虫的身体结构。根据网上查找的资料显示,蜱虫头部的结构和鱼钩上的倒钩是一样的。这种刚性结构,使得它可以牢牢地钩在人体和动物的皮肤上。它不会因为麻醉而松开,甚至蜱虫死了,你就是把它肚子扯下来,也不会影响倒钩的附着力。


▲上图为吸血的蜱虫(图来自网络)

 

接着让我们了解一下蜱虫的吸血过程。蜱虫吃饱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为了不被人发现,蜱虫的唾液含有一些物质,可以使得皮肤伤口处血液不会凝固,抑制皮肤肿胀、瘙痒,并使伤口局部麻木。


那么发现被蜱虫叮咬后,正确的处理方式是什么呢?


网上有人给出的建议是:

如果刚被咬没超过一天,应该用烟头烫。还有一种方法,可用酒精涂在身上,使蜱虫头部放松或死亡,几分钟后再用尖头镊子取出蜱虫。


但我觉得这些都是所谓的民间偏方,不足为信。最有效的方法是及时就医。让专业人士帮我们化险为夷,当然你需要付出昂贵的医药费。


 

最初,朋友发现耳朵下面的卧槽处有干的血液碎末,以为耳朵里长疖子后结痂了,后来发现不对劲,幸好朋友比较理智,赶快去医院处理。急诊400多新币,看两次专科214新币,一个虫子让她花了800多新币。


▲上图为寄居在朋友耳廓内的蜱虫

 

为什么我们谈蜱色变?


虽然蜱虫本身没什么毒性,不过,它们具有吸血为生的特性,如果蜱虫生活的环境恶劣,它们就可能传播一些严重的疾病。有些甚至是致命的,常见的有森林脑炎、莱姆病、出血热等等。就算不会传播任何病毒,谁愿意让个吸血虫附身呢?


发现被蜱虫叮咬后一段时间,比如半个月内,出现发烧头痛等症状,去看医生的时候,要告诉医生自己曾经被蜱虫叮咬过,那是很重要的病史,可以帮助医生想到这些蜱虫传播的疾病的可能。


上图为叮咬朋友的罪魁祸首


▲上图为取出蜱虫后的耳朵


虽然以前闻所未闻,但它真实地发生在了我的身边。事实上,预防蜱虫叮咬才是最重要的,我也并非杞人忧天,所以了解蜱虫的性格特点,no,我的意思是说它的生活习性,就能够有效地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

 

1.蜱虫主要栖息在草地、树林里,因此野外活动最好在暴露的皮肤上喷涂驱蚊液,贴上防蚊贴和香水等,让蜱虫找不到你的人肉味道。

 

2.尽量避免在野外草丛里长时间坐卧。要穿紧口、浅色、光滑的长袖衣服和裤子,尽量把露在外面的皮肤减到最少。因为浅色衣服容易发现蜱虫爬在上面。蜱虫常会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在野外要及时查找上面这些地方,看看有没有蜱虫。(下次徒步时,我要戴上帽子,帽子上插一束lemon grass。朋友说,这个造型可以有。)

 

3.如果你养狗,你家狗狗又喜欢钻草丛中去,那么你要在它回家前检查它的全身,看看有没有蜱虫在爬。有的话,就干掉它。因为这些蜱虫如果还没有开始吸血,还是有可能从狗身上跳到你身上的哦!朋友说她的学生住的公寓里有一条狗,有20多个蜱虫,后来狗死了。20多个蜱虫同时吸血,这是真正的吸血鬼啊!

 

我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大家在户外活动时做好防范措施,增强保护意识,正确认识蜱虫,发现被蜱虫叮咬,不要自行处理,尽快就医。

 

有时候我觉得人类好伟大,科技进步好快,甚至已经研发出了仿真机器人。同时我也觉得人类好渺小,无能到被蚊子(尤其伊蚊),蜱虫等欺负得抓狂。说实话,码完这篇文章的此刻,我觉得我的耳朵里边有一只蜱虫。


(文:杨帆)


相关阅读:


— END —


欢迎关注新加坡眼®

新加坡最大的自媒体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