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史上最高额!新加坡政府掏500万,带头号召民间捐款助华

眼哥 新加坡眼 2020-02-20
 |关注“新加坡眼”,输入“9”获得生活黄页信息|


昨天(2月4日),新加坡红十字会(SRC)发动捐款捐物,助华抗击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新加坡外交部继而宣布,新加坡政府拨款100万新币(约506万人民币)作为种子基金,支持新加坡红十字会的义举。


除了现金,新加坡政府也会贡献药品、医疗用品及试验专用的试剂盒。本次所有义款和赠物都会用来向受疫情影响的中国当地社群提供援助。


新加坡外交部说:“透过密切合作,我们有信心新加坡、中国以及其他国际社会会共同克服这个挑战。”与惯例相比,新加坡这次的赈助有一同一异。
 
与以往相同的是,本次赈助仍然由民间为主,即:由新加坡红十字会、本地商协会、工商界及社团主导,发动、领导本地社群捐款捐物。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新加坡政府出资100万新币(约506万人民币),是前所未有的额度。

我们看一看新加坡政府过去10年左右对国际上一些灾难的赈助:

2010年,海地太子港7级地震,25万人死亡,30万人无家可归,新加坡政府捐助5万美元。当时有新加坡人致函媒体,认为新加坡政府太小气,没有给予足够救济。

新加坡外交部回应说:“新加坡对国际上提供的人道主义援助的种类和额度,不一定与灾难的严重程度成正比。”外交部补充说,在提供对外援助时,新加坡必须考虑与受助国的关系,以及新加坡是否有能力提供有意义的帮助,毕竟新加坡是个岛国,资源有限。
 
言下之意,援外嘛,肯定“大小眼”,也肯定会“厚此薄彼”。

另外,新加坡外交部也说,新加坡并非国际上的主要救助国,也无意成为主要的救助国。换句话说,新加坡没打算撒钱,也撒不起这个钱。

2013年11月,台风“海燕”袭击菲律宾,导致6000多人死亡。新加坡政府曾向菲律宾大使馆捐赠价值42,000新币的物资,这当中包括3万新币的医疗物品和价值12,000新币的3500袋袋装饮用水,次日追加15万新币,以帮助菲律宾渡过难关。同样,有新加坡人致函媒体,认为政府还是太小气。

(时任新加坡外交大臣尚穆根与菲律宾驻新加坡大使Minda Cruz合影)

我们再来看看新加坡政府以往对发生在中国的灾难提供的捐助。
 
2008年雪灾,新加坡政府向中国捐赠5万美元,民间捐赠116万新币;同年5.12汶川地震,新加坡政府向中国捐赠50万美元,新加坡红十字会捐赠15万美元。这些都是通过外交渠道捐赠的,民间直接向地方捐款、捐物还有不少——总计4275万新币,超过2亿人民币。

新加坡还派出了55人组成的灾难救援队,震后第4天就带着各类设备,到达受灾地区什邡进行救援。


2011年新西兰地震,新加坡派出武装部队以及民防部队赶到新西兰重灾地区基督城。由116名武装部队精卫队队员组成的代号“狮心行动”的救援小组进行地震灾难救援。

(重灾城市赖斯特彻奇)

2018年,新加坡向印尼中苏拉威西灾区派出搜救人员以及帐篷、粮食和医药品等救援物资前往灾区。同时,新加坡还捐出10万美元给新加坡红十字会,并由红十字会发起赈灾筹款。


当时,新加坡国防部部长黄永宏也在当时致信印度尼西亚国防部长GEN(Ret)Ryamizard Ryacudu,向苏拉威西岛地震海啸受害者表示哀悼。同时,黄永宏称“我向他保证SAF已做好人道主义救援的准备。我们的C-130已做好运输支援的准备,并祈祷幸存者的痛苦得到缓解”。

 
在这里就要给大家科普一下了,国际上发生重大灾难,新加坡的援外救助通常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先由新加坡红十字会带头,比如承诺捐赠5万美元,然后号召人民捐款。捐款专用,人们捐款到红会时,要注明这笔捐款是要捐给某国灾民的。红会在筹款结束之后,将收到的所有款项、物资等捐给受灾国。

第二,政府行为,一个是新加坡政府的捐款,同样是捐到新加坡红十字会,将来再由红会转捐出去。政府的这个捐款叫“种子基金”。比如这次的100万新币就是种子基金;还有一个,就是出力。除了上述汶川地震的例子,还有2011年新西兰地震,新加坡派出武装部队以及民防部队赶到新西兰重灾地区基督城。由116名武装部队精卫队队员组成的代号“狮心行动”的救援小组进行地震灾难救援。
 
第三,新加坡各界主动捐款,比如汶川地震时,新加坡社会各界就捐助了超过2亿人民币的善款。

新加坡政府的态度是,援外赈灾,应该由民间主导。政府捐款主要是表态。表的什么态?还是得用新加坡外交部的一句老话——新加坡政府的捐助力度,主要考虑与受助国的关系。
 
这次新冠病毒肺炎救助捐款,新加坡政府就以史上最高金额的100万新币捐助表了极其明确的态度。
 
新加坡民间也启动了筹款。
 
昨天(2月4日),通商中国会员就接到来自秘书处的电邮,呼吁会员为本次疫情进行捐款,本着人道主义帮助中国克服疫情,渡过难关。


今天(2月5日)早上,通商中国主席李奕贤也在微信朋友圈呼吁广大朋友慷慨解囊。

(图为李奕贤朋友圈截图)

“通商中国”由李光耀倡议发起,在2007年11月时,由李光耀与温家宝共同揭幕,正式成立。通商中国希望汇集政界、商界和民间的力量,加强新加坡与中国的联系。

图为:由李光耀与温家宝共同揭幕,通商中国正式成立

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也开始了筹款。会长黄山忠说:“我们响应新加坡政府的号召,呼吁新加坡商业社群和广大民众为支持中国抵抗疫情贡献一份力量。”
 
相信很快就会有各个社团号召会员捐款,说不定还有社团组织人员上街募捐。
 
对于针对2019新冠病毒肺炎的赈助筹款,新加坡红十字会秘书长兼首席执行官本杰明·威廉说,新加坡红十字会与国际红十字将紧密合作,帮助在中国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社区,并会根据接下来的发展调整应对措施。

 
另外,新加坡红十字会也将派人到北京,协助部署抗击疫情的下一步工作。

新加坡眼评论


为何新加坡政府本次祭出“史上最高额“对外赈灾援助?


首先,新、中两国关系密切,民间交往极频密。远的不说,在武汉工作、居住的就有不少新加坡人和新加坡家庭。在新加坡的中国企业家、金领白领蓝领、专家学者学生,以数十万计,如果加上已经入籍的新公民,更是一个大社群。这个社群中有不少人早已融入这个社会,休戚与共。这样密切的民间关系,是两国民间情感重要的纽带。政府需要考虑这层关系。


其次,在经贸、文化、教育、旅游、科技等领域,两国合作密切,人员来往频密。两国在“一带一路“包括重庆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第三方市场的合作方兴未艾。中新两国的贸易占新加坡对外贸易相当大的比重。中国疫情早晚会解决,不在话下。但是,如果解决得晚,遭受的人员和经济损失将是巨大的。在全球化的今天,这种损失对国际社会是沉重的,对新加坡来说,更是如此。早日战胜病毒,早日恢复正常生活与生产,是人类的共同呼声。


新加坡政府此举,显示了它对中国政府的支持与信心。这种表态的对象,既是中国政府,更是国际社会,希望国际社会也能给予中国至少与新加坡相等的援助,更重要的,对中国表现支持和信心,同心同德,才能一体协力防疫。病毒不讲国籍,疫情不遵国境,此次“战疫”,绝非中国的“家事“。


相关阅读:


欲了解更多相关新闻,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Read more


— END —
欢迎关注新加坡眼®
独立视角|平实报道|深度评论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