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清零”到“开放” ,新加坡防疫政策带来的思路

Mohnish Kedia 新加坡眼 2022-09-03

|在微信中搜索 小程序,查看新加坡生活分类信息|

“消除”和 “抑制”策略,形成治理优势


在新冠疫情爆发的早期阶段,中国这种“清零政策”以及对待病毒零容忍的态度,受到公众的一致认可。然而,现在一些观察人士开始质疑这种方法是否仍适用于当下的情形。也许,新加坡的抗疫经验能给中国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Michael Baker及其同事撰写了一篇文章,并发表在了《英国医学杂志》(BMJ) 上。在这篇文章中,他们简要地总结了新加坡政府在应对新冠疫情时采取的主要管理策略,即 “消除策略 ”或 “抑制策略”。“消除策略 ”指的是采用快速升级的严格措施来阻止病毒在社区内的传播,而“抑制策略”则是通过灵活、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来控制病毒的大范围爆发。


新加坡根据不同时期的情况实施这两种不同策略,并取得了不错的成就,形成了独特的治理优势。


合理切换战略,循序渐进治理疫情


2020年1月23日,新加坡报告了首例新冠确诊病例,从一开始,政府就采取了循序渐进的做法。


例如,新加坡政府着眼于全球疫情的发展情况,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在几个月内逐步采用必要的强制措施或放宽限制。尽管新冠病毒背后的科学理论尚不清晰,但新加坡政府依然没有强制实施全国性的封锁或隔离政策。


只有在2020年4月,新加坡外籍员工宿舍感染的病例开始激增,新加坡政府才下令实施全国性的封锁政策。



和中国这样拥有庞大国内市场的国家不一样,新加坡作为一个开放的小型经济体,并不愿意实施全面的旅行禁令和封锁政策。因此,该国只实施了一次“消除策略”——即长达两个月的全面封锁 (当地称之为“新冠隔离”政策),与此同时,在缺乏针对新冠病毒传播和致死的信息的情况下,新加坡也严格执行了非药物干预措施 (non-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s, NPIs)。


从2020年4月起,新加坡规定居民必须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并在整个疫情期间都明确了社交距离和团体聚会的人数限制,并定期进行新冠检测。除此之外,政府也采取了一些干预措施,如根据疫情不同的发展阶段,来灵活调整团体聚会人数的限制。

 

2020年6月以后,病毒在新加坡的传播速度放缓,每日新增病例也逐渐下降,因此政府切换成了“抑制策略”。例如,从2020年7月起,新加坡不再关闭所有学校,只有出现确诊或疑似病例的学校才会在短期内被封锁起来。新加坡还与其他国家合作,推出了“航空泡泡”计划 (Air Travel Bubble),逐渐放宽旅行限制。

 


2021年,随着国际上疫苗的成功研发和接种率的提高,新加坡进一步放宽了出行限制。最初,新加坡为商务和公务旅行人士提供了互惠绿色通道(reciprocal green lanes) 和航空旅行通行证 (air travel passes)。后来,新加坡又新增了疫苗接种者旅行通道(Vaccinated Travel Lane, VTL),让旅客尽量接受最少的检测,从而实现无缝旅行。在国内,新加坡仍会定期进行严格的病毒检测,追踪病源,但隔离和封锁措施则变得更有针对性。除此之外,新加坡还密切监控疫苗供应和接种情况,并基于此对新冠疫情管理政策的导向进行适时的调整。


避免单一策略,灵活应对各种状况


新加坡避免采取单一的策略,而是根据需要在两种策略之间不断进行切换。同时,强大的公共医疗部门和勤勉的政治领导层也为社会提供了有效的干预措施。


新加坡还严格监测感染死亡的数据,将每百万人的累计死亡控制在了155人,而丹麦和瑞典的每百万人死亡人数分别为611人和1538人。新加坡的病死率 (确诊死亡数) 为0.29,是亚洲地区中最低的,而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的病死率则分别为0.9、1.6、4.7。但各地区对新冠病死率的定义各不相同。例如,中国台湾将所有在新冠疫情中感染新冠病毒死亡的人数定义为“新冠病死率”,而对于新加坡来说,“新冠病死率”仅仅指由新冠病毒导致死亡的病例。



此外,财政政策对经济衰退也起到了一定的缓冲作用。2020年,新加坡的GDP收缩了5.4%,但2021年又增长了7.2%。2019年至2020年期间,新加坡的消费者价格指数 (Consumer Price Index, CPI) 增长了3%,但通货膨胀率在2020年至2021年期间放缓至0.9%。2019年,新加坡的出口额总量为5330亿新元,2020年下降至5160亿新元,而2021年又提升至6140亿新元。2020年9月,新加坡居民失业率升至4.8%,达到历史新高,但2021年9月又回落至3.4%。2021年,新加坡的整体失业率维持在了3%以下。然而,一旦临时雇佣补贴计划失效,失业问题很可能会再次成为一个棘手的难题。


新加坡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新冠疫情的应对政策需根据不同的环境进行灵活调整。政策制定者在采取措施时必须考虑到本国自身的特殊情况,如本地市场的规模和医疗系统的应对能力,及疫情在全球的发展趋势,例如新的变异毒株和疫苗供应情况等。新加坡的治理优势在于应对疫情等危机的敏捷性,同时,这种模式也证明了专家们长期以来坚持的观点:采取‘一刀切’的战略无法彻底解决问题。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的社会包容项目 (Social Inclusion Project, SIP) 对东亚各国的新冠防疫政策进行了一系列跟踪调查,Global-is-Asian平台将根据这些内容为您带来一系列全新的文章。

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的SIP项目旨在分析公共政策在打造开放、多元和包容性社会中的作用,让公众也能参与到政策的制定过程中来。SIP的活动主要是为了影响政策的发展趋势,提高人们对政策的认识并鼓励更多人参与进来。

文章来源:Global-Is-Asian,2022年6月1日星期三

作者:Mohnish Kedia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内容来自于作者,不代表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官方机构观点

感谢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微信 ID:LKYSchool-NUS)授权新加坡眼转载


— END —

相关阅读:

编辑:HQ


《新加坡眼》视频号你关注了吗?

点击下面视频,可以看到更丰富的内容!

或直接搜”新加坡眼“也可以找到我们的视频号~

跟进新加坡时事,点击文末阅读原文Read more

 | 房屋租售 | 二手闲置 | 求职招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