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发力 成效明显 | 浙江法制报专版点赞湖州法院入驻矛调中心工作
3月29日,浙江法制报专版刊发《多维发力 打造法院入驻矛调中心“湖”式样本》一文,点赞湖州法院入驻矛调中心工作。
湖州法院都有哪些好做法被点赞?
一起来看看吧!
👇🏻👇🏻👇🏻
湖州,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2020年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在安吉县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作出了“让老百姓遇到问题能有地方‘找个说法’”的重要指示。
一年来,湖州法院遵循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多维度发力,全面推动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深度融入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以下简称矛调中心)工作,让群众找说法只进“一扇门”。2020年,湖州两级法院通过中心分流纠纷17615件,调解成功10801件,参与诉前化解司法指导4432件,诉前化解和民事可调撤率达87.12%,居全省第一。
坚持系统观念
司法融入再升级
矛调中心
作为司法审判机关,法院在融入矛调中心建设过程中,实现与其他部门良性互动、协同推进,更好融入党委政府主导下的工作大局,是诉源治理的破题之处。经过实践和探索,湖州法院始终坚持系统观念,跳出法院层面来推动诉源治理,交出了一份成效明显、群众满意的答卷。
“目前,全市基层法院均已完成诉讼服务中心的整体性入驻县级矛调中心,共派驻员额法院、法官助理等87人,专职调解员40人。” 湖州中院立案庭庭长项炯介绍。
走进长兴县矛调中心,“解纷码”的操作指南、小程序二维码遍布中心窗口,“遇到问题想找说法”的当事人只需拿出手机扫一扫,就能实现矛盾纠纷一码登记、统一分流。湖州法院以系统观念打造的“解纷码”,是推动“线上+线下”一体化矛盾解纷闭环的创新成果。它将纠纷化解完整信息具象于二维码中,系统设计了村、镇、县三级调解办理流程,整合了村、镇级调解组织与县矛调中心组成三级调解体系,形成了“上下互联、左右互通”的系统解纷网络。自2020年5月起在长兴县逐步推行“解纷码”试点以来,当地民商事纠纷成讼率同比下降了近30%。目前,该项目已在全市推广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当事人用“解纷码”小程序上传证据材料
一年来,湖州法院还升级“绿源智治”平台并在全省推广,参与试点“凤凰智审”项目,打造了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线上矛调平台,并与线下标准化入驻矛调中心、建立品牌调解工作室等工作相结合,构建以在线纠纷解决平台为线上依托、矛调中心为线下实体依托,集“线下一窗受理、线上登记流转、线上线下协同化解、结果反馈线上”等功能为一体的纠纷化解“O2O”模式。
在线上解纷工作持续发力的同时,线下调解也不遑多让。为了让矛盾纠纷能得到一揽子解决,去年以来,湖州法院在各区县矛调中心推动类型化调解,针对道路交通、物业、医疗等多发易发纠纷类型,助推医调委、交调委、劳调委等八大调解委员会入驻矛调中心,引入调解品牌工作室、律师、公证员、“两代表一委员”、乡贤等力量,同时将法院主导推动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中心、行政争议调解中心等特色平台导入矛调中心。经过不断总结实践,形成类型化纠纷的调解模式并在全市推广,从而实现解纷资源的相互衔接、优势整合,让不同类型的纠纷在矛调中心都能得到解决。
“自2020年开展物业纠纷类型化调解试点工作以来,我院实现物业纠纷诉前调解成功率60.5%,诉讼案件同比下降69.59%的良好效果。”长兴县法院立案庭法官李欣说。
此外,为进一步激发矛调中心的聚合效应,湖州中院率先在全省制定《关于全市法院参与县级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建设规范化指引》,明确流程标准,构建法院参与诉源治理考核体系。同时,推动党委政府把乡镇千人成讼率、“无讼无访村(社区)”建设等纳入平安考核,让诉源治理成为平安建设的有力抓手。
善用法治思维
司法支持再强化
在矛调体系建设过程中,湖州法院结合自身优势,充分发挥法治思维,建立个性化司法指导模式,强化司法支持,让群众在矛调中心能体验到更专业、更高效的司法服务。
“真没想到官司还没打,问题就解决了!”近日,当事人林某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原来,南太湖法院通过诉前鉴定,仅用7天时间就化解了一起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让他心中的石头落了地。自去年3月各区县矛调中心设置诉前鉴定窗口以来,这样的案例屡见不鲜。通过配备专职工作人员,交通事故、医疗损害等需要且适宜诉前司法鉴定的纠纷都能得到及时鉴定,走出了以往因事实争议导致纠纷久调不决的困境。2020年,经诉前鉴定的纠纷调解成功率达71.62%。
为进一步提高矛盾纠纷化解效率,缩短调处时间,湖州法院还引入了中立评估机制。
“有了‘法律风险评估’,我们的调解工作都顺利多了。”安吉县矛调中心中立评估员陈石高兴地说,他通过湖州市中院自行研发的“法律风险评估”小程序为一起财产损害赔偿纠纷进行智能化评估,在参考评估结果后,双方听取了他的建议,达成了调解协议。今年以来,安吉县法院率先在全市范围试点“法律风险评估”,引入第三方中立评估员,对婚姻家事、房屋买卖等10类案件进行智能化评估,科学预测结果,当事人可以根据评估意见自行和解,或者由特邀调解员进行调解,切实提高诉前化解成功率。在此基础上,为保障诉前调解结果的法律效力,法院予以司法确认,让当事人无后顾之忧。
在诉前鉴定、中立评估和司法确认三项机制的助力下,湖州各地矛调中心矛盾纠纷化解率节节高升。
“法律风险评估”小程序
此外,湖州法院还通过司法建议和繁简分流,为矛调中心体系建设贡献更多的司法力量。2020年,湖州两级法院共发送司法建议70份,反馈率95.7%,提醒相关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时整改存在的社会管理漏洞、法律问题及风险,防患于未然。
突出强基导向
司法为民再优化
为能将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在源头,打造诉源治理“湖州模式”升级版,湖州法院时刻牢记以人民为中心,进一步下沉司法力量,不仅要让矛盾纠纷“走进来”,更要让司法服务“走出去”,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找得到法官。
“山里娃学成回家乡想发展民宿经济,奈何自家房屋早已出租,现在为这事双方争执不断。徐法官,我是没办法了,您赶紧来指导指导吧。”前不久,德清县矛调中心的“村巷法官”徐银银在结束上午的庭审后,接到了联系村莫干山镇劳岭村治保主任钟敏的来电。徐银银二话不说就赶赴联系村,为村民排忧解难。
德清县法院的“村巷法官”徐银银
在湖州的各乡街村社,你时常能看到“村巷法官”忙碌的身影,湖州的老百姓也习惯了有问题就到“家门口”找法官。近年来,湖州法院创新司法供给模式,按照区域位置、产业结构、纠纷特性等因素划片整合,推行法官驻村联村(社区)的村巷法官制度,打造“审判员+人民调解员+网格员”调解团队,开展纠纷前端化解、司法指导等活动。各法院通过建立法官工作室、联合巡诊等方式,实现278名审执人员下沉村社,对接180个区域的589个村社,拓展“法院+社会”“法院+群众”“现代+传统”“线上+线下”的司法供给形式,得到了当地群众的点赞。
人民法庭入驻矛调中心,则是湖州法院探索优化法庭职能、推动司法力量下沉的又一开创性举措。去年以来,湖州法院率先在全省探索人民法庭整体性入驻县乡矛调中心模式,通过法庭立审执职能的全方位融入,推动“矛盾中转站”切实转变为“问题终点站”。目前,已有3家法庭整体性入驻两级矛调中心,其他法庭均实现机制性入驻。
矛调中心
此外,湖州法院还通过专项培训、案例推送等多种形式,提高矛调中心的人民调解员能力水平,并联合市财政局、司法局等部门出台《关于加强专职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强化保障解纷力量。目前,各县级矛调中心均已大幅增配专职人民调解员,群众反馈良好。
End
来源 | 浙江法制报
文字编辑 | 董佳璐
排版编辑 | 沈露萍
往期回顾
◆开门纳谏抓整顿 | 湖州中院召开队伍教育整顿征求意见座谈会
◆全国首例 | 消耗臭氧层物质(ODS)大气污染责任民事公益诉讼案当庭宣判
长按识别关注
扫描二维码
湖州市中级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