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周年 | 新时代城市地理学创新发展分会场成功举办
11月3日,2019年中国地理学大会“新时代城市地理学创新发展”分会场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A212会议室举行。会议由南京大学甄峰教授和华东师范大学孙斌栋教授联合召集,邀请国内著名的城市地理学者与青年城市地理研究人员参加。会议旨在讨论新时代城市地理学研究的新领域、新理论与新方法,探讨国土空间规划与城市地理学发展。会议报告分为四部分,每部分由7-8位学者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
首先,由南京大学甄峰教授介绍了分会场设立背景、目的和报名参会情况,华东师范大学孙斌栋教授对分会场报告交流提出要求和希望。
第一部分由华南师范大学刘望保教授主持。孙斌栋教授带来了题为“空间结构的经济绩效:论第二性地理因素的重要性”,重点探讨了地理和空间因素尤其是多中心空间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结合四个维度(市区、市域、城市群和国家尺度)的严谨实证分析,并关注空间结构的尺度敏感性和规模异质性,研究发现在市区和城市群尺度多中心发展促进了经济绩效的提高,而在市域尺度小城市适合单中心发展,大城市则实施多中心绩效更高。随后,山东大学李少星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黄大全副教授、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肖骁博士、东北师范大学李卓伟同学、辽宁师范大学刘万波同学、东北师范大学姜莉莉同学分别从不同视角对城市空间联系、城市网络、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就业需求等内容进行了介绍。南京大学甄峰教授进行了精彩点评。
第二部分由山东大学李少星副教授主持。华南师范大学刘望保教授带来题为“手机信令大数据支撑下广州市职住空间关系及影响因素”,介绍了利用手机信令大数据探索广州市的居住、就业空间关系,以及地理环境等要素对职住关系的影响作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王振波副研究员、南京大学席广亮副研究员、宁波大学林雄斌博士、东北师范大学关皓明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李琬博士、中山大学宋佩瑾同学、同济大学欧阳琳欣同学分别进行了介绍。研究者从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多中心空间结构、经济空间韧性、商业空间等方面进行了报告交流,尤其是关注产业经济、新零售发展对城市空间的影响效应。华东师范大学孙斌栋教授对各位汇报人员的研究分别进行了精彩点评,并为下一步研究提出建议。
第三部分由南京大学席广亮副研究员主持。兰州大学杨永春教授做了题为“中国内陆城市:开发区企业的供应销售物流网络结构特征”的学术报告,在阐述物流网络在内陆城市的(全球)生产网络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基础上,进一步结合西宁、银川等内陆城市的开发区企业调研数据,分析物流企业的供应销售产业链、物流网络结构与产业发展,研究结论对内陆城市扩大对外开放、融入区域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中山大学王波副教授、北京联合大学张艳副教授、华南理工大学魏宗财副研究员、南京邮电大学翟青博士、西北大学柳明星同学、北京大学曹毓书同学则分别分享了居家远程办公、居民日常活动、零售企业与零售业空间、建成环境与地铁流量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关注网络信息技术、交通技术等新技术发展对城市空间的影响作用及效应。随后,兰州大学杨永春教授对每个报告进行了总结和点评,并为未来研究提出期望建议。
第四部分由北京联合大学张艳副教授主持。华南师范大学方远平教授做了题为“基于符号学视角的历史街区空间生产研究——以广州新河浦地区为例”的报告,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熊美成同学做了题为“基于大数据的城市边界与空间结构的研究进展”报告,山东大学王洪军教授做了题为“空间城市系统范式理论创新”的报告。首都师范大学赵娟娟老师、河南大学王坤老师、北京大学李春江同学、中山大学卢俊文同学分别就城市大数据应用、居民活动与社区生活圈等内容进行了汇报。华南理工大学魏宗财副研究员进行了本部分报告的点评。
会议从早上8点30分持续到下午6点,共计29位学者进行了学术报告,报告内容主要聚焦新时代城市地理研究的新动向,包括空间联系与城市网络、大数据与新技术、居民活动与时空行为等新的研究领域,展现了较高的学术水平。同时,会议研讨吸引了大量的师生参与,会场气氛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