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南宁,他们把思念带到了这里

南国早报 2024-05-05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 李艺 闫芬丽/文 何定坚/图

新闻热线:0771-5690127
报料邮箱:news@ngzb.com.cn


一年一清明

一岁一追思

近年来

海葬、树葬、花坛葬等

节地生态葬

成为殡葬业的“潮流”

更多人用更开放的心态

来看待身后事


今天(4月4日)

南国早报推出特别报道

这几名南宁人

用这些方式

让已逝亲人“终归”自然


▲清明节到来,各大墓园提倡绿色祭扫。




让儿子与花树同眠

希望继续做“花美男”





花坛葬是一种不保留骨灰、不独立占用墓位的生态节地葬式。用于花坛葬的骨灰坛,由特殊的可降解材料制成,埋入花坛后,会在数月内溶解,逝者将与大地、鲜花融为一体。


▲鲜花祭扫思故人,绿色环保。


不久前,市民郑女士的儿子就通过这样的方式,告别亲人,在蓝天白云下,与花树同眠。


在仪式现场,工作人员在最后放飞了不少蝴蝶,寓意着逝者安息。郑女士解释,儿子生前是个帅小伙,还喜欢旅游,后来因为疾病变得十分消瘦。儿子过世之后,她和儿媳妇决定用花坛葬的方式安葬他。


“把他埋葬在一个漂亮的地方,希望他依旧帅气,可以继续与美为伴。”郑女士说。





把亲人葬在崖坡边 

想他时可随时去看



崖坡葬是南宁市人文纪念园(马岭公益性公墓)结合广西壮族古老的崖葬方式,充分利用公墓“边坡”的土地资源,创新推出的一种生态节地葬的方法。


▲崖坡葬。


不久前,市民黄先生将寄存在该纪念园的父亲骨灰请了出来,在墓园入口处的崖坡葬区域入土为安。整个过程简单,黄先生和亲人们带着鲜花和父亲生前最爱喝的酒水,就完成了这次“迁坟”。


黄先生是浦北人,他父亲去世已有十多年。此前,他父亲的骨灰一直寄存在墓园,他也曾想带回老家,最后还是选择了崖坡葬。


最重要的是,父亲“留在”了南宁,只要想他了,随时可以去看望。“这也是用最自然和亲切的方式怀念他。”黄先生说。





将父亲骨灰撒树下

落叶归根且留温柔





树葬是以认养绿地的办法,植一棵树木,将亲人的骨灰撒在树下,代表“落叶归根”。


市民莫女士的父亲去年过世后,骨灰一直寄存在南宁市人文纪念园。莫女士说,父亲过世后,母亲难掩悲痛,作为独生女的她一手包办了父亲的身后事。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树葬。


莫女士说,父亲生前乐观豁达,勤俭节约,主张“生前尽好孝道,身后丧事简办”。她计划用树葬的方式让父亲入土为安,这种方式符合父亲的要求和自己的预期。


在她的想象中,代表着父亲的那棵小树苗会茁壮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当后辈们去探望时,会为他们投下一片荫凉,就像小时候父亲粗糙的手轻轻拂过她的脸颊一样,留下一片温柔。





安葬经济成本

也是考量因素




南宁市目前墓位销售有两种方式,公益性公墓由政府部门定价销售,售价在0.9万~2.1万元之间,壁葬、树葬、草坪葬、水景葬、崖坡葬、室内葬每个穴位或格位售价在0.1万~0.7万元之间;


经营性公墓由墓园经营方定价销售,单穴、双穴7万~16万元不等。目前,不少经营性公墓也提供了花坛葬、壁葬、室内葬等公益惠民安葬方式,比买墓地实惠多了。


此外,记者从自治区民政厅了解到,选择公益花坛葬和海葬的家属,除了免除骨灰盒等费用,还给予每具遗体骨灰800元的奖补。




▲新型殡葬的水景葬。



南宁市人文纪念园副园长黄启鹏表示,生态葬是通过能体现人文关怀和官方重视的仪式和流程,让家属感受到自己和逝者都一直被尊重。


葬礼进行时,工作人员会引导家属放置骨灰坛,为家属配备鲜花,还会演奏芦笙、放飞蝴蝶等,这些都是生态葬独有的仪式感。


生态葬不焚香、不烧纸,用音乐和鲜花来表达对生命的尊重,也是用更为开放、自然的方式缅怀逝者。



青柳在窗前

故人在心间

愿你我

心怀感恩,珍惜今天!







戳这里,关注南国早报👇



“星标”南国早报,接收最新资讯


来源丨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 李艺 闫芬丽/文 何定坚/图

编辑丨谭   奕

校对丨黄少华

责编丨杨   波

审核丨胡志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早报君推送


0771-5690127(报料)0771-5690976(广告)

猜你还会看:

• 最新!排队5公里!南宁这些方向注意绕行→

• 骤降16℃以上,还有大雨、暴雨、大暴雨……广西天气将迎来大转折!

• 考研总成绩排名第一被刷,被曝在宿舍虐杀猫?校方回应

• 热搜第一!女子入职体检发现怀孕后被取消录用,法院判了

“南国早报微信视频号”
精选内容推荐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