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鲜为人知!唐代官员们来到肇庆做的第一件事竟然是……

2018-01-06 肇庆发布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他说,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要说到文化自信,

总是绕不开历史。

常有人说广东是文化沙漠,

我们肇庆笑了。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

唐朝视觉下的大肇庆。


 

肇庆在唐朝时由端州、康州、封州、新州、泷州等地组成……西江是岭南最重要的黄金水道之一,古端州沿江而成,是极其重要的交通枢纽,天然天生就是个重镇。


由于远离政治中心,当时的掌权者把犯错的官员才子贬到岭南时,就特别“青睐”肇庆。这些政治上摔了跟斗的官员及文化人,一路上感慨万千,把自己的悲苦失意或理想抱负写成了诗文。


大批“中央高官”密集“挂职”肇庆


1“德庆县委书记”程咬金

624年,唐朝开国第七年,唐高祖李渊已58岁高龄 40 36655 40 14939 0 0 1389 0 0:00:26 0:00:10 0:00:16 2951心急的太子李建成处心积虑想铲除竞争对手秦王李世民的党羽,在李渊面前构陷了程咬金,李渊一怒之下把开国大将程咬金贬为“康州刺史”(相当于县委书记)。


▲ 程咬金画像 来源网络


程咬金得知被坑,立马就去找“老板”李世民,说,“大王手臂今并翦除,身必不久。知节以死不去,愿速自全。”在李世民的周旋之下,后来总算不了了之。后来的后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程咬金当然也参与了,也算是报了贬官之仇吧。


2男宠的谗言

703年,武则天已80岁了,但对张氏兄弟溺爱日增,太子李显的老师魏元忠看不过眼给奏了一道。没想到,张氏兄弟得知后反摆一道,诬蔑魏元忠跟太平公主的情人高戬结党,“挟太子而令天下”。武则天怒了,殿前对质无果,凤阁舍人张说(相当于办公厅主任)也被叫了过来做证人。然而张说却很耿直,没跟张氏兄弟同流合污,证实了魏元忠的无辜。

▲ 魏元忠画像 来源网络


但没犯事不等于没事,魏元忠被贬去做高要县尉(相当于武装部长+公安局长),高戬贬为端州长吏(相当于副市长),耿直的张说则被流放钦州。


3武则天的退位

705年,宰相张柬之等一班老臣子忍无可忍,发动兵变逼武则天退位,并诛杀张氏兄弟,拥立太子李显即位。一做上皇帝,李显立就把老师魏元忠请回来代理宰相,张说则任兵部员外郎。之前围着武则天、张氏兄弟那一圈人,好日子也到头了。

▲ 武则天画像 来源网络


其中,武则天的凤阁鸾台平章事(类似国务委员)韦承庆被贬为高要县尉,左奉宸内供奉大诗人宋之问就被贬为泷州(罗定)参军。



让人泪流满面的“肇庆客运站”

在水运为王的年代里,西江边上的重镇端州(现黄岗渡头村附近),是南下高州雷州海南越南等片区的必经之路,那里设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驿站,叫端州驿。


1张说与高戬的兄弟生死之别

张说与高戬被贬后一路同行,在端州分别时写了首《端州别高六戬》诗,云:“异壤同羁窜,途中喜共过。愁多时举酒,劳罢或长歌。南海风潮壮,西江瘴疠多。于焉复分手,此别伤如何。

▲  张说画像 来源网络


等到张说等被平反时,回京路过端州,得知好基友高戬竟已离世,黯然泪下,又写了一首《还至端州驿前与高六别处》:“旧馆分江日,凄然望落晖。相逢传旅食,临别换征衣。昔记山川是,今伤人代非。往来皆此路,生死不同归。


2宋之问的哀伤

在张说他们回京的同时,宋之问被贬去罗定,经过端州驿时,见那驿站墙上满满都是几个哥们的吐槽,感慨万千之余,写了首《至端州驿见杜五审言沈三佺期阎五朝隐王二无竞题壁慨然成咏》,“逐臣北地承严谴,谓到南中每相见。岂意南中歧路多,千山万水分乡县。云摇雨散各翻飞,海阔天长音信稀。处处山川同瘴疠,自怜能得几人归。

▲  宋之问画像 来源网络


当然,大众更熟悉的,是宋之问后来从岭南逃回洛阳途中写的“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这一名句。


3李绅的凄凉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不错,就是那个愤青才子诗人李绅。824年二月李绅从户部侍郎(约为财政部副部长)的职位被贬为端州司马(享受待遇的肇庆副市长)。他到端州后,孤苦伶仃天天跑到江边驿站外的亭子上,盼望家人的到来,写了首《江亭》为证,“瘴江昏雾连天合,欲作家书更断肠。今日病身悲状候,岂能埋骨向炎荒。

▲  李绅的悯农 来源网络


李绅虽然在端州只干了一年多,但留下了相当浓厚的痕迹,包括很多得以流传的诗句,以及一堆人文故事。


这座寺庙充满了故事


通往端州地界的必经之路,是著名的羚羊峡,惊险堪比长江三峡。古时行舟通过羚羊峡,据说得三天才能通过,所以那时险峻的江边,会有很多寺庙驿站,可供过往客人留宿。

其中,靠近端州的峡口北边,就是最为著名的峡山寺,也是肇庆最早的寺院之一,始建于南朝梁代(502—557年),曾于唐末被毁,至明末重建,后改名“岭山寺”“灵山寺”“羚羊寺”“羚山寺”等,至清朝嘉庆年间颓败。


▲ 古代位于羚羊峡的峡山古寺位置图


1沈佺期的游记

沈佺期这位老兄,上面在宋之问的诗里被问候过,可惜他老人家在端州驿题壁的诗没有被留存。不过没关系,他留下了另一首有名的赋。


唐神龙二年(706年)八月,沈佺期受召北归,心情极好,途经端州游览了峡山寺,乘兴写下《峡山寺赋(并序)》。序曰:“峡山寺者,名隶端州,连山夹江,颇有奇石......”赋曰:“峡山精舍,端溪妙境,中有红泉,分飞碧岭......”


2杨衡的游记

另一个唐朝诗人杨衡老兄在贞元年间入岭南节度使薛珏幕时,在肇庆写的游记,应该争议就不大了,因为是两诗互相印证,一首叫《经端溪峡中》,另一首叫《游峡山寺》。《游峡山寺》全诗云,“结构天南畔,胜绝固难俦。幸蒙时所漏,遂得恣闲游。路石荫松盖,槛藤维鹤舟。雨霁花木润,风和景气柔。宝殿敞丹霏,灵幡垂绛旒。照曜芙蓉壶,金人居上头。翔禽拂危刹,落日避层楼。端溪弥漫驶,曲涧潺湲流。高居何重沓,登览自夷犹。烟霞无隐态,岩洞讵遗幽。奔驷非久耀,驰波肯暂留。会从香火缘,灭迹此山丘。


刻“到此一游”,竟成国宝



迁客骚人到了端州

怎能不去看看风景?

而他们必去的,

当然是风光秀丽的七星岩了。


那时候去参观七星岩,需要乘坐小舟穿过田野沼泽,才能抵达那矗立在江湖之上的七星岩。朦胧烟雨水天之间,忽然几座仙山扑面而至,那种震撼是一辈子都忘不掉的,所以游客都觉得必须写点什么才行。写在纸上还不够,必须得铭刻在岩壁上,流芳百世。


1镇岩之宝《端州石室记》

号称七星岩的镇岩之宝,当数唐朝大家李邕楷书刻写的《端州石室记》。李邕年少成名,曾任北海太守,人称“李北海”,在书法界有“右军如龙,北海如象”的说法。意思就是,王羲之的字行云流水龙飞凤舞,而李邕的字,就好比大象那样大气磅礴有力


▲ 吴勇强 摄


727年的正月里,被贬为钦州遵化尉的李邕同志,跟随大太监杨思勖在岭南征讨逆贼时,到了肇庆顺道游览了七星岩,写下了著名的《端州石室记》并刻在了岩壁上。


李邕存世的碑刻,全国仅剩三个,《端州石室记》就是之一。在龙岩洞里,还有有巨幅唐代石刻“景福”二字,没有署名落款,但据考证也是李邕他老人家写的。这“景福”二字,在肇庆可是有着深远影响的,譬如现在大众所熟知的“景福围”,就是因它而命名。


2李绅的到此一游

上面提到的李绅,做个端州司马,属于闲职,整日无所事事,有一天带着一家大小去七星岩玩,也题了个“到此一游”,在岩壁上刻下了“李绅,长庆四年二月,自户部侍郎贬官至此。宝历元年二月十四日将家累游”这段话。


3另一个端州司马的接待日志

另外还有一副唐朝的石刻,《游石室新记》,也是在宝历元年跟李绅差不多同时期刻的,不过是在九月。当时的端州司马已经是王化清,说明李绅已经离职了。这位才到任不久的“王司马”,陪一批官员游玩了七星岩,并瞻仰了前辈李邕李北海的《端州石室记》,有感,就刻了这副《游石室新记》。比较有历史价值的一点,就是文中提到七星岩以东的“零羊峡”,也算是见证了羚羊峡的地名变迁。

▲ 吴勇强 摄


关于唐朝时肇庆的故事,

当然不止这些,

欲知后事如何,

请听小编下回(明日)分解~


往期文章推荐

☞  入冬的肇庆再次上热搜!用美景称霸朋友圈的时间到了!

☞  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央视也到我们家门口拍纪录片啦!

肇庆发布编辑部

作者  苏耀枝

编辑  翟舒婷

内容略作删减


文章转载请注明

来源于“肇庆发布(zhaoqingfabu)”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