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装腔作势”二十年|新闻实战

chuzhaoxin 衣者褚
2024-09-05

细心的读者应该注意到了,我写作有个怪习惯,那就是文章结尾都注明了写作的具体时间,某年某月某日。不仅公号上的所有原创文章都注明了,就连我出版的随笔集中的很多文章,也都在文末写着写作的年月日。

这个习惯,从我大学毕业正式开始写作就有了的,保持了二十多年。不明白其中道理的人,可能觉得这是某种装腔作势。

这个习惯的养成,与大学所受的教育有关。熟悉的人都知道,我是学新闻出身的。新闻专业的课,一开始就告诉我们,新闻是易碎品,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教科书里说,新闻作品因为具有时效性,会随着时间流逝而失去其价值,这使得它们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易碎品。

这让当时刚开始接受新闻学教育的我很是吃了一惊:我们学了新闻,将来做了记者,难道要专门生产易碎品?

从那个时候起,我就开始注意,每写文章就在文章中或者结尾注明采访的时间和写作的日期,这样可以告诉大家,这篇文章是具体到某个时间点写的,限于当时掌握的信息和个人见识。从媒体辞职后,我的写作基本是属于自发性的,但仍然坚持保持明确告知读者写作时间的习惯。

最近,有读者翻出了2015年7月我报道全国优秀县委书记陈行甲的报道。看完后,他提出了质疑:打压陈行甲的不是州委书记和州长吗,怎么你的文章里说州委书记还顶他支持他呢?

这位读者的疑问,真的是一个能证明“新闻是易碎品”的恰当案例。

2015年6月我去采访陈行甲的时候,时任州委书记出面接受过采访,当时他确实是非常支持陈行甲的。当时若没有州委书记的鼎力支持,陈行甲也很难顺利被纳入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候选名单,更难顺利当选全国优秀县委书记。但是,此一时彼一时,我的报道刊发后时过境迁,他们的关系恶化,州委书记不再像过去那样支持理解陈行甲。所以,明确一篇文章的写作时间以及当时的政治经济背景,是非常必要的。如果不清楚写作的时间,就很容易生出一些误会和不解来。

这个报道还有一处细节,也能颇能说明写作时注明写作的时间是非常必要的。

陈行甲在2021年出版的自传体随笔集中,披露了他刚到巴东担任县委书记期间曾患严重的抑郁症。这一点,我2015年采访时是不知情的。如果读者不清楚我的写作时间是2015年,就会觉得这篇文章遗漏了大家都已经知道的重要情节。官场的抑郁症,近些年越来越多,他的案例非常典型,2015年时若已知情,完全值得单独写一篇相关的文章。

现在回头看我上个世纪90年代上大学学新闻时教科书里提及的很多新闻案例,不少都觉得没有什么意思,有些篇章明显让我们觉得过时了,但是,我们若回到当年大的社会背景下,清楚了那些篇章的写作时间,就能明白有些篇章非凡的意义。

写明文章的写作时间,能让后来人知道哪些文章是先见之明哪些是马后炮。

2020年2月,我写了大量提醒地方政府注意疫情防控的文章。比如,呼吁武汉人出门戴口罩,呼吁全国支援武汉,救武汉就是救自己,提醒湖北的几个地市应尽快将主要精力转移到疫情防控……

较早呼吁戴口罩,是因为当时很多武汉人出门都还不戴口罩;呼吁全国支援武汉,救武汉就是救自己,是因为我当时觉得武汉的情况已经非常严重,但武汉缺防护装备缺专业人手;提醒一些地市重视疫情防控,是因为当时还有一些地市没把疫情当回事。

当时很多人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不少读者还留言骂我,说我造谣、危言耸听。

当时这些文章都引来一片骂声

疫情四周年之际,写了《四年了,那些骂过我的人都还好吗?》(点击蓝色标题即可阅读全文)一文,回顾当时的情形,大家可以看看。在当下的社会,有时候较早地预测了某些社会形势,是会挨骂的。

当时的形势发展变化很快,这些文章如果晚写三两天,有的甚至晚写一天半天,可能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就会落后于当时的社会形势,就成了毫无意义的马后炮。

新闻是易碎品,与社会密切相关的很多时事文章都是易碎品,明确告知读者自己的文章写于什么时间非常重要,也有利于后来者有一个清晰精准的坐标分析研判他们没有亲历过的那段历史。

当然,有些文章也并非真的都是易碎品,一个写作者能提前预知研判某件事的发展趋势和走向,这种能力是永远都不会过时的。

褚朝新

2024年3月10日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衣者褚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