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访谈】第四届“研途西邮星”获得者风采展(三)
根据《西安邮电大学研究生奖助学金实施办法》的相关规定,经过个人申报、学院推荐、专家评审、研究生奖助学金评审领导小组审议,确定“千喜杯”第四届“研途西邮星”获奖研究生10名,名单如下:
学术之星—白伟栋、修海燕竞赛之星—许家璇、张洋海创新之星—李永恒、贾凝心德育之星—李南茗体育之星—吴瑞晨美育之星—曹大禹劳育之星—杨江南让我们继续走进“研途西邮星”的世界
聆听“创新之星”的故事吧!
李永恒—创新之星
姓名:李永恒
学院: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
座右铭:Stay hungry,Stay foolish
个人简介李永恒,陕西西安人,中共预备党员,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专业2020级研究生,导师为赵凤教授。在科研成果方面,在赵凤教授、刘汉强老师和李晶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以导师一作,学生二作在《电子与信息学报》(EI,西安邮电大学学术期刊认定标准A+类)发表学术论文1篇,以合作作者身份公开发表论文5篇,同时申请发明专利4项,授权2项。在学科竞赛方面,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研究生创新成果展等学科竞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励13项,获得第十七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ARM中国企业命题赛道一等奖(第一名)。其他成果方面,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一等学业奖学金、优秀毕业生,取得工业和信息化部业余无线电台执照(A类)。个人荣誉展示
请问您认为获得创新之星,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科技创新需要具备什么本领或者技能?
首先是收获了这一个来之不易的荣誉。其次是在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帮助下,参与了多个项目、科研和竞赛,提升了自己的科研能力,增加了工程实践经验。关于科技创新,我们要独立判断、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用实践证明自己的思路,多与导师沟通探讨。也建议研一师弟师妹以自身研究课题为基础,积极参与相关学科竞赛,在竞赛实践大胆尝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请问在创新的道路上,您是否遇到过一些困难?又是如何解决的呢?在刚开始接触课题时,对于课题不了解,害怕自己无法完成任务,产生惧怕感和恐惧感。对于这个问题,在与老师和师兄师姐的沟通,以及网络搜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首先对资料进行整理消化。其次针对问题制定详细计划表,将任务进行拆分,自行安排每一阶段任务(推荐Microsoft To Do日程管理工具),有问题及时与他人沟通反馈。通过分治法将复杂问题转为多个小问题,这样困难就迎刃而解。最后借用赵凤教授的毕业寄语祝福所有师弟师妹能够在未来日子里,胸怀理想,心系家国,不负韶华,始终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争取取得更大的进步。
贾凝心—创新之星
姓名:贾凝心学院:计算机学院专业:大数据技术与工程座右铭:有努力就会成功!个人简介贾凝心,陕西延安人,共青团员,计算机学院大数据技术与工程专业2020级研究生,导师为潘晓英教授。在潘晓英教授的悉心指导下,本人已有1篇学术论文被《中国图象图形学报》所录取,获得研究生学业奖学金3次,华进企业奖学金二等奖1次。积极参与科研项目,主持/参与2项西邮研究生创新基金,主持并完成1项西邮大学生科技立项,申请/参与国家发明专利4项。以项目负责人获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创新创业大赛省赛银奖和第十六届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企业专项赛道国家级优秀奖,并多次在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中取得奖项。
请问您认为获得创新之星,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科技创新需要具备什么本领或者技能?
获得创新之星,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自己变的更加坚韧,在遇到问题时,不太会轻易放弃。需要先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虽然知识的多少和创新能力并不成正比关系,但也有着内在的关联。因为任何创新都是对旧的理论和方法的突破,如果不能很好的学习、理解前人的知识技能,就很难有所“突破”,提出自己新的思想、观点和方法,也可以多参加创新实践活动,很多创新的内容都来源于社会生活。
请问在创新的道路上,您是否遇到过一些困难?又是如何解决的呢?在起步阶段是最困难的,当有了一个创新想法后,如何去实现、验证它是一个比较难的过程,可能一开始达不到预期的目标。这个时候我觉得要保持耐力跟耐心,不要太过急,要有一个比较乐观的精神,因为所有的失败都是成功结果的必然积累,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积累,所以不管失败还是成功都保持平常心,这样创新实践才可以。
END
投稿邮箱:xiyouyanhu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