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校长荐文 | 清明,美!


微风拂柳絮如雪,梨花素白落纷纷。炊烟不起连清明,杜宇新桐过芳。


时节-清明





暮春已近,气清景明。《岁时百问》中写道: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二十四节气里,有八风。所谓八风:
东方曰明庶风,东南曰清明风,
南方曰景风,西南曰凉风,
西方曰阊阖风,西北曰不周风,
北方曰广莫风,东北曰融风。

清明风,是八风之一,吹自东南。



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
“清明”自有它与天气物侯相联的动人之处。

《历书》如此解释“清明”这一名字的由来:
“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
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
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哀思-清明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清明祭扫,更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习俗。

在这一天,游子返乡。




身着素衣,去山中探望过世的亲人。
哪怕连春节也未必能见到面的亲戚,好久没联系的儿时玩伴……
这一天再忙,大家都回来了。

因为在中国人的生命里,祭祖,是为了记住。
记住你的姓,记住你的名字。
记住你从何而来,记住你又为何而出发。
唯有记住过去,我们才能看清明日的去向。



我们在祖先的坟前除草祭扫,放上供品,
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捧花,
低声细诉对亲人的思念。



你问:“中国人每年孜孜不倦地祭拜祖先,
真的会得到祖先的庇佑吗?”

其实对我们来说,
中国人祭祖,或许相信的不是鬼神灵魂,
而是相信亲人对我们的爱是不会消失的,
他们只是换了个地方,活在我们心里。


有人说:“中国人并非没有信仰,
他们信仰的是自己的祖先而不是宗教,
‘落叶归根’就是中国人的精神信仰,
‘不给祖先蒙羞’就是中国人的奋斗目标。

春山如黛,恰如思念绵延不绝,
风过无痕,如同生命来了又去。
在这场盛大而清静的回忆里,我们学习告别。

学着面对离开与失去,
珍重地对待每一个拥有的日日夜夜。



细雨纷纷,烟柳垂泪,

行人断魂,是对逝者的缅怀;

万物生长,惠风和畅,

天清地明,是对生者的祝福;

万物有灵,春发几枝,

懵懂初醒,是对我们的启示。


诚如作家冯友兰说:‘’人理智上知道亲爱的人死了就是死人。
可是人心情感上,我们希望死人能够复活,
希望有个灵魂会继续存在于另外一个世界。‘’



清明,就是让我们学会以爱告别,以爱相处。

不忘先人历史,知道自己的来处。

也是在激励自己,自强自立,不堕家风。

 
明代有一本书,叫《帝京景物略》,

描述过这样一个场景:哭罢,不归也,

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

是说,人们扫墓哭完,不急着回去,

转而来到一片开花的树林,

择一园圃,喝酒赏春,都醉了。


就在这样的时节,
古人把祭扫思亲、踏春赏花,
作为最重要的两件事,放在了一起。
 生命不就是如此吗?
一边流泪,一边欢笑;
一边逝去,一边生长。



清明节与清明在同一天,
中国人的节日里,
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
只有清明。

 连鲁迅的弟弟周作人也说:
如果排除掉感情上的因素,
扫墓其实也是一件“有趣”的事。
平时,人们忙于各自的事业,无暇去野外游逛,
只有在扫墓的时候才可以聚集在一起出门,
这大概也算是“片刻的优游”了吧。 

丰子恺也曾回忆幼年在桐乡老家过清明时的心情,
他风趣地把过清明比作“借墓游春”,
上坟的路上,一路采桃花,偷新蚕豆,不亦乐乎。
 他说:“我们终年住在那市井尘嚣的低小狭窄的百年老屋里,
一朝来到乡村田野,感觉异常新鲜,
心情特别快适,好似遨游五湖四海。
因此我们把清明扫墓当做无上的乐事。” 



身心-清明
清明时节,万物清洁明净,
人也应该走出去,去自然界中吐故纳新,
洗掉自己一年来不得亲近天地山川的暮气、衰气。

清明的风,和煦温暖,
催动着无尽的生机和活力。
花事缤纷,满城花絮,春色正浓。



华夏之地,山作眉峰,

水当眼波,静卧世间山林,

看人世间百川泱泱。

愿君且纵马千里,跨过山和大海,

遇见清明的你。


“月照一山明,风吹百花气”,
说的是夜晚的清明风。
清明风起,四野明净,
春色秀丽,令人神往。 
古人的“清明”不单是“哀思的清明”,
还是“洁净、坦荡而清明”。

人的一生,是遇见与别离的一生。
在“清明”时节,祭先祖、故人、往昔,
也祭一祭远处和更远处的悲伤,
是告慰自省,也是身心整理。



清明前一日,为寒食节。
人们禁烟火,只吃冷食,家家蒸清明果互赠。
韦庄诗里云:“寒食花开千树雪,清明火出万家烟。”

古人断火,是要以新火换旧火。
吃冷食,如寒食粥、寒食面、凉面等,
以清理肠胃。

江南一带的人们,会在这个时节吃青团。

若有一种食物能够唤醒春天的绵绵芳草,
若有一种味道能够缠绕舌尖带来满口清甜,
若有一种记忆能够与故乡故土故人不期而遇,
那么非青团莫属。 



轻轻咬一口,糯韧绵软,

甜而不腻,肥而不腴,

混着青草香的清甜慢慢沉入心坎。


这是人与大自然一年一次的约定,
若是咬不到这一口软糯的芬芳,
仿佛整个春天就白过了。



中国人特别忌讳“死亡”这个字眼,

日常里一定不能说这个词。


几乎所有的传统节日都关乎团圆与美满,
唯有清明节,关乎离别。

而这个节日正提醒着我们,

人不能因为害怕失去,就不去拥有。



死亡不是墓地,怎样活着才是目的。
清明清明,清生命之惑,明生命之理。 

道家常说:生死气化,顺其自然。

庄子妻子去世,庄子鼓盆而歌。生死不过是阴阳二气的转化,

死亡不是终结,只是另一场开始。

弘一法师有四字:“悲欣交集”。
人生莫不如此吧,好与不好才构成它的全部,
悲与欣都记住,生命才有完整的记忆。



今日-清明


站在过去与未来,我们选择记住,
时时清明,念念清明。




校助君精选


你的晚自习课室安排表来啦!
一周速报
学生意见反馈 | 第九期

排版 |肖文睿


 / 来源: 国学精粹与生活艺术 /
我们尊重原创者版权,除我们确实无法确认作者外,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在此向原创者表示感谢。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