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2年前,这部国产真·神剧让日本人出了一本奇书

班长 蹦迪班长 2019-04-02


抗日神剧走出国门被日本人民拿来研究,出了一本《抗日神剧读本:出乎意料的反日·爱国喜剧》——这事儿,大家都知道了吧?





这书绝对是研究抗日神剧的沉甸甸学术成果:参考资料涉及21部电视剧,总计678集,30180分钟。对各部电视剧的主题、剧情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对庞大的人物关系进行了直观的图解,对高亮的画面进行重点吐槽。





日本人能够拿出如此顶级的学术成果绝非偶然,他们关注抗日神剧不是一天两天了,甚至创作出同人衍生品,并对一些现象级的词汇进行了出色的本地化,比如将“手撕鬼子”译为“中华大切断”,霸气十足。



日漫致敬“中华大切断”,威力堪比北斗百裂拳

(图片来源:@布丁娘)



看到这新闻,可能有很多人会觉得脸丢到国外去了,但其实我们没必要这么当回事,日本观众绝非拿着放大镜特意地盯着抗日神剧搞新闻。


日本观众对中国电视剧的关注,也算一个保持了将近30年的传统了,除了看抗日神剧,也会热捧中国制造的精品电视剧。



比如《琅琊榜》在日本人气就很不错

宣传时配有清晰的人物关系图解


《大明宫词》也深受日本观众喜爱

把很多人看哭了



说白了,面对雷剧与经典的态度,日本观众与我们没有什么不同:


我们觉得抗日神剧雷人,他们也会当笑话看;


而我们心中的经典之作,他们也一样会热捧。


而且帮助日本观众产出学术成果的国产剧,绝不仅限于抗日神剧,比如我手头就有一本日本文芸社的《三国志新闻》,出版于1996年。





即便不懂日语,打开这本书你也会感觉格外地熟悉与亲切:所有的历史人物头像、重大事件照片,都源自于1994年的央视版《三国演义》(以下简称“老三国”)。



《三国志新闻》中对三顾茅庐的报道与老三国剧照



再说说这本书本身,堪称一部以现代报纸形式还原三国历史的奇书,从公元184年黄巾起义开始,到公元280年三国归晋结束,基本每一年都有对应的报纸。



文芸社对书页进行了泛黄的做旧处理



这本书的妙不在于深度,而在于设计上的创意和有趣的细节。用新闻报道、四格漫画、花边新闻等等丰富的现代传媒手段把三国历史展现得极为生动:


针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这样的重大战役有特别号外,照片均来自于“前方战地记者”,这冒险精神丝毫不亚于半岛电视台;



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两期号外


大战前编辑部还对战事进行分析



讲到蔡文姬从匈奴返乡,刘备与孙夫人“闪婚”时,用的是花边新闻这种有趣的方式;



才女蔡文姬十二年之后从匈奴归来故乡



刘备与孙权妹妹“闪婚”



因为编辑部报道了黄盖有意投降曹操这种“未经证实的谣传”,他们还刊登了道歉声明:



道歉声明,太像回事儿了



每期都有幽默的四格小漫画,恶搞历史事件:



调侃刘备孙夫人闪婚的小漫画


调侃曹操袁绍对战的小漫画



甚至还有张角卖药、投石车甚至补习班的小广告,办报纸没钱哪行:



张角“太平制药”广告


投石车广告,打折促销中!


庞德私塾广告



我看这书时,在佩服日本同行们会玩的同时,也惊叹老三国在日本的影响力之大。


1995年,NHK引进这部电视剧后,老三国在日本迅速走红,日本观众称赞其为“中国最棒的大河剧”。可以说《三国志新闻》这本畅销书,就是这股老三国热潮直接催生出来的



老三国的日本版海报


@知中ZHICHIAN对于老三国的报道


太美了



老三国并不完美,在一些细节存在疏漏,但是瑕不掩瑜,剧组的认真执着与负责态度,演员的精湛表演与职业素养,令老三国拥有可以超越国界、能够经受住时间考验的硬实力


这些硬实力,有些是历史性的,只属于那个计划经济并未完全退场的时代。


老三国于1987年立项,1990年开拍,1994年开播,如此充足的筹备与拍摄时间,在“工商社会,时间宝贵”、商业化压力巨大的当下是不可想象的。






整部剧集的投资达到1.7亿人民币,这个数字在当时是巨资,如果以现在的物价计算恐怕会更为惊人,是把电视剧当成电影拍的非理性行为,对于要计算回报率的投资方来说太疯狂了。


最为传奇的是,老三国动用的群众演员达到了40.88万人次,这还不算,为了保证战争大场面的整体效果与细节质量,剧组还借来了部队参演。据说仅官渡之战的拍摄,就动用了一个师近2万人次的兵力。搁现在,不论是张艺谋还是冯小刚,恐怕都做不到。




老三国中的大场面



上述硬实力,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国家意志的体现,现在任何资本的力量都无法复制,我们不能按照上述标准来衡量现在的电视剧。


但还有一些硬实力,比如老三国剧组认真踏实的专业精神、老三国演员们刻苦钻研的职业素养,是任何时代、任何体制的优秀文艺工作者都具备的。


不论是导演、编剧、演员还是美工、作曲,参与老三国拍摄的每一个人的想法都很简单,就是“用生命把这部经典巨作呈现在荧屏里”。





在剧本创作过程中,讨论小组对每一集的剧本都进行仔细讨论。甚至具体到每个字每个词的用法是否妥当,每个人名每个地名的是否符合史实。


参演老三国的众多演员,都有值得自豪的敬业故事可讲。


1991年,鲍国安老师因为在话剧《麦克白》中表现抢眼,被剧组选中饰演曹操。被选中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到书店买来《三国演义》重新阅读,边读边写自己对曹操的理解,这一写就是三年。





在这个过程中,他对曹操这个角色产生了深深的共情,写到这位枭雄临终之时,他这样感慨:



“我感受到人物内心世界的最后翻腾:

  对霸业未竟的深深遗憾;

  对往事依依的切切眷恋;

  对身后之事的忧忧惦念;

  ——死不瞑目。”

——摘自鲍国安《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曹操》



共情到了这个程度,还能演不好吗?赤壁之战前横槊赋诗这一段,鲍国安的肢体语言显露着曹操的雄心,又用一个一闪而过的眼神传达出曹操的野心。



一代枭雄


多疑奸雄



饰演关羽的陆树铭老师,从进入剧组的第一天就开始上课,跟着三国专家们学习礼仪学习骑马以及各种兵器的使用。陆树铭把自己的骑术练到了极致,在电视剧里有骑马飞奔直接下马的精彩表演。





关羽这个角色挑战性极大,是个半人半神的角色。但功夫不负有心人,陆树铭在演完千里走单骑的剧情之后,自评由形似渐渐地做到了神似,之后越来越收放自如,甚至不需要说话,只需要一个眼神,就能把关羽的神韵演出来。



凌厉又不用力过度的眼神


败走麦城的凄凉



陆树铭版本的关羽,最终成了影史经典,至今也没人能够超越。



陆树铭:无人超越也是一种寂寞啊


后来陆树铭老师还演了《大话西游》中的牛魔王



不能不提的还有饰演诸葛亮的唐国强老师。


虽然我们现在看唐国强老师是一位老戏骨,但老三国的总导演王扶林当初确定他演诸葛亮时,却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



唐国强老师也曾是“小鲜肉”



为啥?因为唐国强当时的标签是“奶油小生”,相当于现在的“小鲜肉”。当时如果谁被扣上了这个标签,那是很丢人的,意味着在大众眼里,你只有颜值没有演技,只能靠脸吃饭。


但唐国强得到了王扶林导演的力挺,理由有两个:一是《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出场本来就是大帅哥,“身高八尺,面如冠玉”;二是唐国强本身就很了解传统文化,写得一手好毛笔字。


得到机会的唐国强自己也很争气,憋着一股劲儿揣摩人物,磨炼演技,把诸葛亮年轻时初出茅庐的意气风发,晚年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悲怆凄凉,全都演得淋漓尽致。



与周瑜用眼神飚戏,妙极了


哭周瑜,太经典了


一滴英雄泪



借着诸葛亮这个角色,唐国强打了一个彻底的翻身仗,摘掉了“奶油小生”的帽子,成为拥有强劲艺术生命的实力派。



这是一段有声音的gif

唐国强老师的语言节奏感太好了



直到二十多年后,他骂死王朗的那一段表演,因为气场强大,看得人酣畅淋漓,依然被90后甚至00后膜拜。在B站,唐国强依然是顶级红人。


这些老演员的目的很单纯,就是为了对得起自己的艺术追求。整个三国拍下来,他们并没有因此而发家致富。


他们演一集的工资是250元。也就是说,即便是出演时间跨度最长、演了60集的唐国强,4年里的拍摄收入也只有15000元。


他们的食宿条件也很艰苦,就算是鲍国安这样的主角,也得住4人标间,没有任何特殊待遇。


所以24年过去了,回头再看老《三国演义》,我最大的感慨就是这是一部不可复制的经典。


2010年的新《三国》可以说是直接向老三国发起挑战的大制作,野心很大,喊出了“还原真三国”的口号,然而开播没多久就沦为一部穿越感爆棚的雷剧、腐剧:


王允对貂蝉说:欲除禽兽,必先献身于禽兽;


貂蝉:义父此举,与禽兽何异?






曹操:赵云如此英雄,我爱死他了;





刘备:你杯酒斩华雄,一战成名;





还有潘凤的金句:我的大斧早已饥渴难耐了!





与潘凤可以一战的还有孙策:恭喜爹可以称帝了!






最雷人的当数康凯演的张飞,他的表演跟历史上的、跟三国演义里那个豪气万丈,粗中有细的张飞都没啥关系,完全是剧组或者是演员自己的瞎创新。


动不动就要煽别人“大耳刮子”,嚷嚷“捅他一万个透明窟窿”,对关羽说:“二哥,你再和我抢华雄我就不认你这个二哥了!”对吕布喊:我哥哥是金枝玉叶!



史上最二波一版张飞



这说明啥?演员文化水平不够,还懒得补课,只依靠自己有限的认知去理解张飞,结果把张飞塑造成一个杀猪匠气质浓厚的傻波一


新三国的诸葛亮也有诸多槽点。比如骂死王朗那段,他草草几句不痛不痒就敷衍了事,王朗简直是被强制性死亡。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l05479jl0ij&width=500&height=375&auto=0

大家可以对比对比



回顾那段我就一个感觉:老版王朗一定能骂死新版诸葛亮。



这样毁形象的镜头只能说明剧组不专业的态度



不过相比至少好好念台词、态度谦虚端正的陆毅,这些年一些流量明星的演戏态度就不仅仅是悟性与实力差距的问题了,连最基本的职业素养都不要了:


大量动用替身,抠像演戏,用“1234567”代替台词。


节奏太快,时代变了,成为他们不再像鲍国安那样读原著,不再向陆树铭那样练骑马技术的最佳借口。


何况不论如何突破底线,照样有千万粉丝无条件地爱我,互联网时代,流量就是一切。


有时回首24年前的老三国,遥远得不像是自己亲眼看过的电视剧一样。


2017年,唐国强老师参加《吐槽大会》时做了这样一番感慨:


我18岁演话剧,23岁拍电影,38岁拍电视,作为一个演员呐,我是很有感触,什么都会过去。


风光,金钱,名气,还有颜值。


只有一个东西可以留下来,那就是角色。就是你不在了,观众还能记得这个角色,这才是演员真正的价值。





的确,什么都会过去,然而没有人希望,当许多年以后回首现在时,发现这是一个泛善可陈时代,风口变来变去,只有被吹上天的,没有沉淀下去可堪回忆的。


而已经成为过去时老三国,已成为这些老演员一辈子的骄傲,成为我们的难忘记忆,乃至漂洋过海,征服了日本观众。


我会永远记住1994年那个有着《三国演义》的夜晚,虽然我只有小学二年级,有太多剧情太多台词无法理解,但却跟着片尾的字幕哼唱起《历史的天空》:



暗淡了刀光剑影,


远去了鼓角铮鸣,


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  


湮没了黄尘古道,


荒芜了烽火边城,


岁月啊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THE END


彩蛋



看到他们,我觉得未来大有希望!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