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除夕前,我们聊聊“最强电子榨菜”春晚?|兔年红包封面来了
为什么到处都贴着“春”字呢?
“希望年年有春。”
——林清玄《人间有味是清欢》
提到除夕夜,“春晚”是逢年过节必不可少的一大重要环节。在吃年夜饭的同时,打开电视看春晚成了我们这代大多数人相同的回忆。
按现在的话说,春晚在某种程度上称得上是“最强下饭综艺”、“超长续航电子榨菜”。
作为迎接新一年到来的惯例,春晚长达5小时的直播,全国数亿观众都会守在电视机前。从1983年第一届开始,不知不觉间春晚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
如今,从元旦就开始的地方卫视、B站等网络平台的跨年晚会重大PK,到除夕夜一同守岁的央视春晚,为什么演绎节目、大咖、互动模式、多方联动越来越丰富之后,“年味”好像大不如从前,也越来越无聊了?
虽然但是,
不允许有人没感受过春晚的快乐,
每一只兔子都能点开哦!
别急!红包封面文末见噢 ^^
春晚 = 新潮?
1983年,“元年春晚” 乘着春风破土而出。那个改革开放初期的80年代,人们的思想不断地解放,文化也日益活跃。
600平米的演播大厅,仅有的五台摄像机,衣着朴素的演员和观众加起来甚至不到300人。在这样的条件下,首届春晚大胆采用直播与热线电话实时点播的形式。
80年代春晚的演播大厅
首届春晚,仅有的4台热线电话去完成观众点播
难忘今宵,
难忘今宵,
无论天涯与海角,
神州万里同怀抱,
共祝愿祖国好
祖国好~
现在的除夕春晚,怎么也少不了李谷一从1984年开始唱的这首《难忘今宵》,不过在1983年的首届春晚上,这个首位出场的歌唱家李谷一,连唱9首歌创造了春晚记录。
作为当晚的一大亮点,李谷一的作品《乡愁》却在当时的文艺界一度被批判为“靡靡之音”,上不了春晚这类正式舞台。
1983年春晚首位出场的李谷一
但由于广大民众的热情要求,几经斟酌后,《乡恋》一曲最终也亮相春晚舞台。
《乡恋》就像改革开放初期文艺界的一颗信号弹。它的解禁,昭示着文艺创作可以丰富多彩,各种形式的歌曲和演唱方法都应该有一席之地。
“这不仅仅是音乐上的事,还是思想上的事。”
1984年春晚歌曲《我的中国心》
1984年,第二届春晚就有香港艺人登上央视的舞台。张明敏演唱的一首《我的中国心》,牵动着中华儿女的心,而那时距离香港回归还有十三年之久。
1984年春晚小品《吃面条》
这一年把欢笑带给全国观众的,还有开创小品类节目先河的《吃面条》。
演员陈佩斯与朱时茂的组合,一帅一痞,一正一反的搭档深刻印在了观众的心中。在还没有赵本山和宋丹丹、郭达和蔡明的年代、这一对活宝堪称“春晚的元年CP”。
陈佩斯吃面条的无实物表演,至今依然是堪称教科书式的肢体表演。《吃面条》不仅意味着中国喜剧小品的诞生,自此,春晚也成为了最新潮文化的展示舞台。
1987年春晚歌曲《冬天里的一把火》
1987年,有首个爱豆的出现。
作为当时的国民级偶像,拥有着混血血统的费翔顶着一头乌黑的卷发,标志性的舞蹈与身姿让全国的少女在那个除夕夜彻底沸腾。
1988年春晚小品《急诊》
1988年,一代人印象中济公和尚的扮演者游本昌,和脍炙人口的喜剧演员赵丽蓉共同演绎了小品《急诊》。
1989年,年轻的宋丹丹也开始了春晚的表演生涯。那句带着浓重山东口音的 :“俺叫魏淑芬,今年二十九,至今未婚。”
1989年春晚小品《懒汉相亲》
在电视机还未普及的80年代,新旧之气汹涌碰撞,年轻人带着迷茫与彷徨走进时代的大幕。
每到除夕,街头巷尾的邻里百姓围聚在一台电视机前共同收看“春晚”。这时的大联欢,有快乐,有辛辣讽刺,不虚伪不做作,敢说敢言,拿捏恰当,全是新的有劲的话题。80年代的春晚,像是贫瘠的日子里的一张大手,撕开了不少新的口子。
春节前抢购电视机,也成了80年代农历新年的一大景观。
广西的一位电视观众在1984年春节前特意给电视台写信说:“为了看春节联欢晚会节目,我们村买了30台电视机。”
精神年夜饭
大放异彩的黄金年代
90年代,DVD影碟机、Walkman和卡拉OK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而普及,大众文化变得更多元化更自由,生活的快乐更不止“一年一度”的春晚。
央视春晚也因此一改以往单调的小剧场式联欢,拓宽了节目的形式及种类,时代金曲和脍炙人口的小品舞台,在这时变成了重头戏。
90年代盛行的卡拉ok文化
1990年,在“梦开始的地方”,赵本山上场了。
33岁的他首次以俗人“徐老蔫”的身份亮相,那天之后,赵本山卯着那股“砸进泥土的艺术”的劲头,带领春晚的小品舞台走向草根民间文化的时代。
1990年春晚小品《相亲》
1991年,第一次登上舞台的倪萍携手赵忠祥开始了跨时代主持人搭档组合,长达13年之久。即便遇到临时状况,也从未影响发挥,两人没过多久便成为主持界的台柱。
主持人倪萍在访谈节目中回顾
1992年,春晚已连续举办了十年,成为全国收视率最高的电视节目。除夕前夕人们都怀着期望的心情,致力于怎样办好春晚,自然也成了全国人民关心的热门话题。
《北京日报》甚至开辟专栏《今年大年三十怎么过?》,为关心春晚的读者提供交流、提议的平台,让大家一起为春晚出谋划策。
当年春晚舞台还采用了全新技术,将身居港台的歌手刘德华、张雨生与在舞台现场的毛阿敏实现“同台演唱”,来了一次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歌手的合体。
1992年春晚歌曲《心中常驻芳华》
毛阿敏在现场演唱,而刘德华与张雨生则是在录音棚完成,最后拼接在了一起。
当时,风靡华语乐坛的四大天王,郭富城、刘德华相继现身在1993年及1995年的春晚舞台献唱。
郭达和蔡明这对大叔萝莉组合,也从1993年开始携手,成为这个黄金时代中小品界群英荟萃中的制霸一方。
1993年春晚小品《黄土坡》
1996年春晚小品《机器人趣话》
目前,身为B站up主的“菜菜子Nanako”蔡明,至今依然活跃在网友的视野中。
“我张不开嘴,我跟不上溜,
你说难受不难受...."。
1995年春晚小品《如此包装》
1995年,赵丽蓉巩汉林的经典小品《如此包装》惊奇四座。被包装成disco大妈并号称“麻辣鸡丝”的赵丽蓉,彻底征服了观众的笑点。
紧接而来的还有1996年小品《打工奇遇》的那句人尽皆知的台词:
“宫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
1996年春晚小品《打工奇遇》
1997年,中国香港回归祖国的怀抱,《春天的故事》自此便成了一首家喻户晓的歌曲,纪念了香港回归这一里程碑式的事件。
逐渐步入千禧年的1998、1999年,春晚选曲风格变得更加欢快,王菲那英的《相约一九九八》、任贤齐《对面的女孩看过来》、宋祖英《辣妹子》……
1998年春晚歌曲《相约一九九八》
“秋波,就是秋天的菠菜。”
1999年春晚小品《今天,昨天,明天》,此处台词:“中国人民真争气”。
1999这一年,小品《今天,昨天,明天》讲述两位老人参加了央视栏目 《实话实说》,和主持人崔永元的趣味采访。“黑土”“白云”的合体,成为新一代人心目中最期待的“年味”儿。
整个90年代的春晚,就像那个时代的社会一样,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建设大刀阔斧,两岸各地的文化交流,小品节目神仙打架。
此时的大众,“观看娱乐”并“参与娱乐”。在兴起的城市文化中,犹疑、困惑、冲突与醒悟的情绪,最终都凝聚、刻画在春晚不同的演绎中,成为集体的记忆符号。
从前“在电视机前”
现在“在线”,年味呢?
越来越气派辉煌的演播大厅 、炫目缤纷的舞台特效、无处不在的红红火火、精心彩排的节目呈现。如今的春晚,像是为了除夕而需要高度呈现的节日任务,一场为春节安排的高考。
很难不赞同,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今天对春晚的挑剔,与过去对春晚的热捧,都是基于同样的原因。
融合现代科技的春晚演播大厅设计
随着手机智联网迭代更新,微信、微博、短视频的平台传播崛起,人们不再像传统媒介时代一样只能通过电视观看央视春晚。
传统春晚的宏大结构叙事,似乎逐渐被短视频式的碎片内容瓦解。在短内容霸占手机电子屏的移动观看方式下,观众穿梭“在线”的频道上切换身份、短暂停留又快速划过。
1984年春晚小品《吃面条》
我们的注意力不愿意再集中于春晚的传播内容,在节目本身之外,我们观察的是今晚舞台节目的效果、妆造、服饰设计又因为什么样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
不断被解构的“一年一度的年味”,不知不觉中变成了“消耗品”,曾经属于春晚的“集体仪式感”逐渐消失。
童年时期的“金龟子”刘纯燕
一桌丰盛的年夜饭、一身崭新靓丽的行头、一次齐家团聚的欢声笑语、一场精彩纷呈的晚会、一地硫磺味烟花爆竹碎片……
我们熟悉的节日气,无非是红红火火的浓烈色彩、喜庆热闹的装饰、此起彼伏的鞭炮声,这些再简单不过的快乐如今是我们离它太远,还是节日满足来的太过容易?
确实,这个不缺仪式感的年代,节庆早已变成一种“消费符号”。一年中,不止传统的中秋节、春节,只需要有一丝的庆祝意义,我们就会被置身于消费时代的过度氛围营造中。
节日越来越多,我们也习以为常地开始欢庆,需求很容易被满足,却难以感受到曾经节日中的那种“感触”。
上:图源网络,作者 © 木卫二 via 豆瓣
中:图源网络,作者 © 半岛便利店 via 豆瓣
下:图源网络,作者 © 从暮 via 豆瓣
物质基础提升带来的多样化娱乐生活方式,慢慢取代了着我们记忆中的那个“年味”。
回顾上个世纪,从草莽中盎然勃发的央视春晚就如同那个时代一样,质朴且生猛。即使充满粗糙与瑕疵,但着实能在简单的快乐中感受到年味,会心的一笑。
今年的你,还会打开电视看春晚吗?
图源网络,日剧《火花》
说到仪式感,
每年春节前,领电子红包封面
不就是我们这代的传统艺能吗!
废话不多说,今年的封面
视频号自取!
来评论区留言,
谈谈你最喜欢哪个春晚节目
或除夕夜的故事?
扫码添加小看,邀请你进入
看什么策展城市青年接头群我们会在群内分享交流设计、空间、展览、艺术、影像等青年文化相关的内容。在这里你可以第一时间获取看什么策展和我们的合作伙伴的相关线上线下活动以及更多艺术文化行业动态,不定期还会有福利哦~
图片及材料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看什么策展 LOOKURATING STUDIO
我们以公共性策展为逻辑,生产创意内容、视觉设计、活动策展、品牌策略,我们探索社会艺术性、城市与人,关注个体的鲜活性与感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