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津学术、学术之路关于征集法治校园建设课题建议的通知
广大学友:
2016年6月28日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联合印发《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旨在推动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提高法治教育的系统化、科学化水平。问津学术、学术之路作为法治新媒体的一员,一直致力于推动我国的法学基础教育工作,经慎重考虑,结合当前大学生法治教育现状,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拟编制法治校园建设通用规范目录与常用普法实务资料,现面向广大学友公开征集课题建议。
一、课题建议征集初衷
作为一名法学学子我们会遇到如下类似问题:
1.你如何看待某某案?那个人会被判死刑吗?这是我们日常普法工作开展的最佳时机,但是你会惊奇的发现自己并不能很好的胜任这份工作,用法言法语别人听不懂,用大白话又说不到点子上。那么此时你需要一份日常普法宣传手册,里面不是给我们详细的罗列法律的规定以及讲解各种法律名词,而是用一种特殊的方式给我们提示要点,由我们在一定的框架内自由发挥。例如上述设问,我们首先需要清楚的了解某罪是否有死刑,如何处理民众的朴素法感情。我们想要一本法律法规大全类的材料吗?我们需要超级全的手册吗?不需要,我们需要的是涵盖我们日常生活需要的一本手册。
2.何谓法律?何谓法律人?如何学习法律?这是我们法学学子经常面对的问题,如询问我们是否每天背诵法条?你毕业之后是不是去做法官、检察官、律师?你是否有关系?此时我们需要一份清晰的法律人必备自我介绍。也许我们学习了很多年的法律,但是我们大部分学子对于我们的法律职业群体并不是很了解,甚至存在诸多的误解,我常说法科大学生需要认真的学习普法宣传书籍,我们太容易陷入主观认识误区,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很多错误的法律知识,直到我们看到某法条时才发现自己一直都这么无知,对于法律同仁的理解一直停留在简单的法律概念上,其实我们的法律人从事的工作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分为几十种甚至上百种,那么我们如何用比较清晰的语言文字描述清楚就是一个问题。例如让赵广开介绍一下他在做什么法律工作,可能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但是如果不介绍清楚,别人又怎么去理解你呢?同样的,我们的法律人才需要是多元的,但是当下在校大学生对法律人的界定又是那么的狭窄与不清晰。
3.你的亲朋好友向你寻求法律的帮助,但是你帮助起来显得很吃力。例如,大学生兼职或者打寒暑假工时遇到的各种法律问题,经常遇到,我们当前的作法是每个在校大学生遇到之后自己收集整理相关材料大半天,但是很多问题依旧不清楚如何解决。此时我们需要一份常用法律问题解决方案。我们可以分门别类的针对我们日常学习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法律问题展开梳理,制定出来一份法律解决方案供大家参考,这样做类型化、固定化的处理方案不是当前很多法律服务企业正在做的事情吗?从提升大学生的检索、筛选能力来看,不太需要有这样一份材料,但是我们要知道现代社会法律人的价值至少相当一部分法律人的价值不应该在停留在一些没有多大技术含量的工作上,而是可以做很多事情。例如朋友寒暑假外出打工不给钱的问题,我们之前更多的停留在提出简单的建议上,但是在现实中巨大的经济、时间成本导致这些建议只是停留在建议上,那么我们何不去培养自己更多的能力呢?去实现那个法律建议,此时上述法律解决方案就可以派上大用场了。当然此方案绝非我们没有一点实务经验的大学生去做,而是应该由有相关执业经验的同仁去做。
4.很多人说自己没有机会参与到立法过程中,特别是大学生朋友,那么这是真的吗?有什么现实的需求亟待我们解决?我想校园的制度规范建设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一个校园就是一个小社会,为了实现有效运转,是需要大量的制度规定的,那么我们是否又关注过呢?我们想是否有可能在大学章程等之外制定一份可供全国各大高校借鉴的通用校园规范模版呢?我们的校园社团在这方面已经有所探索,例如社团章程等,那么是否还有其他值得深化制定的制度规范呢?
5.我们上学时老师一方面会给我们普及一些法律常识,另外也会介绍学校某同学犯事之后经过学校、老师努力争取到宽大处理(取保候审、不起诉等)的结果。但是我们近期看看网上关于老师、学生的各种新闻,在这个时代大家觉得如果有人将这些事情在网上炒作,将会是怎样的处理后果。此时我们需要一份大学日常行为规范,不是学校的行为规范,而是会让我们走入绝境的禁忌规范,如何去避免触碰这些底线。还有假如我们未来想从事某工作,又有哪些需要特别注意的禁忌规范,毕竟在遗忘权出来之前,我们应该特别关注。当然上述文字显得很苍白,这主要是没有放一些典型的事例,但是我们知道一部手机可能引发的违法犯罪就超级多,例如近日热议的某高校法学学子案。
......
我们需求的课题建议不是纯理论性的探讨课题,而是针对日常学习生活中常见法律问题的争议解决方案课题。例如上文提到的大学生兼职法律维权方案。我们将会在网上全文公开课题的研究报告,供大家借鉴学习。
那么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大家又遇到过哪些非常具体又值得开展课题研究的问题呢?这就是我们本次课题征集的初衷所在。为了便于理解,在此我们简单列举一些:大学生寒暑假打工维权方案、大学生处分条例通用建议稿(最好是研究几十所院校的学生违反校规校纪处分条例,然后指出其中的问题,并给出合理的建议,促进处分条例的完善)、法律人职业形象与职业画像等。
二、课题建议数量不限。课题建议可以采用如下两种方式反馈:一是需按照要求填写《课题建议表》(如下图),二是直接在本通知下方留言处提出课题名称以及简要理由。
三、烦请广大学友于2019年9月10日前将课题建议按照上述要求反馈给我们。
联系人:赵广开、问津学术编辑
微信号:wenjinxueshu1
电子邮箱:1546783467@qq.com
四、为了有效的展开相关工作,我们将根据实际需要寻求一定的经费赞助,也将给予课题研究者一定的经费支持,敬请关注。
问津学术(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学术之路微信公众号
2019年8月25日
备注:上述通知还有很多值得完善的地方,欢迎大家提出改进建议。我们将根据实际情况,有序开展相关工作,欢迎大家监督指导。如果有建议,欢迎用文字的形式呈现,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沟通成本,此处的建议可以是对本通知的疑问、不解。
扫描加入学术之路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