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为啥再次隆重推荐这个课程,因为错过的代价太大啦!

近日,我们推出了法学求职课,虽然宣传文案的阅读量不错,但是从0购买量的最终销售情况来看,这样的课程的销售显得非常失败。


根据部分学友反馈,本课程的主要问题在于价位过高,为此我们昨天已经发出200个220元的优惠券,这样只需要79元即可购买。

另外我们看到绝大部分的明年即将毕业的学生还没有意识到当前找工作的重要性。而且不愿意在这上面花费金钱。


从学生的角度我们理解上述的观点,但是从用人单位的角度以及不少同学在求职过程中的表现来看,我们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很可能最终的就业状况不佳,屡次碰壁,错失好的工作机会。


从我们就业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选择考公务员(当前还没有正式开始)、升学读博、进入律所实习、进公司当法务以及其他。而从各方面的情况来看,升学读博法学仅能吸纳1600人,考公务员绝非易事,很多人最终不得不选择进入律所或进入公司当法务。如果在小城市,这种选择问题不大,但是如果你想进入北上广深这些大城市,以及想更快速便捷的获取户口,那么你必须面对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那就是能够给你较好待遇的律所,能够给你解决户口问题的单位都在主要采用秋招的方式录人。你一旦错过当前的黄金求职季,那么很可能到明年5月份的时候必须选择去一个不好的工作岗位,毕竟那时候你将面临毕业的压力以及好工作越来越少的压力。


所以,我们特别提示你关注一下这个课程,希望你给自己的未来发展留下足够的发展空间。


当我们失去时才发现其珍贵,请广大应届毕业生务必珍惜自己的应届毕业生身份,这个身份当你毕业离校时立即失去,一些工作岗位将与你无缘。

不找工作的复制下方这段话到支付宝领取一个红包吧

打开支付宝首页搜“520034101”领红包,领到大红包的小伙伴赶紧使用哦!

关于法学考博与就业,你不得不作的选择


一、大前提

1. 本文适用范围:

① 以申请考核制高校为主要考博目标的同学;

② 以北京、上海、广州等热门城市的高校为主要考博目标的同学;

③ 以北京、上海、广州等热门城市或者省会城市体制内单位为现在或者博士毕业后的主要就业目标的同学,尤其是对有志于长期在北京发展的同学;

④ 并非以从事高校科研教师岗位为唯一择业目标的同学。

2. 本文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① 考博与找工作是否可以兼顾? 答案是可以兼顾。

② 考博与找工作如何能够兼顾? 答案是提前准备硬件,合理规划时间。

 

二、小前提

1. 考博与找工作同时进行尤其适合哪类同学?

① 以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对外经贸大学等京内知名高校法学院以及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京外知名高校法学院的同学(清华大学法学院10月左右结果即已确定,故不必同时进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目前还是以考试制为主,故未列在名单范围之内,名单仅起列举作用,不代表对所在高校的任何主观评价);

② 截至2019.07,尚无渠道联系报考院校导师,或者虽然联系过老师但得到的回复是“欢迎报考”或者“排队的同学较多”或者“欢迎参与竞争”之类非确定性答复且尚未与导师建立“实质性合作关系”(即目前参加的导师活动以公开授课、讲座和师门读书会为主,未承担导师的课题任务)的同学;

③ 截至2019.09,预计可有2篇左右非收费类公开出版物(收到用稿通知即可)的8000字以上的发表论文(最好是独著或者第一作者)的同学;

④ 截至2019.09,简历上能够有2家体制内单位的实习经历(包含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的同学;

⑤ 截至2019.07,已通过国家司法考试或者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同学;

⑥ 择业目标以京内体制内单位为主,有志于在北京长期发展的同学。

2. 考博与找工作同时进行需注意哪些时间节点?

① 2019.0701—2019.0901 准备找体制内工作与考博均需的硬件条件:2篇有一定学术水准的已发表论文;已经具备这一条件的同学可以找一份体制内单位实习,不需要以留用为目的,以熟悉体制内单位的规章制度、办事程序、公文模板、会务模式、工作环境为主,整体上表现良好即可。在这个过程中,你需要围绕你欲应聘的主要岗位(如法务岗、纪检岗、办公室综合管理岗)等准备一份或多份简历、自我介绍和相应的岗位契合性常见问题答案。

② 2019.0815—2019.1115  这是考博和找工作兼顾的同学最辛苦的时段之一,两者的时间分配大致平衡。这个时间段在考博方面需要做的最核心的内容是以平均每天6个小时有效时间,总计500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完成你的毕业论文初稿和二稿,也即最终成稿的80%。如果你所要报考的导师还是相对公平,那么这段时间的工作将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你考博的成败;这个时间段在找工作方面需要做的是选择契合你最终求职目标或略高于你最终求职目标的30家到40家左右的单位完成简历投递,并完成10家左右单位的笔试和5家左右单位的面试。这个工作基本上会耗费300个小时左右的有效时间,也即每天4个小时左右。所以这段时间需要每天10小时以上的有效时间,而总时长大概在14到15小时左右。

③ 2019.1115—2020.0115 这一时间段在投入时长上以考博为主,但在找工作上要增强针对性,保证重点单位的准备时长。此一阶段,保证每天5个小时的有效时长总计300个小时左右,目标是完成毕业论文终稿和1万字的研究计划初稿。同时,保证每天3个小时的有效时间总计150个小时左右,围绕10家单位左右进行简历投递和笔试面试准备。这一阶段投递的单位要和自己的实力大致匹配,注重成功率,尤其是要多争取进入面试的机会,拿到保底offer。

④ 2020.0115-20200315 这一时间段全力备战考博,目标是准备考博复试,这也是在身体上很辛苦的时段。建议此一阶段开始前与导师联系,将自己的毕业论文和研究计划发给导师,判断自己能够进入复试的几率。如果觉得可以一搏,此一阶段每天6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准备考博专业面试和英文面试。而在找工作方面,此一阶段很难有不错的体制内企业,将重心放在部属事业单位简历投递和面试预演是不错的选择,每天2个小时的有效时间足矣。

⑤ 20200315-20200615 这一时间段是考生在考博上精神压力较大的时段,因为这一时段大多数高校开始发布复试名单、进行复试并公布最终录取名单。这个时间段内除了在考前3到5天闭关准备进入复试名单的高校复试外(大概1到2所)以及闭关3天准备毕业论文答辩外,核心内容是进行春招简历投递、笔试和面试。此一阶段你所报考的导师往往会在言谈举止中体现出一定的倾向性,如果判断希望较为有限的,一定要在春招上投入较大的精力。之所以在这个考博复试的时间段去强调找工作,原因在于申请审核制下的专业复试更多的是对你开始准备考博的一年半或者两年(一般是研一下或者研二上开始到研三下结束)准备成果的检验,到考前一个月原则上导师已作出选择(个别名师只要专业复试第一名的除外)。而对于有一定的硬实力但软实力(即面试临场表现力)可能相对较差的考博生而言,此时的春招往往是捡漏良机。


三、结论

1. 关于考博和找工作,你需要明确的几个事实?

① 和导师建立实质性联系是申请考博制下考博能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对于缺乏关系但成果较为丰硕的考生而言,选择承接课题较多、论文发表较为高产的导师是较为明智的选择。选择这样的老师更需要在前期把发表论文、毕业论文、研究计划这三大硬件做扎实,确保后期的实质性联系时有充足的可投入时间。

② 对于并非以从事高校科研岗为唯一志业的同学,无论硕士毕业选择就业还是升学,最终的就业都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所以,仅有一腔热血是不够的,衡量性价比和退路是较为理性成熟的表现。此外,你的家境是否可以承受二战乃至二战失败后的空窗期也是不得不考虑的。

③ 无论考博还是找工作,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对于考博来说,往往是完成已发表论文→初步与导师简历联系→完成毕业论文→完成研究计划→与导师加深联系→准备专业复试→与导师进一步加深联系基本确定结果→复审良好表现最终确定结果的过程。对于找工作来说往往是投递30到40份简历→获得10个左右笔试机会5个左右初面机会→获得1到3个终面机会→再投递10到20份简历并最终参加2到5场终面→获得保底offer (男生一般有户口女生一般无户口)→春招再投递20份左右简历并最终参加5场面试→获得最终offer的过程。

④ 相对于找体制内工作而言,申请审核制下考博是一个偶然性更大也更不公平的过程。核心的理由有三个:第一,找工作可以海投,而考博很难;第二,找工作的资格审核、笔试相对考博都有更易发现的“明线规则”;第三,近年来得益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体制内工作招聘时的“人情往来”集中在了一个相对高端和狭窄的范围内,而考博中的“关系光谱”要广泛的多。

⑤ 有鉴于申请审核制下考博准备周期的漫长性,合理利用中间的空档期寻找“退路”是性价比较高的一种选择。

⑥ 对于有志于寻找体制内工作的同学而言,“应届”两字是无比珍贵的优势。国考中部分性价比较高的岗位要求的2年“基层”工作经验一般也仅是从一个体制内单位跳向另一个较高级的体制内单位,“往届”体制外人员进入的可能性较小。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