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下地狱”之类的文化翻译(含照片和绝句)

友直友谅斋 友直友谅斋
2024-09-10

 

刘英凯

进入正文之前,我先录入这几天里新拍的照片——多伦多市非主要街道住家门前的“景点”。它们充分展现了这里的市民优渥的生活条件以及他们无忧而有闲后的美学情致,是我们在提高民生指数思考方面该借鉴学习的内容。


***

各民族的诅咒语跟有关民族的文化习俗息息相关。汉语诅咒语之一跟女性的器官相联系,是外国语言研究者曾经讨论并感到惊讶的题目。西方的诅咒语他们的宗教观念紧密相关。例如

在我跟一位年轻人合译的小说里有这样一个句子:

…and if he threatens to bring an action we’ll tell him to go to hell and we will fight it.

译文1.要是他威胁说要提起诉讼的话,那我们就告诉他见鬼去吧,我们会拼到底

译文2要是他威胁提起诉讼,咱们就告诉他见鬼去吧然后迎战就是了

译文3要是他威胁说要采取诉讼,我们就告诉他,下地狱去吧我们会反击的

译文4若是他威胁说要告上法庭,我们就告诉他见鬼去吧,我们讲和他斗到底

译文5如果他威胁要提起诉讼,我们就告诉他,下地狱去吧,然后我们就为它抗辩吧。”

五个译文的对比分析

这里只有两个语言点需要讨论.

第一、针对“fight it”,译文1和译文4分别加了个 “-到底”。其中的信息“到底”系英语原文所无,这种强加信息的倾向是绝不可取的。

第二、这是我们要强调的重点:“go to hell——下地狱,是西方基*督教的概念,我刚刚查阅了Wiki-a里面的介绍相当繁复,限于篇幅。此处不赘。

而汉语的“见鬼去吧”在语用的维度上,跟英语的“go to hell”确实是同义的。但是翻译的文化传递功能是合格的译者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译文1、2和4翻译成“见鬼去吧”是文化上的“归化”译法,与鲁迅先生提倡的“保存原作的风姿”的原则是大相径庭的,是应该极力避免的。

***

今天的拙作“每日诗词”是用下平声“一先韵” 修改了的旧作:

住进深圳新居两年后记感

红尘万丈半摩天,

纷乱世声噪耳边。

心内修篱圈胜境,

读书敲键度年年。

20230724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友直友谅斋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