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数据行业里拥挤着上百万聪明人,彼此之间真正的不同在哪里?

讨厌的大鱼先生 大鱼的数据人生 2022-05-08

这是大鱼先生的第16篇原创



【大鱼提醒:公众号推送规则变了,如果您想及时收到推送,麻烦右下角点个在看,或者把本号置顶


正文开始


翻开任何一本经济学的教材,都会看到物以稀为贵这条铁律。人才作为资源的一种,也是同样的道理。而稀缺性,换种说法也可以叫做不可替代性。一种资源越是稀缺,不可替代性就越强。


即使是在技术领域,极大多数情况下个人的核心竞争力也不是它独到的技术,前有阿里百万美金邀请技术天才加盟的新闻轰炸,后有华为给应届博士毕业生开的几百万年薪,但这些个案没有参考价值,跟普通人也没啥关系,对于大多数的我们来讲,往往是你的独特的个性知识经验组合成就了独特的你。


数据行业里拥挤着上百万聪明人,彼此之间真正的不同在哪里呢?


不在于你学的是什么技术,学得多深,IQ多少,而在于你身上有别人没有的独特的个性、背景、知识和经验的组合。如果这种组合:


1、绝无仅有


这里的绝无仅有不仅包括单项技能,更多指多维技能的组合,比如做算法没有很好的数学基础其实是做不到顶尖的,如果说是写程序,你去看看Github排名前100的都是什么样的人?但多维技能组合可以让你在自己这个行业绝无仅有。


吴军以前算是顶尖的程序员了吧,Google的搜索引擎有他的影子,但他在硅谷来信中提出的五级工程师的理论中对自己的评定也就2.5级。现在他在干嘛?投资、写书和开专栏,吴军肯定是IT出身的人中最会写书和开专栏的人之一。


霍金的科学成就肯定不如杨振宁,但他对于世界的影响力更大,因为他是科学家里最会写书的人,比如时间简史,而拥有这项技能的科学家还真的不多。


在大多的企业,你的建模技术做到TOP25%也许就到天花板了,但如果沟通汇报能力能达到TOP10%,那就会有更大的影响力,能够做成更多的事。我经常提醒员工注意职业素养的培养,无论是日报、月报、总结、汇报等等,都要像对待技术一样去认真学习和掌握。


大鱼有个下属B君,是做数据产品的,你说他技术能力强吗,仅写过点SQL,但凡有重大项目,他都是第一选择,为什么呢?


因为其在数据、产品、分析、营销等领域都干过,具有综合的判断和决策能力,他给出的思路和方案,代表了很高的水平,这在大鱼的团队中绝无仅有。


企业的大多管理者也是这种类型吧,其对公司的业务、组织、机制和流程有着深入的理解,再有沟通、表达和逻辑等能力的加持,造就了各位管理者在企业内的独一无二性。


2、在实践中有价值


但绝无仅有不是为了独特而独特,你的独特性必须能为企业或社会带来价值,如果这些所谓的独特性不能融通使用创造1+1>2的价值,其实也没啥用,你说我建模做到TOP 25%,游泳做到前5%又有什么价值呢?


有些人在单位是做技术工作,在业余时间还做投资,甚至还会写写小说,但只要技术+投资+写作的能力不能结合起来为自己的公司创造融合效益,那这种技能组合对于自己的企业来讲没有意义。有些人会说英雄无用武之地,但首先要搞清楚你自己拥有的众多技能是否用在了正确的地方。


在这种情况下,改行是一门出路,比如万维钢原来是个物理学家,现在辞职到《得到》专门写专栏,在《得到》上万维钢可以融合原来的专业知识+写作能力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而如果他仍然呆在原有科研体系,科普能力对他所在的科学界来讲其实可有可无。


从这个角度讲,大鱼业余时间写文章似乎有点不务正业,因为并不是为自己的公司写文章,也不为自己的公司做宣传。


但大鱼写文章自有另一个层面的价值,即通过写作来倒逼自己思考和学习,大鱼写得原创文章,大多在谈如何提升数据管理的效率,这不仅于我有价值,对公司更有价值。


3、具有可持续发展性


就是你可以持续的做出贡献,毕竟你现在的独特性不代表一直是独特的,市场供给理论告诉我们,一旦某个资源稀缺,自然有更多的人会涌入这个领域,从而拉低这个领域的价值,因此你得不断学习,这样核心竞争力才能保有。


吴军在《得到》开的《硅谷来信》专栏已经到了第三期,第一期的时候订购人数,达到15万,而现在第三期的订购人数截止当前也仅有4万人,可见随着内容付费产品的普及,《硅谷来信》这种专栏的稀缺性也在迅速降低,吴军如果没有新的东西,也会面临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10多年前大鱼用SAS做个逻辑回归都能得意半天,但现在随着算法门槛的降低,简单的调参侠、调包侠已经不再有可持续发展性,你得学点不一样的东西。


可持续发展性一方面依赖持续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也依赖所处的环境。


以大鱼为例,自己身处数据这个行业,每天有大量的机会去接触与数据相关的事情,会遇到大量前人没有遇到过的数据问题,然后会想着怎么去解决,独特的经历给了大鱼独特的输入,这些输入成为了大鱼能够持续输出文章的基础。


比如大鱼重构过很多次数据仓库,自然会比没做过数据仓库的人有更深入的理解,大鱼搭建过2000节点的集群,自然会比只搞过几十个节点集群的人多点经验,大鱼做过至少100个数据挖掘项目,自然会比一般人更了解其失败的原因。


假如哪天大鱼不做数据了,那自己写数据文章的可持续性基础也就没了,这体现了背景的重要性。


当然即使是现在,如果大鱼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少一点,思考的少一点,自己也会陷入应该写什么文章内容的窘境。


绝无仅有、在实践中有价值及可持续发展性三者合一造就了独一无二的的你,当设计自己的发展路线时,我们应当最大限度地加强和发挥自己独特的组合,而不是一味寻求单项的超越,比如我们可以花20%的时间去学会一个领域80%的技能,然后换一个。


—————— / END / ——————

分析最新的数据思想,与百万数据从业者一起成长


一个理想的数据团队,应该是这样的

“我等了三年,就是想等一个机会!” 谈谈数据团队如何为自己争取资源!

从这份报告,我读出了数据从业者的局限与未来

一年混迹BAT三家大厂的数据岗,我学到了什么?

30岁当上数据主管,历经十载,谈谈我职场生涯四个阶段的管理领悟!



右下角分享、点赞、在看,三连、三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