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朗诵:毛泽东与杨开慧的爱情之歌!朗诵者,琴箫剑气 丁香

2017-12-21 朗读荟

我们立志做最优质朗诵学习基地



毛泽东与杨开慧的爱情之歌


作者:陈晋

朗诵:琴箫剑气 丁香


1918年,二十五岁的毛泽东第一次到北京时,萌发了爱情。


爱情是在一片冰雪的世界里开始的,充满着诗情画意。


和毛泽东一道享受这一美景的,是一位十八岁的姑娘,她是毛泽东的老师杨昌济的女儿杨开慧。正是在北京的公园和名胜一同观赏冬春景色的日子里,毛泽东和杨开慧确立了恋爱关系。



初恋,是人生最为珍贵的情感经历。在情人眼里,河床上总是流淌着如梦如幻的清波,清波里总是倒映着绿得发亮的垂柳,垂柳下总是生长着如诗如画的花草,花草间总是旋转着金黄的太阳和银白的月亮。作为书香门第的闺秀,杨开慧生活在高尚和浪漫的理想之中,她对毛泽东的爱慕之情也是那样地富有个性。


毛泽东和杨开慧,常常被深沉而含蓄的爱情表达方式所困扰。爱情成为了甜蜜而痛苦的心理感受,特别是在离别的时候,在夜晚独处,地上那双星星般的眼睛和天上无数眼睛般的星星深情对视的时候,毛泽东的情丝是那样的深沉、缠绵,似乎轻轻一拨,就能响起动人的心曲。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

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

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这首《虞美人·枕上》,是毛泽东在1920年冬天一次短暂别离时写给杨开慧的。这是毛泽东诗词中惟一的一首纯粹写爱情的作品,惟一的一首属于婉约格调的作品。


社会背景在诗中淡然远去,惟有“我”在夜晚的相思、在拂晓的所见,而所见更引起相思,恰如李商隐说的,“一寸相思一寸灰”。对不大用笔墨表达爱情的毛泽东来说,这是非常难得的。此前他写有青春诗,惟独没有爱情之作。当时的毛泽东,已接近而立之年。在过了青春时节再来讴歌爱情,或许更见其执著的性情。诗人的爱情故事,还在延伸。



1920年冬天,杨开慧来到湖南第一师范附小的教师宿舍,不坐花轿,不备嫁妆,没有媒妁之言,不作俗人之举,自由地和毛泽东结了婚。


一年后,毛泽东辞去了教职,把家搬到了长沙小吴门外的清水塘。这时的毛泽东,已经成为行踪不定的职业革命家。


1923年12月底,毛泽东又要离开长沙,到广州参加国民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如此行色匆匆,使三年的夫妻生活离多聚少。


革命与爱情,事业与家庭,无疑是经常困扰夫妻间的话题。是呵,前者和后者,犹如太阳和月亮。没有月亮辉映,太阳也会忧伤;因为太阳照耀,月亮才会发光。



清水塘边的小道,夫妻俩不知走了多少回,而这天拂晓的送别,清冷的天色,清冷的弯月,清冷的水塘,清冷的草路,再加上妻子杨开慧那清冷的眼泪,真是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此情此景,毛泽东实在忘怀不了。


1927年8月13日,一个朦朦胧胧的夜晚。杨开慧站在长沙板仓杨家后山的棉花坡上,再一次目送着穿一身布衫却要去领兵打仗的毛泽东渐渐远去。他的背影逐渐消失在看不清辨不明的月色里面。杨开慧肯定不会想到,这就是他们的永诀。



在离别中,毛泽东驰骋疆场,成了马背诗人;在离别中,杨开慧坚持地下斗争,抚育孩子。在孤灯长夜里,伴随那流泪的烛光,思念着毛泽东。


远方的心上人太令她牵挂了。本来就有诗人气质的杨开慧,写了一首题为《偶感》的诗:



天阴起朔风,浓寒入肌骨。念兹远行人,平波突起伏。足疾已否痊,寒衣是否备。念我远行人,复及数良朋。心怀长郁郁,何日复重逢。



他们终究没有重逢。1930年,红军第二次攻打长沙的时候,湖南军阀何键把杨开慧抓了起来,对她说,只要你宣布和毛泽东断绝关系,就放了你。这位外表柔弱的女子,勇敢而坚决地拒绝了这个可以给她带来生路的选择。于是,她被敌人杀害了,只有二十九岁。


牺牲前杨开慧只说了一句话:“死不足惜,但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



听到杨开慧牺牲的消息,正在准备反击国民党军队第一次“围剿”的毛泽东说了一句:开慧之死,百身莫赎”。


从这可以看出,毛泽东是多么的痛心。


杨开慧牺牲前,把自己写的前面说的那首《偶感》诗稿和题为《自述》的回忆散记,藏在了长沙县板仓镇杨家老屋墙壁的砖缝里。直到1982年翻修房屋时,才偶然被发现,得以重现人间。


此时距杨开慧牺牲已有五十二年,而毛泽东离开人世也过去了六个春秋。这四千多字的手稿,已经被岁月浸蚀得陈迹斑斑,页卷残破。一个女性的爱情火焰,就这样在黑暗的狭小空间里,独自燃烧了半个多世纪.



四处征战的毛泽东或许还没有相应的心境,把自己的怀念之情转化成诗。等他有相应的心境,赋诗悼念的时候,诗情却已经转到另外一路了。


那是1957年,杨开慧的中学同学李淑一给毛泽东写了封信,同时还寄来她1933年听说自己的丈夫柳直荀牺牲时,结想成梦和泪填写的一首《菩萨蛮》--


正是李淑一的《菩萨蛮》,激起他的诗情,写下了别具一格的悼亡之作《蝶恋花·答李淑一》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同毛泽东私交很深的民主人士章士钊,在读了《蝶恋花·答李淑一》后,曾当面问他:为什么把杨开慧称作“骄杨”?


毛泽东回答说:“女子革命而丧其元,焉得不骄!”


---节选自《独领风骚的诗人毛泽东》





 朗诵者

琴箫剑气
我歌月徘徊文学朗诵网微信平台主播,朗诵艺术家,原电台新闻主播,曾在中央电视台解说专题。多次获得中国广播奖好作品奖。声音浑厚磁性,其朗诵作品能深刻表达作品内涵,朗诵风格大气与委婉兼备。早期工于写作。
 朗诵者

丁香

我歌月徘徊文学朗诵网微信平台主播,因脱俗的声音和独特的诵读深受大众的喜爱,她说:诗歌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一份至美,是需要用一尘不染的心去触碰的。理解,感受,动情,表达!用真挚,赤诚,出尘的心。荔枝号:FM1764810丁香。。。




转自:我歌月徘徊文学朗诵网

 

更多精彩朗诵


  1. 磊明朗诵:毛泽东词《蝶恋花•答李淑一》

  2. 袁爱梅诵读《蝶恋花●答李淑一》

  3. 【朗诵】中国啊,中国

  4. 朗诵︱中国梦,人民之梦

  5. 教程│姚锡娟朗诵艺术经验谈:熟

  6. 姚锡娟朗诵:《致橡树》

  7. 林如朗诵《致橡树》

  8. 雅坤老师朗诵:《致橡树》

  9. 文枫朗诵《致橡树》(舒婷)

  10. 丁建华朗诵《致橡树》

点击下方“阅读全文”欣赏更多美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